APP下载

河南城市吸引汇聚青年人才的痛点与对策

2023-11-18□齐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7期
关键词:体系人才评价

□齐 爽

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是承载城市各类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近年来,河南城市在吸引汇聚青年人才方面出了很多大招、实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势头正猛。但河南城市在吸引汇聚青年人才方面还存在培育提升通道支撑不足、选拔任用灵活程度欠缺、激励评价机制不够完备、人才流动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未来,河南城市可以从加快构建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创新优化青年人才引进体系、健全完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优化提升青年人才工作环境、完善创新青年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汇聚建设现代化河南的磅礴力量。

一、河南城市吸引汇聚青年人才的现状

(一)郑州:全力打造“活力郑州、青春郑州”

近年来,郑州围绕建设全国青年发展试点城市,全力打造“活力郑州、青春郑州”,设立青年创新创业基金100 亿元,高标准建设两个10 平方千米的青年创新创业园区,规划建设人才公寓40 万套件,全面推动实施青年人员创新创业行动。

(二)洛阳:积极落实“1+22”一揽子引才政策

洛阳通过制定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的“1+22”一揽子引才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产业平台聚才、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安居保障、社交消费赋能、城市活力提升等五大工程,探索推行“河洛英才卡”,出台《洛阳市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若干举措》,全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三)平顶山:全面推进“鹰城英才计划”

平顶山通过制定出台《鹰城英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鹰城英才计划”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等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以“人才新政31 条”为统领、“鹰城英才计划”六大工程为抓手、N 个配套方案为支撑的“1+6+N”政策体系。

(四)濮阳:深化人才“引育用服”改革

濮阳通过深化人才“引育用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打造创新开放高地和人才强市,出台了“1+14”人才政策升级版,并将每年的9 月27 日设为“濮阳人才日”,将每年9 月的最后一周设为“濮阳人才周”,加快创建一流人才环境。

二、河南城市吸引汇聚青年人才的痛点

(一)培育提升通道支撑不足

首先,青年人才在工作之余充电提升的机会不多,具体表现为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提供不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制约了青年人才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一些单位存在忽视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对青年人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的问题,没有在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二)选拔任用灵活程度欠缺

首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多数企业里,由于用人制度不灵活,致使青年人才大多处于职务的中低层位置,缺乏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锻炼机会。其次,多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薪酬与职称挂钩,但职称名额有限且人员流动性校差,人才“帽子”、论文、项目等同质化评审很难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且加剧了竞争,出现很多投机取巧、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现象。

(三)激励评价机制不够完备

在青年人才评价标准上存在不合理因素,许多评审和考核太注重评审考核结果的可视性,从而忽视了成果蕴含的社会价值和青年人才的创新性与科研潜力等,评价机制单一、考核程序过于繁琐,没有做到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特色和项目类型科学分类、分层次考核,考核的科学性不够。

(四)人才流动渠道不够通畅

人才市场建设不够成熟,人才的流动性较差,青年人才在城乡、部门、行业、体制等各方面的流动存在障碍,尤其是人员流动中牵扯的各类组织关系、职称待遇等,不能够实现高效率同步转化,人才市场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无法满足青年人才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需求。

三、河南城市吸引汇聚青年人才的建议

(一)加快构建青年人才培育体系

首先,河南城市应持续加大对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探索建设多主体、多维度的青年人才培养联盟,联合培养各类高端复合型人才。其次,河南城市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职业技术院校,为外向型企业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产业工人。最后,创新优化并严格落实“传帮带”制度,分行业、分部门、分专业开展“专家带教促成长”活动,通过一些平台的搭建和定期举办名师大讲堂、青年人才骨干培训班、实践训练营等行动,让青年人才获取更多的专家、师傅手把手现场帮扶、解惑、指导的机会。

(二)优化创新人才引进体系

首先,突出城市的整体政策导向,放大人才引进政策的叠加效应。以住房优惠政策为抓手,推行梯度租房补贴政策,广泛吸纳青年人才住房需求;以保障青年人才子女入学为依托,适度取消青年人才子女在学区选择等方面的限制;全面取消青年人才的落户限制,并配套好户籍落户后的各类城市配套服务。其次,在培育本地青年人才的同时,应通过构建青年人才流动机制,吸引人才集聚。三四线城市要明晰自身定位,注重聘请“高精尖”青年人才常驻本市工作,以指导和带动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创新发展。同时,积极推荐本市青年人才到一二线城市交流学习,搭建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青年人才流动机制。

(三)健全完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

首先,适时改进和完善科研院所与高校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知识、能力、业绩、品德、交流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以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质量、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为重点,创新引入单位评价、市场评价、社会评价三重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建立符合科研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和体现人才价值的评价体系。其次,出台完善青年人才破格晋升评审办法,创新、完善青年人才聘任机制,可以适当提高各类资格认定和职称申报等的条件,做到条件标准高、申报严要求,使有为人才的能力和价值得到认可与尊重。最后,注重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注重创新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以评价监督体系为依托,从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效益性等四个方面出发,完善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机制。

(四)优化提升青年人才工作环境

首先,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密切各相邻城市之间和各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新一二线城市之间的融通互动;不断提升城市居住条件、办公条件和文化、娱乐、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其次,营造公平的环境。注重重大事项集体、科学决策,坚持阳光政务,实行更加宽松、便捷的人才签证制度,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加快人才培养,强化人才交流。最后,加强对青年人才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尤其是做好青年人才的心理培训和辅导工作,探索打造青年人才生活区,提供精准化的特色服务,提高青年人才对工作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五)完善创新青年人才激励机制

首先,构建完备、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考核及激励体系,以实绩为导向,研究制定城市青年人才贡献值奖励制度,根据青年人才所在单位的薪资水平、青年人才工作实绩、对所在地区的贡献程度,分行业、分部门、分等级给青年人才予以不同级别的奖励,逐步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荣誉称号的评价导向,充分调动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创新机制“留”人才、优化环境“聚”人才。其次,在科研资源分配体系上做好设计,适度倾斜科研资源,在省级、市厅级项目中提高青年项目比例。最后,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收益,推动实现能者多得,弱化薪资与职称的关联度。探索建立动态管理的“青年人才精英库”,对入库的青年人才在进修、奖励、成果申报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鼓励青年人才创建创新团队,激发青年科研者和青年创业者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体系人才评价
人才云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