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涉外警务语言的内涵与战略地位

2023-11-18甘士艳

南方论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警务国家语言

甘士艳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武汉 430033)

“国家安全”指的是“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1]。传统的国家安全主要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安全、领土安全和军事安全。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化,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我国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对其内涵也有了更加全面的定义。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于2014 年1 月正式成立。2014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并逐步构建了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2014 年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和2015 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正式颁布,将维护国家安全纳入更加全面具体的法制保障范畴。

警察是现代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其语言沟通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执法任务的成败,影响警察执法规范化水平,进而影响到警察权威、警民关系、警察形象。作为警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外警务语言由于涉及到复杂多元的国际关系,除了影响警察自身形象之外,还会对我国的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乃至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关警务语言的研究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有关警务语言的研究者学术背景广泛,不仅是局限于语言学,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神经认知学科、法学、交际学等多个领域,但是国内关于警务语言的研究中,研究视角涉及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法学等,其中以语言学研究视角最为丰富[2]。现有文献中成果最为丰富的是对讯问话语的研究,主要从语用学、会话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批评话语分析等语言学视角对警务语言进行分析,涉及到的非语言学视角主要包括心理学、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警民话语冲突预防等角度。现有的关于警务语言的研究缺乏语料、缺乏跨学科视角、缺少多模态分析、研究的警务语言类型不足[3]。

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位学者尝试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对警务语言进行探讨。一类是将警务语言上升到国家安全话语的高度,运用社会符号学的理论,建构多模态话语的分析框架,探讨建构正面、积极的警察形象的有效途径[4]。一类是将话语作为警务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警务外交话语权的内涵加以界定,提出加强警务外交话语体系建设[5]。还有一类是借鉴国家安全、语言安全的理论成果提出警务执法语言安全,针对提高警务执法语言能力提出建议[6]。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有关警务语言的现有研究依然是理论多于实证、语言学视角多于跨学科视角,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对涉外警务话语的研究有待增强其全面性和深入度。

二、涉外警务语言的内涵

“警务语言”指的是“在警务活动中警察对执法对象或服务对象所使用的语言”[7]。根据这一定义,涉外警务语言可以定义为人民警察在各种涉外警务活动中,对特定的外籍对象或者服务对象使用的语言,对内涉及到出入境管理、外国人在华管理、外警培训等,对外涉及到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维和警务、警务联络官派遣、海外利益安保等,涉及的对象范围广、人员杂,与国家安全关系十分紧密。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说,可以将我国公安机关的涉外警务语言划分为涉外警务执法语言使用、涉外警务法律语言形成,公安涉外语言宣传、跨文化警务双语沟通和公安涉外应急语言服务这五个方面。

(一)涉外警务现场执法语言的使用。“警察现场执法语言”是指警察在执行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特定的对象进行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时所使用的语言[8]。无论是对内执法还是对外执法,警察现场执法语言都要讲求法律性、逻辑性和规范性,避免语言污染和语言歧视[9]。涉外警务现场执法则更需要公安民警提升双语执法和跨文化执法能力,克服现场执法的语言文化障碍。而且,由于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很多时候涉外警务现场执法关涉的不仅仅是警民关系,还涉及到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这就对民警涉外现场执法中的语言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涉外警务法律语言形成。法律法规通常都是以语言作为载体。与涉外警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直接规范涉外警务活动的专门法律和法规以及包含涉外警务工作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条文。直接规范涉外警务活动的专门法律和法规包括1980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2012 年的《中华人民出镜入境管理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公安机关常用的法律法规中也包含涉外警务工作相关条款。这些法律法规和条文以法律语言的形式,构成了我国涉外警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的涉外警务工作有法可依,助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

(三)公安涉外语言宣传。2021 年5 月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为了发好公安声音,讲好中国警察故事,近年来,我国公安涉外宣传工作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媒体传播层面,除了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和新华网外语版等官方主流媒体对于中国警察故事的正面宣传之外,公安部门和公安民警还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政务平台等新媒体打造宣传“矩阵”。

(四)跨文化涉外警务双语沟通。跨文化涉外警务双语沟通主要表现在利用翻译人员或者警务人员的双语沟通能力进行外国警察培训、维和警察培训、警务联络官选派、警务外交和涉外执法办案等活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促进打击跨国犯罪、境外追逃、保护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提供了新的途径[10]。在培训的过程中,从事外警教学和翻译的工作人员为促进国际警务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传播中国法治和警务理念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些外国人聚居的城市,公安机关会向社会招募警务翻译志愿者。为破除公安民警办理涉外案事件的语言能力、提升公安涉外管理水平,一些城市会直接向社会招募翻译人才,建立公安翻译人才库。

(五)公安涉外应急语言服务。在COVID-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期间,针对在华停留居留外国人应当如何开展疫情防控的问题,国家移民管理局就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预防指南整理翻译出英、俄、法、德、日、韩6 种外文版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提示》,并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为了针对在华外国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要求在华外国人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及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自觉履行防控责任和义务,国家移民管理局汇集了涉外籍人士疫情防控权利义务的相关法律规定,编译中英、俄语、法语、韩语、日语、西语版本的《出入境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提醒在华外籍人士遵守法律,共同抗疫[11]。

三、涉外警务语言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警察职能和语言功能的角度来说,涉外警务语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对于提升涉外警务人员的语言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和实施警察语言教育规划和政策、维护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维护中国警察形象和国家形象这四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涉外警务语言对于提升我国涉外警务人员的语言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着现实意义。COVID-1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暴露出我国语言服务人才的短缺和应急语言能力的不足。这一点在公安部门也有所体现。虽然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通过及时全面的法律和政策语言服务展现出其多言多语能力和语言优势,但是基层民警针对外国人和国际社区开展政策解释、疫情防控、传染病调查和打击跨国犯罪等警务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却是法律语言和外语能力的相对不足。迫切要求我国涉外警务工作人员提升应急语言服务能力。

第二,涉外警务语言是我国语言战略和语言安全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涉外警务语言的进一步规范和语言教育规划实施。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涉外警务语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其现有缺陷迫切需要公安教育培训部门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金课建设和实训体系建设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于预备警官和公安民警涉外警务语言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于公安民警“一带一路”执法语言和应急语言教育的规划和实施。

第三,涉外警务语言关涉中国的涉外警务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对于维护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我国对内将要应对更为广泛的外国人在华管理、国际社区治理等问题,对外也需要与海外国家开展联合巡逻、联合执法和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等涉外警务执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均离不开公安涉外警务语言能力的提升。然而,现实中公安民警涉外执法法律和外语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涉外外国人管理中出现公安机关“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一些在华外国人甚至享有“超国民待遇”[12]。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我国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利益。

第四,涉外警务语言关涉我国涉外警务人员的形象和我国的国家形象,对于维护我国的大国形象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往往需要面对公众的自媒体镜头进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发涉警舆情,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警察形象。公安机关和民警个人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宣传机遇,对涉警舆情和辱警言论进行及时有理有据地应对,对警察故事和警察形象进行合情合理正面的宣传。涉外警务活动作为我国警务活动的重要方面,更需要我国公安外宣部门加强对于国外“颠覆性言论”的反击和对于我国警察故事的对外宣传,尤其是通过各种信息载体“强调中国警察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的作用”[13]。

综上所述,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来看,涉外警务语言不仅会影响到警察个人的执法权威和警察形象以及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更是对我国的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就要求我国的语言工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对于涉外警务语言的研究,并针对我国的涉外警务话语策略提出针对性意见。

猜你喜欢

警务国家语言
语言是刀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把国家“租”出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我有我语言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