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

2023-11-18赵雪阳冯长利

南方论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党中央马克思主义文明

赵雪阳 冯长利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3)

在党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过不断的发展,党中央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一系列新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中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集中表现为“十个坚持”[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不断学习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传承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中形成的,因此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初步进行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对于当时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新的阐发,是一种新的飞跃。而马克思主义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有着很强的预见性,对我们处理当今时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仍然具有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

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加剧,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批判的中心也聚焦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马克思将自然划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就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自然,人化自然虽然强调自然对人是有用的,但也并不赞成资本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恩格斯看来,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属于自然界的。因此,恩格斯认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2]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中,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但是一旦破坏自然,这种破坏又会给人类带来影响。所以,人可以影响自然,自然也可以影响人类生活。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着重强调了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对人类给予深刻警示,认为人类并不能完全随心所欲改造自然,人类要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改造自然。

其次,是列宁的生态观。列宁是在继承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认识基础上,在著作中强调人要“承认自然界”,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列宁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严重不合理的,会造成自然资源极大浪费,社会主义国家要合理分配以及使用自然资源。针对这一观点,列宁进行了一系列措施。列宁提出“尽可能节约,我们在各方面都实行节约”[3],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资源循环利用来达到可持续发展。最后,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面,列宁认为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科技对于农业的改造,并通过科技把废物进行处理,来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列宁的生态环境理论是在总结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基础上进行阐发,并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运用到实践中去,启发了生态建设的思路。

(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影响

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在自然观方面的思想,我们要进行深入理解,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来深入到实践中去。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方面的理论中,虽然没有正面论述生态文明,但是他们对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认识,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有重大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新的阐发。而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双向互动的观点,习近平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一致。在创造性地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之后,习近平与当今时代背景相结合,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在不断的发展中,进一步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断,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生态环境任务进行部署。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延展。其中,“生态兴则文明兴”,论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了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共同寻求整个人类社会的接续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一种创造性延展。生态也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创新。并且,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有利于民生的,能够惠及广大人民。

二、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习近平认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4]在新时代,要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对中国古代先贤的优秀生态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升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正在创造性吸收传统生态文化的内容,并对其不断创新,赋予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一)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内容

首先,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宋代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天人合一”将人、地、天看成是一体的,而这里的天和地就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力求的是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统一。既然人与自然是和谐的,那么人类就应该以仁爱之心来对待自然,主张“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二十五章)“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文言》)。中国传统自然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是一种整体的和谐。反对人类无休止地破坏自然;自然创造了人,而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改造自然,才能实现动态的平衡。

其次,是“知止节用”的发展观。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资源的态度是利用和保护协同,“知止”(老子《道德经》四十四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虽然产生于早期,但体现着一种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给当时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反思。中国古代先贤认为人和天是一体的,人要保护天,破坏天就是破坏人类自己,所以要“敬天、畏天”,这些思想其实也是一种早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虽然是一种朴素的发展观,但是在保护、利用的管理资源方面提供了借鉴意义。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在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否则,自然资源也会枯竭,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是“以时禁发”“虞衡制度”的生态观。中国历史悠久,曾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因此先贤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生活和生产现实,形成“以时禁发”(《荀子·王制》)的思想,指出要根据时令季节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也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即“虞衡”,就是专门掌管山川林泽的机构,保护这些自然资源,“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周礼·地官·林衡》)。对捕捉动物的季节有所规定,提倡捕捉动物要适度,按照季节的变化来开发和利用资源,采林伐树也要按照树木生长的规律,“树木以时伐焉”(《礼记·祭义》)。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制定了各种保护法规和制度。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是结合人民现实生活需要,利用自然资源采取适度的原则,并且结合时令和自然规律颁发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对当今各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影响

第一,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也日渐加重,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给予了中国在处理生态问题方面很多借鉴之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中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也曾在国内外的多种场合阐述这些思想。如引用《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思想来阐述中华民族尊重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把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相结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要的生态思想,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与此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具有全方位的借鉴之处。

第二,从“知止节用”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问题,而中国传统发展观对于当今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发展的思想后,提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意在说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且指明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而生态环境对生产力的意义也是重要的,要保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就要保护生态。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5],这是根据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来进行总结,为今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

第三,从“以时禁发”“虞衡制度”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引导,通过制度来为生态建设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述我国古代先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显现的智慧时,提到了“虞衡制度”。党中央立足国情,深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看到了我国因生态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而导致的一些生态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借鉴了中国古代虞衡制度的思想,提出了要以制度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并对一些典型的破坏生态的案例进行查处,并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构成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治理生态环境,针对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政策,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成效显著。

三、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建国之后,党中央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进行探索,认识到了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本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结合实际提出各项具有建设性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一个坚实理论基础。对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治理生态的经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

(一)十八大以前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生态方面的探索。党中央深刻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开展生态方面的探索。此时,虽然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并没有直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但是这一时期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一时期党中央关于生态建设的着重点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利、林业建设等方面。在林业建设方面,毛泽东号召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并颁布《关于明确林权、保护山林的众多政策规定(试行草案)》等法规;在治理水利方面,提出了“预防水患,兴修水利”的思想,我国多地区的水患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毛泽东曾提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6]建国初期的生态建设的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忽视了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在这一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意识到不能不顾生态环境,单方面发展经济。党中央开始制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认为制度和法律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也开始付诸实施。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1982 年,我国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纳入《宪法》。与此同时,党中央成立环境保护的部门,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率。发展林业也是这一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1978 年,党中央明确指出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这三个区域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并且邓小平身体力行参加植树活动,形成了历届领导人在植树节参加植树劳动的传统。除了林业,邓小平也开始兴修农田水利,能够改善农业耕作的条件,也能够对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一时期党中央的生态思想注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生态,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上世纪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我国生态环境方面也呈现出新的问题,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理念,并结合当时的发展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的生态环境理论,首先就是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江泽民借鉴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次,江泽民指出环境对于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理念进行进一步升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再次,针对我国出现的由于随意开垦土地,导致水土流失,产生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党中央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使我国的经济和生态效应都得到发展。最后,江泽民认为,要多与其他国家合作,促进全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时期,中国的生态环境不仅得到发展,也为全球的环境问题做出贡献,也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创新发展理念。这一时期更加注重协调发展,论述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并在党的十八大被列为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全面小康水平的衡量标准。2012 年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7]。

(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和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之间,总书记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思考,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发展理念也贯彻其中,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8]

在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之间,习近平对于我国生态方面的问题提出许多新的理论。十九大报告中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国情,对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整体谋划。2018 年5 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在本次大会发表讲话,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要求等。在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首先就是进一步解读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中所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和系列讲话;其次就是针对各个地区生态实际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因地制宜对所出现的生态文明问题进行具体要求;最后就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以及新理念做出阐释。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进行总结,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9]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过程中,也要促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效,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顶层指引,始终坚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猜你喜欢

党中央马克思主义文明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对不文明说“不”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