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探析

2023-11-18赵彩霞

南方论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人民性江山中国共产党

赵彩霞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0007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在二十大报告中又特别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回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人民性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属性,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性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放在首位,原因就在于人民性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华五千年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接续和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历史实践出发,将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作为实践主体,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形态的更替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又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的阐述,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是无产阶级争取全人类解放斗争的坚实理论基础。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将其进行发展,提出了群众路线的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我党根本工作方法的成功实践,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源远流长,经过历代统治者、思想家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尚书》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治理国家要对百姓实行“仁政”;孟子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则将君民比作舟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诸子百家尽管各自主张不同,但最后的旨归都是以百姓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即使重法的法家也提出“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认为法是用来爱护百姓的。

但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孔子主张“富之,教之”,即百姓富裕的目的是教化他们;孟子主张“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认为百姓如果没有稳定的思想,就会做违礼犯法的事情。传统的民本思想将百姓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的价值目标。在“重民”思想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君主专制这个封建时期最根本的政治制度阻碍了其前进的脚步。从根本上来说,古代“民本”只是封建统治术,它舍弃了道德性质,用之以功利性质。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对传统民本的超越,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否定之否定,使之成为了具有真理性标识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置于现实生活中,真正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的人民主体观,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在新时代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三)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观的接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本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原则,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主体论。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尽快改变“一穷二白”的状况,党中央又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供给人民生活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改革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并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1992年南方讲话中邓小平也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21 世纪之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深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社会发展新情况进行科学研判后,将人民根本利益与科学发展相结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既体现了我党对人民群众需求转变的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对人民利益观的深化认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了为人民谋幸福的接力棒,发展了以往领导人群众路线思想的精华,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不断建构新时代人民利益观的理论体系。

二、人民性的实践逻辑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纵观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新时代的全过程,人民性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来不是空泛的抽象理论,它真真切切地植根于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打的不是自己的江山而是人民的江山,中国共产党守的不是自己的江山而是人民的心。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打江山

1921 年,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深刻认识到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反帝反封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致力于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不断到农村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群众,教育他们起来革命。中国共产党打江山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打江山靠的也是人民。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提出巩固了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打的是人民的江山,打江山是为人民。对于农民问题以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从1927 年底至1930 年初,毛泽东在总结各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一革命新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开始扎根建根据地,帮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这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我党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统一战线的提出调动了一切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打的是人民的江山,打江山要靠人民。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通过对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力量的深入分析后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不同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分别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动一切能够参与革命的力量,在这之中工人与农民始终是革命的主体力量,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领导人民守江山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国民经济状况得到好转,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建设中得到改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1949 年到1957 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54.5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9 元,这些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在奋力争取温饱的路上努力迈进。为了解决中共八大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满足人民要求,必须致力于经济建设。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人民就是一切,只有人民从建设中获得切身利益,江山打得才有意义,人心才更能向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抓住人民的期盼与需求,作出了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重点以及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六中全会发展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将人民生活重新带上正轨。同时,党领导人正确判断了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人民中心的理念得以继续在实践中贯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在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下自由经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乡村全面进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利益观真正落到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大踏步向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新时代领导人民壮江山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国内大势,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随着人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我国社会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但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不变。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十分巨大,人民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在经济方面,抓住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趋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在社会方面,党中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全面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仅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国家也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了强起来。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于挫折中奋起,历经沧桑而愈显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以人民作为力量源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为人民打江山,还能为人民守江山,更能为人民壮江山。

三、以人民性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新时代面对人民需求多样化趋势以及主要矛盾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厚植人民情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以人民奋斗为动力,以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

(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以人民幸福为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当代中国,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一方面要在民生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在科学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的事无小事,只有解决了人民的小事,国家的大事才能解决。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只有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出强招、见实效,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才是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幸福。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精神水平,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不断对人民群众进行道德教育,不断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优秀文艺作品,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除了解决民生问题,党和政府还要坚定人民立场,明确手中的权力是从人民中来,要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使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更上一层楼。

(二)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以人民奋斗为动力

人民群众的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劳动不仅生产出社会衣食住行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而且生产出整个社会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从党带领人民打江山到守江山再到壮江山,中国的发展靠的不是少数人的努力而是全体人民的竭力奋斗,人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全体人民的劲儿不往一处使,我们不可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征程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要依靠全体人民的奋斗,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以人民智慧造就伟大事业。

贯彻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从基层调研中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百姓心声,真正搞懂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什么。政策不仅来自人民还要回归人民,我们要坚持问政于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坚持人民的首创精神就是要拜人民为师,我们的革命根据地是人民用粮食哺育出来的,我们的“土坦克”是人民用智慧造出来的,我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人民搞出来的。人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

(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创造的财富在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它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人民性的逻辑旨归必然要落脚于发展成果的分配上,这是人民性在新时代的时代体现。在新征程中,既要依靠人民促进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作保障,使人民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更要坚持全民共享,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全面共享,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体人民在共建中获得幸福感;坚持渐进共享,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人民性江山中国共产党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如诗如画的江山
醉了江山醉了我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绘一纸江山,醉一场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