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专创融合”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23-11-17宁见红袁雪莲
宁见红,袁雪莲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专创融合”指在高等教育领域,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2010年5月,《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剧增。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载体和重要基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特定的专业,专业知识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和起点,创新创业能力体现专业知识的应用与深化。因此,把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性人才[2]。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能为他们顺利步入工作和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以上社会背景,我国大量学者对“专创融合”展开了研究。杨利静、宣翠仙等学者均从“专创融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研究了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研创用”的人才培养模式[3-4]。杨燕首先分析当前“专创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再以教学设计(以“传感与智能控制”课程为例)的方式呈现如何有效实施“专创融合”课堂[5]。还有研究者探讨了“专创融合”的本体内容,如刘彦龙探讨了AI背景下“专创融合”教育的内涵、模式及意义[6],胡天佑和李晓研究了应用型高校“专创融合”教育的价值导向、阻滞因素和推进策略[7]。随着“专创融合”教育的发展,专家学者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设计和“专创融合”的本体研究等。本文运用Citespace(V6.2.R2)对2017—2023年关于“专创融合”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厘清其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内容,为“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数据获取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中的学术论文为研究样本。检索文献的方式如下,在“学术期刊”栏下的“高级检索”中设置主题词为“专创融合”,“年份”和“作者”不限。通过精读标题和摘要,人工剔除与“专创融合”内涵不相关的文献,筛选出668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Citespace(V6.2.R2)分析总体年度发文量、核心期刊发文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间线等。具体操作如下,新建四个文件夹,命名为”Input””Output””Data””Project”。首先,将筛选出的668 篇关于“专创融合”的目标文献以Rework 格式导入到”Input”文件夹。然后,运用Citespace对导出的文章进行格式转换放置在”Output”文件夹中并把”Output”文件夹的内容复制一份到”Data”文件夹。最后在Citespace 操作页面点击”Keyword”进行分析,并调整图谱至符合审美要求。
3 研究结果
本节讨论研究结果,主要从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的领域与特点、研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3.1 研究的基本情况
3.1.1 总体年度发文量
以年为单位对668 篇目标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整理,如图1所示,2017年的发文量为3 篇,2018年为8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而从2018年到2022年,对“专创融合”的研究呈高速增长的趋势。2022年的发文量是2020年的两倍,2020年的发文量是2019年的两倍,2019年的发文量是2018年的8倍有余。从趋势图来看,预计2023年的发文量将继续上升,超过2022年的245篇。“专创融合”研究的发文量猛增说明“专创融合”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同时,理论来源于实践,研究“专创融合”的专家学者增多,那么实际教学中对“专创融合”教育理念的践行也会推广开来。
图1 “专创融合”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分布
3.1.2 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量及刊物分布
在668篇有效文章中筛选出38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分析其年度发文量以及刊物分布,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 可知,2017年到2022年发表于核心刊物的研究成果总体呈上升趋势,此趋势和总体年度发文量趋势相符合。其中2022年发文量高达18 篇,占比为47%。2022年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专创融合”背景下各专业的课程改革与重构、课堂实施路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8-11]。
图2 “专创融合”研究成果的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量
分析核心刊物分布情况有利于后续“专创融合”研究者确定研究主题、寻找参考文献、定位目标刊物、提高研究和研究成果发表效率。38篇核心期刊文章发布于22个核心刊物,刊登过2篇以及2篇以上“专创融合”研究成果的核心期刊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教育与职业》位居榜首,共发表过6 篇“专创融合”的文章,其次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黑龙江高教研究》等三个刊物并列位居第二,各发表3篇文章,最后是《中国高校科技》《实验技术与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包装工程》,各发表两篇文章。通过分析《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黑龙江高教研究》四个刊物的15篇文章发现他们都聚焦于高职院校的“专创融合”,发文作者都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研究人员和教授。此发现说明我国“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类型偏向以高职教育为基础。
表1 “专创融合”研究文献的核心刊物分布
3.2 研究的领域与热点
通过分析“专创融合”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和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出2017年至2022年“专创融合”研究的领域和热点。在分析关键词共现时,设置仅显示出现8次及8次以上的关键词、时间切片为1,得到节点有282个、线条有696条、网络密度为0.017 6的“专创融合”教育研究热点共现图谱。“专创融合”研究出现前20的关键词为专创融合(408次)、创新创业(97次)、专业教育(78次)、高职院校(62)、人才培养(56 次)、教学改革(45 次)、融合(27 次)、高职(22 次)、课程体系(22)、课程建设(21次)、教学模式(20次)、双创教育(19次)、实践教学(17次)、课程改革(16次)、产教融合(16次)、教学设计(15次)、创业教育(14次)、高校(12次)、课程思政(10次)、创新(9次)。由于有些关键词的意思相近且重复,如“高职院校”与“高职”,并且有部分关键词在这里是无效的,如“专创融合”,经过融合和整理得到以下出现频次前11 的关键词排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产教融合、教学设计、思政教育。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专创融合”教育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共得到27 个聚类,排名前10 的聚类为教学改革、创新创业、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融合、课程体系、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双创能力。基于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将“专创融合”的研究领域和热点分为四类:研究的主阵地、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职业院校是“专创融合”的主阵地。2015年,国务院指出职业院校是职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利用职业院校的特殊优势培养新型职创人才[1]。在大量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职业院校通过“专创融合”教育另辟蹊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因此,有越来越多在“专创融合”领域有经验的学者加入研究队伍。针对职业院校的“专创融合”教育,近几年的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专创融合”的改革、重构与实践[9-10],以“金属液态成型原理”课程为例,在“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创客教育实践[12];探究“产教、专创”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3]。即使众多学者投入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的传统观念认为学术性人才或学术性大学的出路会更好,职业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职业教育的“专创融合”效果不理想,因此,往后还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在职业院校的“专创融合”研究上[14]。
以往“专创融合”研究聚焦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上。值得注意的是职业院校“专创融合”的本体研究较少,如职业院校“专创融合”的内涵、价值、必要性、与其他类型院校“专创融合”的区别等。因此,后续的研究在注重教学实践的同时也要探讨职业院校“专创融合”的本体研究。
其次,课程体系是“专创融合”的灵魂。课程体系是教育的核心,教学效果直接受限于课程体系的建构。因此,如果提出一项新的教育理念,必定要相应改变研究课程体系的方方面面。关于课程体系研究的关键词有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思政、课程改革。朱爱萍等人从“专创融合”的“两张皮”、师资“贫乏化”、考核评价“单一化”等现象出发探究化学“五位一体”双创课程的建设理念、运行机制和改革成效[15]。韩燕霞先反思当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存在的问题,如“两张皮”、实施“要素匮乏”、评价“效用缺失”,再提出“专创融合”课程的理念,最后探讨如何重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16]。
学者详细分析了“专创融合”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课程的内涵、价值、逻辑重构方式等,对实际教学中的课程重构具有指导意义。可以看出,“双创融合”课程体系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思路较单一,后续的研究应打破这一研究方式,探索多样化的研究思路。
再次,教学改革是“专创融合”的基石。“专创融合”是基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新教育理念。众所周知,有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实际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与教育理念相适应与融合。教学改革领域研究的关键词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王永钊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研究基地,指出职业院校“专创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遵循开放学习、问题导向等原则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构建与教学场景、能力目标等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教学改革的一个子主题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决定教学改革能不能顺利进行[17]。杨燕首先分析“专创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课堂教学的改革依据,最后以一节课为例展示如何设计“专创融合”的课堂教学[18]。倪向丽基于财务管理专业,分析“专创融合”的内涵和当下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如何构建“专创融合”教学体系[19]。
从以上分析可发现,现存研究思路大同小异,都是基于当下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为“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方式提供可参考的方案。参与“专创融合”研究的专业还不够广泛,研究范式单一,研究的落脚点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往后的研究应拓宽参与“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的专业,为全面推进“专创融合”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最后,人才培养模式为“专创融合”提供实践路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专创融合”的教学理念是培养人才的一大法宝,优质的人才培养也是“专创融合”的价值指向。针对以上背景,“专创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如下:徐美燕提出了“产教融合、双创融合”双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课程体系是基石、实践强化是关键、多元师资是保障[13]。杨利静、宣翠仙等均从“专创融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研究了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学研创用”的人才培养模式[3-4]。陈强基于新商科专业群,从课程体系建构、师资队伍缺乏、实践实训经验不足等困境出发,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和推进策略[20]。
各个专家对如何建构“专创融合”背景下的人才模式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是目前为止,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研究还不够透彻。研究成果中涌现出很多种“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对每种模式的内涵、实践方式、注意事项、适用于哪些学科还没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后续的研究应该更多关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纵向研究。
3.3 研究趋势
首先,通过分析关键词突现发现“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趋势遵循以下路线:本体—宏观—微观。关键词突现反映在某个时间跨度内受到较高关注和数量较多的关键词。通过Citespace分析“专创融合”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得到12个关键词,“专创融合”的研究热点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7年到2018年,研究热点为与专业教育和融合。在这个阶段,“专创融合”的研究属于刚刚起步,主要聚焦于其本体研究。第二阶段是2018年到2019年,研究热点是创业大赛、全过程、师资队伍、双创教育。这个阶段的研究主题不断拓宽,属于“专创融合”教育的宏观层面,关注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转型、通过创业大赛的方式推动“专创融合”教育、提倡全过程“专创融合”教育。第三个阶段是2019年至2022年,主要研究主题有教学方法、应用型、创业导师、信息化、创新方法和实践。这个阶段开始关注“专创融合”教育的微观层面,如教学方法和分配创业导师等具体操作方式。由以上分析可知,“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趋势遵循本体—宏观—微观的路线。
其次,通过关键词时间线的分析发现“专创融合”教育研究已经着重具体专业落地实施,不再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为进一步探讨“专创融合”研究主题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关键词聚类的基础上绘制了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专创融合”研究始于2017年,主要聚焦于专业教育、融合、创新教育,研究主题还不够开阔,停留在“专创融合”的本体研究。2018年聚焦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2019年聚焦于师范院校、地方高校、课程方法、课程建设、创业导师、双导师制、电子商务。可见,2018年和2019年“专创融合”开始向具体院校类型、专业类型聚焦,同时也开始关注到“专创融合”路径。2020年的关键词有课程思政、双向融合、校企合作、中职、培养方案等,关注到融入课程思政,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职,培养方式引入校企合作等。近几年课程思政是大热主题,即提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课程思政、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的人才既具有过硬的本领也拥有爱国之心,对我国的发展带来极大好处[21]。2021年出现了实训基地、创客教育、学科竞赛、多层次、工作室制等“专创融合”领域前所未有的关键词,不断打破原来的培养方式。2022年主要探讨新工科、新文科、乡村振兴、市场营销、会计专业。其中新工科和新文科都是当下出现的教育热点,说明“专创融合”教育研究紧跟时代热点。市场营销和会计专业是当下高等教育中常见的专业,说明“专创融合”教育已经开始慢慢蔓延至许许多多具体专业落地实施了,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
“专创融合”的研究趋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具体专业范围不断扩大。第二,“专创融合”提出越来越多有建设性和操作性路径,体现在从2018年的产教融合到2019年的双导师制到2020年的校企合作再到2021年的实训基地和工作室制。第三,“专创融合”的研究紧跟时代发展,体现在2022年在新工科和新文科背景下研究“专创融合”[16]。
4 结束语
本研究以CNKI 的668 篇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视角有总体的年度发文量、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量及刊物分布、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和关键词时间线,通过探讨这些数据与图谱有以下发现。
从总体发文量看,“专创融合”研究始于2017年,在2019年开始呈快速发展趋势。从核心期刊发文量看,年度发文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是中途有起伏。38 篇“专创融合”的文章发表在22 个核心刊物上,其中发文量最高的是《教育与职业》(6 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 篇)、《职教论坛》(3篇)、《黑龙江高教研究》(3篇),这些刊物发表的关于“专创融合”的文章都聚焦于高职院校的研究,发文者也来源于高职院校。因此研究的高校类型不够广,研究者的背景不够丰富,应该呼吁更多类型的院校和更多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加入到“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从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来看,“专创融合”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研究趋势,从关键词突现和时间线看研究趋势,“专创融合”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遵循以下路线:本体(2017—2018年)—宏观(2018—2019年)—微观(2019—2022年),越来越聚焦于具体专业的落地实施。同时,“专创融合”的研究趋势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专创融合”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专创融合”提出越来越多有建设性和操作性路径,“专创融合”的研究紧跟时代发展,符合时代背景的要求。
使用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专创融合”的研究领域、热点和趋势,有助于梳理“专创融合”研究的整体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但是此研究的数据样本仅局限于CNKI 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没有包括报纸、会议记录、图书等数据资源,也没有囊括其他数据库的资源,如万方、维普和龙源等数据库。因此,期待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资源展开更加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