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伟人故事 悟爱国精神 树远大志向

2023-11-17叶春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百字志向宣言

叶春梅

教学目标:

1.读故事: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借助时空轴厘清事件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悟精神:品读词句、结合资料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悟周恩来心怀天下的崇高形象,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立志向: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高远的志向,写一写读书目的和理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畅谈理想: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上学,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2.创设情境:为纪念周恩来总理125周年诞辰,学校面向四年级全体学生,发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百字宣言征集活动,征集同学们的读书誓言。

3.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崛起”是振兴、兴起的意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4.此次活动,我们要完成三个任务。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百字宣言征集活动评价表(见表1),后文简称评价表。每个任务结束时,学生根据评价细则进行自评。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的“百字宣言征集活动”学习情境,出示学习任务和活动评价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务一   读伟人故事

首先让我们走近周恩来总理,读一读他的立志故事。

活动一:疏通字词

1.认读词语:

修身课   奉天   光耀门楣   为之一振   当效此生

疑惑不解   中华不振   惩处

肇事   训斥   屈辱

2.提醒学生多音字应据义定音,“为之一振”的“为”读四声,表示原因或目的;“惩处”的“处”读三声,意思是处罚。

3.理解词语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修身课”相当于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结合图片和近义词“光宗耀祖”一词帮助学生理解“光耀门楣”的意思是出人头地,使家族有光彩。“当效此生”的“效”是效仿、学习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可知是魏校长让大家向周恩来学习。

(设计意图:词语认读,理解意思,扫清阅读障碍,为学生后面概括梳理事件环节做铺垫。)

活动二:概括事件

1.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填写在时空轴(见下页图1)上。重点引导学生辨析“新学年开始了”是哪一年,来理清时间先后顺序。

2.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出三件事情并将其填写在时空轴相应的位置上。

3.借助时空轴,抓住关键词句,理清楚几件事情之间的关系。

先引导学生从时空轴了解到课文写了三件事,十二岁那年耳闻“中华不振”和一个星期天目睹“中华不振”这两件事情先发生,修身课上立志“振兴中华”这件事是最后发生的。

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所以”一词了解到:前两件事情是原因,立志“振兴中华”这件事是结果;像这样先说结果,再说原因的写法就是倒叙。

4.引导学生分别按时间顺序和课文中写的順序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把这几件事情连起来说说,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如果一篇文章写了几件事情,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先把主要事情说清楚,然后厘清这几件事的关系,最后用恰当的关联词连起来说。

6.对照评价细则,在评价表中自评任务一的两项学习活动情况。

(设计意图:为了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支架——时空轴梳理事件;抓住关键词句,用恰当的关联词,厘清几件事情间的关系,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   悟爱国精神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奉天,跟少年周恩来一起去看看那个星期天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所发生的事情。

活动一:体会“中华不振”

1.品读词句,体会“中华不振”。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11~16自然段,圈出写“中华不振”的词句,在旁边批注感受。

(2)聚焦重点,交流反馈。

句一: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带”是指哪里?为什么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却不能随便去?

句二: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果你是围观的中国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当时在场的人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3)有感情地朗读第16自然段,加深体会。

2.结合资料,体会“中华不振”。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旧中国的相关资料,说说感受。

(2)出示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相关图片和文字,直观地了解时代背景,加深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周恩来的崇高形象。

过渡:是啊,看到这样山河破碎、国土沦丧、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中国,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聚焦文中关键词句,通过品析、朗读,深切体会“中华不振”。借助时代背景图文资料,真正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进而理解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的原因。)

活动二:感悟爱国精神

1.生读课后习题中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师讲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出示周恩来生平事迹的相关资料,学生联系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感受。

3.配乐朗读诗句,再次感受周恩来心怀天下的崇高形象和爱国主义情怀。

4.对照评价细则,在评价表中自评任务二的两项学习活动情况。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讲解诗句意思、拓展相关资料、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周恩来胸怀天下的崇高形象和爱国主义情怀,发挥革命文本的育人价值。)

任务三   树远大志向

过渡: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这样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努力,如今的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帝国主义再也不敢欺凌我们。

活动一:写一写,立志向

1.播放新中国实现强国梦视频资料。

如今,中国桥书写传奇,中国路世界第一;深水重器蛟龙号、蓝鲸二号、振华30号,铸就海洋强国;超级工程中国天眼,墨子号、天宫二号上天,成就科技强国。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你为什么而读书?

2.写百字宣言:写一写自己读书的目的、理由和学习课文后志向的变化。(提示:可以先写读书的目的,再写理由;也可以先写理由,再写读书的目的。)

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读书目的和理由,根据评价表互相评价。

4.课后请完善修改自己的百字宣言,期待你们的百字宣言作品能够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百字宣言征集活动中获奖,让大家听到你的铿锵誓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视频资料,感受新中国的强大,激发爱国之情,引导学生以周恩来为榜样,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写下自己的读书宣言。写完后,组织学生根据评价表交流评价,让学习更具实效。)

活动二:读一读,承精神

1.周恩来用自己的一生践行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成为“人民的好总理”。对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感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在课后读读《周恩来传》。

2.完成评价表中学习任务三的自评。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安远县城北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百字志向宣言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百字短讯
百字短讯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TA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