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一路惊喜
2023-11-17仇秀琴
仇秀琴
2023年7月初,我参加了由师市文学艺术院组织的为期三天的“文润师市·新时代 新征程”师市作家走边防主题创作采风活动。
7月3日,我们跟随采风车一路向西,绿色的田野芬芳迷人,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一站,61团七连的一处高标准桃园。我们采访了桃园的管理、销售及连队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当然,也品尝了这里蜜甜多汁的桃子。让我惊奇的是这位衣着朴素,给我们介绍整个桃园运行销售情况的年轻人,竟是61团七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30岁,本科毕业,名叫王伟胜。2016年他从陕西来到61团,2016年7月参加工作,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伟胜说:“我之所以这样穿着,是便于在田间地头工作。我并没有其他社会关系,靠的就是扎实苦干。”我听后非常感动,对这样的年轻人肃然起敬。在新时代有这样的年轻人扬帆掌舵,61团七连的发展定是未来可期!
紧接着我们一行人又去参观了61团旱田山边境警务站及边境执勤点。警务站党建指导员张店国带领大家参观了边境执勤点,介绍了展示柜和“红色文化石”。展示柜陈列着曾经的护边员用过的手电筒、棉被、马灯、铜锣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不仅保留了兵团发展的历史记忆,也传承着兵团精神,意义深远。远远望去,半山腰用石头垒成的巨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徽格外醒目,党徽两边是“永远跟党走,忠诚把边守”的响亮口号。党徽是旱田山边境警务站护边员、民警花了12天时间,用从大山、河沟里搬上山来的石头垒成的。它不仅宣示着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国土,也为护边员们带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护边员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从前所不曾领略的,深感震撼的同时,更觉得这些场景给在旱田山边境守边护边的战士平添了一份传奇色彩。他们还在哨所栽了树种了花,如今已是树高花红。警务站党建指导员张店国感慨道:“我们种这些花,能开花还真不容易!”可见一个“旱”字了得。衷心祝愿哨所的树木根深叶茂,花儿常红,兵团精神代代相传。
当日下午,我们参观了62团金边博物馆,这是我参观过的老物件最全的收藏馆。师市文学院张芹介绍:“一台旧缝纫机、一只旧药箱、一辆破自行车、一盏马灯、一副扁担、一只柳条筐、一把坎土曼……一件件老物件无一不铭刻着兵团先辈们执行‘三代任务和屯垦戍边的艰辛。”而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参观这里仿佛让我们穿越回了那个艰苦的年代。
接着我们一行又采访了该团九连杨和平和许新芳戍守的“夫妻哨所”。他们夫妇在这里坚守了8年,和正在上学的儿子每周只能见上一面,还得是儿子到哨所来。哨所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生活用水靠沉淀,夏天蚊虫扰人,冬天寒冷难耐。记者陈永新老师问许新芳:“这里条件这么艰苦,你怎么还愿意陪着丈夫守在这里?”许新芳羞涩地说:“他会心疼人。”一句简单的“他会心疼人”,便诠释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让人不禁感叹:爱情需要坚守,边防更需要坚守,没有边防的安全稳固,哪来的幸福安宁!这道理他们最懂,也践行得最好!
7月4日一大早,我们驱车来到了美丽的63团,首先参观了“西瓜诗人”邢银海承包的78亩玉米示范田——绿油油的玉米地望不到边,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邢银海带着我们参观,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解,一副喜上眉梢的模樣,能感到他非常有成就感。他完成了从“西瓜诗人”到“玉米诗人”的蜕变,行行都能出状元。
我们又先后拜访了孙寿光、王文传两位老人,聆听了他们各自的戍边故事。两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团场有着刻骨铭心的深厚感情。一说起自己的经历与团场的发展变化,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见证了团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团场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据他们回忆,当年在团场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涝坝水,风沙很大,一晚上能刮半碗沙。那时候团场叫幸福农场,“幸福”是激励、是盼头。如今团场的自然环境大为改善,人们都住上了楼房,生活可谓真正走向了幸福!
当日下午,我们又到“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3团乔老克炮台采访曾荣获过“第七届兵团道德模范”“兵团好人”等诸多荣誉的朱国利、王利夫妇。随行人员皆被夫妻俩“放牧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三十年如一日为国守边的精神深深感动。乔老克炮台我去过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逐步向高科技化发展,边防线强大稳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朱国利夫妇把边防哨所打理得井然有序,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在此,斗严寒战酷暑,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哨所、留在了边防,这是最值得歌颂,也最难能可贵的。
7月5日,我们一行又来到67团,许是刚经过雨水的洗涤,67团在晨光的照耀下格外清新美丽,绿树成荫,街道干净整洁,红色的标志性建筑格外醒目。
我们先参观了该团十万亩粮食产能提升示范区,被那十万亩金色麦浪闪了眼,那一刻真的被彻底震撼了,生平第一次亲眼看见十万亩金色麦浪在蓝天下熠熠生辉,好一派丰收景象。我爱得欲罢不能,想去抚摸它,亲吻它,融入它。是麦子把我养大,没有麦子就没有幸福可言。我突然就想到了餐桌上的白面馍馍、金黄色的馕、长长的拉条子……这些象征幸福生活的味道,哪一样不是来自麦子的馈赠。听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67团有34万亩粮食产能提升示范区。我当时就想,这34万亩高产小麦每亩能打多少粮食呢?7月7日,从67团传来捷报,该团冬小麦高产示范田经专家组实打实收,新冬52号冬小麦亩产达879.4公斤,创下新疆冬小麦亩产新纪录。
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成立于2016年的新疆金屯卡伦酒业有限公司,在厂长郑军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发酵车间、灌装车间、地下酒窖等。郑军为大家详细介绍酿酒过程、企业特色和酿酒技术,大家边走边看边听,领略了67团葡萄酒所蕴含的深刻历史内涵,体会团场葡萄酒产业为当地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一行品尝了卡伦葡萄美酒,那感觉微醺微醉,令人好不惬意。衷心希望卡伦葡萄酒走进伊犁千家万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短短的三天采风,真是一路走一路都是惊喜:零距离感受边防生活,深入了解师市守边护边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事迹,深入挖掘新时代守边护边员扎根边疆、维稳戍边,践行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的生动实践,感受团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真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这也激励着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书写兵团,赞美兵团,为兵团建设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