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组织: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奥秘

2023-11-17梁荣成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组织力中国共产党

[摘要]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所在,党的一切理念、路线、方针、政策都需要依靠坚强有力的组织去落实。强大无比的组织力是组织体系建设的核心要义,也是提升党的战斗力、铸牢各级战斗堡垒的基石。基于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百年组织成就,从组织力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内在机理,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金字塔模型,包括一大核心(引领力),两大关键(扎根力、干部力),三大原则(集体力、感染力、两手力),四大方略(激活力、执行力、监督力、生态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内在机理;组织力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5—0020—11

[作者简介]梁荣成,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方向:党政机关人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2]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3]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的一百多年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正确的组织路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卓越的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重要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内驱力量。建设坚强有力的政党,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贯通上下一致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才能使党的有效领导变为现实——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所以,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的内在机理,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组织成就

中国共产党发愤图强的一百年,也是其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的一百年。无论是开天辟地的救国年代,还是改天换地的兴国时期,抑或是翻天覆地的富国岁月,还是惊天动地的强国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组织体系、功能、优势与力量在历史上书写了壮美篇章。甚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是组织体系的成功;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2]下面从量(党员基数、党代会出席代表数、基层组织数)和质(组织治理效能)两大角度来详细剖析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百年成就。

(一)全国党员数量突飞猛进

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始发,由弱小走向强大,从救亡图存到全国执政,进而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大党。在这一过程中,党员数量一路飙升(如图1所示),组织体系持续升级。详细来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全国党员仅有50多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比率为0.00001129%,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党员数量高达121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比率为0.22%,党员规模相较于成立之初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到了2022年12月底,中国共产党拥有党员数量高达9804.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为6.94%,比中共七大时增长了80.02倍。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党员数量是449万名,到中共八大时,这一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的大关,达到了1073万人。在改革开放前夕党员数量飙升至3500万人,尽管此前有过十年的动乱,但是党员数量依然是突飞猛进,相较于建国初期增长了6.80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员数量猛增至5100万人,进入新时代,党员数量达到8000多万人——十八大时为8200万人,到了十九大时达到8900万人。如今中国共产党坐拥9804.1万党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占比高达54.7%,女性党员数量占比为29.9%,30-60岁的党员占比为59.41%,另外有2380.5万人在十八大以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党代会代表人数与日俱增

中国共产党共计召开了20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总体上看,每次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如图2所示)。最初的中共一大,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仅仅为13人,当时全国党员也不过50多人而已。然而,到了2022年的二十大,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含特邀代表)高达2379人,代表的是全國9600万多党员1,参会代表人数比一大多出2366人,增长了181倍。

自1921年的中共一大到1928年的中共六大,出席党代会的代表人数总体上较少,由13人增加至142人,增长人数129人,增加了9.92倍。中共六大党代表人数首次突破一百人,从此开始一直到1969年中共九大,党代表人数由142人猛增到1512人,增长人数1410人,增加了9.45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共十四大的出席代表人数首次达到2035人,比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共七大(755人),多出1280人,增加了1.70倍。此后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出席代表人数维持在2000多人,年均增速比以前放缓了一些,到2012年的十八大时,出席代表人数刚刚突破2300人,二十大的出席代表人数达到了2340人。

(三)基层组织数量蒸蒸日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仅党员人数呈现爆炸式增长,党代会出席代表人数激增,而且基层党组织发展得如火如荼(如图3所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基层组织也就10来个,分布于北京、上海等极少数的几个地方。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火硝烟的洗礼,到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数量达到了19.5万个,年均增长6964个。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数量飙升迅猛,历经58年的发展到2007年底(十七大)时达到了366.3万个,相比于新中国成立初增加了346.8万个,增长了17.78倍。到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数量首次突破400万个,此后一直维持在400多万个的水平之上,基本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12年底(十八大)时,基层组织数量达到了420.1万个,比2007年增加了53.8万个,增速为14.69%。截至2022年12月31日,基层组织数量近506.5万个,比2007年增加了140.2万个,年均增速为7.65%。此时,全国超过99.9%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都已经建立了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的目标早已实现。

(四)中国共产党组织效能释放

如果说党员人数、出席党代会代表人数、基层组织数量是从量的方面说明组织规模之大,那么组织效能则是在质的层面澄清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治理成就。从宏观方面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组织效能突出表现于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如表1所示)。从微观方面看,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组织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4]:一是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铸就了党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中流砥柱的地位。二是通过用创新理论武装全体干部,铸牢全党团结奋斗之思想。三是通过持续建设组织体系,夯实组织“四力”(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是通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策略,选拔了一批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五是通过培养大规模人才梯队,为党和国家开辟宏伟事业提供强劲人才支撑。六是通过组织制度建设,依法依规从严治党的水平日益提升。

二、中国共产党成功机理初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丰硕的成就,成为世界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国家。众多学者纷纷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关注中国成功背后的原因,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模式规律[13]。然而,鲜有学者能够从学理方面澄清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制度原因,特别是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在西方国家的打压与封锁之下,为何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突围而成为世界的榜样?为何它可以由最初几十个人的组织成为今天有9804.1万成员、执政960多万平方公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级大党?到底中国共产党做对了什么?它成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历经百年而雄姿英发?简言之,中国共产党赢在什么地方——它基业长青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就中国发展成就原因而言,本质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卓越领导力,[14]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有效领导能够做到基业长青,关于这一点还缺乏有效与系统的内在制度机理分析的工具,对中国共产党取得一系列成就的诠释也不充分,需要在理论上寻求进一步突破。毕竟,现有文献大多是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视角进行分析的,[15-16]缺乏体系化的制度分析框架,难以解释清楚中国共产党组织日益壮大且效能同步提升的内在机理。而且,在东西方意识形态之争的大背景之下,如果按照西方政党治理逻辑,中国是不可能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的,中国共产党自身也不可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受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因此,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自由民主等思想所构建的制度优势与话语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蒸蒸日上对此造成极大地挑战。这就需要在探究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奥秘之前先厘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如果一个政党不具有执政的合法性,那么探讨其成功机理也就失去了意义。在意识形态思想作祟之下,西方政客一直以其所谓的“竞选核心”政权优越性而质疑甚至是攻击中国政权的合法性。可是,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政权合法性归根到底要看人民的拥护程度,而不只是单看是否“竞选”一个方面,比这更重要的是执政党的执政成就(或治理成效)。就新冠疫情防控来说,西方政党执政下的民众死伤无数,疫情直到今天也没得到良好控制,反观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人民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这种执政绩效就是政权合法性最强有力的证明。因此,不断提升执政绩效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永恒课题,也是不断增强政权合法性的必由之路。

第二,中国的政党制度问题。与西方不同,中国既不是多党轮流坐庄,更不是一党专政,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这种制度的突出优势就是能够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集权与分权不是姓社姓资的专利,它们仅仅是手段或工具,而不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其中,集权的力量在解决重大问题、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在历练中使得组织发展日新月异,组织治理效能不断得以释放,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上彰显得淋漓尽致。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力与组织力的问题。近代以来,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领导特质的角度来看,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力![17]以此为出发点,学界已经展开了丰富的研究與讨论。[16]然而,党的全面领导、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强大组织体系去落实,只有各级组织上下连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轻松自如、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却忽略了一点——再强大的领导力也需要组织力量体系落实到位。然而,从组织视角出发系统化阐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道理的研究还比较稀少。从领导学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的诸多优秀品质属于领导范畴的特质观——研究相对成熟,而在当下VUCA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能够针对外界环境变化而迅速做出调整(应变)的组织才能取得成功,而这需要的是领导权变观。

三、赢在组织力:揭秘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新视角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斗争中日益壮大起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组织规模与效能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在这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打造了一个强大的组织,这才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开创未来。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发轫形塑期。该时期组织建设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形,主要任务是将党员组织起来,发动群众完成革命任务。一大时期设立中央局(首届中央领导机构/临时性的),并在一些地方设立地方委员会或执行委员会。二大建立了正式化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明确了党是有纪律的严密组织系统,党的活动要深入群众,并在通过的党章中明确了入党、组织系统等方面的详细情况。三大延展了组织建设的范围,提出了建设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领导权问题。五大首次设置中央监察委员会,确立了民主集中制为党的指导原则,从全国到基层细化党组织系统链条。六大时期进一步优化了党的组织系统,尤其重视建设党的基层组织。七大时期搭建了组织体系建设新框架,并提出“党的基础组织”以及“党外组织中的党组”的核心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夯实进阶期。党的组织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虽历经曲折,但是找到了在党全国执政背景下的新思路。八大时期将党的建设摆到突出地位上来,提出“又红又专”的选贤任能标准,重视强化党的集体领导、团结统一,反对官僚與宗派主义。但是,之后兴起的阶级斗争为纲的运动对党的组织体系造成了一定冲击,破坏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中共十大时党员人数虽然较之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下降了263人,同比下降17.39%。这一情况直到1975年邓小平主持整顿会议后有所改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飞速成长期。该时期党的组织形态得到进一步完善,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组织建设逐步回到正轨上来。1982年年底,中央开始清理“文化大革命”中靠投机发迹的人,清理帮派思想作祟深重的人,清理打砸抢烧搞破坏的人。邓小平将党的组织路线提到重要位置上来——“不进一步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就得不到可靠保证。”[5]此外,十二大系统阐述了党的各级组织的组成体系,并单列一章“党组”;还设立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用以解决中央领导机构的交接班问题,这是组织建设中完善领导体制的一项重大尝试。十五大开启了党建新征程,拉开了党的组织建设新幕。十六大后全面提升了科学建党总体水平,党的组织建设更上一层楼,人才工作建设迈出新步伐。党的十七大以来,“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6],进一步夯实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显著提升期。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尤其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工作。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7]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3日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以及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创新性地提出党的组织路线,旗帜鲜明地指出重点是组织体系建设,锻造高素质干部——忠诚、干净、担当。[2]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3]2021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指出了组织人才培养的目标——可堪大用、能担重任,以及48字要求——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政治灵魂);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成事之道);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使命要求);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必备品格);严守规矩、不逾底线(行为准则);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必要支撑)。[8]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组织力分析的框架模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那是因为赢在了组织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基业长青,秘诀在于将能力建在组织上。[18]由此,组织力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核心。在十九大报告里,中央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组织力”这一概念,特别强调要加强组织力建设。

从西方管理学视角来看,组织力就是组织高效协同运作从而实现其所设立目标的一种能力或者是力量,然而,政党组织力特别注重执政纲领的实现与执政能力的提升。[19]如今关于组织力的研究,中外学者并没有取得像研究领导力那样取得突出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所谓民主制度下产生的政党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研究不可以机械地套用西方管理学或组织理论的那套东西,而只能适当借鉴一下其中的有益成分,更多的是应当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组织力要素。

十八大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派:(1)整体派,即中国共产党组织力是完成组织目标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素养,是内—外、部分—整体、个人—组织、领导—治理等方面力量的有机统一;[20](2)合力派,即中国共产党组织力是由诸多关键力量相互协同运作的结果,涉及政治领导力、群众凝聚力、组织监督力等多重力量。[21]本研究认为,组织力不仅由多种力量元素构成,而且各项元素可以产生交互协同作用。中国共产党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引领、带动、激发、组织、整合广大党员干部,发动人民群众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一种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力的讲话聚焦于三点:一是组织力主要指基层组织力;二是凸显政治导向是组织力的核心,三是组织力可以释放各级组织效能。[19]

结合以往研究来看,尽管有一些学者也从合力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成组织力的多种力量——如三要素、四要素或五要素论,但是他们概括的组织力的构成成分还不够系统,也没有很好地勾勒出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从组织力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才刚刚开始,于是阐述了组织力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并概括了组织力的五要素——思想力、决策力、人事力、执行力以及监督力[22],然而,此项研究的核心是从组织领导力的角度诠释中国治理成就的制度逻辑;而且,该研究在触及组织力内核方面做得还不够,没有跳出党建学、政治学研究的窠臼——这类研究往往注重宏大叙事与政治理论说教,在理论对接实践与多学科研究整合性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从管理学、政治学、党建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基于组织力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为进一步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展开深入探讨,本研究在结合彭剑锋对中国共产党百年不衰关键要点提炼的基础上,[18]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金字塔模型(如图4所示),包括一大核心——引领力,两大关键——扎根力、干部力,三大原则——集体力、两手力、感染力,四大方略——激活力、监督力、执行力、生态力。

四、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十大要点

结合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以及国家治理运行机制与国外政党发展历史来看,“江山=人民”是组织力发展的源泉,组织力是否强大,关键要看其运行的底层逻辑是否真正秉承了民本理念。一个政党的强大与其领导力有着密切关系,与其强大的组织系统更有着紧密关联。其实,领导力呈现的重要载体是组织力,[22]归根到底,即便再强大的领导力,也得需要组织力来支撑。组织力由引领力、扎根力、干部力、两手力、监督力等十个要素组成。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推行的一系列变革举措正是为了升级组织力,提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一)引领力:组织力的精神内核

“引领力”是牵引组织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个人失去目标,就会使人生失去意义;组织失去方向,就会丧失发展的潜力。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之所以能够做到基业长青,关键之一在于引领力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种引领的力量,才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一方面,“引领力”表现在初心使命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9]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斗争年代,还是在齐心协力的和平建设时期,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效能释放均是围绕初心使命来进行,均是坚持民本导向。无论是以前几十人的组织,还是现在近一亿成员的组织,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初心百年如一,使命百年未变。另一方面,“引领力”彰显于科学理论的引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组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久不衰,取得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得益于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此外,“引领力”还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凸显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特别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党的精神不变色、事业不变色。

往深层次讲,上述三个方面均要落脚于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存在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也是与其他政党相比的本质不同之处。简言之,“江山=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内在精神源泉,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前赴后继开创美好未来。

(二)扎根力:组织力的战斗基石

“扎根力”是组织由上而下穿透到基层的一种力量,具有强大的凝聚人心、激励动员的作用。如果说党的中央组织是“中枢系统”,那么,党的基层组织就是“神经末梢”,扎根力尤其凸显对于基层组织的激活,打通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与其他政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基层建立党支部的形式,形成强大的扎根力,根植于群众与基层这一片沃土,铸就了强大的基层动员力,使基层组织成为强大的战斗堡垒。

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基石就是分布在各地的众多基层组织,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扎根力的重要表现。这些基层组织不仅能够上连中央,而且贴近一线群众,组织间的协同合作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全国各地成为无坚不摧的战斗堡垒。关于“扎根力”建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创造性地在连队上建立党支部,牢牢把控住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还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硬实力!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拥有基层组织506.5万个,党支部不仅建在了连上,而且进入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覆盖率高达99.9%。[11]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成效大幅度提升,基层组织俨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价值主张贯彻宣传的阵地、团结群众的枢纽、服务与联系群众的基石,从而确保了党和国家的意志能够贯穿到底。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大的扎根力,将基层组织充分调动起来,步调一致,统一行动,发动群众一起严格落实防疫要求,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协同作战能力。

(三)干部力:组织力的骨骼系统

“干部力”是组织队伍建设、成员协同工作的一种核心力量,是庞大组织的重要支撑,可以使组织高效地运转,进而实现组织目标。治国经邦,人才为要。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2]干部犹如组织的骨骼系统,只要骨骼在,整个组织的支架就在,只要骨骼够硬,整个组织的战斗力就强。干部力的核心指向就是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能持续打胜仗的人才队伍。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培养、团结、引领、成就人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干部队伍建设历程,组织干部力的打造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持续性。百年党史,是百年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也是干部队伍能力再造与升级的历史。早在1930年时,毛泽东就提出了“干部管理七条”,十分注重严抓干部队伍的建设。现如今,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1年9月27日至28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冠名的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特别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二是科学性。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使干部脱颖而出的策略方法,比如,正确识别干部、合理使用干部、真心爱护干部、严格要求干部、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干部、凸显干部使命责任以及能力的建设等,正是因为这些制度的存在,才使得组织的骨骼系统强劲有力,才使得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从而为组织发展奠定无比强大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性。在锻造干部队伍的过程中,突出政治导向,把政治过硬放在首位,强调干部应当成为组织过硬的红色人力资本,成为组织的领头雁,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四)集体力:组织力的决策之基

“集体力”特指组织中贯穿着群体智慧,而避免走向专制、独裁的极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这种群体智慧又可以称作民主集中制——既是根本的组织原则,又是根本的领导制度。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曲折的发展历程表明:凸显集体力量的群体智慧得以彰显时,组织决策与执行往往比较顺利,组织效能得以充分释放。反之,当集体力弱化时,组织力也会随之削弱,组织发展也会经历波折。

集体力是基于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突出民主与集中的双重韵味,从而保持适度的集權。当然,这也符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集体力的彰显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智慧的过程,也是一个达成共识、形成共鸣的过程,还是一个攻坚克难、避免独断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基业长青,之所以越来越强,说明它肯定是有智慧的,说明其组织能力肯定是非凡的,这种智慧与组织能力的重要表现就是集体力,就是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集体力具有六大优势:集中团队智慧,集思广益做决策;保持开放系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及参与性;强调组织权威而非个人权威,做到四个服从,即“全党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善用德才兼备者,敢用忠诚谏言者;崇尚真理,相互沟通,反对个人崇拜,反对搞一言堂;倡导组织自我批判,培养自我纠错与修复的能力。

(五)两手力:组织力的双重法门

“两手力”是指组织同时抓好“枪杆子”与“笔杆子”这两项工作。其中,枪杆子是指组织对军队的绝对指挥权、统一领导权;“笔杆子”是指组织内部思想权的统一性问题。“枪杆子”是武器、斗争、实力、行动;而“笔杆子”是思想、号角、方法、战略。[18]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基业长青,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抓好抓稳了这两个力,前者是组织建设的硬实力,后者是组织建设的软实力。单凭枪杆子最多只能打天下,但不能坐稳江山。单凭笔杆子,又打不过敌人的飞机大炮,更不能取得江山。因此,枪杆子与笔杆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能力。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以及国民党的疯狂屠杀,使得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枪杆子,中国革命不能成功,没有枪杆子,中国的建设与改革也不可能安稳。试想,假如一个政党没有牢牢掌握军队指挥权,那还何谈战胜敌人?何谈领导力与组织力?何谈打江山守江山?所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今天,之所以能够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就是因为建设了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和组织力的根本保证。

上下同欲者胜。然而,要做到同欲,就必须抓好思想权的统一——笔杆子。只有统一思想,才能目标一致,形成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文武双全的成功,枪杆子属于“武”方面的力量,而笔杆子则属于“文”方面的力量。说到底,军队要打胜仗,统一思想权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尤其重视对思想权的把控,而且特别善于发动宣传攻势,通过办报、开会、培训等方式在组织内外形成所向披靡的无形力量,让广大干部群众心瞄目标,力聚目标。比如,通过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在全党内外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无形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迎战新冠的先进事迹,在全党全国全社会范围内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必胜之心。

(六)感染力:组织力的整体氛围

“感染力”是指蕴藏在组织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员工态度和行为产生刺激性影响,核心表现就是组织氛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百年来一直都是精气神十足、斗志昂扬,核心秘诀就是组织感染力强,由此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整个组织在这种感染力的影响之下,凝聚力大大增强,战斗力节节攀升,打胜仗成为一种常态。虽然岁月会流逝,人员会更迭,但是中国共产党整个组织感染力不会消逝,感染力像组织的灵魂一样给予组织无穷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感染力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1937年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题词,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高度凝练,形象生动,切中要害,富有力量,可以超越任何管理智慧与组织管理理论。[18]第一,团结使得中国共产党整个组织有力量,能够凝心聚力,做到力出一孔,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革命才能无往不胜,建设与改革才能无坚不摧。第二,紧张使得中国共产党整个组织具有战斗力,保持适度的紧张感才能使组织不会懈怠,因为组织只有在危机、紧张、压力、竞争的氛围中才能爆发战斗力。第三,严肃使得中国共产党整个组织能够保持理性,有序高效地运行,而不至于翻车,严肃表现在:对宗旨与使命的践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纪律规矩,完成组织目标的庄严承诺等。第四,活泼使得中国共产党整个组织具有活力与创造力,活泼来自组织成员阳光的性格、创新包容的文化、自我驱动与自我激励,活泼表现于:沟通语言平实有力、组织环境宽松自由、党内活动民主自由、组织生活丰富多彩、干部工作务实高效、与群众打成一片等。

(七)激活力:组织力的持续刷新

“激活力”使组织由一潭死水变为一池活水,是组织永葆生机与生命力的源泉,可以提高组织肌体免疫力,从而有效应对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不衰老,历经千难万险而百折不挠,组织成员众多且环境复杂但行动敏捷而不懈怠,持续的组织激活是组织青春永驻的法门。通过组织激活,激发成员战斗意志,避免组织及其成员处于稳态,从而远离平衡,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原因。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激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反躬自省、自我提高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曾经在《论联合政府》中做过形象化的比喻,房子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思想不经常清洗也会落满灰尘,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洗涤思想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实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第二,民主生活会。这不仅仅是一种会议,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内的一种组织生活制度,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引导广大干部根据“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开展批评以及自我批评教育活动,进行开诚布公地交流,甚至可以在会上拍桌子、瞪眼睛、提激烈的意见,但是会后就得坚决执行、一致对外,形成强大的组织合力。第三,干部整风。通过整风运动,不断纯洁干部队伍,使广大干部不变色,使整个组织不变色不跑偏。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有三次:1942年、1950年、1957年,最著名的是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顿学风、党风以及文风。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比如,“三严三”实、党史学习教育等,其實都是重塑全党风气的另一种形式的“整风”运动,如此一来,就使得整个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八)执行力:组织力的实现路径

“执行力”是指整合组织内外资源,通过有效的策略,完成组织战略意图,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能力。与其他政党(组织)有所不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这种执行力也锻造了强大的组织能力。从务实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基业长青,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扫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荆棘,但是,从深层次来看,这是因为组织执行力足够强大。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执行力具有两大特点: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走出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误区,尊重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做到自力更生。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以及建国初期面临西方的全方位封锁,自力更生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困难的重要法宝,进入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历史经验。习近平在建党百年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伟大民族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9]其中,“不可逆转”四个字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魄力,无坚不摧的执行能力,以及势必实现目标的决心。

(九)监督力:组织力的保障武器

“监督力”是监察督导组织成员依法依规办事的一种能力,它可以保障组织体系的有效运行。如果说引领力对组织发展起到牵引作用,那么监督力则对组织发展起到一种规范和约束的效果。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充分证明,严明的纪律与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确保党的统一行动、不断强化组织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今天,中国共产党拥有9804.1万党员而没有成为一盘散沙,组织日益壮大但是没有溃烂不堪,核心就在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在革命时期,毛澤东主席就提出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此来规范组织行为,强化组织建设,保障革命的胜利。在和平时期,用严明的组织纪律和组织制度从严治党。回顾党的百年历程,监督力既能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能促进组织转型升级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监督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督促监察,确保组织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保证成员的行为符合既定法律法规,这种监督既有党内监督,也有党外监督,既有事前监督,也有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二是责任追究,这是一种反向的监督,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针对在监察督导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人员或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倒逼干部自觉自律,打造忠诚干净干事的干部队伍,促进形成清正廉洁的组织政治生态。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全面严治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完善了政治、组织、廉洁、群众、生活等方面的纪律,监督力度更加强大,组织能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十)生态力:组织力的统一战线

“生态力”是组织团结内外力量,打造一体化作战系统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组织力量强大,这种强大不仅表现在内部,也表现在外部,更表现在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现实任务分别构建过不同的统一战线——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及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这样一来,就最大化团结了一切力量,构建了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良好生态环境。

中国共产党生态力的突出表现就是建立统一战线,具有四大优势:第一,团结了组织内外以及国内外的一切力量,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势能,夯实了事业之基,强化了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第二,可以有效整合组织内外资源,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排除革命、建设及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良性组织生态,聚合起民族复兴的伟力。第三,使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或团体形成命运共同体,彼此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支持,提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第四,保持开放合作,吸收外部能量,既不封闭僵化,也不孤立无援,从而提高组织的生态优势。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本质上也是生态思维的表现,是统一战线智慧的彰显,表征了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超越了西方政客狭隘的二元对立思维。

结语

翻开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画卷,重温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赢的内在机理,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就是因为赢在了组织上,赢在强大的组织能力上;卓越的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独特精神特质。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组织,建立了一个有远大追求、能够持续打胜仗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组织力的精神内核,即引领力;二是组织力的战斗基石,即扎根力;三是组织力的骨骼系统,即干部力;四是组织力的双重法门,即两手力;五是组织力的保障武器,即监督力;六是组织力的决策之基,即集体力;七是组织力的整体氛围,即感染力;八是组织力的实现路径,即执行力;九是组织力的持续创新,即激活力;十是组织力的统一战线,即生态力。

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建立强大组织力的根源是引领力,特别是秉承了“江山=人民”的理念,扎根力、干部力、监督力等要素都是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民本理念。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都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也都是为了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有效领导,坚持以科学理论作为武装,坚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坚持抓好组织制度建设,坚持抓好骨干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从而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求是,2020(15):4-9.

[4]中共中央组织部.为百年大党千秋伟业提供坚强保证——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J].党建研究,2021(7):26-29.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胜利(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习近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J].求是,2022(3):4-15.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10]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环球网,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43hkdqD5Ei.

[1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共产党员网,www.12371.cn.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卢静,赵彦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际认知与传播[J].国际问题研究,2021(5):37-54.

[14]靳诺.卓越领导力——百年大党的成功秘诀[J].中国领导科学,2021(4):32-36.

[15]谢春涛.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力来自何处[J].中国领导科学,2021(4):25-29.

[16]胡月星.中国共产党取得巨大成功的精神特质——从领导科学的视野看[N].人民日报,2014-07-01(7).

[17]胡月星,李茜.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四梁八柱”体系及其可视化呈现[J].领导科学,2019(20):4-7.

[18]彭剑锋.赢在组织:中国共产党百年不衰的奥秘[EB/OL].http://www.chochina.com/content-478-64273-1.html.

[19]王久高.组织力、政党组织力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内涵考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2):95-99.

[20]刘红凛.党的组织力的内外向度与政治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4):162-169.

[21]高振岗.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探源与实践路向[J].探索,2018(2):101-106.

[22]贠杰.组织领导力:中国共产党治理成就的制度逻辑[J].管理世界,2021(8):20-30.

责任编辑:张洋

猜你喜欢

组织力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探究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
抓“四力”提升油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