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匠心求酱心

2023-11-17杜蘅

美食 2023年11期
关键词:蒲城县酱缸匠心

文/杜蘅

驱车至阿坡村时,正是午后。远远地,便闻见一阵酱香。在阿坡酱心这个小小的酿造基地里,杜丽君以匠心和智慧,坚守一份乡土味道和传统温情,等待一缸经年酿造的好酱油。

杜丽君说:“追寻食物的味道,本质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价值。”

那平淡无奇的酱缸里,盛满了一位创业者的人生百味。从作坊到企业,从阿坡村到全国,杜丽君的酱业越来越大,但她说:“我并不追求能够驰名全国,只希望想了解我们的人来到这里,能够觉得不虚此行。”

酱油是从酱而来,《周礼·天官·膳夫》有载:天子的饮食分为『饭、饮、膳、馐、珍、酱』六大类;孔夫子有言:『不得其酱不食!』酱油在膳食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陕西蒲城县阿坡村位于洛河河畔、铁镰山旁。厚重的洛河文化塑造了关中人的精神品格,也为酱油酿造提供了丰富的灌溉资源及天然微生物环境。露为风味月为香。酱油依靠自然的阳光、风露、土壤和微生物,慢慢发酵,酝酿出独特的风味。这份风味,是自然的恩赐,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

蒲城素有“梨花之都”的美誉。春天,这里梨花似雪如云,漫山遍野披上洁白的盛装,“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酱人”们就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开始制曲;秋天,“枝上雪”化为累累硕果,包围着整个酱园,一口口酱缸犹如镶嵌在乡野绿意的宝珠,酱人们酿出深秋第一篘母油。

在阿坡村,晒酱油是一种习俗,也是一道风景。杜丽君从小便见着自己的外婆与舅舅酿酱油,她的记忆里,始终有着一抹独特醇香。古法酱油讲究“春曲、夏酱、秋油”,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从选豆浸泡,蒸豆拌曲,入缸发酵到日晒夜露、成熟提油、晒露浓缩、沉淀灭菌,要历经多道工序,每一步都独具“酱心”。阿坡酱油,是历史的沉淀,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时间的礼物。

千年的酱油历史,百年的技艺传承。阿坡村的村民祖祖辈辈与酱油为伴,守着古法酿造技艺,循规蹈矩地生活着,形塑着自己的文化。

2019 年,杜丽君从西安返乡,意识到传统酱油酿造应该被传承发扬。她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寻常百姓关心的,不过就是这七样小事。我们希望能够将真正有品质的好酱油送上大家伙儿的餐桌。”

2020 年初,杜丽君在蒲城县阿坡村建成梨花酱园,采取传统酿造技艺,选用东北优质非转基因黄豆、蒲城当地小麦磨成的无添加面粉、阿坡村无污染的地下水,经过浸泡、蒸煮、面粉拌制、制曲以及365 天日晒夜露高盐稀态工艺发酵,制作出独具风味的酱油。杜丽君尽力掌握酿造的每一个环节,用心追求每一瓶酱油的品质。在她的手中,每一瓶酱油都是一份匠心的杰作,是对祖辈创造力的致敬。

阿坡村地处偏远,只有一条水泥路与外界相连。春季制曲、梨花节、开酱仪式……这些古朴的酱缸装载着众多健康食材及非遗酱酿技艺。在阳光的照射下,500 口酱缸氤氲出独特的醇香。缸中满满的黄豆酱,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法酿制出来的酱油,红亮有光泽,品之浓香醇俱全。不禁令人感叹,四方厨事,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

2019 年,“阿坡酱心”酱油古法酱酿技艺被认定为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3 年,梨花酱园入选渭南市非遗传承示范基地。

时间是一种很神奇的宝物,它可以让食物在日夜发酵中产生另一种美妙的味道,也可以让人在长年累月的坚持中印证自己的真心。有时候需要去细细品味那一勺慢醢出来的酱油,感受时间的印记与坚守的意义。

猜你喜欢

蒲城县酱缸匠心
基层组织如何直面乡村现实?——以蒲城县椿林镇为样本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种倔强的坚持
下酱家什
酱缸台
酱缸台
从《武媚娘》看酱缸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
陕西省蒲城县“仪祉杯”全国征联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