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如何减少焦虑?
——读《模仿欲望》有感
2023-11-17王娅霞
文/王娅霞
《模仿欲望:塑造人性、商业和社会的力量》
[美] 柏柳康(Luke Burgis)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4月出版
《模仿欲望:塑造人性、商业和社会的力量》的作者是美国企业家Luke Burgis,他的中文名是柏柳康。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例证说明了欲望这种天性在人际关系、商业发展、社会发展中展现出的强大力量。
“模仿欲望”这个概念是由被称为“人类认知领域的新达尔文”的法国思想家勒内·基拉尔教授首次提出的。该书举例说明我们的欲望来自于观察身边的人和崇拜的人,他们所拥有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并集体无意识地模仿。我们不仅模仿别人的行为,也模仿别人的价值观。该书也提出了如何克服这个特点带来的负面作用,完成提升自我幸福感。
模仿别人的行为和价值观
我们在物质需求上模仿别人。吃饭我们要吃大众点评上别人评价最好的,要去“网红店”;穿衣服要查询当年最流行的颜色,看时尚杂志上模特在穿什么;听音乐要看各音乐榜单的热门音乐。书中举例说,烟草公司花费重金说服大批时尚前沿的女性在公开场合吸烟,然后众多普通女性开始模仿这些女士吸烟,于是烟草公司成功地打开女性香烟的市场。商业广告已经深深地利用了我们这个心理。越来越多的商品被制造出来,同时制造出来的是我们的欲望,我们为之不断买单,消费的欲望飞轮一旦开始旋转,我们每天都像磨坊里那个看着前面的胡萝卜而使劲拉磨的驴,欲望的胡萝卜没有吃到之前一直焦虑不安,吃到后却是索然无味,新的商品又让我们有了新的欲望。
我们还在精神生活中模仿别人。书中举例说年轻的男士结交了女友,就想赶紧介绍给他的朋友认识,如果朋友肯定,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女友是值得被珍惜的,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他介绍给家人也是为了确认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成功地契合了别人的欲望。
大数据时代,各种文章的精准投放,你喜欢什么样的观点,就会读到更多类似的观点,模仿的天性让我们更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观点。同时我们还把模仿的成果分享到朋友圈。欲望被人们传播到了各个角落,微信朋友圈让很多人深感焦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别人幸福,对别人拥有的东西产生拥有的欲望。
注意区别肤浅的模仿和深刻的模仿
书中提到模仿对象有我们愿意承认的,也有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如果被模仿的对象是获得了世俗意义上成功的名人的话,那么他们就是大家口中的偶像或者榜样,这种模仿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如果被模仿的人仅仅是普通人,而不是大众认可的,这种模仿常常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甚至自己也意识不到的。
卓越的人制造欲望并引领欲望。在大数据时代,模仿别人的欲望有时是负面的,让我们像牵线木偶一样被其他人影响。有时候这种欲望也是正面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作者也提到,我们不可能摆脱这种模仿的天性,就应该寻找更高级的、更深刻的、更有内涵的模仿目标,然后死死抓住,摆脱低俗孱弱的模仿。这种观点很像小时候父母会教导我们,不要和同学比吃比穿,要比谁的学习更好。模仿也能推动创新,如兰博基尼的赛车之所以能造出来,完全是因为造拖拉机的人看到法拉利赛车后的创新。
模仿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该书也介绍了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能让我们看到对方深层次的追求。通过倾听对方的话,理解对方深层次的欲望,尤其是与对方交流他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从他的小故事中就可以看到对方的能力和价值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是面试和与人交往中认识别人的一个好方法,非常个性化,也非常高效。
同时该书讲到人们可能因为模仿而产生更大的竞争冲突,为了避免这种冲突,就需要同理心和引导对方模仿更高级的欲望。恐惧、焦虑、愤怒的情绪在两个互相交流的人之间也会因为彼此的互相模仿而迅速被放大,以牙还牙地回应对方,冲突就会升级,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一个人要打破这种循环,出乎意料地给予对方以同情和理解,这样就能带领对方走入互相理解的平和的模仿循环。读到这里我想到日常中那些镇定自若、总是不被别人的情绪牵着走的人,常常是人缘很好、沟通能力很强,他们能及时控制自己不模仿对方的行为。这本书对需要面对大量人群并能实现愉快沟通的医生、教师、商务人员、警察等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帮助跨文化交流的人员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交流时更加愉快。
总之,该书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别人的价值观体系,构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更加自信、不盲从、不焦虑;也能更清楚地看破商业社会的各种广告植入的技巧,减少浪费;更能保护自己,减少冲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