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体质分布特点及脂代谢的研究*

2023-11-17张雅琦刘娜辛颖倩阴永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血瘀体质血管

张雅琦,刘娜,辛颖倩,阴永辉

1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0

2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济南 250000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且因T2DM 导致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居高不下,预后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1],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在糖尿病出现大血管病变之前筛选出高危人群并加以干预,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往往累及颈动脉、冠状动脉、颅内大中动脉等部位[2],是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偏高、血压、高龄等是AS 的常见危险因素[3-4]。“中医体质学说”为早期干预和后期治疗糖尿病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及优势,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脂代谢情况,基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对预防、延缓T2DM 患者大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①T2DM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5]。②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诊断标准(至少应符合以下任1条标准):脑血管意外病史或伴脑卒中症状、体征,头颅CT 或MRI 提示缺血病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经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多普勒超声提示颈或双下肢动脉不规则狭窄或血管壁硬化斑块或闭塞;下肢缺血性表现(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坏疽等)[6]。

1.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 ~80 岁;可自行或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系统(道生v1.0.8.8 版本)。

1.3 排除标准 ①1 型糖尿病;②妊娠糖尿病;③近期心肌梗死病史、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④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严重感染、休克等急性并发症;⑤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无法进行体质辨识。

2 研究对象

按照体检时间,随机选取2021 年1 月—12 月在山东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4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大血管病变)70 例和观察组(合并大血管病变)70 例。对照组男44 例,女26 例;平均年龄(53.69±7.03)岁。观察组男38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60.43±8.77)岁。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 张 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

3.2 脂代谢指标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Lp(a)、载脂蛋白B(apo B)。

3.3 收集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

4 研究方法

应用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系统,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7]标准,包括9 种体质类型,分别为平和质、阴虚质、瘀血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除平和质外,其余8 种体质均为偏颇体质类型。通过问卷调查,系统自动分析转换分数最高的为主要体质,分数次之的为兼夹体质。此次研究仅限于主要体质,不考虑兼夹体质。对比2 组病例之间的脂代谢指标及体质分布情况。

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 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SBP、DBP 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 在2 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 组一般资料

2 2 组患者体质分布特点比较

对2 组患者的9 种中医体质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中平和质(25.70%)、阴虚质(21.40%)和气虚质(18.60%)的占比较高,观察组中血瘀质(25.70%)、阴虚质(22.90%)、痰湿质(18.60%)、气虚质(12.90%)的占比较高,血瘀质、平和质的患者数量在2 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体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 组体质类型

3 2 组患者脂代谢指标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TC、HDL-C 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LDL-C、Lp(a)、apo B 在2 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TG、LDL-C、Lp(a)、apo B 平均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 组脂代谢指标(±s)

表3 2 组脂代谢指标(±s)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t P TC/mmol·L-1 5.54±1.02 5.60±1.27 0.322 0.748 TG/mmol·L-1 1.98±1.06 2.86±1.64 3.745 <0.001 LDL-C/mmol·L-1 3.10±.842 3.71±0.96 3.934 <0.001 HDL-C/mmol·L-1 1.24±0.254 1.24±0.21 0.076 0.939 Lp(a)/mg·dL-1 16.90±6.10 31.77±6.61 13.829 <0.001 apo B/g·L-1 1.02±0.23 1.58±0.33 11.661 <0.001

讨 论

《灵枢·五变》言“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2 型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消瘅”的范畴,而消渴日久,燥热伤阴耗气,气虚者水液不化,无力以帅血行,则酿生痰瘀,痰瘀互结,进而导致血脉阻塞凝滞发展为消渴之变证。《诸病源候论》中曾言:“消渴重,心中疼”,清代王孟英《医砭》还记载:“心火太盛津液耗涸,则心自焚而死矣”,说明糖尿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病变甚至导致死亡结局。“中医体质学说”以及“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认为体质贯穿疾病的始终,首次把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补土派”李东垣善于通过饮食调摄来调理体质。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与体质密不可分,体质受先天禀赋而来,又受到后天环境、社会、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又可以调节的特性[8]。王琦教授[9]提出“易感说、从化说、土壤说”体病相关的发病学理论,基于“辨体用方,方体相应”的辨体论治思想,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着重于改善体质,为中医防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以王琦教授的九分法为框架,将体质分为9 种并制定了体质判定量表,使中医体质学说更加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使得我们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系统成为可能。根据本次研究可得出,对照组占比最高的体质类型依次为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这与李军等[10]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而观察组主要的体质类型为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且2 组之间血瘀质、平和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柳红芳等[11]经研究发现瘀血是糖尿病发展和加剧的原因之一,体质为血瘀质的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相较于其他体质而言,更有可能发生大血管、微血管病变;通过对青岛市700 例患者的研究调查,血瘀质在糖尿病足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12];清·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瘀血在里则渴”,赵帅等[13]发现AS 的主要危险体质是痰湿质、血瘀质,刘文导等[14]发现瘀血是下肢动脉缺血硬化及闭塞症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这些都说明血瘀质是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易感体质。研究表明,应用中医药个体化调节糖尿病人群的偏颇体质可以有效降低和延缓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速度。赵志轩等[15]基于体质学说,应用血府逐瘀丸对血瘀质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治疗,通过降低糖代谢指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作为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参与AS 形成、发展和斑块破裂的全过程[16]。曾玲玲等[17]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体质辨识的针对性管理,在稳定患者血糖、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糖尿病及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代谢紊乱,且后者较前者的脂代谢紊乱程度更为严重,这提示脂代谢紊乱可能是2 型糖尿病进一步发展为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T2DM 患者血管内皮在高血糖的持续作用下引起功能障碍或者破损,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厚、脂类沉积而发展为血管病变[18]。研究表明,TG、LDL-C、Lp(a)、apo B 在2 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受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减弱,其为水解甘油三酯的关键酶,活性降低会使水解TG 能力下降,导致血清中的TG 水平升高。血脂升高又导致对胰岛β 细胞产生脂毒性,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更加重脂代谢的紊乱[19]。血清LDL-C、Lp(a)水平是早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参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20-21]。apo B 也是AS血脂异常的相关因子[22]。TG、apo B 等指标的筛查对2 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预测有指导意义[23]。

此外,2 组之间年龄、BMI 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显示,年龄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50 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倍增长[24]。肥胖可显著增加机体心脑血管事件及下肢血管病变的风险,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25]。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减脂减重,通过有氧运动以及饮食控制,可以有效调节血脂紊乱、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多种心脏代谢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血瘀质是T2DM 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易感体质,脂代谢异常在糖尿病发病和病情进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样本来源单一,且指标受到体检项目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仍有许多不足。

猜你喜欢

血瘀体质血管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血管里的河流
血瘀体质知多少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