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养护研究

2023-11-17刘向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器材体育

刘向明

(寿光现代明德学校 山东 潍坊 262700)

1、学校体育器材的分类及内容

1.1、学校室内体育器材

学校室内体育器材的种类及范围比较广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室内体育器材可能会根据校本需求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大类:(1)发展肌群及心肺功能类器材。此类体育器材一般为青少年身体综合素质的训练所应用,具体有发展核心肌肉群、塑造形体、增强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为目的,包括举重类的杠铃、哑铃,体操类的鞍马、跳马、弹力带、实心球、平衡垫等;(2)室内用球类器材。主要用于锻炼室内开展的球类运动技能而应用,主要以提高身体平衡感、提高反应速度为目的,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室内球类项目所用的相关器材;(3)舞蹈项目室内器材。部分学校在一些室内体育项目开展健身操、青少年舞蹈、集体表演类等体育项目,需要应用相关舞蹈类体育器材。

1.2、学校室外体育器材

学校室外体育器材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分类:(1)田径类及相关器材。多数学校田径运动均须在室外开展,由于田径项目是体育运动及体育科目考查的一个大项,因此器材涵盖范围较多、例如跳高杆、铁饼、铅球、标枪、起跑器、发令枪等常用器械;(2)室外体操及球类相关器材。一般为占地较大的球类运动例如篮球筐、足球门、排球网、网球柱等体育器材,以及体操类的单双杠;(3)休闲娱乐器材。多见于低龄教育学校如幼儿园、低年段小学等,设置一些秋千、滑梯、跷跷板、转椅等,提供娱乐、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的体育器材。

1.3、学校特色专项体育器材

部分学校特长体育教育比较发达,例如纬度性分布较强的冰上运动、水上项目,地方文化特色较强的武术等特色项目,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所应用的器材为专项器材且专业性很强,而且常常呈现为附着在大型专用体育场馆内的固定及半固定器材,不仅需要单独进行管理,对于场馆及其他附属设施也应一并进行管理及养护。

2、学校体育器材养护的必要性

2.1、满足体育活动需求

在校学生身体发育尚未完全,需要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体质,又因为学习压力大,需要通过体育活动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是对自身身体健康的保护,也是对身心发展的促进。学生开展各种体育项目离不开体育器材的支持,良好的体育器材能够更好保障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达到发展体质、减轻压力,培养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思想等体育育人目标。因此,在学生常常接触的田径类、球类、体操类运动中,对于所涉及的体育器材一定要加强维护保养,保障学生体育活动的有序进行,让学生安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2.2、保障学生运动安全

体育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保障,通过养护和维修保证体育器材的质量和性能,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指导,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舒缓学习压力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预防学生产生运动伤害,保证学校“安全第一”体育理念更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体育器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磨损、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维护保养不当则有可能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暴露在安全隐患之下,因此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体育器材一定要积极开展养护工作,通过养护和维修可以有效地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消除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与使用价值,确保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2.3、建立良好的校园形象

学校体育器材是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之一,通过养护和维修来保证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对于体育器材的外观和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良好的体育器材可以能够优化体育活动环境,保证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让使用者身心愉悦,让旁观者赏心悦目,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展现师生精神风貌、建设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而且,学校体育器材的质量和性能并不仅仅向内展示给本校师生,在校际交流活动中也能够体现出学校的精神风貌,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品牌价值,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3、学校体育器材维护保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室外体育器材维护保养缺乏有效重视

体育器材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重要性突出因而需要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如果体育器材缺乏有效维护保养导致失去使用功能,给学生带来的运动损伤危害无穷。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对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现状可以说是重视程度不足,一种情况表现在尽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力度不够,常见的现象有养护不定期、使用规范警示不明确等。另一种情况则表现为管理制度缺失,对体育器材维护保养普遍缺乏有效重视,通常只进行简单的维护保养。例如,对外借、回收、出库、入库、维修等记录均缺乏明确制度而且要求不严,明明账册上拥有数量庞大的体育器材但经教学应用中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状况,或者老化、破损的体育器材仍然继续使用,对其价值的管理缺乏重视。

3.2、体育器材管理水平不足

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不善,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出库入库记录混乱甚至经常出现缺失的情况,例如借出器材之后却无法确定登记人,导致不知道该器材的流向和状态,再例如借出之后归还器材产生了损坏却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只能按照报废处理,导致学校资产产生损失。再或者借出和归还日期没有明确的约定,导致体育器材长期流失在库房外,造成账册记录上有器材而实际使用时却没有器材的资源错配现象,长此以往必然会给学校、给教学造成损失。

3.3、体育器材配置不完善

在很多学校里,体育器材的配置未被列入学校的重要议程,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更新,导致一些学校的体育器材设备更新率不足,原有的体育器材难以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例如,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当前的学生比十年前的学生更倾向于参加羽毛球活动,而当前多数学校羽毛球场建设不完善、维护维修跟不上器材损坏速度,羽毛球运动的正常开展受到限制。再如篮球场的建设工作不够与时俱进,许多学校的篮球场的篮球架仍然是十年前遗留下来的双骨架结构,而当前主流的室外篮球架多为单骨架结构,学生开展篮球活动过程中不容易因激烈运动撞伤,而双骨架结构的篮球架非常容易导致学生收不住造成运动伤害。除了更新问题之外,部分体育运动器械如排球、网球等普及率不高、参与度不高,学生使用率很低导致体育器材配备不合理,不利于进行维护管理。

3.4、体育活动中使用不合理

合理使用体育器材可以延长器材使用寿命,但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将体育器材发放给学生使用后就疏于监管,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体育器材不爱护或者不合理滥用,造成体育器材的损坏或减少使用寿命,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学生用不正确的动作或不合适的环境使用体育器材,例如用脚踢足球以外的大球,篮球的硬度、弹性、质量都要大于足球,容易给学生带来挫伤、骨折等运动伤害,而排球又容易被暴力损坏。除此之外,在不适合的环境应用体育器材也会导致其缩短使用寿命,例如用羽毛球拍打网球的现象,容易导致羽毛球拍尼龙线绷断,用乒乓球拍打羽毛球容易导致球拍胶皮失去黏性,这些授课过程疏于对学生管理所导致体育器材不合理使用,也是影响体育器材使用性能的一大因素,部分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安全事故,造成隐患。

4、学校完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的策略

4.1、建立科学的体育器材统筹分配制度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偏好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器材使用情况,掌握学校的体育器材资源情况,为合理分配器材资源提供依据,制定合理的器材分配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资源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采用基于分批管理、错开使用的原则,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组别的学生根据不同需求分配器材,使得每个教学单位在课程内都能得到充足的器材。在课外的体育器材分配方面,体育教师要定期根据学生的体育需求和器材使用情况,对器材出借、回收计划进行调整,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学生需求能够得到充足的保障,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

4.2、提升体育器材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提升体育器材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器材管理人员维护保养意识弱的问题,学校应加大宣传并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养成爱护体育器材的良好习惯,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进一步让学生向其看齐,积极主动爱惜学校的体育器材。体育器材管理责任人也要定期组织本教研室的培训和学习,更新体育器材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体育器材管理水平,引入数据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等库存管理理念,提高体育器材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4.3、建立合理的体育器材购置计划

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采购流程,要确保所购买的体育器材质量和性能处于最佳状态。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需求做好体育器材的购置计划,科学制定具体预算并组建采购组,综合比较体育器材的质量、价格及供应商资质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无毒无味、不影响人体健康、适合学校学生年龄特征的体育器材。除此之外,学校购置体育器材还要考虑体育器材的实用性需求,例如体育器材不仅要符合体育课程标准,质量及参数还应满足校内、校际比赛等大型公共活动的实际需求。

4.4、提高全校师生的自律心态

体育器材作为学校的“公器”不能光依赖体育器材管理人员的养护与监督,还要靠全校师生普遍养成良好的爱护以及使用习惯,共同为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出一份力,也能一定程度减轻管理人员的养护压力,避免管理人员因为监控不及、权责过重带来的监管疏忽现象。可以说,体育器材是学校的公共财产,全校师生都有爱护公共财产、避免公共资源浪费的责任,因此在体育器材的使用过程中要养成自律心态,密切关注体育器材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发现体育器材损伤的情况下要及时向管理人、向学校进行反馈,防止其他师生在使用损伤的体育器材时受到运动伤害的威胁,对个人、对集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5、学校完善体育器材库房管理的策略

5.1、制定体育器材分类管理规范

学校体育器材应当设有专门库房,单个库房面积应不小于标准教室的60%-70%,按各类运动器材材质及性质分别制定管理规范,例如以下分类方法:(1)需要专架放置的器材。一般是需要防细菌滋生的皮革类制品,例如三大球,需要专用的器材架或器材箱,有防止挤压、不直接接触地面、易于清点和检查的需求;(2)需要专柜放置的器材。一般是铁质的体育运动器材,有通风防潮、避免腐蚀的需求,例如铅球、跨栏、放线箱及武术器械等;(3)电子器材。部分辅助器材为电子产品例如发令枪、信号表、计时器、体重秤等电子器材应在器材柜内妥善安置,不宜放在高处,防止掉落造成损坏。

5.2、管理人责任

体育器材室应该有明确的管理人员,并且要有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最好由资深的专业教师兼任,并对体育器材进行分类管理和养护并各自指定责任人,定期对器材情况进行检查,主要管理人责任如下:(1)准入权限。学校体育器材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体育器材室。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器材及设备,保证教学正常进行。体育器材及设备入库要凭单据及时登记;(2)账册管理。体育器材室内的器材应该分类摆放,并且要有详细的清单和使用说明,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账物相符。体育器材及设备原则上不向校外出借。特殊情况必须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办理手续,并按时归还;(3)出库入库记录。体育器材的数量、购置时间都要建账登记,同时健全体育器材的借还制度,对借用情况做好登记,体育课堂教学使用器材执行课前借、课后还制度,器材长期出借的期限要明确,超过规定限期则需要教务处额外提供证明;(4)使用范围和限制。体育器材室内的器材应该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者改变使用范围。

5.3、维护、检修、清点

体育器材库负责人要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教学与训练的正常进行。对现有物资器材要定期清点,分门别类,存放整齐,掌握器材保养的相关知识,通过专业化管理延长器材使用寿命。(1)检修规范。体育器材库内器材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器材的安全和可靠性。例如,皮革制品的表面清洁、开胶修复;铁质器材的除污、除锈、上漆;高频使用器材的状态还原,等等,以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2)环境维护。对体育器材库建筑本体进行维护,例如防火、防盗、防潮、防有害生物等基础性工作,改善仓库的卫生条件,防止体育器材因储藏条件不良而产生损坏;(3)维护记录。体育器材室内的器材应该有完备的维护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信息。

6、学校室内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

6.1、室内专用体育场地的维护保养

室内专用体育场地属于学校大型投资的基础设施,是室内体育器材的应用平台和运转基础,对其维护保养是体育器材保养一项重要的工作,管理负责人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进行其养护管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场地及器材。室内专用场地的体育器材多是固定及半固定结构,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器材的质量和性能。除了每年组织对固定器材进行全面的检查、维护、修整以外,对器材的附着、附属设施也要定期做好防水、刷漆、修理等细致工作。师生在使用室内专用场地时要按规定着装,禁止携带危及他人与自身安全、可能损坏运动设施及场地的衣物、鞋帽、饰品、器物等,不得擅自拆卸、搬动、损坏与室内专用场地相关的器材及设施。一般情况下,如非正常教学、训练、竞赛,原则上学校的室内专用体育场地不应对外开放。

6.2、强化室内体育训练安全管理

学校的室内体育训练往往面向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训练内容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学生也具备一定对专用体育器材的养护知识,但由于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室内体育训练仍然要加强对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规范,增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青少年运动员学生要制定专业教练、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课程管理,加强体育训练中体育器材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并教授其在体育器材出现损坏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减少训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教师也应该结合室内运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体育器材使用规范,包括训练前的检查、各种参数的规范指标、不同场地上的器材使用要求,等等,以确保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7、室外体育器材维护保养

7.1、室外体育器材的常规整理工作

对于室外体育器材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检查内容包括器材的磨损、老化、松动等情况,以及器材的使用状态和安全性能等。管理人员要根据器材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将其分类整理,移动结构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方便使用和管理。固定结构要固定在指定的位置,如围栏、绳网等,确保其安全可靠,并对室外体育器材加强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倘若不能及时进行维护,则应在破损体育器材上张贴相关告示或提醒,以营造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

7.2、室外体育器材的常规整顿工作

整顿工作一般重点考虑体育器材的使用功能是否足够保障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管理人员应建立室外体育器材档案,包括器材的名称、规格、型号、使用说明等信息,尤其是购入日期与使用周期要清晰,以便于确定体育器材作为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应用现状。对于损坏频繁、修理次数繁多的室外体育器材,要考虑其使用寿命是否已经达到界限,应加强修理计划还是更新迭代,如基于安全性考虑,对使用时间较长、性能老化、安全性能不达标的器材,要及时更新,保证器材的性能和安全性,以防止在开展体育运动时出现安全问题。

7.3、室外体育器材的常规清洁工作

管理人员定期对室外体育器材进行清洁,保持其清洁卫生,确保运动场所整体环境的干净整洁,避免因污垢、灰尘等影响器材的使用效果。由于室外体育器材常常在室外日晒雨淋,其损坏风险大大提高,因此管理人员应开展好室外体育运动场所的环境维护工作,对于金属构件要积极检查锈蚀状况,在上漆之前一定要做好除锈工作,防止出现金属内腐蚀现象,减轻体育器材的养护负担,维持体育器材外观的整洁。除此之外,对于体育器材所处的运动场地也要做好清洁工作,避免体育器材因环境影响导致积水、积尘、积落叶影响其物理结构稳固。

8、结论

对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养护进行研究,是保障全校师生各种体育活动健康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体育器材的使用和养护,可以有效提高器材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确保全校师生的安全和健康,也可以促进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体育器材的使用和养护研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器材体育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