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
2023-11-17吴伟
吴 伟
(沿河县泉坝镇初级中学,贵州 铜仁 565313)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缺乏历史认知和情感认同、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并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以期能够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现状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国情怀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在当今时代,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对祖国的爱和忠诚,更包含了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继承,以及对现代文明的热爱和追求。然而,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足够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学生难以感受到历史的丰富性和深度;其次,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教师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最后,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孩子历史学习的引导和关注。
针对以上问题,初中历史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要丰富教材内容,增加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历史的丰富性和深度;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互动、教学游戏等,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最后,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历史学习,提高家长对孩子历史学习的关注度。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只有通过创新和改革,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和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质
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观念,培养出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路径和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素质。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采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利用教学案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包括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其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和拓展。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载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涵盖更多的内容,如战争、文化、经济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最后,要积极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活动、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如PPT、视频等,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兴趣和吸收能力。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渗透路径和优化策略。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提高业务素质;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和拓展,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
(二)精心研读教材,渗透家国情怀素材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现行的历史教材,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载体。历史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材料和内容,如史料、事件、事迹等,这些都可以为教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提供参考。因此,教师需要对现行历史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阐释,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等教育素材,并以此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以便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感受到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和启迪,从而最终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对相关历史知识有深入了解后,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与学生谈论隋朝的历史和隋文帝、隋炀帝的生平事迹,理解对暴政造成的灾难与影响,对当今的生活弥足珍惜,进而培养家国情怀的意识。又如,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找到关于唐朝的纪录片,并总结出最真实的部分,向学生展示一部分有关唐朝开元时期的历史纪录片。通过对纪录片的讲解,学生能够明白以长安为中心的唐朝融汇了不同的文化与技术,对当时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会感觉到古人的聪明智慧,也会觉得无比自豪与骄傲,对历史文化产生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在教学《盛唐气象》时,就可深挖教材内容,从农业、手工业、贸易三个方面总结唐朝初期的经济繁荣;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了解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认识唐代诗歌、绘画和书法的代表人物,了解其艺术特质……现行的历史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素材,并以此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三)联系社会热点,强化家国情怀
实际生活和身边的真实案例往往比教材上的内容更具有教育价值。因此,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教材”模式,尊重历史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中获取力量,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教育和启示,最终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教授《原始农耕生活》时,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影视作品展示古代文明的农业生活,让学生了解原始农业时代的生活艰辛。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家国情怀这一育人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如利用网络直播带货为农作物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或者展示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疫区的精神。通过将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效果。
(四)基于名人事迹,强化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介绍一些中华民族优秀人物的事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强化家国情怀。教师可以从历史中挖掘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向学生介绍优秀人物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为民族和国家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可以介绍孔子、屈原、李白等历史名人,或者现代的一些杰出人物,如邓稼先、钱学森、周恩来等。通过介绍这些名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名人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和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名人文化体验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名人事迹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名人的生活环境,更加深入地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家国情怀
将真实的情境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真实的历史事件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深入探讨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现实问题,探讨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责任以及如何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还可以通过探讨真实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感受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深入了解先烈们为民族和国家作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总之,将真实的情境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方式。
(六)基于生活资源,强化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强调人文气息,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选择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风俗民情、历史名人事迹等素材,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乡土资源中获得深刻的教育和启示,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中,文天祥在狱中宁死不降,坚决不同意元世祖的建议,教材引用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以及文天祥 “不受诱惑,威武顽强”的不屈精神,通过具体故事的展开,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天祥为家为国的决心,以及舍生取义、救亡图存之心,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后期,不仅是反抗侵略、保卫家园,还有勇往战场救国的精神,文天祥惯有的家国情怀,在与之相关的事迹中同样可以体现。比如,文天祥觉得自己是像竹子那样的人,竹子尚未出土,竹笋就有了竹节,正如小时候要有节操一样;竹高凌云,竹竿仍然是中空的,正如许多人有了成绩仍然谦虚一样;竹子遇冷叶子不凋,正如人都具有强大的品格一样。文天祥把“做人如竹”写在条幅上作为座右铭告诫自己。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持续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教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对宋词、元曲的欣赏,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宋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两宋时期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七)积极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实现优化策略
教师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历史课中感受到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平时的历史课堂上可以进行访谈,阅读课外材料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影像资料,例如,对抗战时期的老兵进行访谈,让学生知道先烈们是怎样为国家和民族的幸福而奋斗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是怎样一步一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地提高自己。历史永远在不断前进,在课堂情境设置上,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历史体系。同时,教师的爱国之情也会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授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期间几千万人的奋不顾身和英勇顽强,以及抗日英雄的不屈不挠和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同时也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今天世界和平的基础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氛围,除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历史知识,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自革命先辈的奋斗和牺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增加历史课中生活元素的出现频率,用生活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从而达到新课改要求的学习效果。
过去,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缺乏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发展。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现代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悟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在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获得实践经验,逐步形成浓厚的家国情怀。
三、结语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现状出发,探讨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认知和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通过教学改进和多方面合作,能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构建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