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PAcc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11-17赵栓文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现代会计审计与财务研究中心

西藏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赵栓文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现代会计审计与财务研究中心

秦鹏腾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从《“十三五”规划》中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的始终”到《“十四五”规划》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会计人才队伍的重要任务之一。可见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2021 年12 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中阐述了MPAcc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和创新思维活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但当前部分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仍然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创新动力、难以突破创新实践能力的瓶颈,进而产生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错配的结构性难题。因此,本文基于当前新时代背景下MPAcc 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痛点,从创新意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团队、实习实践五个方面探索新时期培养财会类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能够促进MPAcc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发展、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国家创新系统效率注入澎湃动力。

一、创新意识培养路径

马克思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人的实践,从而推动人的进步。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依赖于创新意识的建立,建立并不断优化评价考核机制,将衡量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纳入与研究生个人利益相关的制度中,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首要途径。

(一)完善招生选拔机制

将创新能力的考核作为选拔MPAcc 研究生的标准是从源头上吸纳优质创新人才的关键,对具备突出创新能力的本科生可在志愿填报过程时给予优先录取待遇。此外,在“大智移云物区”的背景下,MPAcc的人才培养要积极与数字技术专业领域的交叉与融合相匹配,以促进跨专业的人才选拔。各培养单位要对招生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适当控制招生数量,提高复试标准,挑选一流生源,才能在当下激烈人才竞争的局面中极大限度地优化其生源结构,带动良好创新氛围的形成。

(二)健全考核奖励条例

将创新创业纳入学分管理,建立成果和学分转化制度,增设专业型和融合型奖项,增加创新型竞赛在奖学金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1]将创新能力的考核纳入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的流程中,让学位论文拥有更高的价值。同时对论文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可行性、实用性进行考量,实现科研服务于应用,使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快地和社会衔接起来,培养新时代创新型财务人才,从而走向MPAcc专业学位教育的良性循环。[2]

二、创新课程优化路径

“没有理论的储备和实践的经验就无法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怀疑”。专业知识不丰富和实践知识结构不完善使得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难以突破瓶颈。当前MPAcc 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以下几点缺陷: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类和决策类通识课程的深度有待加强。二是跨专业、跨学科的信息化、数字化财会类课程体系尚待完善,专业之间协同度不高,难以满足企业多元化和复合化的人才需求。三是课程设置仍以“理论为主、应用为辅”,缺乏对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违背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一)拓宽核心课程外延

要突出公共学科“宽”和专业学科“深”的教学模式,在将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四个学科有机融合的同时,增加组织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市场、金融法学等方面的通识内容。除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规定的核心课程以外,还要开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和方向选修课程,比如企业并购、中国税制、国有资产管理、公共财政、风险管理等,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方法,为企业决策的指定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二)增设院校特色课程

立足当前市场对于高素质会计人才的要求,关注与数字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课程的开发与引进,增设“Python 数据分析与决策、人工智能概论、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选修课程,将信息和数字技术融入会计专业,打破课程设置壁垒。[2]此外,应结合培养单位主干优势,突显交叉学科特色,以服务于所辖区域或产业为己任和责任制定培养计划。鼓励MPAcc 学生通过跨专业学习丰富自身兴趣爱好、储备专业知识,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例如工科类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硕士教育课程中增设“智能+会计”“工程+会计”等课程,培养与行业要求密切相关的高级工程财务人才,使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丝绸之路地区的高校可开拓“会计+对外贸易”“会计+国家化语言”等新模式,力争培养更多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三)提高实践课程比重

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减少纯粹的理论性教学所占的比重,增加模拟沙盘、创业投资、资本运营等社会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利用ERP等相关软件,将理论知识和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训,使他们在业务全流程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及预算、核算和控制职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及管理能力;利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会计专业研究生到事务所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促进MPAcc 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共享财务、云平台、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入财会实训课程的学习中,构建出一套面向未来以智能财务发展为方向的实践课程体系,增强MPAcc 学生在智能数字技术支持下进行会计预测、分析、决策、控制的数字财务创新能力。[3]

三、改革教学方式路径

(一)重视案例教学

各院校应当注重定期开展案例教学的改革,重点抓紧实务案例库建设的工作,并根据社会热点和经济趋势的变化定期更新和完善MPAcc 案例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好的案例,选择新的案例,选择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例,在案例讲解中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研讨,培养MPAcc研究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评价总结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MPAcc 学生案例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增强理论知识的储备、实务分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变化和行业发展状况的关注度,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二)搭建数字课堂

传统的PPT 讲解授课模式桎梏了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因此,各培养单位应结合当前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高校要加强数字教学平台的建设,有效整合多种数据库资源,提高师生获取信息的便捷度和丰富性,同时要做好软硬件设备的协调工作,使教学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和利用。其次,鼓励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共享,开展小组互动讨论,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及与老师的沟通的积极性,释放课堂压力。[1]同时利用数字平台先进的数据分析系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指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使得学生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同时可根据兴趣爱好拓展跨学科的知识边界,打破专业壁垒,提升思维敏捷度和创新能力。

四、强化“双导师制”路径

教指委规定MPAcc 专业硕士的培养实施双导师制度,即校内硕导同行业内有关专家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双导师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升了师资力量,但仍然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一方面,部分校内MPAcc导师的指导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校内导师缺少在企业单位中的工作经验,对企业实际财务工作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指导成果不显著。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未能及时适应当下智能财务的时代,对教师队伍的结构进行相关的调整,导致学生的思维认知和知识储备落后于前沿科技与未来动向。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校外导师都是以兼职的身份参加指导工作,缺少有效的动力与激励机制,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十分有限,同时双导师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内外指导相互独立,使得指导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想利用“双导师”制在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就必须注重导师团队的组建和管理。

(一)加强对校内导师的培训

首先针对校内导师实践指导能力薄弱的现状,各高校应根据MPAcc 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校内导师开展岗前培训,鼓励他们“走出去”深入参与企业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促进实务经验的积累,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完善导师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激励校内导师积极参与案例的研究开发和企事业单位横纵向课题的调研,推进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校内导师队伍的形成。其次,应提供机会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财务工作岗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具有较高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企业智能财务体系的运营中,不断提升数字财务技术与能力。此外,整合资源向国外的高校推荐和选送本专业老师,并引入专业内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师资培训体系,为培养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建立稳定的保障。

(二)强化对校外导师的管理

针对校外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好几下几点:首先是完善校外导师的选聘和考核机制,明确对其职称、学位、经验的具体要求;其次要落实具体指导任务,在校上课阶段,校外导师应为MPAcc 学生开展实务类讲座,提升学生会计前沿实务的知识储备,增强实践能力,课程任务结束后,校外导师可介绍其指导的学生前往个人所在单位进行实习或提供实习单位选择建议,通过实习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据此针对性指导。同时指导还应贯穿学生的论文选题到学位论文答辩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更具现实意义、内容更加充实,从而大大激发了MPAcc学位毕业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五、提升实践能力路径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是提升MPAcc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但当前仍然存在联合培养模式不够健全、融合效果不够显著、实践技能同社会需要割裂等问题,造成MPAcc毕业生真正走进工作时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预见力和感知依然较弱,很难满足企业和社会对高级型、复合型、数字型财会人才的需要。因此,深化产教融合,落实校企协同培养是探明MPAcc创新型人才输出道路的关键一步。[4]

(一)稳定实习基地

各培养单位要强化主体意识,积极同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关系的持续稳定运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申报、调研、报告、结项过程,以企事业单位和事务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成科研成果的转化,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实现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鼓励和选拔校内授课教师前往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交流,在此过程中结合企业诉求,不断更新实践教学中的新内容、新方法,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促进双方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才能达到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拓宽交流渠道

要拓展MPAcc专业型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渠道,使得各种学术观点自由争鸣,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定期举办学术论坛与讲座,开展读书分享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促进学术成果转化,用学术成果来指导实践,用实践问题来激励学术科研,最终构建成学术和实践的良性循环。

六、结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财会行业要想乘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风浪扬帆起航,就必须牢牢扭住“创新”这个方向盘,唯有不断提升财会人才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潜能,才能把会计、经济管理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助力企业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MPAcc 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不同层面呈现出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思维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导师团队、实习实践五个方面总结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MPAcc 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为打造一流会计人才队伍,促进会计审计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人才强国建言献策。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创新能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V eraW an g
导师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