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23-11-17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巴桑卓玛

西藏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课程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巴桑卓玛

根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围绕西藏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等有关内容,在书面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深入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藏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及典型做法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心关怀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西藏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教育部及教育厅相关要求,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高原科学与技术、民族优秀文化两大学科群,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学科专业基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新进展,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目前西藏共有7所高校,其中,4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院校,西藏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现有3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已建成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2 个专业大类的学科体系。现有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3 个本科专业,65 个专科专业;遴选建设32个国家一流专业,33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0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

(一)高校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各高校紧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的目标任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深化课程、教材、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课程设置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程建设体系。目前各高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清晰、核心课程设置合理、课程特色鲜明,符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求,突出了面向西藏、服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基本建成符合专业特点、人才培养规律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类课程和通识类课程,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验与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教学计划安排合理,学分(学时)分配得当。一是开齐开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了“马工程”教材的全覆盖。同时,结合西藏实际,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等特色课程,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二是合理设置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公共藏文、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公共课程,较为充分地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三是按照“五育并举”要求,各学校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设置了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科技类、艺术素养类、区域性特色类等通识课程。四是开齐开足专业类课程,聚焦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发展,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五是完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校校、校地、校所协同育人新机制,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大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六是以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为载体,投放德智体美劳等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网络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课程设置体系。

(二)典型案例

1.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王君正书记“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结合职业教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多渠道就业。一是积极探索“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与青藏铁路集团、国家电网、希尔顿酒店集团、华为集团、布达拉旅文集团等区内外大型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就业创业、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二是结合“岗位—能力—课程”设置专业课。通过市场调研掌握岗位技能要求,科学设置专业课(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6—8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目前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整周实训、顶(跟)岗实习等)环节均超过50%。积极促进课证融通,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积极实施试点1+X 证书,截至目前,已获批70 个试点1+X 证书,有5753 名学生获取相关证书。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资格证书,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紧密联系行业资格证书要求,促进学生获取行业资格证书,如助理会计师、二级建造师、导游资格证、华为HCIA和HCIP证书等。

2.西藏民族大学按照专业认证标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强化课程质量管理,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分级分类构筑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重视线上课程建设,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校教学和管理业务,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程建设,变革教学方式,有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校已开发录制6门慕课,投放在国家在线课程平台上,供广大学习者学习。

3.西藏农牧学院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结构框架,构建新农科、新工科和新文科多学科协同育人宽口径高原农牧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五大专业集群,集群内培养计划互通。建立“农+工+X”课程体系,植物生产和畜牧养殖类专业增设市场营销和农业管理类内容,水利、电力工程类专业开设农牧类和管理类特色课程。搭建“农牧精深加工一体化”跨学科共享教学研究平台,提出基于作物栽培、畜牧养殖、食品加工、管理销售产业链的多学科交叉融通教学体系,实现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从“大类协同—农工理管互通—产业链结合”三方面提升教育教学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仍有一些不足,与学生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仍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是课程建设理念更新不到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契合度有待提高,特别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推动课程建设方面的举措不多。二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专业、课程建设还缺乏整体规划,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不健全,课程设置相对滞后,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三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有些专业课程理论讲授多、实验实践偏少。个别课程还存在“课程+思政”两张皮现象,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还不够,协同育人时效性有待提高。

三、工作对策建议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两个先行先试”和高等教育振兴行动,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建设教育强区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深入推动西藏高校内涵建设,提出以下工作对策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一是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认识课程建设作为最基本的、核心的教学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作用;准确把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离不开一套相互衔接、互相支撑,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切实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抓手和保障,以课程建设带动其他教学建设,扎扎实实抓好人才培养质量关。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校办学层次和定位,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制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三是坚持整体推动。学校领导应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实施过程及整体效果,对资金支持、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指导和重点监督,确保学校课程设置体系能够落实本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健全完善校院两级课程管理机制。学校要根据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特点,科学设计不同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适用性。课程管理模式采用学校层面主要管理公共课程和部分基础课程,针对公共课程“量大面广”的特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面协调,保证教学质量;学院主要负责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针对课程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特点,学院便于更好地准确把握。拓展课程则由师生主要负责设计,建议由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们可以在广泛的学科领域中进行选择,并在特定领域内培养自己的能力”原则,共同组织这类课程。二是加强教学科研组织建设。学校要建强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科研组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并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相关科目的考试大纲,并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科学规范管理,严格落实教材选用审批制度,严把教材入口关和质量关。三是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要形成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标高校教学检查评价指标,对课程设置的实施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过程等进行全面指导监督,同时对授课教师给予综合评定,加强师德师风的考核监督和专业发展的过程指导,为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更好保障。

(三)优化课程内容设计。一是把握好总体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来修订完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位一体”的要求,完成好课程教学在人格塑造、能力提升、知识掌握方面的任务。二是精准确定建设目标。在人格塑造方面,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能力提升方面,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对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作用,合理设置理论讲授和实践实训等教学内容,确保开足实践实训课时,实现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目标;在知识获得方面,选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深化科教融通,关注学科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优化选择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需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三是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良性互动,构建人才培养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现课程育人目标。推动从历史发展、问题分析、思维方法、结果利用等环节凝练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有效衔接,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立足经济社会新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市场就业为主导的多渠道就业新格局——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见 第8页)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