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研究

2023-11-17蒋显楠李维炜

新农民 2023年28期
关键词:猪瘟非洲养殖场

蒋显楠,李维炜

(响水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江苏 响水 224600)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餐厨剩余物喂猪、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等,防控难度大。自2018年我国首次报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该病毒已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散蔓延。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共有34个省份先后发生了79起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的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给全球的生猪产业造成极大威胁。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烧(可达40~42.5℃)、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肿大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

1 非洲猪瘟概述

1.1 概述

非洲猪瘟(英文名称:Infection with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英文名称: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引起的一类动物疫病,其对全球生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非洲猪瘟疫情,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非洲中部国家塞拉利昂,达到了70%以上。2018年8月3日,中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在多地出现呈爆发式增长并给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加强非洲猪瘟的防疫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人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水平,进而更好地指导非洲猪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同时,通过对非洲猪瘟的深入分析,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还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1.2 流行病学

ASFV主要是通过口腔、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其中,以健康猪与患猪或污染物直接接触为最常见。病毒在低温下(4℃)可长期存活,但对高温敏感,50℃30 min或60℃10min即会死亡。该病多发生在冬季及早春季节,特别是气候骤变时易发。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仔猪比成年猪更容易感病,育肥期的猪也较易感染。此外,野猪、钝缘软蜱、昆虫等都可能作为媒介生物可以进行病毒传播。

据报道,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有多起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例如,1987年辽宁沈阳沈北新区某养殖户家饲养的一头种公猪突然死亡;2018年8月四川宜宾高县某养殖户家中饲养的生猪出现食欲不振、高热等症状,后确诊为非洲猪瘟。因此,加强对规模化养猪场的管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

2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体系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和免疫程序,对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用途的生猪进行分类管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其次,要加强环境卫生控制管理,定期清理圈舍内粪便、尿液等污物,保证圈舍内外清洁干净。同时,还需做好消毒灭源工作,使用有效脂溶剂和消毒剂对进出入人员、车辆、饲料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杀。最后,是严格执行引种制度,从有资质的动物防疫机构或合法渠道购买健康的仔猪,并按照规定隔离观察不少于30天,确认无疫后方可混群饲养。此外,规模化养殖场还需要配备专业兽医师负责疾病诊断与治疗,及时发现病死猪只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总之,通过以上综合性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规模化养殖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风险,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稳定发展。

2.2 综合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对于生猪的饲养,应该采用全进全出制度,避免不同批次、不同来源的生猪混合饲养。同时要保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防止出现细菌感染或病毒传播。在日常饲喂中还需要注意合理搭配日粮,确保营养均衡;(2)严格消毒管理。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和清洗,包括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墙壁等,然后用干净的抹布将其擦干。针对容易积聚病原体的场所如料槽、粪便堆积处等,可以选择使用高温高湿的方法进行熏蒸消毒处理;(3)做好引种工作。在引进新的生猪时,必须经过严格检疫程序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才能混群饲养。此外,还需制定科学规范的引种计划,控制好引种数量,尽量避免从疫区引种;(4)强化疫情监测。规模化养殖场应当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可疑病例,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的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5)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通过优化养殖场内部布局、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增加防疫设施设备等方式来提升养殖场整体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应用现状

通过对规模养猪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目前该地区的规模养猪场均采用了一系列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养殖管理,定期开展消毒灭源、清洗等工作;二是做好引种监管,严格执行引种审批制度和隔离观察制度,杜绝外来生猪进入生产区;三是实行全进全出制,及时清理圈舍内粪便及污染物,避免交叉感染;四是建立健全疫情监测体系,每天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并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兽医部门;五是合理使用疫苗,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方法正确接种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六是规范车辆运输环节,对进出养殖区域的人员、物品、饲料等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以上防控措施虽然能够有效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养殖户过于注重防疫而忽视饲养管理,导致猪群生长缓慢或死亡;部分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较低,存在蚊蝇滋生、鼠害泛滥等隐患;个别养殖场由于资金限制无法实施全面的疫病防控措施等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技术支持,促进规模养猪业持续稳定发展。

3.2 应用效果评价

通过对该养殖场采取的各项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发现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来说:

3.2.1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方面

该养殖场建立了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和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开展灭蚊蝇、鼠、鸟等工作;同时还加强了人员培训和车辆管理,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和运输车辆进出猪舍。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疫病传播风险,保障了生猪健康生长。

3.2.2 疫苗接种方面

为提高母猪免疫力,该养殖场坚持每年给妊娠期母猪注射ASF疫苗;仔猪出生后及时口服首免日粮并保证足够饮水,之后每间隔3个月注射一次疫苗。此外,该养殖场通过微信群宣传防疫知识,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以上种种举措使得该养殖场未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保持着良好的生产状态。

3.2.3 病死猪处理方面

该养殖场将病死猪送往无害化收集点,由无害化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置。做到“四不准”原则,即不准乱丢乱放、不准出售、不准食用、不准转运。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避免疫情扩散。

综上所述,养殖场所采取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员工对于非洲猪瘟病毒认识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交流。

3.3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规模养猪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部分养殖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但是缺乏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保障;二是人员管控不到位。个别养殖场为降低成本、追求效益,忽视员工培训和健康监测等,导致疫情传播风险增大;三是消毒灭源流于形式。有些养殖场只注重表面功夫,如使用大量消毒剂进行环境卫生清理,而忽略日常消毒和定期清洗圈舍设备等重要细节;四是泔水处理不规范。一些小型养殖场户由于资金限制或意识淡薄,未能按照规定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交给相关部门统一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意识,让其认识到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生物安全水平。此外,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最后,要引导养殖场户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粪污和餐厨垃圾,减少污染和浪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4 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介绍

某市生猪存栏量约为50万头,其中,年出栏20万头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均采用了封闭式管理模式。该种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还能够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和生物安全等级,对于降低疫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由于部分养殖场缺乏专业知识、防疫意识不强等原因,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导致非洲猪瘟疫情时有发生。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A公司为例进行探讨。

A公司成立于2006年,占地面积达到80余亩,总投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现代化农牧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饲料加工、良种培育、生猪饲养、屠宰分割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拥有员工近千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A公司已经逐渐成长为同行业的领军者,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4.2 具体防控措施分析

该养殖场在建设之初,就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选址和布局。同时,对进出车辆、人员、饲料等物品也都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处理。此外,还加强了饲养管理工作,采用全进全出制模式,避免了交叉感染。为了有效地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传播,该养殖场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生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管理制度,如防疫制度、免疫接种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并且将各项制度上墙公示,方便员工学习掌握。(2)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进场物资、工具、人员均须经过严格消毒后才可进入生产区。(3)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班,增强其生物安全意识。(4)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从外界购买仔猪或精液,降低疫病传入风险。(5)做好引种监管。对外来引进猪只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无疫后方可混群饲养。

4.3 案例启示

通过本次对规模化养殖企业A的调研,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是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管理。在日常生产中,应当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做好各项疫病防控工作;二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设计饲料配方、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预防非洲猪瘟发生的重要手段;三是要强化引种监管。建立健全引种审批制度,从严把关引种环节,杜绝外来病原进入场区;四是要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各种先进设备设施;五是要完善应急预案。制定科学完备的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各岗位职责任务,储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及消毒药械,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殖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非洲猪瘟防控政策规定,全面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保障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 结语

通过对规模化养殖企业A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具体包括:(1)加强引种管理;(2)严格车辆备案审批制度;(3)实施自繁自养模式;(4)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5)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6)加大生猪检疫力度;(7)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方面。这些防控技术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非洲猪瘟疫情传播风险,而且还能够促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但是,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疫病流行情况的差异,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提升生物安全保障能力;三是要强化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广大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猪瘟非洲养殖场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浅谈猪瘟防治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