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培育国家级生态农场的实践
——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

2023-11-17黄水英

新农民 2023年28期
关键词:都匀市都匀沼液

黄水英

(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农村能源环保办公室,贵州 都匀 558000)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所述的“打造一批国家级生态农场”的任务,2023年在都匀市建立一批全国性的生态农场。对一系列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进行概括并普及,同时,大力宣传推广一系列环保且高质量的农产品,创立一套对生态农场的追踪观察系统,主动研究并实施对生态农业的援助措施,以增强其产品的品质、收益以及市场竞争优势,使得生态农场的建设成为关键一环,它将是推动农业向环保转变以及实现生态低碳农业进步的主要工具和强大的推动力。培育国家级生态农场对于维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的收益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以都匀市为例,对国家级生态农场的培育及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这对于促进该地区的农业变革和持久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1 都匀市国家级生态农场培育情况

结合2022年生态循环农业整县推进示范项目资金,特别是结合都匀市目前整体规划、农业实际发展及当地居民诉求等整体考虑,把每一分资金用到解决当地实际需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以不撒“胡椒面”、以点带面、重点解决为原则,故本次生态循环农业整县推进示范项目以重点解决规模农场、生态循环基础好的,企业主体意愿强的、周边村民支持的典型示范企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同时,实现生态农场的建设等,更是完全符合带动项目周边贫困居民脱贫致富,巩固“精准扶贫”、不返贫的政策要求。

1.1 总体思路

用好现有基础条件:(1)信息技术支持。采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的技术,借助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智能化信息支持,将构筑用于管理水资源、肥料使用、疾病防治等设备,集成应用智能化控制、服务、监控管理技术,实施精确的资源配置、远程支持、即时的监测以及集中的展示等。(2)寻找平衡点,做好资源化利用。立足本地养殖特点,以种植和养殖相结合、近距离采集和综合利用为主导,遵循“填补不足”的准则,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综合利用的资源化利用,强调从源头减少数量、过程管理、末端循环使用,鼓励、支持养殖设施与粪污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着力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粪污处理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动作财政扶持,环保联运”的原则,寻求建立一个包括大规模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和使用有机肥的社区服务系统,以促进畜禽粪便资源的再生利用,并保证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不被排放,构建覆盖全县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和生态循环农业整县推进示范基地。2022年6月《都匀市2022年生态循环农业整县推进示范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会议强调,必须达成共识,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深刻领悟到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巨大价值,这是农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增强粮食稳定供应能力、全方位促进乡村复兴的真正需求。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积极推广和实践生态文明的观念,真心实意地付诸行动,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2 典型生态农场案例介绍

2.1 贵州都云毛尖茶有限公司国家级生态农场

该公司成立于1989年,公司生产的“红敏”牌都匀毛尖茶系列产品,多次被省、州消费者协会评为信得过产品,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红敏”牌商标2008年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先后成功开发出了都匀地方群体品种制作红茶、白茶、黄茶系列、青钱柳系列产品,公司制定红茶企业标准上升为都匀市地方标准,参与制订贵州绿茶、都匀毛尖茶、都匀红茶等地方标准。产品出厂前,除公司自行对产品农残检测外,还要将每批次产品送国家检测机构检验。根据现有的基础条件新建肥料堆放区;废弃农作物堆放区以及品牌展示厅。购置了废弃物农作物有机肥加工设备;秸秆粉碎机2台;气象类检测设备(温度、湿度、光照、风向、监控等);生态成果收集;溯源基础系统;多功能智慧生态监测展示系统等设备。

公司有种植、加工生产基地3个,分别位于都匀市沙包堡茶园村、归兰水族乡大定村、福泉市仙桥乡,茶叶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品有都匀毛尖、都匀红茶、都匀黄茶、白茶、青钱柳等7个大类30余种;公司参与制订贵州绿茶、都匀毛尖茶、都匀红茶等地方标准。每年管护茶园投入约36万元。我们多年来采取并证明有效的防控措施是:5月底春茶采摘结束,6月上旬进行一次全园修剪,剪除茶蓬成熟春梢上存留的病虫或虫卵,促夏芽整齐萌发;7月下旬夏茶采收结束后,即进行茶园第2次修剪,促秋芽整齐萌发。秋茶采收结束后,已是10月下旬,茶树渐进入越冬休眠期,保留秋梢不再修剪,适时施肥,确保次年春芽优质早萌。不仅提高产品质量,还提升市场竞争力。

2.2 都匀市匀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生态农场

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1年被评为贵州省黔南州龙头企业,2012 被评为贵州省龙头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名优都匀毛尖、都匀红茶等。公司拥有生产基地3020亩,采取“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间接带动当地5000 户农户。现建有500立方沼气工程 1 处。指导该公司在茶叶的栽培、茶园的经营、采集,以及茶青的处理、等级划分上都实行了严格的监督,以确保其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根据现有的基础条件,新建茶场循环农业浇灌系统520亩;干湿分离管网改建300m;干粪发酵场1000㎡;购置粪便处理系统1套;有机肥加工设备1套;农作物秸秆颗粒加工机1台;有机肥铲车1辆;沼液运输车1辆;固体有机肥运输车1辆等设备。该公司将已建成的沼气工程产生的沼液经沉淀过滤、配肥调配后,再通过铺设的管网(主管、分管、支管和软管多级管道)输送到茶园进行喷灌施肥,覆盖茶园520亩,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增强了茶叶的质量和产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果。

3 经验总结

3.1 政府层面的引导示范作用

3.1.1 环境治理

制定了与粪污收集、储藏和运送的相应支援措施;完善了包括有机肥料(含沼肥)在内的末级产品的补助政策;确保了大型畜牧业、废水处理设备以及养猪场的废水接受区域的安全;执行了沼气的整体使用政策,促使生态天然气投入到城镇的城镇中。

3.1.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市政府将生态循环农业整县推进工作作为近期重点工程推进,在争取中央、省市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把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本级的财政预算,同时,也会采取贷款贴息、信用担保和直接补助等措施来制定出积极且高效的支持政策,还会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方法来吸引社会资本投身于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中。承担主体。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省级财政预算的指导力量,特别是对于像龙头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这样的新兴农业运营实体,来创造一个具有生态循环性的农业模式。由于农户数量多、小而弱,组织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的原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能起到生态循环示范作用。因此,选取粪污资源化基础好的、企业主体规模大且意愿强的、周边村民支持的、消纳场地足够的企业。

3.2 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生态农场建设

3.2.1 生态农场智能化

利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来推进现代化的生态循环农业,通过物联网与移动网络的应用,构筑如水分、营养、疾病防治等的设施,并整合使用智能化的控制、服务、监测管理技术,从而达到精确的资源配置、远程的服务、即时的观察和集中的展示等。

3.2.2 粪污资源化利用

“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依据家禽养殖的规模,配备相应的粪便处理土地。通过整合土地的流转和运营,农业和畜牧业能够将畜禽废弃物经过沼气发酵等步骤得到的沼液和沼渣直接应用于种植和生产,从而建立起农业和畜牧业的良好循环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保持畜禽的健康养殖,还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并增强土壤的肥力,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收益。针对本项目依托企业养殖现状,企业有自己的种植场且附近有足够多土地消纳粪污(茶场、农田),拟采取农牧结合的技术路线。目前,项目区域内的承担单位都建有沼气发酵池,粪污经发酵后,沼液中含大量颗粒物,需要经过沉淀,才能采用泵抽方式用于浇灌。茶场或果园,大都建于山上,如采用人工浇灌,不仅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下,为此,需要建设配套的沼液沉淀池及配套相应的管网,才能将沼液用于种植场的浇灌。对于多余的沼液,采用罐车拉至周边农田,供农户免费使用。干清粪及沼渣采用堆肥发酵作为有机肥外卖或供周边农户使用,在发酵中,需要对粪便进行翻堆、装载,需要配套相应的工程车辆,如铲车及运输车。

3.3 管理有效,措施得当

都匀市农业农村局对项目的进展、效果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负有全面责任。根据各个层级的畜牧、农业能源以及发展改革机构的职责,负责监督和评估投资计划的执行以及项目的实施状况。

3.3.1 加强资金监管

严格遵守省级预算内的投资管理相关条例,真正提升资金的管理水平。对于补贴性的投资,必须实施专门的账户管理,独立计算,专项使用,绝不允许存储或者挪用。在市级的畜牧、农业等相关机构中,设立一套定期的审查与公告机制,以便对项目的进展、品质、收益等方面进行监督和公告,同时也会把公告的信息提交给省级的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也会依据项目的执行情况,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

3.3.2 建立绩效考核与反馈机制

对于项目的成果进行深化的评估,依照项目的建设目的、当地的支援政策以及项目的实施与运营状态等因素,构建一个全面的成果评估指数框架。经过项目县的自我评估和省级监督机构的再次审查,得出了年度的绩效评估结果。这些评估结果会被立即反馈给省级监督机构,以此来促进改进管理策略和提高项目的管理质量,并有条不紊地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

3.3.3 建立奖惩机制

年度投资是由省级财政管理以及项目成效评估的结果所决定的。对于那些项目进展迟缓、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无法按时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任务或者没有达到项目建设的目标的,会削减或者暂停他们的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规模。

4 成效显著

培育生态农场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实施区域内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2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6%。

(1)采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建设控水、控肥、控病、控湿等设施,集成应用智能化控制、服务、监控管理技术,实施精确的资源配置、远程支持、即时的监测以及集中的展示等。

(2)项目区域内种植园区水肥替代化肥,使粪污得到最大资源化利用。按照污染物治理路径,针对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排放要求,养殖畜禽粪污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产出的沼气可综合利用,发酵后产出的沼渣制作成有机肥进行售卖或自用,沼液制作成水肥,沼液除用于企业内部种植场外,可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使用,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利用。

(3)对于生态农场的水资源、土地条件以及农产品的品质等方面进行抽样评估,并全面考察其投入与产出的效果、持久发展的能力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执行情况,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生态农场的跟踪评估,并及时提供评估结果,以此来构建一个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 结语

通过对都匀市自然资源和农业潜力的分析,我们发现国家级生态农场的培育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农业的持久发展以及提升农民的收益等方面,国家级的生态农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国家级生态农场的培育改善了都匀市的生态环境。通过采用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健康和水资源,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然而,国家级生态农场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土地利用调整和资金支持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投入。通过优化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持久性发展以及提升农民的收益,国家级生态农场为都匀市乃至全国的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然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和支持机制。只有这样,国家级生态农场才能在都匀市持续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都匀市都匀沼液
都匀市科协联合开展刺梨管护及病虫害防
都匀毛尖茶荣誉榜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沼液能否预防病虫
大棚丝瓜沼液高产栽培技术
黔南:都匀市力争五年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