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3-11-17陆春祥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资源建构

陆春祥

(江苏连云港城头高级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131)

“主题式”教学是指在明确的教学主题指引下,教师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连续性的教学活动,辅助学生逐步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调动学生化学学习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化学主题式教学主要由明确的主题、多元活动、多元素材、主题情境以及主题评价等要素组成,再加上以上要素彼此连接紧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化学主题教学.故在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中,教师需在明确化学教学主题前提下,拓展化学资源建构知识网络,建设情境助力迁移,开展主题活动发展素养,深化多元评价.此外,“主题式”教学的应用探索与实践研究,能提升相关教育工作者对其教学使用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对学生化学学习的促进效能,所以“主题式”教学实践与探索研究意义非凡.对此,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述对“主题式”教学活动实践的见解,以供参考.

1 备课明确主题,拓展化学资源

明确的教学主题,不仅能凸显化学教学的核心重点,为教师侧重性拓展教学资源提供方向,还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化学知识框架的搭建,为学生后续的知识内化运用打下基础[1].对此,教师可从生活主题、化学史主题、化工主题以及新课程主题等方面切入,挖掘下一阶段主题教学活动的核心重点,并转化为明确的化学教学主题.然后教师再根据所明确的教学主题筛选教学资源.这样教师就能借助明确的教学主题,引进生活、实验、化工以及生产等不同板块的课外教学资源,对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框架进行科学的补充拓展,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教学主题,加深其对主题教学内容的感知深度,保障化学育人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以“硫与环境保护”的实际生活主题为例,教师通过备课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关于“二氧化硫污染处理”的案例,诸如“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酸雨的防治”等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教师可将教学主题设置为“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然后教师再根据“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主题进行微课、短视频、图片以及文献的搜索,并将所收集到的主题式教学资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性资料,引进到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中,进一步凸显“防治二氧化硫”的教学主题,使学生能通过生活化主题课外学习资源深入思考“酸雨的形成对生活有哪些危害”“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存在什么联系”等问题,加深个人对本主题的核心重点理解,架构“二氧化硫防治”的生活化主题框架.再以“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例,教师可基于新课标在备课环节将主题设置为“绿色化学”,然后针对“绿色化学”理念进行课外教学资源的挖掘,结合“氮对环境的污染”“氮所造成污染的防治方法有哪些”“氮的污染防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等问题进行课外教学资源的引进,凸显新课标的“绿色化学”主题思想.最后教师便可通过课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初步建构本主题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后续实验探索、主题情境等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这样教师也借此实现了不同切入角度明确教学主题、课外教学资源凸显主题的目的.

2 主题情境建构,助力知识迁移

化学主题情境的建构,不仅能凸显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活动的主题,为学生知识实践运用创造环境氛围,还更有助于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迁移到不同问题的处理运用中,培养个人化学探究、推理创新等学科能力[2].对此,教师不妨针对课堂教学主题,依靠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建构视觉、听觉并全的主题教学情境,要求学生于情境中感知、体验主题,自主尝试知识的创新迁移运用,继而摆脱教材内容与传统思维的限制,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感知体悟体验,以加深对化学教学主题的理解.此外,教师所建构的教学情境还需要针对主题教学活动的不同进度需求,适时采取必要的优化手段,以保障所建构的情景始终与学生的知识迁移整合的情况契合,避免主题情境与学生发展情况相脱节的情况发生,以保障化学主题情境对学生感知掌握的辅助效能,最终达到主题情境助力学生高效完成化学知识的迁移整合目的[3].

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为例,教师可将主题设置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引进筛选得到的课外教学资源,依靠信息技术设计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为主题的动画微课.然后教师再在主题式教学活动导入环节,进行动画微课的播放展示,建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主题教学情境,并让学生观察“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动画演示过程,了解化学热、焓变、成键断键对反应热所带来的影响,弄清楚化学反应热量产生的本质.最后教师再通过主题情境内容的转变,将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分解反应以及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等内容渗透于情境之中,使其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主题教学情境相融合,促使学生主动将“放热与吸热”主题知识迁移到具体反应当中,深入思考“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对不同类型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等等.这样教师就能通过特定主题情境的建构,完成学生的知识导学迁移,辅助学生密切不同板块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

3 多元主题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多元主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利于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主题学习参与热情.对此,教师应当以课堂教学主题为依据,立足本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通过游戏化主题活动、实验探索主题活动、生活实践主题活动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主题式教学活动参与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主题式教学活动中,发展个人的宏观辨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等学科思维素养[4].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运用,多角度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切入感受化学主题,发掘化学主题中的知识内涵,尝试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本质,探寻解决主题活动问题的有效方法,继而形成个人认识见解,发展化学核心素养.

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课为例,教师可将教学的主题设置为“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开展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主题的实验演示活动,带领学生实验感受“温度、酶、三氯化铁、溶液浓度”等实验条件因素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产生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实验主题活动中了解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条件因素均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然后教师再通过“化学反应速率控制的方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化主题活动中,再要求学生与身边同学一同组建学习小组,探索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原理,并在游戏活动中与身边同学分享个人的观点见解,指出同学主题活动参与的不足,促进彼此核心素养发展.这样教师也通过多元主题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发展了宏观辨析、微观探析、变化观念等核心素养.

4 采取多元评价,深化主题所得

多元教评手段作为教师提升学生主题式教学活动成效的主要手段,其不仅能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回忆主题式教学全过程的方式,使其发掘其中的问题与不足,继而采取相对应的手段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已取得的主题学习成果,还能深化学生对课堂主题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主题式教学活动效能.对此,教师应当注重主题式教学活动的多元评价活动的开展,借助随堂小测、线上问卷、小组互评、行为观察等多种手段,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主题式教评诉求,客观公正评价学生主题式活动参与情况,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指引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已取得的主题学习成果,避免问题错漏累积情况的发生,借此来满足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的课后教评诉求[5].

以“氯气及氯的化合物”一课的主题教学评价为例,教师需要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利用大数据观察收集学生的学习参与信息,并存储到学生个人的主题活动档案数据库中,用于后续的学习行为评价分析,便于教师科学评价学生的主题活动参与行为情况;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小组互评,要求学习小组之间对彼此的学习情况、主题了解认识深度以及知识体系建构等进行评价分析,帮助身边的同学客观全面认识自身对“氯气及氯的化合物”主题内容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所出现的不足缺陷.最后教师还需要通过随堂小测、线上问卷以及课后作业等多个方面数据所呈现的信息,了解认识学生对氯的化学性质以及氯的重要化合物、工业制造氯气方法等内容的主题学习情况,再整合学生互评、个人自评以及学习观察评价等数据信息,得出学生个人的主题活动个性化评价,肯定学生主题活动学习成果的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提升主题活动成果,避免问题的累积,借此来发挥主题式教学评价对主题式教学育人的二次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既能凸显化学教学重点要点,辅助学生针对性建构化学知识体系,还能创新化学教学形式,建构主题教学情境,多元评价深化学习所得.对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主题式”教学育人的应用效能,教师应掌握不同内容的“主题”,根据主题侧重性建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通过多元评价二次提升巩固学习所得,以此来充分发挥主题式教学的育人效能,助力高中化学高效实践“主题式”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资源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