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医协同培养静配中心药学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11-16王文文邢明杨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医调配药学

王文文,杜 斌,侯 毅,邢明杨

(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16 ; 2.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药学服务的转型,临床药学、静配中心等新的药学服务模式在医疗机构开始广泛开展[1]。传统的药学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医药行业发展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必须对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作为新的药学服务平台,为临床患者提供了合理、安全、高质量的静脉药物配置服务。2010 年卫生部下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按照文件要求,“负责摆药、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输液核对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接受岗位专业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然而,关于PIVAS 药学人才的培养,报道较少。PIVAS 药师的工作内容要求药师具备系统的药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药学实践能力,如何培养高质量静配中心药学服务人才,是建立静配中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校医协同培养静配中心药学人才“校医- 医- 医”模式的构建,为科学、系统地培养药学人才,服务医院静配中心提供参考。

1 校医协同培养静配中心药学人才的“校医-医-医”模式

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我国尚未建立规范、完善的药学人员培训管理体系[3]。“校医- 医-医”模式是通过高校、医院在理论、实践教学相互促进,合作共赢,从而形成完整的从学生到静配药师转变的培训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医院是学校的向导,提出具体要求并加以辅助;学校又是医院的后盾,为医院静配中心做好人才储备。见表1。

表1 “校医-医-医”模式

2 “校医-医-医”模式建立的重要性

2.1 该模式充分体现了行业参与高等教育药学人才培养,校医协同育人的优势

高校作为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培养了创新药物研发、药品生产及质量控制、医药营销和医院药学管理等医药领域的行业领军后备人才,在药学人才培养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医院药学的不断发展及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型,教学方向单一等不足日益凸显,药学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多元化岗位工作的需求。

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大学等高校调研,药学高等教育理论课程,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包括选修必修,主要集中在药学专业课程、化学基础课程、生物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等,静配中心培训内容及肠外肠内营养、危害药品等相关知识体系交叉甚少,学生在校期间也很少接触关于静配中心的相关知识及实践活动,仅限于药学知识。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静配中心药学人才的前提。

2.2 该模式能使医院新的药学服务模式——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又快又好地开展

2018 年11 月,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发布的文件《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药学服务转型,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即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通过转变模式,进一步履行药师职责,提升服务能力,促进药学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于是,临床药学、静配中心等新的药学服务模式开始大力发展。

据了解,静配中心工作的开展至少需要30 人左右。药学毕业生系统掌握了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人格健全,创新意识强烈,并且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有朝气有活力,可塑性强,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强,他们是静配中心药学人才的人才储备库。但是,相比于其他医院药学的制度及工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又增加了许多自身的规章制度、无菌操作和药物调配操作规程等,并根据工作流程设置了医嘱审核、摆药核对及配对、贴签、调配、成品复核、成品外送等不同于传统医院药学的岗位,工作量大、责任风险大。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2]。这就要求PIVAS 药师兼具医嘱审核、药学监护等临床药学理论知识和无菌操作等临床药学实践能力。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药学毕业生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成为他们毕业后短时间内胜任静配药师工作岗位的障碍。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构建校医协同培养静配中心药学人才的“校医- 医- 医”模式。

“校医- 医- 医”模式,能让药学学生从在校期间,再到医院实习,都能接收到医院药学、静配中心的相关知识,为毕业后从事静配中心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构建校医协同的静配中心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是实现高校教育改革,解决毕业生就业,培养高质量静配中心药学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3 校医协同培养静配中心药学人才“校医-医-医”模式的具体实践

“校医- 医- 医”模式中,第一个“校医”环节,由静配中心选派两名骨干、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去参与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教学中,填补目前药学教育关于静配中心相关知识的空白。目前高等药学专业的实习主要集中在学校实验室,存在职业领域单一、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脱节等问题[3]。因此,针对PIVAS 药学人才培养的第二个“医”环节,从学生实习期开始。实习前期,由药学部统一按照实习生实习日程进行安排,熟悉医院药学环境。下面重点阐述,第三个“医”环节。这个环节是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最后三个月,充分利用静配中心这个平台,给他们提供全面的、系统的静配中心理论及操作学习、考核,为药学人员毕业后从事PIVAS 工作做准备。

3.1 PIVAS 培训团队的组建

从静配人员中选出7 名工作骨干组成静配中心培训小组,其中6 人分别负责静配中心审方、流程、感控、药品、耗材、设备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另外一人为组长,负责整体培训的调控。学生按照岗位及工作需求分到各个组进行重点学习,并作为参与本组培训工作的储备人员。

3.2 整体培训及考核要求

培训期限参考多家医院,医院暂定为3 个月。根据岗位需要及学生的资质等情况,操作方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及考核。其中,每名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理论培训、无菌操作与药物调配操作规范,并且通过考核。最后,将每名学生的学习、考核相关的照片、资料等建档,留存。

3.3 理论培训及考核

3.3.1 培训内容 培训团队各个成员结合静配中心实际情况,并根据各个组的学习内容,做成幻灯片。最后由团队组长汇总课件,储存于内网电脑上,并制定出静配中心理论培训目录。培训目录应根据静配中心知识更新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培训目录涵盖的学习内容包括:PIVAS 概况、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各个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技术、 净化设备的使用说明、应急预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等。

3.3.2 培训形式 每周二上午晨会结束,由PIVAS 培训团队成员按照培训目录分工,为学生授课。每天上午晨会交接班后上班人员最多时,学生还要参加在静配中心的理论学习,以及晨会交接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时时关注静配知识的更新。

3.3.3 理论考核 由静配中心培训团队出题,三套卷子,分别为《静配中心理论考核综合试卷》《肠外肠内营养知识考核试卷》《危害药品相关知识考核试卷》,并对考题不断更换。培训期结束后闭卷考试,成绩≥80 分方为合格。

3.4 操作培训及考核

3.4.1 培训内容 按照静配中心岗位的不同,将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医嘱审核、摆药核对及配对、贴签、调配、成品复核、成品外送等。

3.4.2 培训形式3 个月培训期内,学生工作日上班,上班时间均为早6:30~10:30,下午3:30~6:30。此时间段内为静配中心集中工作时间,学生按照表2 安排,学习实践操作内容。

表2 3 个月培训期内安排

其中,有关无菌操作与药物调配方面的操作培训,不仅有静配中心掌握较好的老师带教,还特意请护理部有经验的带教护师主讲并现场指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自行练习。学生跟班次上班,教学及考核主要由指定的一名静配中心培训团队成员及当班班次工作人员负责。

3.4.3 操作考核 考核时间定在培训期结束后。其中,无菌操作与药物调配按照《药品基本抽吸操作考核标准》采用现场打分模式,90 分合格。其余工作内容如摆药、贴签、分拣等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岗位安排,结合最后一个月在岗表现良好,带教老师反馈满意,特别是最后半个月,差错为0,考核合格。

4 结语

即将毕业的应届药学毕业生,有活力,能吃苦,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按照3 个月的培训安排,毫无怨言,严格遵守。通过交流,学生们反馈,他们觉得静配中心的药物配置工作等工作提升了动手能力,静配中心的工作流程性极强,也完美地体现了他们的良好团队协作能力,并为自己学到了与传统药学以外不一样的知识感到兴奋。最终,有9 名学生顺利进入新成立的静配中心工作,还有一些走上了其它医院静配中心的岗位。

在校医协同培养静配中心药学人才“校医- 医- 医”模式的构建工作中,做得不足之处是“校医”环节做得工作少,并且晚。医院将继续加强和高校的协同合作,不断完善,继续探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合格的静配中心药学人才。

猜你喜欢

校医调配药学
校医室初体验
养猪饲料巧调配
大气调配师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校医皮青年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某中医院校医学生文化心态调查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