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瘢痕子宫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的价值
2023-11-16刘洪敏
刘洪敏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分娩为胎儿与母体分离的生理过程,按照分娩方式可分为自然分娩及剖宫产分娩。剖宫产对子宫的创伤较大,可在子宫留下瘢痕,称为瘢痕子宫。瘢痕子宫的宫腔及黏膜层均不完整,肌肉层之间存在缝隙,故孕妇再次分娩时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母婴安全[1]。报道指出,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分娩时,机体的防御屏障功能减弱,可引起外源物、病原菌等侵入体内,引起新生儿感染[2]。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免疫功能较低,对于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较差,故新生儿发生感染后,可对其健康及发育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做好新生儿的感染预防价值重大。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率,预见性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其干预措施更加完善,并且规范性、系统性更强,用于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价值加好[3]。本文将预见性护理路径用于瘢痕子宫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观察其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 例瘢痕子宫产妇为对象。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瘢痕子宫;均为单胎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2 年以上;无妊娠并发症,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患有认知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2~34(27.03±3.65)岁,孕周37~42(38.82±1.50)周,新生儿男27 例,女23 例,出生体质量(2.98±0.26)kg。对照组产妇年龄21~34(27.39±3.49)岁,孕周38~42(38.35±1.62)周,新生儿男25 例,女25 例,出生体质量(3.01±0.30)k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加强环境的消杀,严格无菌操作等。观察组:预见性护理路径,具体为:a)环境,环境因素为引起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强院内环境的管理,优化新生儿病区布局,严格划分新生儿隔离室、新生儿监护室、淋浴室、配奶室等;定期更换过滤网,调节室内温度22~26℃,湿度55%~65%,保湿室内空气的清新。b)加强无菌操作,定期组织儿科医护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不定期的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手卫生执行率、手部携带细菌均落数等)进行抽查,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在实施护理操作前后按照6 步法洗手。新生儿基础护理,做好日常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洁新生儿的口腔,清洁口腔期间注意动作轻柔;新生出现口腔黏膜破溃,及时应用制霉菌鱼肝油进行口腔护理工作;采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病房物体表面,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区分放置;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减少探视,避免人员流动引起的交叉感染。c)医院感染管理,通过查阅相关的权威文献,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分析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特点及相关的护理经验,明确护理期间的薄弱环节并加强管理;发生新生儿感染后,明确感染发生情况,立即转入隔离室,针对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原因,给予对症干预。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新生儿感染及重症感染的发生率。采集新生儿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家属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 分,非常满意(91~100分)、满意(81~90 分)、比较满意(61~80 分)、不满意(0~6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炎性指标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s)
注:1)与干预前比较,P<0.05;2)与干预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CRP(mg/L) PCT(ng/mL)观察组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12.56±4.40 8.45±3.261)12.84±4.23 5.12±3.041)2)9.92±0.33 0.48±0.101)0.93±0.30 0.34±0.08)2)
2.3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产妇再次妊娠的概率增加,导致瘢痕子宫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可增加子宫破裂、胎盘前置、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若再次接受剖宫产手术可加重原有损伤,引起切口粘连、愈合缓慢及感染等并发症。瘢痕子宫产妇分娩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可对新生儿的正常发育及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新生儿继发感染主要与环境因素及无菌操作等关系密切,临床为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常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从环境护理及无菌操作两方面入手,通过加强新生儿的病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于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生[2]。然而常规的护理措施未结合瘢痕子宫产妇的自身特点,因此在预防方面存在不足。预见性护理路径主要为针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及规避的措施,可减少潜在危险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3]。本文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预见性护理路径用于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新生儿感染的预防,通过参考相关的权威文献,结合瘢痕子宫产妇的特点及本院的具体情况,分析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明确新生儿住院期间容易出现感染的环节,并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及薄弱之处进行干预。相较于常规的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路径充分体现护理的前瞻性,将“预防”作为护理干预的指引目标,以预防新生儿感染作为最终目的。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及重症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提示预见性护理路径可减少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CRP 及PCT 为反映机体炎性水平的指标,二者水平的升高,提示机体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本文中观察组新生儿CRP、PCT 水平降低幅度明显,表明预见性护理路径通过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将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风险将至最低。预见性护理路径根据新生儿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的预防,可有效的保证新生儿的安全性,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针对瘢痕子宫产妇的特点进行干预,可提高产妇的产后安全性,增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其满意度。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路径可降低瘢痕子宫产妇分娩新生儿的感染率,减轻机体微炎症状态,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