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2023-11-16潘秋霜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血氧心肺流程

潘秋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1)

心跳骤停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心跳射血功能停止,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的特点。心脏骤停发生后,身体各组织器官由于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若不及时救治,会导致死亡结局[1]。心肺复苏是目前临床救治心脏骤停的主要救治措施,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势,可促进心脏复跳[2]。但是由于临床救治工作复杂,需要院前院内人员的积极配合,从而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心跳骤停诱发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3]。常规急救护理主要是从院内展开护理干预,缺乏连贯性,容易延误临床救治,总体应用效果不够理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主要是将院前护理、院内护理相联合,提高护理的连贯性,缩短救治时间,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4]。为了观察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86 例急诊救治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0 月~2023 年1 月86 例急诊救治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组,每组43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 例,女20例;年龄为18~72 岁,平均为(56.3±8.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 例,女19 例;年龄为19~70 岁,平均为(55.8±8.5)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诊断为心跳骤停且符合心肺复苏适用证的患者。排除标准:心肺复苏禁忌症的患者。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由院前急救人员或家属送到急诊科室,及时开放静脉通道,急诊医生评估后诊断为心脏骤停,立即急性心肺复苏救治,心肺复苏严格遵循《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标准,遵循一按一松原则,持续按压心脏,并配合全导联心电图检查。

观察组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具体措施为:a)优化护理分工:由护士长和5 名急诊室护士组成护理小组,要求各成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急救经验。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展开专项培训,强化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技术要点、急救护理配合方法等。b)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院前急救时,需要提前准备好急救用品,并放置于急救箱内,定期清点急救用品,缩短准备时间。120 接诊后需要在3min 内出车,在车上通过电话联系现场人员,询问患者的病情,并指导在场人员将患者调整平卧位,清理口鼻分泌物,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救护车达到现场。院前急救人员达到现场之后,需要快速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初步判断病情,进行心脏按压、除颤等措施,并联系急诊室做好院内急救准备。在院内急救中,由分诊护士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将患者快速转运至急救室,协助小组成员移动患者。组长站在患者的左侧,快速开启急救设备,做好临床检查,尤其是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氧、心电图等指标。同时配合医生进行吸痰、插管等救治措施,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一名成员要负责完成除颤设备、循环系统设备的准备工作;一名成员负责急救药品准备,并密切观察导管的固定情况与通畅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一名成员负责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传递物品,确保临床急救的有序开展。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必要时联系其他科室进行会诊,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入院程序。c)优化设备与药品准备:每天检查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的性能与有效期,确保能够随时使用。抢救治疗车、药品车需要放置在专门的位置,方便寻找和使用。各种常用的设备如呼吸机、负压吸引机需要放在患者的床头,以便随时急救使用,缩短急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结局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复苏前、复苏1h 后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抢救成功判断标准:散大瞳孔缩小、肱动脉收缩压≥60mmHg,能够触及大动脉搏动,口唇及面色恢复红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 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χ2值检验,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结局的差异(见表1、表2)

表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 [n(%)]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 例

2.2 两组复苏前后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差异(见表3)

表3 两组复苏前后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差异

3 讨论

心跳骤停发病突然,无先兆症状,在发病时会出现意识障碍、大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早期干预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5]。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救治中,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持续心肺复苏,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救治方案,从而减少心肺复苏带来的损伤。但是在常规急救护理中,主要是局限于院内急救措施,导致与院外急救的连贯性不足,容易延误治疗,很难确保心肺复苏效果。因此需要重视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救治措施的连贯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主要是通过优化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衔接性,通过无缝隙救治措施,从而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急救时间、检查时间,确保临床救治的有效性,不但可以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还可以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在常规护理中,由于院前院内急救的连贯性不高,加上入院手术繁琐,容易延误救治,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4,5]。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要求简化各项手续,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并通过合理分工,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能力,在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解决各种突发事件,从而确保临床救治的有序开展。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急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前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1h 后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血氧心肺流程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