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观察

2023-11-16孟鹏飞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硬膜术式清除率

孟鹏飞

(许昌市立医院,河南 许昌 461000)

硬膜下血肿作为颅内出血后血液聚集在硬脑膜下腔,常发生在老年群体,常见发病因素为加速性暴力致使皮质、静脉窦间内的静脉断裂、脑挫裂伤导致皮质血管破裂出血,其血肿位置常在着力点对冲位置[1]。参照受损后硬膜下血肿发生时间可分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等,而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占据颅内血肿10%[2]。大部分患者常存在轻度颅脑外伤史,临床症状可为视力模糊、头痛及记忆力衰退等多种状况,临床针对该病诊断、治疗存在一定难度[3]。微创穿刺引流术可将血肿引流,但术后存在较多并发症,且受技术不成熟影响,还可以产生较高的复发率。伴随神经内镜的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愈发广泛,该术式将内镜置入血肿腔中,能迅速降低颅内压,减轻疾病导致的继发病理变化,帮助受压神经元恢复。本研究选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6 例,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 年10 月~2021 年5 月许昌市立医院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与B 组,每组各43 例。B 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19~66(39.65±3.24)岁;单侧血肿26 例,双侧血肿17 例。A 组:男22 例,女21例;年龄19~66(39.48±3.20)岁;单侧血肿25 例,双侧血肿18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B 组 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采用影像学检查确定血肿位置、体积,全麻后构建静脉通路,于颅脑影像学检查从血肿最密集位置穿刺,使用YL-I 型2cm 微型穿刺针进入颅内到血肿位置,将电钻、穿刺针芯去除,将导管、穿刺孔连接起来。血肿缓慢流出后表示操作完成,直到并无液体流出后使用等量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冲洗,一直到液体澄明,将引流袋进行持续引流。直到5d 后复查,明确血肿清除后,将穿刺针取出。A 组 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前确定血肿位置、体积,全麻后于颅脑影像学检查确定血肿最密集位置,进行颅骨钻孔。将硬脑膜切开后,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对血肿包膜局部清理,稳定颅内压,快速将神经内镜放置在血肿腔中,于内镜下,将纤维分隔突破,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液清亮。参照患者实际冲洗状况,确定是否留置引流管,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内镜缓慢退出。使用明胶海绵将钻孔封闭,对脑皮下组织、头皮进行缝合。术后进行头低位、患侧卧位,进行补液。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比较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缺损功能,总分为0~42 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组别A 组B 组t 值P例数43 43手术时间(min)87.54±4.32 200.15±36.27 20.21>0.05术中出血量(mL)49.52±3.29 160.27±20.31 35.29<0.05血肿清除率(%)87.52±4.31 65.19±5.32 21.38<0.05

2.2 两组血清NSE、NGF 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NSE、NGF 水平比较(±sμg/L)

表2 两组血清NSE、NGF 水平比较(±sμg/L)

注:1)与术前1h 比较,P<0.05;2)与术后1d 比较,P<0.05

组别B 组A 组时间术前1h术后1d术前1h术后1d NSE 14.31±1.68 7.82±0.511)14.59±1.76 5.19±0.481)2)NGF 100.28±7.69 65.51±4.721)102.34±8.64 57.21±4.371)2)

2.3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 分

组别A 组B 组t 值P例数43 43术前17.36±1.52 17.28±1.46 0.24>0.05术后1 个月7.23±0.65 9.12±0.73 12.68<0.05术后3 个月4.48±0.37 6.43±0.41 23.15<0.05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后其血液聚集在硬脑膜下腔,致死、致残率均较高。临床治疗该术式的措施为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不一,早期、快速、微创对血肿进行清除属手术成功的要点[4,5]。微创穿刺引流术作为微创术式,可有效清除血肿,但无法经内镜直视操作,术野存在局限性,在进行血肿清除时,存在一定盲目性,增加脑组织、血管受损可能性。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经内镜置入血肿腔,手术操作中光源充分,手术操作者可在镜下对脑部结构进行清楚观察,同时侧面血肿能充分暴露,有效避免观察死角,利于手术操作,避免手术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内镜直视状况下,可同时进行吸除血肿、冲洗液反复清洗等,增高血肿清除率。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手术时间较B 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 组少,血肿清除率较B 组高(P<0.05),提示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改善围术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d,A 组NSE、NGF 水平较B 组低(P<0.05),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A 组神经功能评分较B 组低(P<0.05),提示采用该术式可改善神经功能。NGF作为可调节周围、中枢神经元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属于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NSE 为神经内分泌细胞特定存在的酸性蛋白酶,可评估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中内镜于套筒中操作,能有效规避穿刺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同时该手术操作路径和神经纤维束传导方向平行一致,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措施给神经传导束带去的损伤,减少手术操作给脑组织内环境造成的干扰,且采用内镜下治疗,术野开阔,能清晰展现血肿,减少手术操作盲目性,避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神经内镜治疗能直视病灶组织,引导吸引器抵达血肿腔各个部位,完全清除血肿,术中进行持续清晰实现术野清晰、颅内压稳定,可在不令脑神经、组织损伤的基础上,彻底清除血肿、沉淀产物,有效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利于改善围术期情况,改善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硬膜术式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与重度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