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针灸治疗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

2023-11-16朱道成钟根平欧阳希林肖源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治疗学针灸实验组

朱道成 钟根平 欧阳希林 肖源诣 焦 琳※

(1.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三科,江西 南昌 330006)

2015 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混合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20 年9 月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中指出,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需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作为中医药文化的教育者、传播者,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对中医药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接班人,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将传统线下板书教学与互联网线上教学整合,优势互补,从而优化教学资源与手段的新型教学方式。将线上和线下学习结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高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整合。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3],即利用学习理念指导教学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在教学应用中获得广泛的关注,对于医学教学改革的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如何将已学的针灸学理论、技术及中医学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于临床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走上临床岗位的最后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好坏,直接关乎学生的临床水平,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够;针灸辨证思维西化明显,经典理论应用能力不足;针灸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不高等。基于此,本研究在授课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将互联网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设计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江西中医药大学2017 级针灸推拿1班、针灸推拿2 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88 名;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针灸推拿1 班共93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在针灸治疗学教学中实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法;针灸推拿2 班共95 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前,2 组学生性别、年龄、以往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2 组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讲授针灸治疗学课程,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法授课。见图1。

图1 基于互联网+的针灸治疗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1.3 混合式教学方法

1.3.1 线上教学借助超星学习通上的针灸治疗学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教学:(1)将针灸治疗学各个章节的预习思考题、典型案例及相关问题上传至超星学习通,以期帮助学生预习新课、复习和巩固旧的知识。(2)学生登录超星学习通,在线学习针灸治疗学课程。(3)将授课教师的PPT 课件及针灸临床中的一些操作视频如针刺、艾灸、拔罐等,上传到学习通,以便学生课后登录观看。(4)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授课计划。

1.3.2 线下教学第一阶段:主要督促学生加强课前预习。进入课堂前准备一些课前预习题,让学生自己做题并讲解,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为学生学习课中的新知识打下基础。第二阶段:讲授新课。(1)问题导入的教学(PBL):以总论部分为主,以问题引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随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课,对重难点进行着重讲解。(2)案例教学:各论疾病治疗部分,让学生分析、讨论课前教师上传至学习通的典型案例;学生提出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解答。(3)情景模拟教学:课后讨论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场景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景教学,有意识地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情节,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4)小组学习:教师根据大纲要求选择部分内容,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制作PPT并讲解。PPT 的内容可以是书本上的知识,也可以是课外知识点的补充。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查阅资料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开阔视野;让学生自己讲PPT,是为了让其体验当教师的感受,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增加学生自信心。(5)课后复习巩固:课后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有疑问或存在不同的观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在微信或者QQ 平台上反馈,教师再统一安排时间答疑讲解。课后学生可通过总结、报告、论文等形式,完成知识的整合,顺利完成知识的吸收和消化的整个过程。(6)临床接诊模拟: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临床接诊能力和实践技能考核,运用临床实际病例考查学生临床接诊能力及辨证思维,确定诊疗方案后在模拟人或模特身上进行操作。第三阶段:学生在实验课中练习课堂上讲授的相关操作。如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第四阶段:安排学生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湖院区见习。理论知识虽然很重要,但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由于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十分迅速,书本往往难以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老旧的医学理论已经不适用于解决现下的问题。针灸治疗学作为医学领域的一门二级学科,要想发展就必须快速适应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世界。第五阶段:测验。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完成2~3个章节即进行随堂测试。测试结果纳入平时成绩,作为最终综合成绩的评价标准之一。

1.4 教学评价采用期末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表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4]。

1.4.1 期末成绩评价期末成绩由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2 部分组成。对照组以理论考试(70%)、平时成绩(30%,包括考勤和提问)进行综合计算;实验组以理论考试(70%)、平时成绩[30%(包括课前任务5%、团队合作5%、PPT 制作效果5%、临场应变能力5%、表达能力5%、平台互动5%)]进行综合计算。

1.4.2 问卷调查表评价采用自制的混合式学习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围绕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文献检索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调查。调查表每项以10 分制计分,分为:非常好(9~10 分)、好(7~8 分)、一般(5~6 分)、差(3~4分)、非常差(0~2分)。为避免学生随意填写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发放2 次,对2 次得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在教学中的可行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U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实验组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期末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s,分)

表1 2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期末成绩78.34±6.02 87.56±5.461)人数95 93平时成绩21.45±2.71 25.62±3.231)理论考试56.73±3.31 62.04±2.231)

2.2 2 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s,分)

表2 2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项目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文献检索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验组(93名)7.83±1.271)9.14±0.251)7.26±0.731)8.64±1.211)8.10±1.371)8.21±1.561)7.86±1.471)对照组(95名)5.23±2.16 6.08±1.23 4.27±1.35 5.83±1.27 6.87±0.64 6.28±1.25 5.71±1.06

3 讨论

针灸治疗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的最后一门专业课,也是学生将所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程。学生对该课程掌握的好坏,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传统的授课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团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反复讨论,最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重文化、承经典、勤实践、建思维、善创新”,各个环节贯穿于针灸治疗学讲授的全过程。“重文化”即授课中将祖国传统文化与中医针灸理论相融合;“承经典”即增设经典文献中解决临床问题的内容;“勤实践”即增加学生临床及社会实践机会;“建思维”即强化学生针灸辨证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方式;“善创新”即让学生在深刻感悟中医文化、构建中医思维前提下,具备守正创新意识。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5]。本研究显示,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且更加细化的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在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如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究其原因,概括为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通过线上与线下交互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自主复习和预习、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再予以解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另一方面,线上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且不断更新,将教学视频、教育游戏软件等网络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及临床思维、文献检索、团队协作等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整合和精细加工,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自己的中医临床思维,效果更好[6,7]。

但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在学习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亦不能忽略其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如学生接触该学习方式时间晚,不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思维或学生线上学习时自控能力差等[8]。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学校更加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而非唯分数论,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医药卫生事业人才[9]。

猜你喜欢

治疗学针灸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康复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