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实证测评
2023-11-16贾振全张昊达
贾振全, 丁 瑞, 张昊达
(北京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
营商环境是指在商业活动领域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市场等各种外部要素的一个复杂综合体,其优化对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十分关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1],引领首都营商环境改革。
将北京市构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既有利于发挥其首都功能与区域核心功能优势,又可以发挥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为客观反映北京市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状况,借鉴《规划》的维度划分,选取2017—2021年北京市相关数据对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开展实证分析,以此为依据探究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发展需求,以期为北京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启示。
1 国内外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1.1 国外的指标体系——以世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为例
有关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数不胜数,国外广为人知的是世界银行集团建立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世行集团于2002年发布了《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Reports,以下简称DB项目),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各关键商业环境阶段着手,通过量化测算或标识赋值以获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排名,图1所示为近10年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2]。
DB项目为消除世界各地极端贫困和促进共享繁荣而进行营商环境优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发动对标改革促进政府内部管理;为研究学者和实践团队发表营商环境优化建议提供契机;产生人力资本指数等新概念;激发投资者热情和创业者信心。美中不足的是,该报告仅关注与企业直接利益相关的指标[3],而很少将眼光放在“汇率”“固定资产总额资本形成”等宏观经济指标上;世行集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层的权力斗争使排名数据存疑;盲目追逐排名可能使改革成本过高;为获得便利而减少金融限制从而增加风险。
2022年,持续发布了17期的DB项目被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宜商环境,以下简称BEE项目)替代。新的指标体系依然关注企业全生命周期,更加重视不同体量私企的整体宜商环境,其边界更清晰、评估更平衡、方法更科学、指标更完善。
图1 近10年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
显然,营商环境和宜商环境评价体系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因其被一般性地投放于所有国家的评估工作之中,使得这种统一标准难以克服不同国情的实际问题,如果盲目追求高排名,将可能引发某些潜在风险。
1.2 国内的指标体系
201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主导建立了考虑企业全生命周期链条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共涵盖15个一级指标。该指标体系与DB项目、BEE项目一级指标构成的比较如表1所示。
此外,众多学者响应国家号召,为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出谋献策。在众多研究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以侧重范畴为依据,一类聚焦于地理区域。
侧重范畴是指,以营商环境的某具体方面为中心进行体系构建,如法治化、主体感知、“放管服”等。石贤平和刘旭东[4]提出了中国式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基础和原则,但未构建具体评价体系;娄成武和张国勇[5]引入市场主体满意度,将体系的三维度设定为整体感知、政务环境感知和要素环境感知;张洽和曹玉臣[6]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公共服务四个层面选取指标,建议陕西省政府在“放管服”革新背景下进一步优化政企服务,创造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刘权[7]从提高行政法治水平的角度来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表1 DB项目、BEE项目和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构成比较
地理区域是指,鉴于地方特点构建更具适应性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其中大量学者从省域角度进行研究。蔡晓珊[8]指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可以更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彭迪云等[9]从经济、市场、基础设施和支持四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省市的营商环境进行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层次整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李志军等[10]对各区域之间的城市营商环境进行比较,并提出其特点和政策建议;谢菁和关伟[11]特别对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经济圈进行综合评价,描述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进;郭环宇[12]运用定性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小微企业的政务营商环境进行探究,但未涉及定量方法,更未构建独立的评价体系。
尽管已有学者涉足对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的研究,但目前主要集中于对政府政策的把握,且还没有成熟的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构建北京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测算与分析,最终从政企两个角度提出可行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整理国家战略文件[13-15]及相关文献报告,基于“减成本费,增获得感”和数据可得的原则,建立以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投资贸易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北京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指标选取的创新之处在于:①纳入与中小企业直接相关的指标。选取“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作为对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专门度量,区别于用水用电类可适用于各规模体量企业的指标。②借力国家级研究成果项目指标。选取的“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司法文明指数”“立法透明度指数”“亲近、清白指数”和“企业创新综合指数”指标与数据分别出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政企关系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持的研究报告,既体现指标及数据来源的科学性,又保证了后续研究的可靠性。③加入直接衡量营商环境改善效果的相关指标。营商市场环境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前因的改善可促进营商环境进步,但无法进行直接检验;企业营收反映了其在该年度市场环境下的运营绩效,将“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纳入度量,佐证了市场环境研究分析的可靠性。具体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2.2 数据来源及说明
基于2017—2021年北京市相关数据对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开展分析,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ESP数据库及《2021年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等统计年鉴与报告。
2.3 评价方法与模型
为客观分析北京市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参考李志军等[16]的计算方法,采用熵值法对相关数据开展测算。
第一步:数据预处理。
采用平均值或线性趋势预测对缺失数据进行填充。
第二步:数据归一化。
规定xij为第i年时第j个指标对应的数值,minxij、maxxij分别为该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正向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1)
负向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2)
第三步:计算指标熵值。
首先,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样本值的占比为
(3)
然后,计算常数k为
(4)
最后,可得每个指标的熵值Hj为
(5)
第四步:计算权重。
计算差异性系数(信息效用值)Dj为
Dj=1-Hj
(6)
进而得到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wj为
(7)
第五步:线性加权得评分。
(8)
3 数据分析
依照上述方法进行数据测算,得到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数,以下分别基于总体和部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表2 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解释
3.1 整体结果
结果表明,2017—2021年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得分逐年提升,建设成效显著;同时,评分逐年增长量有所差异,2018年、2021年得分涨势较为突出(表3)。
北京市营商环境评分呈现上述两个特点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务院、市政府持续高度重视优化北京市营商环境,不断做出明确指示、下达规范性文件,2018年3月—2021年12月,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1.0到5.0版本不断更新,各主体共同形成推力;另一方面,2018年、2021年得分涨幅较大。从政策角度来看,2018年北京营商环境1.0版改革首次发布,使各市场主体有方向可循。2021年初发布的4.0版改革较2019年末颁布的3.0版本有明显跃升,如3.0版改革提及的“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在4.0版改革中加入了对承诺制的适用地区和内容事项等细化要求。此外,4.0版改革还增添了有关扩大就业、灵活就业的内容。
3.2 分项结果
从5个一级指标分析2017—2021年北京市营商环境的评价结果,并结合有代表性的三级指标与北京市下达的规范性文件,从二级指标的角度讨论5个分项指标的现状及原因。
3.2.1 市场环境得分分析
市场环境与中小企业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息息相关。2017—2021年该项得分连续上升,表明政府对于企业的基本需求把握较为精准,市场环境不断向好(表4)。
表3 2017—2021年北京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分数
从基础设施角度看,北京市非居民水价自2016年因疏解非首都功能调整后再无变动;从1.0版改革开始,北京市推出电力“三零”服务,非居民电价于2018年、2019年、2021年不断下调;商业用地价格受市场总体行情、交通道路分布、区域产业发展导向以及政府调控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17],无明显变化规律。
从营收能力角度看,2017—2021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56 529亿元、58 025亿元、64 929亿元、65 369亿元、71 445.4亿元,不断增长,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环境逐年向好以达到帮助企业克服难题的现实情况。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北京市的人口迁入率呈现升-降-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首都生存成本高;二是北京市政府政策调控,如产业升级与非首都功能疏解;三是外来人口的家乡近年来发展程度高;四是4.0改革鼓励人才要素自由流动,且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北京市的就业环境更好,因此社会吸纳就业能力又有所上升。
从金融环境角度看,北京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7 336.5亿元增至18 647.95亿元,稳步增长,贷款平均利率从8.275%降至4.93%,持续走低,表明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中,北京市加强投融资环境改革,提升企业融资能力。1.0版改革推动免收或及时释放融资保证金;3.0版改革指出建设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构建金融信用体系;4.0版改革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制定信用评价体系;5.0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延期还本付息和创业担保贷款,加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政银担合作。“互联网+金融”与“科技+金融”模式、金融咨询、金融担保措施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优化金融环境还需下足功夫。
3.2.2 法治环境得分分析
良好的法治环境能够极大促进企业家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精神。2017—2021年该项得分持续上升,立法、执法活动与守法、用法活动相得益彰(表5)。
表4 2017—2021年市场环境评价得分
表5 2017—2021年法治环境评价得分
从知识产权角度看,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得分呈现降-升-降-升的不稳定局面。根据2017—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北京市在全国各省份排名分别为2、3、4、3、1,排名变化小且均在第一梯队。因熵值法会放大数据差异,故可认为北京市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颇有成效。
从司法服务角度看,2017—2021年北京市的律师数量分别为27 608个、29 457个、31 621个、33 728个、38 395个,逐年上升,这直接影响法律案件处理能力,司法文明指数也持续增高,这与政府推进营商法治环境有关。1.0版改革严打失信,成立风险洞察平台,建立破产快审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版改革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加大运用信用记录;3.0版改革协助推动修订商法,规范破产法庭审理,电子送达法律材料;4.0版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商事仲裁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5.0版改革构建全链条新型监管体系,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破产改革和诉讼全流程改革。显然,法治营商环境注重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全流程的完备性。
从立法透明角度看,北京立法透明度指数连年增长。所谓透明度,一要公布迅速,二要意见交互,三要程序公正,四要预留时间。2.0版改革在政策制定前中期挂网征求意见;5.0版改革加大行政执法公示力度,充分发挥服务热线监督作用。目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官网设计完备,查找信息便捷。首页点击“人大概况”板块可查阅常委会领导、人大代表、机构设置,“人大资料”板块可查询法规库解读,“服务互动”板块涵盖公众意见公开征求、公民旁听报名申请。总体上看,北京市在立法工作、立法活动、立法过程和立法优化信息公开四个方面展现出较大优势。
3.2.3 投资贸易环境得分分析
投资贸易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头活水。2017—2021年该项得分时有波动,表明北京市的投资贸易环境还不稳定,有待加强(表6)。
表6 2017—2021年投资贸易环境评价得分
从贸易自由角度看,北京市的贸易依存度和外贸企业数量均呈现升-降-升的态势,且2019年、2020年贸易依存度持续下降。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导致2019年对外贸易额增长势微,占GDP比例下降,故贸易依存度由82.45%下降至81.05%。此次贸易战既增加了外贸企业的进出口成本,又严重挫伤了投资者信心。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同时西方国家大肆鼓吹“制造业回流”。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占比不到5%的外贸企业就提供了约20%的对外贸易额。
3.2.4 政务服务环境得分分析
政务服务环境体现了政府部门七年来“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的实际效果。2017—2021年该项得分稳中有变,总体呈提升趋势(表7)。
从政商和谐角度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2019年有所下降,之后持续上升;政府亲近和清白指数整体表现良好。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计划安排,2019年政府支出下降1.8%,资金下发减少9 173万元。从相对排名来看,北京市的政府亲近指数的省份排名分别为第2(2017年)、2(2018年)、1(2020年)、1(2021年),清白指数的省份排名分别为第1(2017年)、1(2018年)、2(2020年)、5(2021年),这离不开近年来政府对于政务服务环境的打造。1.0版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2.0版改革注重审批流程再造;3.0版改革一网通办企业事项,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4.0版改革坚持告知承诺,放宽市场准入;5.0版改革推动实现“准入即准营”,公共资源服务、交易、监管更加公开。由此,北京市政商关系十分健康,政、商呈“齐步走”态势。
表7 2017—2021年政务服务环境评价得分
3.2.5 人文环境得分分析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017—2021年该项得分不断升高,表明社会投入研发力度稳步迈进,企业创新能力颇为强劲(表8)。
表8 2017—2021年人文环境评价得分
从科研创新角度看,2017—2021年北京市R&D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5.27%、5.65%、6.30%、6.47%、6.53%,不断加大,2017—2021年北京市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分别为52.56、54.3、53.22、55.5、57.99,总体上不断提升,北京市在2017—2021年全国各省份创新能力排名中分别处于第3、2、2、2、2位,这在历次营商环境改革中都有迹可循。1.0版改革便利科技创新人才落户,优化高新技术认定流程;2.0版改革实施普惠性减税;3.0版改革设置知识产权资助金,建设知识产权集聚发展示范区;4.0版改革优化数字经济、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领域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全流程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版改革简化研发企业资料报送,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基于相关统计数据,针对北京市2017—2021年的中小企业市场、法治、投资贸易、政务服务和人文方面的营商环境分析,发现如下:
1)在北京市连年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政府的精准施策、层层深化,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总体上有较为显著的改善。
2)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个别三级指标表现偶有波动,投资贸易环境还不稳定。
4.2 建议
1)增强人力资本存量保持能力。人力资本存量既要重量也要重质。政府应从生活高质量高便利、就业多灵活多流动等角度推出各类人才政策,用评价、激励等方法广纳人才,刺激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以保障北京市持续吸收优质人力资本,发挥人才优质作用。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用股权激励、人事培训等方法聚人才强队伍,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如对于具有较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重视技术型人力资本存量,保持核心技术开发过程中研发团队的完整性和积极性;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类企业,需多关心普通员工人力资本存量的基本保障工作。
2)提升企业资金融通能力。资本市场打造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精准性。资本市场形成“基础层-创新层-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链条式融资发展路径,发挥好新三板转板上市功能,提振投资者信心、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同时,政府完善“专精特新”企业的评级标准,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等创新金融产品,鼓励网商银行助力小微企业经营,实行挂牌奖励,让金融助企纾困落到实处。中小企业务必把握北交所、新三板挂牌融资渠道,强化创新研发与质量管理,做到专业化、精准化和差异化,努力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获得政策扶植。
3)强化投资贸易交流与抗击打能力。促进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自由便利更需政企齐心。政府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大高附加值要素投入,实现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通过口岸通关提速降费、优化网站专区建设、国际人才审批、全流程咨询服务等方面以促进招商引资,不断促进合作伙伴多元化。企业积极响应相关政策措施,加快产业升级,强化企业合作,建立风险应对机制,迎接机遇与挑战。
4)深化政府“放管服”能力。数智化和系统化让政商齐步走。政府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带头打通信息壁垒,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和预算公开,推进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形成服务规模经济,不断提高对企服务供给程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供企业反馈平台与渠道,从受理、派单、办理、答复、督办、回访、评价全流程跟进,确保服务到位。企业及时获悉与遵循相关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