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博物馆标本在陈列环境中的几点保护思考

2023-11-16赵志强

西藏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陈列展厅标本

赵志强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 拉萨 850000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导致其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人们对自然博物馆的参观率也越来越高。自然博物馆在对一些标本进行陈列展览时,标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诸如光照、温度、湿度、人为因素等,从而对标本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随着人们对自然博物馆标本关注度越来越高,博物馆相应保护措施也在不断进步,博物馆对于标本的陈列环境进行了整改,强化了对标本的保护力度,诸如做好陈列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利用人工光源,做好防虫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应用先进的保护技术等方法,这些工作的落实能够有效改善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环境,提高标本保护效果。

1 自然博物馆的内涵、特点及对自然标本保护的原则

1.1 内涵

自然博物馆的内涵就是通过对自然界一些动植物的收藏、研究与展示,让人们更好的对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进行了解,感受不同的自然景观、民族生态文明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织机构之一[1]。总体来说,自然博物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其能够向公众展示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以及人们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而言,自然博物馆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文化机构,通常有固定的场所,丰富的馆藏,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配有专业的讲解人员与管理人员,通过长期开展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为社会公众提供终身学习服务[2]。

1.2 特点

自然博物馆的特点为:第一,知识性强。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展示自然知识的场所,所以自然博物馆的展品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可以为参观者提供科学的知识。第二,观赏性强。自然博物馆的展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可以让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第三,互动性强。自然博物馆在展示自然知识的同时,也会提供一些互动体验,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自然。

1.3 保护原则

自然博物馆的标本至关重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3]。自然标本根据不同的制作方法分为剥制标本、浸制标本、干制标本、玻片标本等[4]。“自然标本在展厅中陈列,极易遭受展出环境的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灰尘,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因素的损伤或损坏。”[5]因此,笔者认为自然博物馆的标本保护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防尘原则。由于标本直接暴露在室内外,因此需要给标本应加上防尘罩,如透明薄膜袋,当然最好是裱一个框,如琉璃的,既大观又不妨碍人们对标本进行观察。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表面有灰尘的时候,切勿用湿布擦拭,以避免变温受潮发霉。

第二,防潮原则。昆虫类标本、浸制标本骨骼标本易受潮霉变,因此需要干燥保存。通常仓库常用的办法是,在室内放石灰,尤其是梅雨季节,能够有效达到防潮效果。若是有条件,也可以安装抽湿机。

第三,防虫原则。“由于展示环境的流动性、早期制作工艺的受限性等原因,动物剥制标本极易遭受虫害,甚至发生形变、霉变,对展陈效果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隐患。”[6]必须定期喷、熏化学药物,同时在存放的标本柜中放置敌敌畏、樟脑丸等杀虫药物,防止虫蛀。也可将标本用塑料薄膜包裹起来,里面放一些药物,密封一天左右时间,以达到防虫的效果。

第四,防腐原则。防腐主要适用于浸制类标本,浸制标本要注意封口是否密封,标本是否全部浸泡在溶液中,若发现有浑浊现象要及时更换保存液,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防腐效果。

第五,防褪色原则。各类标本的保存都不可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做到这一步基本上就可以保障标本不会褪色,同样,标本也不可以放在有油烟类的地方。

2 自然博物馆标本在陈列环境中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博物馆基本实行免费开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公众参观热情高涨,周末节假日逛自然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参观人数激增,这给自然博物馆运行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做好陈列标本的日常保护已成为自然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自然博物馆已经认识到标本陈列环境对于标本保存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其陈列环境进行改善,大大提高了自然博物馆标本保护效果。但由于标本陈列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且相对细致的工作,再加之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博物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细节把控不到位,从而导致自然标本受损[7]。目前,自然博物馆标本在陈列环境中保护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温湿度问题,未能及时调整温湿度

在自然博物馆中,其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对标本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很多自然博物馆都配备了相应的恒温恒湿设备,但很多博物馆出于对各种因素的考虑,通常只会在极端天气或多雨季节启用恒温恒湿设备,或者采取白天开启,晚上关闭恒温恒湿设备的做法,致使标本陈列环境不能始终处于恒温恒湿状态,并且其温度、湿度变化较大,从而导致标本遭受破坏[8]。

2.2 灰尘破坏问题

目前大部分自然博物馆展厅的设施条件都比较好,尤其是防尘条件,但由于参观游客进入展厅会带入泥土、灰尘,对标本保护影响很大,尤其是会为动物标本维护与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灰尘对动物标本的破坏性很大;一方面,灰尘是由极小的矿物质颗粒组成,具有磨损性;另一方面,当水分在灰尘周围凝结时,有些灰尘变成活性的、酸性的或碱性的化学物质,直接腐蚀标本,灰尘又易携带微生物和虫卵,对标本产生间接损坏。”[9]

2.3 光线、霉变问题

在自然博物馆内,很多标本都不能直接暴露于阳光下,长时间进行阳光照射,会使标本发生变色情况,失去其原有的色彩,但仍有一些自然博物馆由于过分追求展出效果,使用灯光对标本进行照射,从而导致一些对光线敏感的标本出现损坏情况[5]。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标本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致使受潮的标本出现霉变问题。

2.4 人为操作问题

自然博物馆的标本有多种收藏方式,诸如采集、购买、捐赠、征集等方式。但不管哪种收藏方式,入库前都必须经技术人员检验标本合格后才能办理相关入库手续。如果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把关,没有严格执行入库质量标准就批准标本入库,这将对标本入库的后期保管养护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质量安全隐患。此外,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如果技术人员的技术不过关,比如对于动物标本制作而言,部分技术人员在处理剥皮动物的皮下脂肪不够完全彻底,皮内填充物的防腐防虫害工作不到位,会导致标本皮毛、羽毛清洁消毒不到位,易生虫腐烂而损坏。两栖、爬行、鱼类等浸泡标本的防腐浸泡药液配比有误差或用药错误,瓶盖没有拧紧而使防腐液挥发或空气进入瓶子使防腐液性能降低,这些错误的操作极易引起浸泡标本的腐蚀损坏。有的自然标本出库或运输至展厅时,其木质囊匣、展托或展架未进行防虫处理,工作人员未发现原已携带的虫卵,致使发生虫害损坏标本[8]。还有的自然标本在展览陈列摆放或搬运过程中遭受到碰撞摔裂。这些都是由于技术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问题。

2.5 未应用现代科学保护方法

博物馆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科学手段对标本进行全面的保护。如博物馆珍贵的化石标本既具有极高的展示价值却又面临着巨大的保护压力,化石标本复制品则是平衡化石保护和展示的最佳方案。然而传统的复制方法可能对化石造成二次伤害。为了解决该问题,天津自然博物馆引入3D 扫描(打印)技术,利用其全过程无接触的技术特点很好地克服了这个弊端。但目前很多博物馆出于对成本的考虑未能全面应用现代科学对标本进行保护,致使标本存在受损的隐患。比如,自然博物馆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侵蚀时,诸如地震灾害,面对地面的剧烈摇晃,其只能依靠机械原理对自然标本进行强硬的固定与捆绑,导致标本或展柜地震中滑动、倾覆,致使标本受损[5]。再比如,自然博物馆中缺乏相应的现代技术智能设备,无法对自然标本展示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掌握与分析。“博物馆的安防系统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但监控系统的盲点与公安系统、消防系统的联动滞后都易造成安全漏洞。”[5]整体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使自然标本受到严重的损坏。

3 自然博物馆标本在陈列环境中的几点保护思考

3.1 认识、了解藏品,做好温、湿度控制工作

要想有效加强自然博物馆标本保护效果,优化其陈列环境,相关技术人员首先需对博物馆内的各项标本进行细致的了解,确认那些标本需要避光保护,哪些标本需要低温保护,依据标本特点,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其次,博物馆技术人员还需随着季节与天气的变化,做好陈列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工作。对此,博物馆可以应用一些恒温恒湿设备,确保标本陈列环境的稳定性。或者安装自动空调和调湿设备,并将其与电脑系统进行连接,通过智能化系统使其能够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标本陈列环境温度、湿度进行自主调控。通常情况下,展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0~22℃之间,展厅中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5%之间[10]。对于一些小型的自然博物馆而言,若是没有条件配备先进的温湿度调节设备,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除湿器、增湿器、空调等设备,以实现展厅的恒温恒湿效果。除此之外,若是不能对整个展厅进行全面的温度、湿度控制,博物馆也可以依据具体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小范围的环境改善,以达到标本保护效果。

3.2 采用人工光源,做好防虫害措施

博物馆在对自然标本进行展示时,要运用大量的光源,以达到展出效果。对此,博物馆需根据标本特性,在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的选择上,严格遵守科学选择标准以及博物馆照明设施规范,对光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维护,尽量减少光照对于标本的损坏程度。“我们积极推荐人工光源的使用,因为自然光源不可逆性,会造成标本不同程度的损坏。人工光源照射角度的可调性,弥补了自然光源的缺陷。”[11]同时,博物馆在进行人工光源选择时,应选择对于标本造成危害最小的设备,并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在满足人们欣赏需求的同时,做好标本保护工作。

此外,防虫害工作也是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技术人员在开展标本防虫害措施工作时,首先需对标本库房进行严格的排查,确保其密封性,以防止外界昆虫进入到库房中去。同时,在标本入库之前一定要做好标本杀虫灭菌处理工作,可根据标本类型合理采用化学药品熏蒸、涂抹或浸泡、低温冷冻或烘箱加热等方法[12]。其次,需运用相应的杀虫剂对虫害进行灭杀,并根据虫害的不同阶发育阶段,选择恰当的杀虫剂。最后,要做好季节性防护,春秋两季由于温度的升高及湿度的提升,虫类、微生物活动活动频繁,是做好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13]。

3.3 做好展陈维护工作,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做好标本陈列环境的维护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对标本的保护效果。对此,相关工作人员首先需对标本陈列柜进行检查,确保其密封良好,以避免空气中的真菌、尘埃附着在标本表面,并对标本造成损害。尤其是一些长期进行展示的自然标本,更应及时做好相关养护工作。其次,可以在展厅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借助植物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通过生态控制的方式,减少展厅内有害气体、灰尘等对于标本的损坏。

与此同时,还需不断提高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强化标本保护效果。第一,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博物馆领导人员需对其工作人员展开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汇报等形式,帮助其建立安全意识。在管理制度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连带机制将各部门的员工联系在一起,签订三级安全责任承诺书,以强化其安全责任感。第二,增强安保人员专业水平,加强其应变能力。一方面,需对安保人员开展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对标本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另一方面,博物馆管理人员还应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安保人员的临场应变能力,最大限度的确保标本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3.4 借助先进技术降低标本受损风险,强化基础建设

加强自然博物馆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标本陈列环境的安全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弥补人为保护的不足之处。第一,自然博物馆内可以安装相应的防火、防盗报警设施以及监控设备,确保标本时刻处于人们的视线之内,减少标本被破坏的可能性。第二,在自然博物馆展厅内,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尘虑设施,借助设备对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进行吸附,从而降低尘埃附着于标本表面的几率,减少尘埃对于标本的破坏性。第三,在博物馆内还应增设安检设备。在博物馆展厅入口处建立安检设备,避免参观者将一些危险物品带入到展馆内,从而降低由于暴力事件对于标本造成破坏。第四,自然博物馆可以选取适宜的标本类型,通过数字化制作技术及方法制作标本,使标本展示与保护有机结合。如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动物骨骼标本,不仅为标本鉴定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还对标本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4]。

自然博物馆除了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外,还应加强自身的基础建设,从而增加对于自然标本的保护力度。第一,对标本展柜进行加固,以防止其在外力作用下被打碎,从而对标本造成损坏。第二,对于一些裸展的标本,博物馆应设置相应的隔离带,避免参观者过于靠近标本,对标本造成损坏。而且通过这样的隔离带设置,不仅能加强对标本的保护效果,也能避免一些大型标本在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对参观者安全造成威胁。第三,设立警示标语。博物馆在标本展厅内应设置一些警示标语,提醒参观者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诸如禁止触摸标本等内容,并安排专人看护,随时制止不文明行为[15]。第四,设立物品寄存处。由于现在参观自然博物馆的人数越来越多,博物馆内应设置相应的物品寄存处,一方面能够减轻参观者的负担,使其能更好的对标本进行参观,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参观者所携带的物品对于标本进行触碰,以加强对标本的保护效果。第五,建立标本信息化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标本的收藏、入库、陈列、外借等记录工作,并系统化录入常设展厅标本信息,定期更新标本各项数据,为标本保护实现动态化管理并提供信息支撑[16]。

4 结论

综上所述,自然博物馆标本在陈列环境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又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其需要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并且还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经济保障,如此才能做好标本在陈列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升标本保护效果,从而发挥出自然标本对于社会公众的教育引导作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及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猜你喜欢

陈列展厅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BESPOKE ROMANCE展厅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GAB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