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淠史杭灌区续建改造项目建设的实践和建议

2023-11-16

治淮 2023年9期
关键词:建管续建项目法人

朱 蓉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 六安 237005)

1 灌区基本情况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兴建的全国最大的灌区。灌区受益范围涉及皖豫2 省4 市17 个县区,控制面积14107 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198 万亩,实灌面积1060 万亩。

2 灌区建设管理情况

2.1 投资完成情况

自1996 年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来,全灌区共计实施283 个单项工程,累计下达投资38.74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7.27 亿元,地方配套11.47 亿元;实际到位36.04 亿元,到位率93%,其中中央投资27.35 亿元、地方配套8.69 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36.04 亿元。

2.2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灌区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配套改造支渠以上骨干渠道976km,新建、加固或重建各类渠系建筑物4668 座,修筑沿渠道路709km。累计完成土方2836 万m3,石方71.5 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54 万m3。

2.3 建设管理

2.3.1 项目法人责任制

按照《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规范项目法人组建。2021 年9 月,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成立了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建管局),作为项目法人组建的专职管理机构,承担项目法人赋予的建设管理职责,全面加强项目法人自身建设。建设管理局领导由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的班子成员兼任,内设规计处、基建处、综合处3 个职能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建管局先后出台并修改完善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16 项规章制度,坚持推进以“四制”为核心的建设管理工作,使灌区建设逐步进入了规范化轨道,逐步建立了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2.3.2 招标投标制

自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以后,建管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招投标法规,对符合招标规模标准的项目进行设计、监理、施工公开招标,加强招标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坚持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定中标单位。灌区项目全部由建管局统一组织招标,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参建单位。

2.3.3 建设监理制

灌区项目严格执行建设监理制度,要求监理单位资质、监理人员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和难点制订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确定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节点,加强平行检验,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发挥监理应有作用。

2.3.4 合同管理制

工程合同统一由项目法人签订,各项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强化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纠纷和索赔,督促参建各方履行合同,加强质量、进度、安全管理,对不能履行合同的,及时分解其施工任务直至取消合同并将其计入信用档案,积极配合安徽省水利厅建立参建单位信用体系和灌区建设准入制度,努力为灌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4 项目验收

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直管项目由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竣工验收;县区项目由安徽省水利厅委托项目所在地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1996 年以来,灌区共实施283 个单项工程,完成竣工验收262 个,完成率92.6%。

3 灌区建设成效

3.1 除险保安

对渠首枢纽、渠道险工险段和病险建筑物等进行了除险加固,对灌区骨干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实施配套改造,基本解决了灌区骨干工程肠梗阻的问题,极大改善了工程安全运行条件,增强了灌区工程输水和防洪、灌溉调控能力。

3.2 防御水旱灾害

灌区位于江淮之间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续建改造夯实了灌区工程基础,提升了灌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降低了水旱灾害损失,特别是2019 年灌区遭遇40 年一遇的大旱仍然保持粮食大丰收,如果没有灌区工程,980 万亩水稻将有6 成以上绝收,灌区发挥了主要的关键的灌溉保障作用;2020 年灌区迎战超设计标准的洪水,保证了骨干工程安全运行。

3.3 增产增收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860 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0 万亩,灌溉保证率从1998 年70%提高到2018 年的72%;粮食单产由485kg/亩提高到550kg/亩,粮食总产量由560 万t 提高到近700 万t,灌区内农业总产值由217 亿元提高到109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17 元提高到13000 元。

3.4 节水增效

续建改造节水增效显著,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由改造前的0.50 和0.45 提高到0.56 和0.525,新增年节水能力3.62 亿m3。节水能力的增长适应了灌区供水结构的调整,满足了快速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实现了农业灌溉和城镇供水的协调发展,灌区综合效益明显。

3.5 城乡供水

为六安、合肥约800 万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水源,年城市供水约6 亿m3,是合肥、六安城市供水的主水源;同时为区域内约500 多万农村人口提供农饮安全补水,涉及灌区内10 个县(区),直接从渠道和中小型水库取水的水厂约40 多座。

3.6 改善生态

将灌区节水改造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使灌区内山、水、林、田、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水环境治理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城区渠道两岸形成了风景宜人的生态走廊。

4 灌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建管体制不顺

目前灌区建管体制是总局组建项目法人统一管理,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组建现场管理机构履行工程现场建管职责。这种建管体制与灌区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一致,由于总局与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务无隶属关系,部分县区建管积极性不高,导致建管责任不能完全落实,影响建管工作开展和项目实施效果。

4.2 建设投入不足

灌区续建改造虽然解决了一大批急难险重的卡脖子、肠梗堵工程,基本保证了灌区骨干工程的安全运行,但亩均投资只有300 元左右,灌区灌排体系不完善及配套老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灌区支渠317 条只配套改造14 条,效益发挥仍不充分。

4.3 现代化水平不高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灌区续建改造工程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投资不足。经安徽省水利厅批复的淠史杭灌区信息化规划投资3.26 亿元,但实际投资仅3000 余万元;灌区水权制度建设、水价改革等制度创新仍要加强。

4.4 建设管理仍要加强

建设管理的规范性、专业化需要进一步改进,建管模式创新不够,勘测设计的前瞻性、先进性还有待加强。同时需要提高合同管理、档案管理、投资计划管理以及统计工作水平,尽快实现灌区有效数据电子化、信息化,可以随时调阅和进行大数据分析。

5 灌区建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5.1 调整灌区建管体制

推进灌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议由总局承担灌区建设规划、前期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省管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职责,县区承担其辖区灌区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职责,更加有利于项目法人负责制的落实。

5.2 加大灌区投资力度

建议进一步加强灌区配套改造与现代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结合灌区地位及区域发展需要,适度增加投资规模,以保证淠史杭灌区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5.3 提高灌区建设技术含量

鼓励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在项目考核评估、计划安排等方面予以体现。加快灌区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不断提高灌区建设的科技含量,促进灌区管理水平的提升。

5.4 试点新型建设模式

因地制宜,试点并推广适合灌区特点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如项目代建制和总承包制等。

6 结语

目前淠史杭灌区建设已进入了现代化改造的新阶段,应通过加强项目法人自身建设,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提升项目建设管理能力,为淠史杭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建管续建项目法人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浅析
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分析和探讨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重要性、问题和措施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践和探索
浅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设计思路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十三五规划的思考
关于深化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项目法人责任制改革的思考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