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公安综述类情报产品的编写

2023-11-15彭知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情报综述事物

彭知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当前,公安机关设置了专门的情报机构,公安情报工作已成为一项长期的、常规性的工作。随着公安信息化及大数据发展,情报机构存储与积累了大量情报资料,而且数量与日剧增。这些情报资料虽然大多已经失去时效,成为静态的、反映事物过去状况的信息,但仍有可能在某些场景下激活,转化为有效的情报。对这些情报资料加以汇集、整合,可以形成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情报产品——综述类情报产品。这一类型的情报产品有助于用户,特别是决策领导从整体的、全局的高度,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事物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工作进展等,做到知根知底、知源知本,从而作出工作部署,或提出决策方案。综述类情报产品是对大量情报资料进行关联整合与综合加工,以高度浓缩的形式准确、全面反映情报资料的内容而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情报产品。当前,情报产品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情报编写具有某些内在规定性[1],综述类情报产品同样如此。它既不同于其他文章类型,如学术文献综述,也有别于其他类型情报产品。编写综述类情报产品正成为公安情报机构一项日常性工作,情报人员应该掌握综述类情报产品编写的要求、流程和方法。

一、综述类情报产品及其功能

美国情报理论专家谢尔曼·肯特认为,情报不外乎“获悉既定事实、正在发展的事态及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他据此将情报产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基本描述类、动态报告类和预测评估类。其中,基本描述类情报产品(basic-descriptive intelligence)用于描述基本固定的事物,如地形、水文地理、气候;或相对稳定的事物,如人口;以及短暂的人为现象,如政治结构或经济结构。肯特将这一类型情报产品再细分为3 个小类:一是百科全书式情报产品,它围绕特定对象汇集、整理方方面面情报资料,形成类似于百科全书的一览手册,其特点是周而全;二是现场情报,用于即时回答用户的各种具体问题,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可通过各种信息检索系统来提供此类情报,其特点是短平快;三是纵深研究式情报产品,它不仅仅是对情报资料作简单归类整理,而应该加以梳理分析,揭示情报资料所蕴含的内在的、本质性的东西,其特点是专而精[2]。

肯特关于情报产品分类的理论在当代仍有借鉴意义。不过,笔者认为,基本描述类情报产品涉及较长时间周期,不仅对应事物的“过去”,就整体而言,应该是指向“现在”。其中,百科全书式情报产品和现场情报一般是采用整理、编辑或检索的方式生成的,并不是以编写为主,故本文略而不论。纵深研究式情报产品是根据情报资料编写而成的,为避免在名称上与综合研究类情报产品——“广泛调查和充分利用各种情报资料,并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形成的一种有事实、有分析、有观点、有结论、有建议或对策的情报产品”[3]——混淆,而且它原本并不偏重于“纵深研究”(narrow-deep study),故本文将它命名为“综述类情报产品”。相对于肯特的界定,这是狭义的综述类情报产品概念。当然,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综述类情报产品的编写实际上需要依托百科全书式情报产品和现场情报。它包含情报资料整理方面的内容,这正是这一类型情报产品编写的特性所在。

(一)综述类情报产品的概念

综述类情报产品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专题,对一定时空范围内大量情报资料加以整理,采用梳理、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挖掘、提炼这些情报资料所包含的事实和观点,编写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加以表述而形成的一类情报产品。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情报描述、情报综述、情报述评等类型。准确理解综述类情报产品的概念,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选题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它通常是围绕某一具体的专题来编写情报产品。这些专题,有的是常规性的工作任务,如公安机关定期编写的“每周警情综述”,按月份、季度或年度编写的“社会治安情况综述”;有的是领导布置或用户交办的专题,如“近期全省扬言实施个人极端行为情况综述”“美国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危机媒体信息综述”;有的是情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有情报价值的专题,如“部分专家学者对近日股市暴跌的分析研判”“近期媒体对××股权改革等问题的质疑”等。

其二,充分占有情报资料是情报编写的前提和依据。综述类情报产品不能脱离情报资料,表达与之无关的情报事实或观点,因而必须尽可能掌握全部情报资料。这里所说的情报资料区别于情报搜集阶段获得的信息资料,是指经过情报处理流程而形成的具有情报价值的资料。它们经由情报机构汇集、筛选、评估、鉴定,存储于专门的数据库,往往在较长时间周期内具有较高的、潜在的情报价值;也有一部分是由下级情报机构报送上来的,是一种初级情报产品。在编写综述类情报产品时,要求尽可能占有一定时空范围内与特定专题相关的所有情报资料。所谓“一定时空范围”,是指特定的时间段如周、月、季度或年,或特定空间地域如全县、全市(地级市)、全省甚至全国。当然,穷尽所有情报资料仍有很大难度,故还须限定在“特定专题”,如“某市一周警情综述”仅限于“警情”这一特定专题,充分占有情报资料基本上是可行的。

其三,通过情报资料的深度加工来形成情报产品。综述类情报产品不是情报资料的简单编排罗列。编写者要将情报资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它们进行深度加工,在此基础上编写出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情报资料内容的情报产品。所谓“深度加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情报资料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地摘抄、节录或汇编,而要运用归纳、比较、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以高度概括、浓缩的方式来反映情报资料的内容;二是要从情报资料中提炼出情报内容,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对事实的简单描述,而应该反映事物的内在特征;三是情报编写的方式,有别于“原文通报”,即照抄、摘抄情报资料原文,或“改写通报”,即以原文为依据进行改写来编撰情报产品[4],编写者应该按照一定的思路、逻辑来组织情报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

(二)综述类情报产品的功能

综述类情报产品通过对零散、片断的情报资料的汇集、整合与提炼,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反映这些情报资料所蕴含的情报内容,在相互映照中揭示事物的基本特征。这个从局部到全局、从外在到内在的深化过程是对情报资料的再创造,同时也赋予了情报资料新的价值。综述类情报产品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情报产品类型,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同时,它也是综合研究类情报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凡涉及现状调查方面的内容,通常都要运用情报描述或情报综述等写法。综述类情报产品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报综合功能

综述类情报产品汇集大量情报资料,信息容量大,涉及面广。首先,它可以多侧面反映事物的状况。综述类情报产品所汇集的情报资料,层次、地域或时期都不相同,是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或多种状态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事物复杂的内在构成或运行规律的依据。其次,它有助于多角度审视事物。综述类情报产品所包含的各种情报资料来自于各个领域,借助这些情报资料可以全方位地认识事物的发展状况,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清晰、准确地把握全局。最后,它可以全面反映事物的动态变化。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中。综述类情报产品所汇集的情报资料来自各个渠道,可以反映事物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状态。编写者基于某一明确的专题选择、搜集情报资料,然后据此进行内容的抽取与整合,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综述类情报产品可以综合、系统地反映某一专题所涉及的情报内容。

2.情报浓缩功能

从情报编写的角度看,编写者基于对所有情报资料的整体把握,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将这些内在联系统一起来,按照综述主题的需要进行内容的抽取与排序,形成新的知识单元,因而综述类情报产品具有高度的浓缩性。相较于成百上千甚至数以万计的情报资料,综述类情报产品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囊括这些情报资料的内容,信息密度大,称得上浓缩即精华。对于读者/用户来说,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分析、概括、提炼分散于各种渠道、载体上的情报资料,就能轻松而有效地了解特定问题或事件的最新情况、发展动态等。同时,综述类情报产品客观、具体地呈现了某一专题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或贯彻执行任务和政策以及决策方案运行、落实等方面的情况,便于管理部门全面掌握情况,可起到决策参谋作用。

3.情报增值功能

综述类情报产品是在大量情报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则综述类情报产品往往汇集、整合了某一专题领域一大批情报资料的内容,所占有的情报资料越多,信息密度越大,它的情报价值就越高。正是由于综述类情报产品具有信息浓缩性,较之原有情报资料,包含更高的情报价值。编写者对情报资料进行系统地研究、判断和逻辑推理,往往会产生新的认识、新的观点,形成新的情报内容,这样就产生了情报增值。这种增值不但体现在综述类情报产品可以全面陈述事实或解读事实,还体现在“由此及彼和由表及里这一层次,即实现知识或信息升华”[5]。综述类情报产品虽然主要是提供情报事实,指向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一般不会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但可以抽象出有关事物本质规律方面的认识,既有助于用户准确认识、把握事物的发展现状,也是推测事物发展趋势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它是一种富含情报价值的情报产品,可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情报需求。

二、综述类情报产品情报资料的关联整合

编写综述类情报产品,其目的就是将大量情报资料所包含的情报内容,包括情报事实和情报观点,准确而客观地表达出来,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情报产品。顾名思义,综述类情报产品有“综”有“述”。所谓“综”,即根据情报资料,全面、系统、概括地反映综述对象的历史、现状、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情况。所谓“述”,就是编写者对情报资料所反映的内容(亦即“综”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综”是情报编写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工作是情报资料的整理和加工,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情报资料的关联整合,让众多分散、混杂的情报资料建立逻辑联系,使之有序化、系统化;二是运用梳理、比较、分类和归类、分析和综合等方法,从情报资料中挖掘出情报价值,也就是生成情报内容。“述”是情报编写的目的,即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报资料的内容,形成综述类情报产品。据此,综述类情报产品的编写流程,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情报资料的关联整合,二是情报资料的综合加工,三是情报内容的表达,如图1 所示。下文将阐述综述类情报产品编写的第一个环节,即情报资料的关联整合。

图1 综述类情报产品编写流程及生成机理

单一的情报资料,其情报价值往往有限。当然,简单地将众多情报资料搜罗、堆砌在一起,也不一定能产生情报价值。只有带着明确目的且有针对性地将大量情报资料加以整合,使之建立逻辑联系,其情报价值才能显现出来。当前,情报机构每天都有数量庞大、纷繁复杂的情报资料在传递交流。这些情报资料来自多个渠道与部门,内容庞杂多样,且处于孤立、零散状态。只有对它们加以组织,建立关联,才能发挥实际效用。所谓“情报资料整合”,就是将大量内容相关的情报资料围绕某一主题集中起来并建立关联,或者从中抽取一部分内容建立关联。编撰综述类情报产品,首先必须对情报资料进行关联整合。整合庞杂的情报资料,使之建立关联,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选取几种常见的情报资料关联方式说明如下:

(一)网状式关联

它主要用于描述一组具有相同主题的情报资料之间主要概念或项目的种类或特点。例如,从一组反映非法集资的情报资料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即“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从这些情报资料概括非法集资的各种类型,如“创业搏击型”“借贷退出型”“民间互助型”等。如此,可以围绕“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这一主题构建一种网状式关联,如图2 所示。采用网状式进行情报资料的关联整理,要考虑以下问题:情报资料的核心主题是什么;从中可以抽取出哪些概念或项目;这些概念或项目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图2 网状式关联示例: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

(二)锁链式关联

它主要用于展现情报资料所反映事物的时间关系,如先后次序、活动步骤、形成过程等,或者逻辑关系,如“目标→行动→结果”“起因→经过→结果”等。例如,一组情报资料展现了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的过程:一些企业由于“集资成本高于实体经济收益”,不得不“新集资款还老集资款”,以致“集资金额逐步扩大”,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的结果,它们之间构成了锁链式关联,如图3 所示。采用锁链式进行情报资料关联整理,要考虑以下问题:情报资料所反映的活动或事件是否有明显的时序性或逻辑性;各事件或步骤之间有什么关系,先后次序如何;明确第一个步骤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中间还有哪些环节:有没有遗漏其它步骤或阶段;等等。

图3 锁链式关联示例:非法集资资金链断裂过程分析

(三)因果式关联

它主要用于展示情报资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由事物一个或多个原因分析所产生的结果,或者由事物的结果逆推其原因。例如,一组情报资料反映了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和非法集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由于国家实施由松至紧的货币政策,导致资金市场供给变小,从而企业银行贷款压缩、产业效益降低;上述结果,作为原因,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资金链断裂又成为非法集资行为大范围爆发的导火索。这些情报资料构成一种因果式关联,如图4 所示。采用因果式进行情报资料关联整理,要考虑以下问题:辨别何为因,何为果;由什么原因,会产生什么结果;由结果,可以逆推出哪些原因;等等。

图4 因果式关联示例: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非法集资行为的关系

(四)并列式关联

它用于展现情报资料之间某些内容或要素的并列关系,这些内容或要素可以从不同角度、方面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例如,根据一组有关多发性侵财类案件的情报资料分析作案规律及特点,可从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选择对象、作案工具、销赃方式等多个层面开展分析研判;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可从犯罪前科、户籍地、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年龄段等方面作进一步具体分析,如图5 所示。采用并列式对情报资料进行关联整理,要考虑以下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分析情报资料的内容或要素;这些内容或要素梳理分析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可以穷尽所有的内容或要素,有没有遗漏关键性内容或要素;这些内容或要素是否存在并列关系,是属于一个还是多个逻辑层面;等等。

图5 并列式关联示例:作案规律及特点分析

(五)层级式关联

它通过对情报资料所反映社会现象的逐层梳理,如抽丝剥茧,对该现象作细致、深入地分析。例如,根据一组反映涉税犯罪“中间人”(指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案件中为开票方、受票方牵线搭桥的犯罪嫌疑人)问题的情报资料中,将这类犯罪活动的特点归纳为个体特征、行为特征、侵害对象特征三个方面;其中,行为特征表现为隐蔽性、专业性、团伙性和跨区域性;进一步分析,隐蔽性表现在联系方式和交易方式两个方面,如图6 所示。采用层级式进行情报资料的关联整理,要考虑以下问题:情报资料所反映社会现象的各个项目是否存在层级关系,可划分为多少个层级;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项目的层级;所列举的项目是否周全,不同的项目之间的关系能否辨别清晰;等等。

图6 层级式关联示例:涉税犯罪“中间人”犯罪活动的特点

三、综述类情报产品情报资料的综合加工

通常,情报资料是反映事物过去及现状的一种静态信息,不具有时效性,也没有针对性,因而情报价值有限。然而,如果对这些情报资料进行综合加工,就能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情报内容。所谓“综合加工”,就是围绕某一特定专题,汇集、整合大量情报资料,通过对这些情报资料的分析梳理,揭示事物的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发掘事物的规律特征或其他方面的情况。情报资料的综合加工其实就是综述类情报产品情报内容生成的过程。任何情报产品都必须表达情报内容。综述类情报产品所表达的情报内容有其独特性,即所有情报事实和情报观点都是来自情报资料。它的基本写法就是用情报资料说话:先从情报资料中提炼情报事实和情报观点,即生成情报内容,然后再选择、利用情报资料来表达情报内容。情报内容生成是情报资料整合的后续性环节,它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形成可供情报表达的情报内容。编写者可采用梳理、比较、分类和归类、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情报资料进行综合加工并生成情报内容。

(一)情报资料的梳理

情报资料的梳理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情报资料加以梳爬整理,使之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和逻辑体系,形成便于读者/用户阅读与理解的情报内容。梳理是情报资料综合加工中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它可将混乱、庞杂的情报资料,按某一逻辑顺序加以整理,理出头绪,这样读者/用户就能迅速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或基本状况。情报资料梳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

1.纵向梳理

纵向梳理就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综述对象自身发展脉络来梳理情报资料,从而展现综述对象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例如,2007 年初,美国爆发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波及全球及我国。次贷危机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媒体各种报道及评论性文章很多,但众说纷纭,让人无法全面把握这一事件的基本脉络。情报产品《美国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危机媒体信息综述》从众多报道次贷危机的媒体信息中,梳理出了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及其扩散至全球的基本过程,为读者/用户提供了清晰的次贷危机发展脉络。

采用纵向方式梳理情报资料,不要简单地按时间顺序依次罗列信息,类似“大事记”或“编年体”,而应该在整体把握情报资料的基础上,按综述对象发生、发展的脉络,划分成若干阶段或层次。纵向梳理适用于针对某一问题的回顾性综述或时间跨度较长的综述。

2.横向梳理

横向梳理就是按照综述对象所涉及主题、性质、专业或地域等,分门别类梳理情报资料。例如,公安机关编撰的《社会治安情况综述》,包括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等方面,通常按这几个方面来梳理情报资料即可。又如,按照110 接报警的内容,可将警情分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交通事故警情、火灾警情和群众求助等,编写《每周警情综述》时可按这几种警情类型来梳理情报资料。横向梳理是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来处理情报资料、生成情报内容,较之纵向梳理严谨周密,当然难度也更大。

(二)情报资料的分类和归类

分类就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将对象分为若干类别”。归类就是“将某对象归入某一类别”。分类是归类的前提,归类建立在分类的基础上。先有分类,归类才能得以进行,有“类”可归[6]。“归类是由小类到大类”“分类则是由大类到小类”[7],它们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逻辑方法。

天下之物甚多,“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8]。分类和归类是一种执简驭繁,使事物“有以待之”的有效方法。编写综述类情报产品需要掌握大量情报资料,但这些情报资料从形式到内容,往往十分庞杂。通过分类和归类,使情报资料建立内在联系,可以形成条理井然、组织有序的情报内容。例如,XX 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改革方案,引发媒体质疑,形成舆情热点,情报机构据此编写了一则综述类情报产品《近期媒体对XX 股权改革等问题的质疑》。通过搜索引擎,从互联网可以检索到成千上万条质疑XX 股改方案的材料。编写者对这些质疑性观点加以分类,据此拟定如下小标题:“关于XX 股权转让‘贱卖’问题”“关于股改方案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问题”“关于流通股大股东涉嫌利用股改谋取利益问题”“关于XX 涉嫌虚报业绩问题”。上述小标题是对各种质疑性观点加以分类的结果,它们相当于类项;在编写情报产品时,采用归类的方法,将代表性的材料及其观点归结到相应的类项(小标题)中。采用分类和归类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纷繁复杂的资料就“千万若一”,编写者可以从容驾驭。

(三)情报资料的分析和综合

分析就是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因素,分别加以考察”;综合就是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因素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加以考察”。“分析与综合是两个方向相反的思维过程”,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分析就不能有综合,同时,没有综合的分析也只是片面的分析”。一般而言,先分析,再综合,即先对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因素一一加以考察,然后综合,就能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9]。

在情报资料的综合加工中,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综述类情报产品《近期我省扬言实施个人极端行为情况综述》首先搜集、梳理出全省60 多名扬言实施个人极端行为的人员;然后逐一分析这些人员的户籍所在地、文化程度以及他们扬言报复社会的滋事手段、诱发原因等;最后加以综合,形成对这些人员共性特征方面的整体认识。例如,关于诱发原因的分析为:“从诉求内容看,66 起此类案件中,个人纠纷、涉访涉诉、征地拆迁等有直接利益诉求的多达52 起,占总数的78.8%。”进而加以综合,得出结论:“诱发原因复杂,直接利益诉求者居多。”

无论是分析还是综合,都是建立在大量情报资料的基础上,因为孤立的、少量的情报资料难以实施由表及里的分析,也无法加以综合形成规律性认识。编写综述类情报产品,应该力求广泛、全面占有情报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归纳、综合,这样所获得的情报内容就准确、可靠。

(四)情报资料的比较

比较是人们“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一般途径和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发展诸过程和事物表现诸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和确认其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10]。将同一类型而性质有所不同的情报资料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就能挖掘出富有价值的情报内容。当前,公安机关重视数据的综合应用,常依托大数据平台,广泛开展定量分析,以数值的形式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11]。特别是对情报资料中一些相互联系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可从数量上展示或说明事物的规律特征,这在综述类情报产品中较为常见。数值的比较方式包括:

一是结构相对数的比较,就是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而得出比率。例如,“本周392 起案件中,盗窃307 起,占总量78.32%;抢夺42 起,占总量10.71%;抢劫15 起,占总量3.83%;破坏三电(指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诈骗各10起,各占总量2.55%;故意伤害3起,占总量0.77%;杀人、敲诈勒索、毒品犯罪各1 起,各占总量0.26%;其它犯罪2 起,占总量0.51%”。文中的78.32%、10.71%、3.83%等数值用于描述盗窃、抢夺、抢劫等类型案件所占比例,他们之间构成一种比较,可反映出各类型案件的发案状况。

二是比例相对数的比较,就是同一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的比较,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经统计,我区抓获的10 类多发性侵财犯罪人员三年平均男女性别比例约为6:1,即男性占86.1%,女性占13.9%,仍以男性为主要作案群体”。通过男女性别比例这一组数据说明,在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中,男性占有很高的比例。

三是动态相对数的比较,就是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用以说明事物的动态变化状况。公安机关撰写的《每周警情综述》将本周警情与上一周或前几周的警情放一起进行比较,反映警情的变化状况。例如,《全市2011 年第29 周警情综述》:“全市盗窃案件环比明显下降。本周全市盗窃案件发案619 起,环比下降33.2%,低于前15 周平均数(827 起)25.2%。从发案类型看,入户盗窃案件发案124 起,环比下降33.0%,低于前15 周平均数(197 起)37.1%;盗窃摩托车发案71 起,环比下降45.0%,低于前15 周平均数(112 起)36.6%;盗窃电瓶车案件发案241 起,环比下降4.0%,高于前15 周平均数(189 起)27.5%;盗窃自行车案件发案1 起,环比净增1 起,低于前15周平均数(2 起)50.0%。”将第29 周盗窃案件数据与第28 周及前15 周的平均值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准确反映出该市警情的动态变化。

四、综述类情报产品情报内容的表达

情报资料的关联整合和综合加工是编写综述类情报产品的前期性准备工作。接下来要将情报资料关联整合、综合加工而获得的情报内容,用语言文字准确而客观地表达出来,正式形成综述类情报产品。在情报编写上,与其他情报产品有所不同的是,综述类情报产品必须用情报资料说话,忠实地反映情报资料的内容,无论是情报事实表达还是情报观点表达,都不能脱离这一基本原则。

(一)综述类情报产品情报事实的表达

综述类情报产品主要反映事物的发展现状。缺乏基本的事实,现状就无从谈起。因此,综述类情报产品之“述”,其实主要指情报事实的表达。情报事实构成综述类情报产品的基本内容。

综述类情报产品信息密度大,具有高度浓缩性,不可能将所有情报事实都写入情报产品,因而必须有所取舍。情报事实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点面结合,以面为主。所谓“面”,是指对事物特征或事实的整体、全面的反映;所谓“点”,是指反映事物的某一具体特征或事实。“点”可以突出重点;“面”可以反映全局。在综述类情报产品编写中,要从“面”的高度总揽全局,掌握事物的整体状况,同时通过有代表性的“点”,如具体事实或事例,来具体表现事物的特征。例如,《2005 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治安情况综述》介绍刑事案件发案状况:“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立刑事案件221176 起,绝对数比去年同期下降4.68%。从1-6 月的刑事发案走势看,刑事犯罪案件除在春节后按常规有较大一波回升外,始终都控制在一个平面上,并略呈下走态势。”这是属于“面”上情况的介绍。接下来叙述侵财类案件的特征之一“大额侵财案件增多”:“全省侵财案件平均案值为0.53 万元,同比上升15.2%;案值万元以上侵财案件共立21466 起,同比上升10.4%,案值10 万元以上侵财案件共立723 起。以撬盗后备箱、破窗、拉门等手段盗窃车内财物案件和跟踪银行取款人员实施盗窃案件突出,仅省厅指挥中心接报有109 起和40 起,且涉案金额都较大,平均案值达6.9 万元。1 月5 日晚,XX 市XX 区赵XX 停放在家门口的XX 轿车被撬,失窃车内17 万元现金。”由刑事案件到侵财类案件,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细化,是由“面”到“点”。但除最后一句话写了一个具体事例,属于“点”,其他几句话以概述为主,仍带有“面”的性质。以“面”为主,这是由综述类情报产品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因为综述类情报产品需要对大量情报资料进行综合、浓缩;而且要反映事物的整体状况,或横向综合,反映所涉及各个领域、地区或部门的状况,或纵向综合,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果着眼于“点”,信息密度小,仅陈述一些孤立、零散的事实,就称不上是合格的综述类情报产品了。

综述类情报产品要如实地反映情报资料所包含的情报内容,自始至终以一种客观的方式来表达情报事实。所叙述与列举情报事实必须有根有据,是对情报资料的忠实反映。而且,编写者应该秉持公正、中立的立场,在事实表达中不能夹带个人的情感、倾向。例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违法犯罪比例不断上升,这与当前不良社会环境和教育缺失分不开。经统计,大专、大学学历违法犯罪人员共39 人,占异地结伙侵财类犯罪人数的9.6%。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这些天之骄子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方面不能承受学校与社会的巨大落差,另一方面又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缺乏应有的法律常识,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个人私欲,他们把自己的聪明和所学知识用在了结伙实施犯罪上,最终沦为阶下囚”。这段话将高学历人员犯罪的原因归于“就业形势严峻”,并据此开展个体心理及社会环境分析,这是编写者的主观分析和个人判断,已不属于“述”,因为它违背了综述类情报产品情报事实表达的客观性原则。

(二)综述类情报产品情报观点的表达

情报观点是综述类情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类情报产品必须有观点,无观点则无价值。所谓“观点”,是指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通常具有主观性。然而,综述类情报产品所表达的情报观点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体现在,这些观点是由编写者从情报资料中抽取、提炼而来的,它们原本蕴含在情报资料之中。例如,“非法集资案件大幅下降。一季度,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立案28 起,案值为59054.5 万元;集资诈骗案件立7 起,案值达到2879万元。非法集资案件立案数和案值同比下降63.16%和48.4%”。段首句“非法集资案件大幅下降”是情报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大量情报资料直接推导出来。即使是不同的情报人员,也会从中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因而这一观点不会因人而异,具有明显的客观性。为确保综述类情报产品所表达情报观点的客观性,首先,要求情报观点必须来源于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其次,要准确理解情报资料,不得随意歪曲,或者不顾上下文,断章取义;最后,编写者不要将个人的看法或判断参杂在情报产品中,不能出于个人的喜好、倾向进行评论,不能凭空臆造观点。

综述类情报产品实际上是由一系列情报观点构成的。这些情报观点以各级标题的形式鲜明地表达出来,构成综述类情报产品的结构框架。例如,情报机构针对股市大幅下跌现象,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进行座谈,根据座谈会记录,编写了情报产品《专家学者对近日股市暴跌的分析研判》。它对专家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将它们列为一级标题:“对此次下跌的定性”“对下跌原因的分析”“有关专家的政策建议”。在每一个方面,叙述专家的各种具体观点,如第三部分“有关专家的政策建议”以二级标题形式陈述以下观点:“对股市调控应具有科学性、可预测性”“应高度重视政策解读工作”“应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危机攻关能力”。其中,最后一条建议进一步具体化,表达如下观点:“一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前后做好影响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好应对预案。二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形成良好配合。三是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四是政策出台后应密切关注有关预警性信息。五是应严肃宣传纪律,避免出现不同声音,误导社会公众。”可见,情报观点是综述类情报产品的价值之所在,编写者应该通过客观地“述”,清晰而明确地将情报观点表达出来。

纯粹的综述类情报产品有“述”无“评”。例如,《近期媒体对XX 股权改革等问题的质疑》只是将媒体的质疑性观点加以综述,而情报机构及编写者始终不持具体立场,不发表任何看法。当然,综述类情报产品也可以在“述”的基础上,加以少量的“评”。常见方式是,在综述类情报产品中单独设置一部分内容,专门表达情报机构及编写者的评论、观点或建议。“述”和“评”的关系是:“述”是综述类情报产品的主体,也是“评”的基础;“评”则是“述”的延伸,起到提炼或总结等作用[12]。在综述类情报产品中,往往是先“述”后“评”,可以将“评”设置为独立的内容,置于末尾。例如,《美国次级按揭抵押贷款危机媒体信息综述》最后一部分“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启示”,显然不属于“述”,而是情报机构及编写者的“评”。

结语

综述类情报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文章样式和情报产品类型。它和学术研究中的文献综述有很多相同点。例如,两者都强调对材料的整理归纳与准确理解,都要求编写者或学者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两者的编写过程基本相同,等等。因此,编写综述类情报产品,可以借鉴文献综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但两者又存在明显的区别:综述类情报产品注重对情报资料的梳理、归纳,主要挖掘情报资料所反映的情报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事实来提炼情报观点;文献综述则是对已有学术文献进行的综合性表述,主要反映学术文献所提出的创新性观点。此外,庞杂的情报资料较之规范的学术文献要复杂得多,因而综述类情报产品的编写难度大,也有自己的特征。和其他类型情报产品相比,综述类情报产品是情报整编的产物:它先是“整”,即对情报资料进行关联整合与综合加工,生成情报内容;然后才是“编”,就是将情报资料蕴含的情报内容表达出来。可见,从情报编写的角度看,综述类情报产品也值得作深入的探讨。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公安机关所掌握的情报资料越来越丰富。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情报资料往往只是存储于各种数据库,有时未能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情报。综述类情报产品汇集大量情报资料的内容,读者/用户无须查阅这些情报资料,就可以获取有价值的情报内容。可见,这一类型的情报产品是情报资料转化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综述类情报产品少之又少,远不如其他类型情报产品引人关注。本文探讨综述类情报产品的编写,希望有助于提高这一类型情报产品的质量,以便它在公安情报实践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猜你喜欢

情报综述事物
情报
情报
情报
美好的事物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奇妙事物用心看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交接情报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