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研究

2023-11-15曹礼海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枫桥经验枫桥经验

曹礼海,宋 瑶

(1.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4;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北京 065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要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 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60 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我们应借助大好时机,从战略上谋划,传播推介“枫桥经验”品牌文化,为“法治中国”和“平安中国”提供“枫桥样本”,展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概述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内涵

“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是凝结在“枫桥经验”品牌中的价值、情感、观念等文化因素的总和。它是在“枫桥经验”品牌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而积淀起来的,主要由品牌精神文化、品牌制度文化和品牌行为文化等组成。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是在贯彻“枫桥经验”品牌精神、提升“枫桥经验”品牌价值,从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实施的。在“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中,品牌定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矛盾不上交”。它决定了品牌的人民性,确立了品牌文化要素的基本特征。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就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提高“枫桥经验”品牌文化内涵,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国方案”“中国模式”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世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东方智慧”。

1.独特性

品牌文化就是品牌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集体人格,所代表的是这个品牌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价值和利益取向以及他们共同坚持的信念与操守,所传递的是“我看重什么?我的操守是什么?我的信仰是什么?我的服务面向是什么?”久而久之,某个品牌就成为某种文化战略特征。“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一直力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和新时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治理目标。要实现这一治理目标,最主要是从本源上预防、减少和杜绝矛盾。文化战略就是积极从源头治理,让人们在文化享受的过程中提升文明素质,主动避免矛盾发生。从治理主体上看,“枫桥经验”品牌一直具有“党政主导、发动群众”的品牌内核,而不是依靠政府包揽的经验。文化治理同样需要积极发动社会组织,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格局。从治理手段上看,“枫桥经验”品牌一直有“刚柔相济、柔性为主”的品牌经验。文化治理就是一种典型的柔性治理,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人的思想,从而支配人的言行。[1]

2.关联性

品牌关联性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延伸品牌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和影响。“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的关联性是指在“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实施时,不论是品牌建设还是品牌延伸或传播都必须与品牌核心价值相关联。从基层社会治理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文化的作用无法替代。前者无外乎信仰、文化和法律三种途径,后者也无外乎价值观、文化和制度三种途径。信仰、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理念,而法律和制度则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操守。但是,在这两者之间一定要有文化作为阶梯,让前者“落地”到后者,体现在后者之中。另外,无论是基层社会治理还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行业管理,最佳的状态是由文化来完成80%的任务,而剩下的20%的任务由另外两项来承担。现实社会生活中有坚定信仰的人毕竟是少数,但若是100%的人都直面法律,则会陷入法不责众或顾此失彼的境地。最佳的状态是用文化影响的自我约束来完成80%人的行为规范。[2]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实施要考虑的文化关联性。

3.统一性

一个强大的品牌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打造。品牌核心价值一旦确定,品牌建设与传播活动都应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持之以恒地维护它。“枫桥经验”品牌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历久弥新。“枫桥经验”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中国社会上下结合、共同探索、互相创新的结果,即立足于特定年代的国内现实情况,又不断从人民群众伟大的实践中总结升华;既在我们党的斗争经验传统中不断挖掘,又超越传统形成新经验;既有枫桥地区“自下而上”的推动,又有中央“自上而下”的培育发展,在各地方的实践中互动促进、协同一致。[3]

4.传承性与创新性

传承与创新是品牌文化战略的灵魂所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源于其内在的品牌价值。一方面,“枫桥经验”品牌具有自身独特的传统,是人民群众在解决各种矛盾、实现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创造性智慧的结晶,必须传承与坚持;另一方面,“枫桥经验”品牌经过60 年的发展和创新,正从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因此,进一步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基层治理共同体,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品牌效应,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的重要任务。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布局

“枫桥经验”品牌文化结构决定了“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布局。关于品牌文化的结构,已有的研究有两层次(外层和内层)观点,三层次观点和四层次(外层、浅层、内层或核心层)观点。本文把“枫桥经验”品牌文化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外层(行为层,也包括行为的物化或称物化的行为)、中层(制度层)和核心层(精神层)(见图1)。

图1 “枫桥经验”品牌文化结构三层“同心圆”模型

三个层次的分层法分别对应于品牌文化结构的三个要素,即核心层对应品牌精神文化,中层对应品牌的制度文化,外层对应品牌的行为文化。

1.“枫桥经验”品牌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形态,包括人的全部精神生活领域——知识和经验、思想和观念、情感和意志等意识活动方式,内容及特征。人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科学知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民族传统、社会风气等等,无不蕴含着、显现着人自身的历史发展的一定的特征,即构成一定的精神文化。”[4]一般来说,精神文化主要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即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三大要素:知(认知和知识)、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向和意志)。“枫桥经验”品牌精神是指枫桥人民特有的“知、情、意”体系,是枫桥人民为优化自身、提升自己所遵循的理想、目标、原则等,在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生存的观念、气质、价值意识的凝聚。这种精神体现为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造精神,以民为本、春风化雨的和合精神,就地解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枫桥精神。

2.“枫桥经验”品牌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己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5]“枫桥经验”品牌的制度文化就是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着力坚持和完善的重要制度之一。[6]只有深刻领会贯彻这一制度的基本要义和重要任务,才能形成社会治理新思路新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3.“枫桥经验”品牌的行为文化

人的行为与文化环境之间、“人化”与“化人”之间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一方面,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本质力量、文化理想物化出来,或者把“野性”的自然改造为人的对象,或创造完全人工的、技艺的世界;另一方面,“人化”的行为、事实和成果又反过来教育人、熏陶人,促成人的文化品质的深化,使人的知识、思维、能力、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化人”。[7]“枫桥经验”品牌的行为文化就是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为向往、对“枫桥经验”品牌行为文化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文化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行为新模式。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精神文化战略

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是这种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它构成文化的精髓,引领文化前进方向。枫桥人民在“枫桥经验”产生发展创新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造精神,以民为本、春风化雨的和合精神,就地解决、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枫桥经验”品牌精神。“精神文化作为观念系统,作为意识形态,它代表着人类认知的广度,觉解的深度以及求取意向的多重维度。”[8]“枫桥经验”的精神文化覆盖了品牌精神、品牌价值观与道德文化等。

(一)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基于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和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理想、信念、道德、信仰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对人们的利益、心理、行为和需要有内心定向与系统调节作用。文化与文明是价值观的灵魂,它们对人们的心灵起到支撑作用,是社会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实现理想、追逐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思想依据。

“枫桥经验”品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内容,工作方法也不断更新、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以来,“枫桥经验”品牌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效果和质量,使人民在社会治理中得到更大的实惠,为“良法善治”的工作目标提供成功样本。几十年来,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是“枫桥经验”品牌的精神实质。在这种精神指引下,“枫桥经验”这个品牌也由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上升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制胜宝典”,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宝贵经验。

“枫桥经验”的践行不但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更是国家秩序安定的重要保证。十八大以来,建设平安中国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内建平安中国、外建和谐世界已经成为衡量我国国家安全的两个重要的维度。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反复强调了要建设更高层次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时,法治的引领作用和保障作用也被日渐重视,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时要突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的应用。这为我国构建新时代社会秩序的战略思考和规制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枫桥经验”品牌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为它注入了新时代的元素,为平安中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智力支持。

(二)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愿景

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愿景是指“枫桥经验”品牌的利益相关者关于品牌未来发展状况的描述。它不仅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打造“枫桥经验”品牌的共同愿望和目标,更是对“枫桥经验”品牌的所有显现和潜在目标公众受益于品牌效能的终极欲望的表达和描述。作为品牌精神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枫桥经验”品牌的愿景是品牌健康发展的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统筹“两个大局”是谋划和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决策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效应,更好地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我们要抢抓历史机遇,主动拥抱数字时代,以智慧治理、数字赋能不断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创新发展,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数字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重点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什么、发展什么、怎么坚持、怎么发展这一主题,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品牌创新为着力点,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理论研究新高地、品牌延伸策源地、品牌传播推介的主阵地,使之成为推动国家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示范区。[9]

(三)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使命

品牌使命是指品牌肩负的重大责任,制定品牌使命就是明确这种历史赋予的责任,从而唤起人们对品牌的识别和认知。品牌使命作为品牌理念的关健要素之一,回答了品牌存在的意义。新时代引领“枫桥经验”品牌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枫桥经验”品牌新担当。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印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标志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这一切都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建设赋予了重大使命:从“枫桥经验”品牌产生发展的历程看,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担负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使命;从由“平安枫桥”到“平安浙江”再到“平安中国”路径来看,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担负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使命;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建设来看,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担负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使命;从对外开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来看,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担负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使命。[10]

三、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度文化战略

制度文化是介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特殊文化层次,实现了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互转化。它是一种有意识的、先进的品牌社会化形式,是对某种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升华、提炼和固化。“枫桥经验”制度文化是指“枫桥经验”主体在组织管理和活动中形成的符合“枫桥经验”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规范主体行为模式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机制。

新时代以来,“枫桥经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四治融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治理方案,为我国全面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11]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是对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度化、体系化作出的原则性、方向性规定,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制度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人民群众的要求更高,实施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更加需要强调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党建统领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的首要元素,统摄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其他四项要素,贯穿以人民为中心地位、“四治融合”等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制度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治国理政中逐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基本框架。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制度规范协调好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各民主党派组织、各级政府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各市场组织等众多治理主体所拥有的资源和力量。只有坚持党建统领,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才能有效地整合各部分资源和力量,形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二)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文化

近些年来,浙江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先行先试唱响党委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大合唱,形成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有力调动了党委政府、市场主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同向发力,画好了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构建起浙江特色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说,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坚持大社会观和大治理观,已经率先打开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通道,全面开展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并获得了初步经验。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过程中,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一直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三位一体式推进,三者各有侧重又相铺相成,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制度框架和实践创新。[12]加强社会治理共同体制度建设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一项文化战略工程。

(三)健全和完善为民服务的制度文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政府制度化建设中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建立完善政府服务系统,以民意为导向建立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从而使民意收集研判、干部接访下访、帮扶救助困难群众等一系列为民服务举措常态化、机制化、制度化、品牌化。2016 年12 月,“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被首次提出,2017 年1 月正式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加强顶层设计,以标准化为基础工作,引领权力运行“业务流”整合优化,推进多部门多层次“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突破。[13]近年来,浙江一方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扩面,着力打通社会治理的堵点难点,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机关内部、公共服务、司法服务、中介服务等各个领域拓展;另一方面把“最多跑一次”改革所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着力在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固根本、利长远、促长效上下功夫,把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固化为制度,形成完善为民服务的制度文化。

(四)健全和完善防范社会风险的制度文化

针对当前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主体多元、诉求多元、类型多元等新特点,浙江各地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产生演变的规律特点,注重源头预防,调动和整合各方资源。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坚持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机制,每年开展一次省领导集中下访活动,各设区市实行每月领导接待日制度,由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接待群众来访,各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定点接访,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全面落实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责任制,省一级信访部门负责制定工作目标、要求和考核标准,市、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健全完善各部门合力化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各方联动,共同参与积案化解。完善初信初访全流程、清单式管理机制,落实初次信访“天天清、周周结、月月检”机制,进一步提高初次信访事项办理的时效和质量,加大对群众未评价件和评价不满意件的回访核实力度,从源头减少信访积案的产生。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坚持以大排查、大调研推动信访矛盾和问题大起底,摸清信访问题底数,找准解决问题对策。建立完善基层访调工作网络,把基层访调联系工作“点”激活,把乡村(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线”做强,推建信访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全面推开“访调对接”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访调工作规章制度,准确把握信访事项可以导入人民调解的范围,明确对接程序和流程,推动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品牌化。推广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限期办理、落实登记、交办、承办、销案等各个环节衔接制度,形成“塔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立足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实际,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规范一个”的原则,大力培育品牌人民调解室、知名调解员,在乡镇(街道)大力推广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室,进一步提升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14]充分挖掘律师资源,加强律师对矛盾化解工作的指导与参与,提高律师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知晓度,大力营造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的制度文化。

(五)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智慧赋能的制度文化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15]信息化、智能化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科技支撑和强大动力。近年来,浙江在“枫桥经验”品牌建设上,强化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数据驱动理念,积极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的升级版。2016 年浙江省就建立了“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该平台秉持多元共治的理念,提供在线咨询、评估、调时解、仲裁、诉讼五大服务,旨在通过“漏斗式”的矛盾纠纷分层递进化解模式,方便群众自主、快捷、高效地解决纠纷。浙江省政法机关在加强“智慧法院”“智慧检务”“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智慧监狱”等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应用推广方案》,大力推进政法机关一体化办案系统建设。一体化办案系统以电子卷宗为核心,按照“业务流、信息流、资产资金流、决策流”门类,梳理涉及公安、检察、法院、监管(看守所)、监狱、社区矫正机构和戒毒所之间的业务流程,打造执法办案的“高速公路”和“数据中心”。一体化办案系统的使用不仅打破了部门的数据壁垒,还架设起了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桥梁”,使办案各环节更加顺畅、办案流程更加规范、执法司法更加智慧。“雪亮工程”是浙江省打造“枫桥经验”品牌的又一创新工程,工程从统筹安全和发展出发,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建设、联网、整合与应用,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促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线上雪亮工程,线下群众眼睛”智慧赋能新格局。

四、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行为文化战略

行为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积淀,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受到制度的约束和导向。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行为文化是以精神文化为指导,以制度文化为规约,围绕“枫桥经验”品牌文化战略的各个层次开展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活动。

(一)以自治为基的行为文化

从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来看,自治行为的实践是孕育法治社会的土壤;同时,自治也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天然的保障。构建自治行为文化是“枫桥经验”品牌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延伸和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建设注重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行为自觉。枫桥等地在自治方面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做文章: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基层社会治理制度无论如何改变,始终以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为根本逻辑。我国的基层自治与西方社会的自治具有本质区别,其实质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当家做主。基层自治组织不仅是议事和决策机构,更是基层文化教育机构。基层自治组织传播平等观念、民主思想和公民道德观念,使人民群众通过自身实践开展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治能力。基层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交接点,直面诸多矛盾的叠加蕴积。原有的一元主导治理选择以单方压制和利益诱导来实现基层社会的刚性稳定,难以根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错位、治理结构的混乱,“枫桥经验”品牌建设中民主性不足等结构性痼疾。枫桥等地村(社区)的重大事务都由党支部、(社区)委员会通过民主程序,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商议,集体决定,初步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建共治的协商治理行为文化。基层群众自治的核心要义就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协商治理是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辩证统一,弥补了群众自治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行为方面的不足。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关键要提升人民群众自治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界定党组织领导权、政府行政权和居民自治权,完善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程序和保障制度。协商治理模式是提升人民群众自治能力的有益尝试。

二是完善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夯实自治行为基础。村民自治和社区公约的实质就是将村民和市民组织起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自己的事自己做、大家的事大家办,共同办理好本村各项事务。规范村民自治和市民自治实践的基础文本包括村民自治章程和公约民约,它们是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产生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是以村民自我管理的方式,通过一套民主决策的程序制定出来的。制定或完善村规民约是一个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确保村规民约具有群众基础的行为过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围绕中央的顶层设计,枫桥等地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其一,在国家“硬法”的框架下,筑牢公约民约等“软法”治理的社会基础,实现公约民约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其二,发挥公约民约治理的柔性、自律性、协商民主性、共同参与性、主体能动性等优势,在乡村和社区治理中发挥其自我约束和管理行为的作用,降低治理成本;其三,注重公约民约实施的实际效果,实现公约民约人人知、人人守、人人用,发挥公约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行为法”作用。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克服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由社会组织依法提供和管理。依法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管,推动社会组织规范自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组织如各种行业协会、文化团体、社会性公益组织等,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各尽所能,作用越来越大,是实现基层自治不可缺少的力量。基层社会组织在改善民生、繁荣社会经济文化、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等各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着政府所不及的拾遗补阙的作用,体现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和服务行业四个方面行为自觉。

(二)以法治为本的行为文化

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之所以“新”,一个突出特征是融入了法治元素。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失去法治保障,自治就无法顺利展开。一些矛盾和问题可以通过基层自治得到解决,但夸大自治行为的作用则会削弱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界定自治与法治的边界,将自治行为引入法治轨道,做到依法自治,才更能巩固自治行为模式的长久运行。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破解治理难题,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行为自觉。

围绕基层法治,当前各地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化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基层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在于:一方面,培育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和思维,遵循法治思维、法治行为方式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养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行为习惯。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将包括律师、志愿者以及社工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作为全民普法的生力军,充分发挥其行为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整合法律资源,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枫桥等地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着重提升服务水平,为基层群众提供公益、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鼓励、引导、要求公共法律平台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在“坐堂问诊”的同时深入基层,将法律法务精准送到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

第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公正司法。杭州余杭区最早出台制定法治评估标准、测评法治指数,引领量化法治先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设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诸暨市高度重视“枫桥经验”标准体系建设,把这项工作列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行动计划,坚持以打造“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为目标,扎实推进矛盾化解、公共安全、违法监督、公共服务、民主自治五方面建设,将依法行政要求纳入标准化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发挥“枫桥经验”品牌效应,就要以促进公平正义为目标,践行司法为民,不断构建开放、动态、透明的阳光司法体系。“枫桥经验”品牌的启示是,要坚持司法为民,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构建以司法为中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司法为中心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是多元价值、多元主体多元标准、多元效果的体现,需要多元文化的支持。如果将纠纷解决行为方式分为诉讼和诉讼外两种,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尽管是多元的机制,司法中心地位也必须强化。枫桥等地的一个经验是加强诉讼和调解的对接工作,推动大调解行为格局的形成。“诉调对接”是一种在“诉的背景、诉的引导、诉的管理和诉的保障”下的特殊的人民调解。人民法院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着力发挥好人民法庭、社区巡回审判点等组织的行为作用,以“两庭一所”为依托,以综合治理网络为平台,建立诉调对接分中心,利用专职法官、人民调解员、村镇干部、社区干部等多种资源的主动作为,把矛盾纠纷的调处和预防工作向社区、村组延伸,实现就地化解的行为目标。

(三)以德治为先的行为文化

“道德是社会规则(就像法律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一样),充当社会告诫者的角色,借以劝诫其成员和团体,在行为上要和社会的秩序、安全和发展相一致。”[16]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系统,是一种信仰与权威。中国五千年文明创造了丰富的德治资源。孟子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样的社会治理思想和智慧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源泉。中国传统的“礼”被具体化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准则。传统乡土社会“以礼求和”的精神为我们今天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智慧。传统社会以无讼为追求,采取劝和、教化的方式解决纠纷,以减少讼累广为民众接受,在平息社会纠纷、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枫桥经验”的德治建设提供了文化渊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家教、家训是中国社会延续家业兴旺的三大传统,是修身、齐家、处世、治国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同时代塑造伦理道德行为的社会基因。枫桥等地把树立家风民风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位置来抓,广泛开展孝德崇礼、勤俭节约、诚信友善等教育,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促进家庭和睦,少有所教,老有所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注重公约民约在德治中的作用。公约民约既是自治的基础,也是德治的具体内容。德治有很多物化形式,也有其文化符号系统。公约民约就是文化符号。公约民约从村民和市民日常生活逻辑中形成、生长,在文化深层结构上同村民日常生活方式存在相当程度的吻合性。公约民约是一种为村庄、社区整体或合作群体内部承认的共同体自定的行为规则。公约民约作为一种超越家族规范的社区公共行为规范,以劝善惩恶、广教化而厚风俗为己任,以塑造淳善民风为主要内容,具有稳定基层社会秩序的功能。所谓“德治”,就是要充分运用公约民约这种体现道德规范的载体进行社会治理,发挥道德成风化人的社会行为规范作用,凝聚人民力量,提高人民素质,从而推动基层社会的和谐。

注重“乡贤”力量在德治中的作用。“乡贤”力量既是自治力量,也是德治力量。乡贤力量根植乡土、贴近村民和普通市民,蕴含着爱国爱乡、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枫桥等地坚持传颂“古贤”,汇聚“今贤”,培育“新贤”,发挥“新乡贤”的行为示范引领作用。当代“乡贤”既有因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本土精英,也包括求学、经商而走出本土的离乡精英,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来到本地投资创业的异乡精英。“乡贤”借助自己在乡村和社区里的威望、品行以及才学承担起凝聚族群、延续文化的功能,不仅是基层优良道德的引导者和示范者,也是村民行为的监督者。“乡贤”在处理本土事务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教化、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等基层社会治理功能,是基层社会实现德治的重要行动力量。“乡贤参事会”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乡绅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利用基层精英人才资源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17]

(四)以智治赋能的行为文化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互联网和传统社会治理要素相结合,形成“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可达到发现更早、发动更广、发力更准的社会治理效果。近些年来浙江省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公众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的限制,及时向政府部门报送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提出合理建议,表达利益诉求,真正推动“党政包揽、社会活力不足”的单一社会治理格局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治理行为转型。让社会治理行为更为整合,利用“互联网+”,加强社会治理资源投向的动态分析,改变原来盲目性、重复性的资源投向,实现党政资源“大联动”、社会资源“大整合”,形成上下打通信息化、内外打通扁平化、条块打通一体化的“互联网+社会治理”行为模式。让社会治理行为更精准,依托“互联网+”,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由“精细管理”向“精准治理”升级。让社会治理责任更明确,借力“互联网+”,加强规范性、标准化管理和考核,构建更为科学合理、权责分明、界限清晰的社会治理责任体系,从而推动社会治理责任从“边界模糊”向“边界清晰”转型。顺应“互联网+社会治理”发展趋势,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路径,通过“一个平台”“两网融合”“三级联动”“四化手段”的具体行为路径,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枫桥经验”品牌升级版,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治理之路(见图2)。[18]

图2 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互联网+社会治理”路径

以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智治赋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创新发展的行为文化战略。站在社会治理的新起点上,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行为文化战略有助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会愿景。

猜你喜欢

枫桥经验枫桥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枫桥夜泊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