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学的五座巨峰

2023-11-15马竹

今古传奇·当代文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关汉卿曹雪芹司马迁

通常我们所说的中国古代文学,是指上古至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文学作家与作品,具体分期一般为上古至秦统一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文学、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文学,共十个大的部分。这期间中国文学耸立出五座巨峰,依次是:屈原、司马迁、杜甫、关汉卿、曹雪芹。他们分别在辞赋、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样式上都有杰出创新和巨大成就,犹如五座无人比肩的巨峰,高高屹立,光照千秋。

对于任何一个试图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成就的作家而言,这五位古代经典大家必须认真研究。而如果想在文学创作样式上有所创造,更是要通过研读他们进而获得某个样式领域的特别突破。然而事实上自五四运动新文化亦即白话文写作以来,除了语言表现方式的不同,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对这五位经典大家作品的突破者。模仿古典或仿照西方者众,极具个性的文学样式创造者接近于无。这就倒逼我们所有写作者,有必要更加全面深入去深知并感觉经典,试试能否真正实现推陈出新。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在屈原之前,并不是没有诗歌作品,也不是没有文人骚客。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纷呈,即便后世也没人能够具体指出屈原的思想究属哪个流派。出生楚国高贵的屈原自小有机会学习到很丰富的文化知识,这是他能够成为大诗人的根本。他一辈子最大的痛苦在于他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抱负,这抱负最终要了他的性命,但也成全了他作为诗人的伟大。

屈原生于秭归,三峡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全都潜入到他的写作灵感。既然秦国把楚国当作主要进攻对象,那么楚怀王时代的腐败政治怎不让屈原心急如焚。亡秦必楚是后来的事,屈原哪有一夜是安稳入眠?于是,神话与巫风、音乐与舞蹈……在那个文化氛围浓烈的时代,屈原在南方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北方文化的长处,创造出令后人永远敬仰和敬畏的“楚辞”,时与先秦散文一并绚丽夺目永放光芒。忧愁忧思的屈原行吟一辈子,忧哀一辈子,绝望一辈子。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是愁肠百结的一生。他不知道二十多岁被楚怀王器重出任左徒并非好事,更不知道担负楚国兴亡的大责会招来多少贵族大臣的嫉恨,谗言是世间低能者最常用的伎俩。怀王听信谗言取消了屈原的左徒职务,让他去教育王族三姓亦即昭、屈、景的子弟,但是“三闾大夫”屈原仍旧不放弃复兴楚国的宏愿,写《橘颂》寄望于这些王族后裔。但楚国贵族大臣因得益于向秦投降,以致 楚怀王客死秦国,直至后来顷襄王俯首听命秦国还做了秦国的女婿。

屈原一再被楚王流放,就像全世界那些最杰出的作家都要有这些人生多难的境遇一样,艰苦的流放生涯给作家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能有几人体会得到。公元前223年,郢都危急时,屈原历经曲折回到祖国,以为顷襄王能够采纳他的救国之策,殊不知顷襄王不仅不听,还派人立即将屈原驱逐出郢都。屈原的《哀郢》是绝唱,《怀沙》是绝唱,《招魂》也是绝唱。这一年,屈原的国家被秦国灭亡。这一年五月五日,屈原怀沙(石)自投汨罗江。这个一生写出了《离骚》《九歌》《九问》《九章》《招魂》等楚辞诗歌作品、在中国诗歌历史上第一次成就如此巨大、给后代文学无比深远影响的诗人,自杀时心灰意冷,极其孤独、极端绝望。后人都说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二字,是屈原全部文学成就的关键词。

司马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家与历史学家。司马迁人生全部的动力,源于他的父亲司马谈。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司马迁十岁时候就能诵读《左传》《国语》《世本》等古代典籍。虽然在汉代统治阶级看来,太史令这个小小的史官职位就像供皇帝侮辱的倡优,但司马谈从不感到卑微,一再叮嘱儿子司马迁能做还原历史真相的工作应该感到无比自豪。

司马迁随父亲来到京师长安那年,父亲任职太史令,于是有机会师从古文大家孔安国和今文大师董仲舒,因此他的年轻博学在当时已名声在外。自汉武帝元朔三年亦即公元前126年开始,年仅20岁的司马迁怀着子承父业的大志,决定暂时放下经传史籍的阅读到各地游历,遍访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并搜集遗闻与史料。最早令他痛哭流涕的是屈原的爱国才情和杰出才华,虽然后来是用屈原和贾谊合传方式书写他们的盖世才能,但究其实是要对统治者不辨忠奸深表不满。这次漫游,司马迁亲见亲闻到大江南北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名人事迹,为将来写作史记掌握到大量第一手材料。当时的大汉帝国,经过文景之治进入全面兴盛时期,汉武帝执政时代,司马迁开始入仕,于是他有了直击政治内幕的机会,更有了经常扈从汉武帝游览四方的机会。武帝巡视与祭祀,其中显露出来的政治黑暗与愚蠢,年轻的司马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后来汉武帝自觉被那提倡封禅的道士忽悠,但司马迁却暗自庆幸自己得以遍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司马谈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且夫孝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前后有近二十年时间一直在扈从武帝出巡,行迹遍布全国,这是《史记》“雄深雅健”“逸气纵横”的灵感保障。42岁那年,汉朝社会有富强安定的环境,司马迁想起父亲的叮嘱: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小子何敢让焉!司马谈的意思是五百年才出一个名垂千史的文化名人,现在轮到你司马迁了,你小子怎么敢推让啊你?于是动笔实施继《春秋》而述作历史的重大使命。哪知进展顺利的《史记》写作到第六个年头,巨大灾难从天而降,受李陵案牵累,只因说了几句公道话而触怒了汉武大帝,从此司马迁不仅被处以腐刑(宫刑),还以48岁之躯关进“蚕室”(关押腐刑犯人),但他一再自我激励: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詬莫大于宫刑。相较于西伯、孔子、屈原、左丘等等圣贤,我自己这点辱不该生羞,相反应该学习先贤那种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的顽强进取精神。

司马迁决定继续发奋努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便后来释放出来再出任中书令,继续受到各种妒忌排挤、鄙视和伤害的同时,依然奋笔疾书,笔耕不怠。司马迁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司马迁55岁那年,中国文学史上空前伟大的历史著作、散文著作《史记》问世。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从古至今我们找不出第二个诗人能像杜甫那样毕生写诗以至三千首,而留存下来的一千四百多首中有无数诗作名句让后世代代相传影响极为深远,比如《奉先咏怀》《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等等。现如今纪念杜甫生活与从事创作的祠堂不下十个,其中成都的杜甫草堂更是著名文化遗产。

杜甫与李白,是从盛唐到中唐最有名气的诗人,合称李杜,但杜甫更加倾注于现实,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认识深刻而且绝不回避,对封建剥削和压迫敢于揭露,对人民百姓给予深切同情。这使得他在满怀强烈现实意识的情感下,能够成为唐朝以前诗歌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大胆革新者。从七岁开始作诗的杜甫最早可能比李白还要浪漫,他很早开始喝酒,很早就不愿意把世俗的人事放在眼里心里,这狂放与自负,这敏感与才情,事实上后来还有继续。杜甫和司马迁一样,也是在20岁的时候开始南北漫游,饱览大好河山、名胜古迹、历史人文,用时长达近十年。然后怀抱仁政理想回到长安应试,不料名落孙山。接着他北游齐赵,于开元二十九年在洛阳居住,又是好几年。在洛阳与李白相遇,彼此影响,尤其李白因为开罪杨贵妃和高力士形成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杜甫。后来杜甫回到长安旅居,公元747年唐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以上的士人到京就选,这对杜甫来说又以为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应试结果他再遭落选,且后来才得知这是一次载入了史册的政治欺骗。不死心的杜甫于是委托一个名叫韦济的尚书左丞,求他援引,殊不知文人的这种乞求根本没用。

杜甫多么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长安旅居十年,多数时间在客舍满怀期望而内心寂寥,平时靠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度日。他曾庸俗到向一些达官显贵写诗谋求援引的程度。就在玄宗发动对吐蕃的战争后,杜甫在京城看到了生死离别、农业凋敝、百姓苦难、死亡累累、政治腐败、民怨纷腾等等,仕途失意的杜甫不再对自己的政治抱負抒发情怀,而是哀怜民生的艰辛,揭露政治的黑暗。尤其经历安史之乱后,杜甫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呼喊。至公元757年,杜甫一首《春望》更成为千古绝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随着坎坷的接踵而至,杜甫渐渐有了隐居之心,“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著名诗句就是在隐居草堂时所作,昭示自己的大爱精神和铮铮风骨。公元766年,杜甫居夔州时有两年,继续写下大量诗歌,且基本过着粮农与果农的生活。然后东行荆楚,南游衡州潭州,59岁那年在经过洞庭湖准备北归长安时,因贫病交加死在船上。

杜甫最后一首诗歌是五言排律,名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杜甫一生三千首诗歌,是三千面镜子,也是三千座连绵不绝的文学山峦。令后世叹为观止,令后世羞愧不已。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的诗作数量和质量,杜甫的专心关注现实哀叹民生,可谓空前绝后。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关汉卿生活在一个民族和阶级双重压迫的时代,蒙古贵族和汉族地主“田亩连阡陌、家资累巨万”,对民户不仅“动辄鞭挞”而且“杀其夫而夺其妻”。元朝把人分四等:一等人蒙古人,二等人色目人,三等人汉人,四等人南人(南宋灭亡后的汉族与各民族)。为了监视人民的行动,元朝建立了里甲制度。此外尤其法律方面的种种规定更是让人民生活陷入无比悲惨的境地。时代背景,是成全一个经典名家的重要因素。

关汉卿一生强烈感受着这些无比激烈的社会矛盾与冲突,这是他用戏剧再现历史的生活源泉。这位伟大的戏剧作家,没有像屈原、司马迁、杜甫那样对做官抱有希望,因为他生活的时代根本就不打算给他这样的文人以做官的机会。元朝初年,蒙古统治阶级对待文人,有笼络利用,也有压抑歧视。科举被废止,断掉入仕之途的文人儒士,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四字概括:九儒十丐。于是元代初期的文人似乎只有三条路可走:投靠蒙古贵族、杯酒自放做隐士、既不投靠也不消极而是积极面对敢于抨击。

关汉卿属于最后一种,有骨气有胆识的一种,为数不多的那种。那时节唱戏很流行,关汉卿逐渐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戏剧写作之中。他生活在倡优中间,为他们写剧本,有时候也登台演唱自作倡优。关汉卿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成就卓著的他不仅使杂剧臻于完善,而且革新了杂剧创作,无论在戏剧结构设计、人物设计、人物关系设计、戏剧冲突设计、人物言行设计等方面,都使元代杂剧得到前所未有的艺术提高。

关汉卿那些重要的戏剧作品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等,恒久以来成为多个剧种改编本的依据,有的已经被影视作品传承发扬。关汉卿鲜明的爱恨感情、卓越的艺术才能以及直面现实敢于表达的个性气质,为后代后世树立了经典榜样,尤其为后来的戏剧艺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知道:13世纪中国的关汉卿已然有了如此杰出的戏剧成就,他比欧洲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莫里哀,早三四百年。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艺术家。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有曹家沧桑巨变的影子,有曹家盛极而衰的演绎。都知道曹雪芹身为遗腹子,自小并不听话,根本无心科举,成天嗜酒狂狷,向来对现实傲岸不屈。这一点他像关汉卿,对入仕和行商都很不屑。但他的人生遭遇实在给他太多致命的磨难,他的消极狂狷其实是他才华空前的标识。乾隆时有人记述曹雪芹“不得志,遂放浪形骸,杂优伶中,时演剧为乐”,这与关汉卿之所为同样。但他不写剧本,而是在他叔叔的强逼下“高墙圈禁”,叔叔本意是希望他改邪归正阅读四书五经便于将来考官,但曹雪芹却在家里监禁的那个三年,极不安分地开始著述一部传奇小说,名叫《风月宝鉴》,这就是《红楼梦》的初稿。

曹雪芹的诗歌创作才华,在当时已经非常有名。曾经在他十分贫困的时候,用他的诗作抵押酒钱。但奇怪他就是成不了著名诗人,因此有人分析《红楼梦》是曹雪芹想用小说的方式让青史留下他的诗名,好像这样说也没错,因为《红楼梦》里的诗歌实在无一不经典。曹雪芹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后来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为《金陵十二钗》,题有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八十回“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鲁迅说曹雪芹“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这不同主要表现在无与伦比的艺术创新成就,他切实把明清小说提高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一般的高原,而是整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关于《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需多言,只看迄今为止这部世界名著养活了多少人、还将养活多少人,就足可以证之。可惜写作这部世界文学经典的曹雪芹,当时贫病交迫,不到50岁就搁笔长逝,最后连他的手稿都无人整理,空留琴剑在壁。

自有《红楼梦》以来,包括往后世世代代,人们都愿意反复阅读这部人类文化遗产,都希望从中认知世间情事,还都想从中看到什么学习到什么。中国文学史上,也可能仅此一部宏伟大作,能够令人常读常新。

(责任编辑 蒋茜)

马竹 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从事影视编剧、文学创作和艺术研究。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文论、影视剧本等作品近六百万字。曾获长江文艺优秀小说奖、芳草文学奖、第四届湖北文学奖、第七届屈原文艺奖、大众电视金鹰奖、中华文学大家成就奖等多种奖项。

猜你喜欢

关汉卿曹雪芹司马迁
关汉卿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戏词救命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