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导向下四平台联动培养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2023-11-15刘洪民武兆倩吕海萍吴佳晨
刘洪民 武兆倩 吕海萍 吴佳晨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地方本科院校高质量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双创导向下当前高校经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践能力培育平台、国际竞争力培育平台等四平台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从而为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双创导向;应用型人才;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8-0077-04
大学生是新时代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双创导向下培養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发展以及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管理手段至关重要。我国在经济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养经管类人才,但当前我国经济仍在不断变化,这向高校培养相关的经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经济振兴中的作用,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浙江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案例分析对象,总结了课程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践能力培育平台、国际竞争力培育平台的四平台联动培养模式,以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一、传统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没有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树立新的观念,如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学习、个性化培养、去土留根等[1]。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新科技的理念和方法也不断地融入教学研究之中。发展人文社科的重要方法就是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激发思想活力,促进人文社科的新突破。国与国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教育理念上相对滞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停留在口头上,在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上的创新力不足,与学校各学院的专业交叉融合不紧密,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跟紧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教育模式传统,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联系不紧密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攻坚阶段,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这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因此,新时代高校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社会调查实践技能的青年英才,而对具有极强应用性的经管类专业来说,更应不断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熟练社会调查实践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当前很多本科应用型高校定位失误,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僵化、封闭。部分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手段忽视了经管类不同专业的需求,导致实践课程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三)教育课程国际化程度不高
经管类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两大学科门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开展国际化办学成为高校的重中之重。当前部分高校对经管类人才培养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国际化的整体办学实力与水平不高、国际化应用型经管人才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以及国际化应用型经管人才目标定位与培养途径错位等方面。
二、“双创”背景下四平台联动培养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经管人才现实需求的提高,产业发展与应用型院校办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趋势,有必要反思高校的培养目标,明确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4]。应用型高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时刻关注地区产业的需求,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人才。
如图1所示,本研究所称的四平台联动即为培养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实践能力培育平台、国际竞争力培育平台。通过应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围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各合作主体以四平台为依托,通过理论课、实训课、场景模拟以及中英双教学等多元组合方式,四平台协同联结,形成纵横交错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多元化、启发式、全过程”课程教学平台
在秉承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把握经管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共性,又突出经管类专业的特性。譬如探讨研讨式教学,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导入问题,廓清视角,由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思考,体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5]。学院主导进行课程群顶层设计改革、多元化课程教学资源聚合、以激发学生能动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施行、以学生能力评价为主的“多阶段、多主体、多方法”全过程考核机制推行等培养流程的优化创新。
(二)“多种类、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平台打破了原有专业实验室只注重简单技能训练的局限,真正做到了对接双创教育、启迪创新思维、培育双创能力。启动建设ERP沙盘、创业综合实训等“双创”多平台实验教学,在项目驱动的创新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和基于网络教学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
(三)“第二课堂、社团建设”下实践能力培育平台
将学院负责的各类学科竞赛融入“双创”能力培养,通过始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创新思维,成立电子商务俱乐部、ERP沙盘社、财会成长营、创客空间俱乐部、商业精英俱乐部等五个社团,分别与创新创业竞赛挂钩。结合第二课堂和学分制社团建设,构建“1+2+3+4”四个年级全面覆盖、分层递进的实践能力培育平台。
(四)“全英文、合作办学”下国际竞争力培育平台
在全英文授课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全英文授课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国际型师资培训、学生长短期国际交流项目、选用国外原版经典教材等方式,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让学生感知国际创新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实验、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平台联动”培养模式,为双创导向下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育提供了保障,将有效实现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力”的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融入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借鉴意义。
三、四平台联动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6]。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其相结合。一方面,增进理念意识,将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当中。另一方面,加快课程教学平台与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增强双轮驱动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方面
课程教学平台积极试行“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培养、强化质量”的“融入式”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沿着“基石→支撑→保障→检验”的改革路径,改革课程群顶层设计,将创新创业类教育有效融入五大模块课程中,开设《新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等系列特色创新课程。聚合多元化课程教学资源,实施以激发学生能动性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施行“小班化”互动式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情景,把学习变成一种研究、一种活动、一种沟通、一种对话,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而不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知识接收器”[7]。为推进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在师资上,内培外引,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创业综合实力的师资队伍初具规模;在科研、企业与教学融合资源上,多措并举,研教融合、产教融合资源日渐丰富;在网络课程资源上,建设与共享齐步,构建慕课、微课和精品在线课程,线上线下课程资源正日显匹配格局。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的聚合,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方面
启动建设ERP沙盘,创业综合实训等“双创”实验教学平台。在项目驱动的创新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和基于网络教学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实验教学资源预习实验内容,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项目合作协同,实现实验教学课堂的有效翻转。通过实验教学平台对接“双创”教育,能够启迪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培育“双创”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学分制学术社团和校企联合相结合的方式,构建“1+2+3+4”的实践能力培育体系;依托国际化办学模式,通过全英文教学、国际型师资的培训、学生长短期国际交流项目等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三)实践能力培育平台方面
项目设计是一种艺术,既要基于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挑战度[8]。做好顶层设计,将A类学科竞赛、B类学科竞赛,学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双创”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1”年级通过始业教育和第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培育“双创”种子;“2”年级通过到企业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学院目前的5个科技学术类社团的常规活动,鼓励更多学生尝试申报各级别的科技立项、参与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双创”类学科竞赛;“3”年级和“4”年级通过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帮助学生在学术科研和学科竞赛中取得成绩。加强与校企合作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的全方位合作,利用企业校园招聘评价指标体系等科学评价体系和企业实践、实习经历,帮助学生明确以“双创”为核心的能力提升目标,推进“双创”实践与能力培育平台建设。
(四)国际竞争力培育平台方面
培育平台以国际化的培养意识、国际化的课程方案、国际化的教学手段、国际化的培养方法、国际化的教师团队、国际化的校企联合模式,多举措增强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开办全英文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专业、全英文市场营销(国际班)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经济学(中美班)专业等,充分利用学校和多所德国应用型大学的合作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交流活动。每年组织选拔学生参加德国海德堡应用科技大学的暑期交流项目,与德、美、韩等国的学生进行实践交流,让学生了解国际创新,感知国际知名企业的经营模式。打造国际竞争力培育平台,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与国内外的教授、学者以及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共同探讨创新创业模式、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在浙江科技学院的大力推动和持续努力下,四平台协同联动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检验,应用型特色逐步彰显,創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力。基于双创导向,围绕经管应用型人才培养,浙江科技学院在课程、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实践平台、育人支撑环境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四、结语
探索多样化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9]。双创导向下经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如何开展和实现经管类专业的教育革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各高校未来一段时间改革和创新的工作重点。浙江科技学院通过构建以双创教育为导向的四平台联动培养模式,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针对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推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改革举措,为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上改革经验也将为其他地方本科高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与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0):6-10.
[2] 薛玉香,王占仁.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49-153.
[3] 李小文,夏建国.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107-110.
[4] 翁伟斌.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基本特性和推進策略[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03):62-68.
[5] 刘洪民,杨艳东. 大学研讨课教学绩效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学生的视角[J]. 教学研究,2016,39(04):17-21+26.
[6] 吴学松.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20(05):56-61.
[7] 刘洪民,杨艳东. 高校研讨类课程评价考核方式及其动态反馈机制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16(04):80-85.
[8] 张安富,张世英,杨文婷. 对接产业链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5):87-92.
[9] 钟秉林,王新凤. 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6,37(10):19-24.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浙江省“十三五”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新零售业态下生鲜门店选址的动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浙教办函〔2019〕365 号);浙江科技学院2020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创新管理”(项目编号:2020-k26);浙江科技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项目“创新管理”(项目编号:2020-ks64)。
作者简介:刘洪民(1972—),男,博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战略管理;武兆倩(1999—),女,硕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创新管理;吕海萍(1976—),女,博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管理;吴佳晨(1980—),男,硕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