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究性学习环境的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与资源建设策略探析

2023-11-15苏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高校图书馆

摘  要:高校图书馆资源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深度结合自身的院校特点来开展角色定位,不断优化馆藏资源,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基于此,文章从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与特征出发,重点探析了高校图书馆营造研究性学习环境服务的必要性,总结了图书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点,最后给出了研究性学习背景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措施。结论表明,研究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要从业务建设、合作交流、人力资源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实现业务模式的深度更新,进而更好地为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提供载体,文章的研究内容为横向的图书馆业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研学环境;个性化管理;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8-0037-04

研究性学习是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是高等教育当中重要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不仅要在课程学习上发挥出效能,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教学辅助部门的图书馆也应发挥出教学辅导的核心作用,在教学改革中深化研究性学习的辅助角色,使得在充分认识与了解研究性学习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转变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向,組建研究性学习的全新服务支撑体系,适配学生的发展需求。

同时,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课程实践和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关键核心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探究性的研究活动来增强其自主创新意识,使学生发挥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而整个过程中图书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场地和知识资源。

对此,图书馆的行政业务管理要深化各类研究性活动要素的布局,馆员也应该积极地渗透并且融入学生活动中,将自身的行政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管理者以及服务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与特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态,是学生进行学习沟通与交流学习的关键方法[1],其过程类似于科学研究过程,都是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形式。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围绕着可行性主题来进行多方面的资料收集,内容要义上可以是本专业的内容,也可以是偏重“理论+实践”的内容,其方法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性。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要义更加强调主动探索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开展研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研究的视角,做好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设计,其次要突出创新活动能力的培养,强化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图书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学习场所,对此高校图书馆要强化研学环境营造与资源建设,这对于提升研学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营造研学环境服务的必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研学提供资源保障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中心,是知识内容和信息资源的综合集成载体,是学生学习基本技能的关键核心场所[2]。在研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以及终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作为资源集成的关键的学习场所,其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带来巨大的资源参考,多学科丰富的馆藏资源为研究性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资源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大的资源保障性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业务为研学活动提供指导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传播的渠道越来越丰富,高校图书馆也可以积极拓展更多的知识服务业务来提升服务效率及水平[3],例如经常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讲解、研究内容的参考和咨询、研究性课题的追踪以及多学科的知识服务等业务,这些基础性的业务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便利,使学生的参考咨询、课题追踪以及科技查新技能显著提升,在促进读者获得资源和服务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肩负研学者培训和再教育的职能

研学是开展头脑风暴和知识更新的关键活动载体,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学习者和学习团队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开展研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查阅文献和分析文献知识内容,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图书馆作为教学机构的重要辅助部门,为研学活动的开展也提供了一站式的场地资源,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发挥出图书馆的行政辅助功能。

三、图书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要点

研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要点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着网络化资源学生能够科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综合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4],在探究的问题环境里自主的进行观察和实验,并对观察和收集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演绎,形成了对问题的科学解释。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产生学习的关键驱动要素是问题,问题能够显著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进而逐步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最终培养起独立、自主并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而在开展研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的感知到研学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开放化的特点,对此需要业务管理人员根据场馆实际情况和硬件资源情况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摸索出研究性学习的工作模式,为图书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推力,对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研学活动本身也是一个循环过程,其内容要素上涵盖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分别是连接环节、调研环节、构建环节、表达环节、反思环节等[5],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能够深度感受学习情境,从中感受所学习的主题,并将主题内容连接到自己的兴趣领域,实现了问题预测、问题假设和问题的初步研究,极大地激发了问题探究的兴趣。在图书馆内,学生能够利用图书馆现场书籍以及网络资源综合收集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并通过批判性思维对信息内容综合的分析、评估与组织,在构建过程中建立起知识间的关联关系,最终总结出共性结论,其中研学循环图如图1所示。

在不断循环的流程要素里,学生能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全新的认知,深度体现了信息收集、甄别、分析与处理的全过程[6]。在整个过程中问题要素是關键,问题要素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驱动要点,而研学活动本身就是深度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形成的关键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发现、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要素,强化了情感体验。图书馆作为关键的活动载体,为整个活动要素提供了查找、分析以及技能嵌入的全过程功能要素。在良好的研学氛围里,学生能够利用场地资源和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并且深度阐释探究问题的结论,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全新的认知和观点[7],同时在学生彼此之间进行横向交流时还能够深度共享学习成果。

四、研学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业务建设,满足学生资源需求

图书馆在行政层面上要深度结合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需求来提升馆藏资源,资源内容上要全面覆盖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体系以及学科建设的资源需求等内容,这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保障。图书馆管理者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优势,尤其是电子资源在传承时间和传播范围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更加适合青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在传统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主要以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目的,因此研学的资料载体类型主要集中在学习辅导类、基础学科类、基本原理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内容设计的边界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其覆盖的范畴和范围被显著扩充。因此,资源建设上既要强化理论知识的业务布局,同时也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资源建设,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原有文献保障率不足的问题,要结合着学生们的需求实时的调整馆藏结构,尤其是并加大研究性学习内容在馆藏中的比例,使馆藏文献能够面向知识型、技术型的方向上发展,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发挥互联网优势,丰富图书馆资源

研究性学习环境的构建关键在于要有充分的学习资源,纸质资源尽管有较好的天然优势,但是在运输、储存以及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难点,而多媒体电子资源局有着占据物理空间小、学习使用灵活的特点,图书馆在注重印刷性纸质资料的同时,还要深度开展视听资料以及电子资源的开发,尤其要结合着院校特色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电子资源数据,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关键学习内容载体。基于图书WEB查询系统与云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自动化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线上资源的数据库系统也使得信息共享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促进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业务数据库的选取上要特别注重资源数据内容的甄别,使得数据库内容能够贴切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内容上也可以不局限在电子书籍和文献上,各类系统化的教学课程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关键素材,随着线上教育的普及,学生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多媒体开展学习活动的优势,因此线上课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效力,管理人员需要深度依据学生的特点对网络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和归类,使其变为有序的信息,最终经过专业化处理后更好地为学生所用。

(三)开展馆际间合作交流,提升交流效率

通过深化馆际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实现良好的资源共享,尤其是在研究性课题的跟踪服务中发挥出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在课题追踪服务中,能够为学生的课题研究提供即时性信息资源,其资源类型涵盖各类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以及视频资源等,通过馆际间合作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同时课题跟踪本身也是一项连续性的服务过程,贯穿学生研究的整个学习过程,图书馆的业务指导人员也能够融入课题研究过程里,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馆际间的合作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实用、可靠的信息资源。

同时,资源交互也是日常开展图书馆业务的关键,研究性学习环境的营造核心在于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目前高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日渐发达,各个高校都具有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互联互通的校园网络为信息交流和人才沟通带来了全新载体,使馆藏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更加便捷。对此,高校图书馆应秉持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国内外图书馆业务建设的优秀研学案例,建立稳定可靠的文献信息协作关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协作共享。此外应加大网络硬件设备的建设与开发,在网络资源硬件建设中最大限度的满足性能需求。

(四)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行政管理工作来说,行政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需求,同时还要主动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依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需求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建立起立体化的服务机制,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传统的静态管理服务中,图书馆承担的功能是守住现有的信息资源,等待读者前来利用资源,而显著忽视了不同阶段里不同个体的个性化需求,此种信息资源模式往往是静态的,也可以称作是孤立的信息资源。而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是动态化的服务,需要有全空间和全时间的业务服务,服务要点上涵盖三个主要要素:一是具有前瞻性服务的要点,这需要依据大学生的研究性需求来做好未雨绸缪的信息服务;二是做好持续性服务,研究性学习的周期较长,从想法的最初设立到最终的落地实现并最终完成成果评价,整个过程里都需要大量信息资源作为支撑,因此图书馆作为最大的硬件载体,需要持续、稳定地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三是做好跟踪性的评价,即对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做好全过程的跟踪,甚至可以直接介入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做好这部分的“导师”人力资源建设对提升大学生的研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五)注重信息资源的深层整合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纸质和电子两种保存形式,但是对综合性学科来说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在文献信息的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散性特点,而研究性学习过程需要将整个信息资源的成果进行整合,从课题内容的设计上来看,研究内容往往具有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双重特点,专题性是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中课题较为集中,而综合性的内容设计往往指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多个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对既有专题性而又有综合性的课题研究来说,需要图书馆对基础信息服务进行整合,这里的整合主要涵盖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们需要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献资料进行融入,结合学生OA、App客户端以及新媒体工具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够依据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加工;二是对课题研究成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且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六)强化大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完成质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对复杂的信息进行高效鉴定,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信息分类和综合信息检索的能力,熟练地掌握各类文献资源和工具书的检索方法,并对检索内容进行总结和过滤,其高质量的文献检索能力是研究学习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学习要求,图书馆可以经常组织“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实时的开展电子信息资源培训,强化文献信息检索、检索工具知识以及文献有效利用等知识内容的培训,综合提升学生的情报意识。在内容设计上,不能仅局限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随着信息数据库建设的不断完善,网络新媒体也已经成为研学信息情报的前端资源,因此强化社会资源的信息整合也能够显著的增加学生的信息情报来源。此外图书馆的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在校园网内建立专门的业务建设网站,通过多媒体实现在线化的业务培训,通过专门化的业务平台来综合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颖.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实现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2(41):161-163.

[2] 柯平,胡娟,袁珍珍. 面向社会化挑战的图书馆专业化学理依据与实践探索[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02):15-28.

[3] 陈佳宇. 基于SWOT的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1.

[4] 于宏明.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创新策略探究[J]. 大学,2022(28):23-26.

[5] 潘震鑫,蔡国春,胡仁东. 以研究性学习助推高校“课堂革命”[J]. 江苏高教,2022(05):81-85.

[6] 李同同,谭多宁,谭绍华. 在线学习情感体验的维度、特征及其作用机制[J]. 成人教育,2022,42(10):63-70.

[7] 王珍. 图书馆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作用探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4):42-44.

(薦稿人:盛梅,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一批立项项目“基于工科学生研学环境建构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管理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20600700214458)。

作者简介:苏宇(1979—),男,本科,保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高校图书馆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