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改相關法例以優化社會基本保障體系

2023-11-15

澳门月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計劃建議老金

从澳門养老金制度设立的历史和沿革方面來看,您認為未來可以如何优化,讓本澳居民得到更好的基本養老保障?具體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澳門社保基金成立於90年代,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透過社工局及社保基金這兩個系統構成澳門基本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說是澳門社會保障制度的最低安全網,有學者歸納為“剩餘模式”。

時移世易,隨着回歸後澳門社會迎來翻天覆地變化,加上全球環境局勢不斷變化,故此有的法律制度等亦需要作出改變,以符合社會需求以及變遷。

本人認為澳門社會保障基金制度,乃至整個退休制度亦需要作出調整。要調升養老金基數金額與維生指數掛鉤,並且要確保社保基金能夠穩健運作,首要條件是要修改相關法例,更改和調升財政撥備比例,調升為佔現時政府財政收入的3%或以上,以應對社保基金的調升。

另外亦需要盡快研究分級供款比例,調升部分高收入人士的供款,令社保基金能夠長遠達致收支平衡及穩健運作。最後,尤其要檢討社保基金投資管理機制,除了要完善和強化現時的投資監管角色和制度,亦需要秉持公開及透明原則,以保障公帑的投資能夠在公眾視野的監督下,得到適當的管理監督和成長增值。

澳門城市大學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葉桂平主任: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完善社會保障的長效機制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但需注意的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運作必須以能長遠持續發展為目標,綜合考慮人均預期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社會保障基金財政、本澳人力資源供求狀況等因素進行適時調整優化。

建議充分考慮目前第一層社會保障制度的充足性、穩健性和可持續性。在充足性方面,社會保障基金的供款需體現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承擔的公平原則,在完成社保基金供款調升工作的基礎上,爭取建立更完善的社保基金供款機制;在穩健性方面,建立社保基金與財政盈餘掛鈎的撥款機制;在可持續性方面,制訂在澳門經濟波動時社保制度的應對策略。建議透過持續加強有關評估和研究,推進中央公積金由非強制性逐步向強制性過渡的工作。

此外,還可以學習先進地區分級照護管理模式,引進培育多家專業化的養老企業品牌,集聚專業人才,建設可持續照料退休社區。例如,韓國有老人託管中心、老年綜合福利中心、老年認知障礙安心中心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實現養老服務多元化,老年人根據需求自由選擇服務。澳門可以結合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諮詢、生活照護等健康養老服務模式,打造多元化康養服務平台,滿足未來養老服務市場需求。以科技創新推動包括養老科技在內的數字健康產業發展,利用傳感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科技賦能,發展科技化、數字化、智慧化養老產業,促進科技在家庭和養老機構的普及,為老人編織智能安全網。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田翼主任:我認為未來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來優化澳門的基本養老保障,以提供更好的養老保障給本澳居民:

一是進一步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可以考慮逐步提高基本養老金的支付水平,以應對通脹和生活成本的上升;

二是擴大養老保險覆蓋範圍,包括將非在職人士納入保險計劃,以確保更多人能夠受益於基本養老保險,同時可以考慮提供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讓個人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進行保險選擇,比如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繳費的標準是否可以分成不同的檔次供挑選,繳費多的保障更高,養老金更高;

三是強化老年福利和支持服務,除了基本養老金外,澳門可以進一步加強老年福利和支持服務的提供,包括提供更多的長者護理服務、醫療保健、文化娛樂活動等,以促進長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參與;

四是鼓勵長者再就業和社會參與,發揮長者的潛力和經驗,提供相應的激勵和支持措施,如通過稅收優惠、培訓就業計劃等方式實現,幫助長者保持自主性和社會參與感;

五是強化養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為了確保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續性,須考慮進一步改革和調整制度結構,如加強財務管理、提高投資回報率等;

六是更加關注特殊群體的養老保障需求,例如低收入人群、殘障人士、獨居長者等,可以考慮增加對這些群體的特殊津貼或補貼,以確保他們能夠獲得足夠的基本養老保障;

七是鼓勵個人儲蓄和私人养老金計劃,除了基本養老保障外,政府可以鼓勵居民進行個人儲蓄和參與私人养老金計劃,增加個人退休金的收入來源;

八是加強與內地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和經驗交流,學習他們在養老保障方面的成功經驗,如可以加強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養老保險的銜接和融合,這有助於澳門更好地應對养老金制度的挑戰。

澳門法律交流協進會常務副會長施麗君律師:澳門的養老保障最早見於1938年澳葡政府成立的救濟及慈善總會,主要是提供救濟性援助,保障最低生存條件。後來,為加強對澳門僱員的保障,1989年澳葡政府正式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並明確規定其適用範圍、福利項目和其發放標準、供款形式及責任等內容。1990年3月23日成立社會保障基金並正式投入運作,構建了主要以保障本地僱員在年老、失業、疾病時提供經濟補助的社會保障體系。

特區政府於2007年開始提出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的建議,並作為強制性中央公積金的過渡期。2010年政府已為年滿22歲的澳門永久性居民開設個人賬戶,並由政府向每個個人賬戶注入澳門幣1萬元作啟動資金。政府自《社會保障制度》生效起,對供款期數進行修訂,多年來社會保障政策持續改革,而每一次改革都需要根據其社會環境的變化,並且在尊重居民意見的大前提下進行。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口老化的進程加快,澳門的養老金制度存在一系列的挑戰。特區政府應該持續聆聽社會意見,並在原有的法律基礎下為居民強制提供保障,養老金制度當中僅單方面調升養老金基數並不足夠,政府還需要從制度上進行長遠的改革,以確保退休制度更加公平、合理,並且具有效率。

建議政府可以持續鼓勵企業設立退休金計劃,鼓勵居民進行不同形式的個人儲蓄,引入多元化的退休金來源。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不斷平衡公平性並確保制度具有效率,方能長遠減輕政府在退休金和養老金上的財政壓力。

猜你喜欢

計劃建議老金
建议信写作
三點建議 助澳人就業
二项式定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政府“三駕馬車”計劃切莫淪為跛腳計劃
老金
首八月賭稅764億增1.5%
跟踪导练(6)
政策朝令夕改為哪般?
建议
脱发 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