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到唐朝,你未必会喜欢李白
2023-11-15六神磊磊
一
近日,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电影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串起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的往事,在水墨意境与光影技术的完美融合里,感受辉煌壮丽的中华诗歌艺术。
看完电影,你可能觉得李白这个角色谒权贵、当赘婿、充反贼,人傻钱多,怎么有点不靠谱、不着调啊?
事实上,这就是李白的重要一面。课本上的李白是可爱的、伟大的,但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你没有上帝视角,穿越到唐朝去,未必真能接受得了李白。
首先,这个人说不清楚自己的来历。
试想下,假如在长安的酒馆,你遇到这么一个人,一说到创业、干大事就滔滔不绝,但却说不明白自己的来历,一会儿陇西,一会儿峨眉,一会儿金陵,一会儿山东。当然,古人的籍贯说法很复杂,郡望、本贯、出生地往往表述都不一样,但也不至于完全云山雾罩吧?
随即你会发现,这个人还很爱自夸。二十六七岁的时候夸自己:“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到了五六十岁,他还夸自己:“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放在如今,你会怎么看待他?会觉得他是来历奇特的高人,还是形迹可疑的江湖骗子?
其次,他还情商欠费。倒不是说李白日常生活中无情商。对于普通老百姓,比如卖酒的老纪、种田的荀姥姥、打铁的科大爷等,李白是很有情商的,关键是求人办事的时候他就特别没情商。
在当时,身份低微的读书人都流行给权贵、文坛领袖去信、去访,请求提携,这种做法叫“干谒”。但凡懂点人情世故的就明白,这种情况,说话措辞都必须妥帖、稳重,不能唐突。然而,李白夸人的时候,能把对方夸得很尴尬。“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吹捧荆州长史韩朝宗的这两句,至今听来仍觉绕梁有声。而反过来,当李白对人提条件时,又感觉像道德绑架。五十多岁的李白,给安州长史裴宽写信:我仰慕您十年了,请您提携重用我吧!但您要是对我甩脸子,不准我进门,那我可就要和您拜拜了。
最后李白还撂下一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将心比心,假如你是收到“逼宫信”的长官,会作何选择?是去接见这个民间狂徒,还是愕然:小子,我欠你的吗?
二
李白的爱情和婚姻,放到今天互联网的标准里,也是黑点。比如,做了两次赘婿,对象都是落魄的权贵豪门。他的第一次婚姻,是入赘湖北安陆的许家,对象是早年间朝廷左相许圉()师的孙女。最后一次婚姻,对象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但凡被有心人一包装,就能炮制出一部投机婚姻、攀附权贵的草根心机男的上位史。
以上都还不是最要命的,更严重的是李白看不清形势,简直是个职场上的小学生。电影《长安三万里》高适有句台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天真幼稚的人。”李白就是这样的。
比如,杨贵妃有个哥哥叫杨国忠,众所周知他是奸相。在人们的印象里,李白一直和杨国忠作斗争,故意让杨国忠给自己捧砚台。可真相是,李白频频夸赞杨国忠,“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夸杨国忠有善政。天宝十四载,也就是“安史之乱”当年,李白还替人写文夸杨国忠,说“伏惟相公开张徽猷,寅亮天地,入夔龙之室,持造化之权,安石高枕,苍生是仰”,夸得非常用力。
相比之下,杜甫看透杨国忠早得多,之前就写诗批评杨家骄奢。至于李白,真是个孩子。
到“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人生最大的黑点来了。那时天下大乱,叛军攻下了长安,玄宗狼狈逃往蜀地。李白的两个好朋友高适和杜甫都陆续投奔辅佐了新君肃宗,这是稳妥的选择。
李白却跑去投奔了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因为李璘好几次邀他加入。李白的本意是为了报国,也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然而这个李璘有趁乱割据甚至夺天下之意,李白却憨憨地一点没看出来。
入伙就入伙,至少先低调点吧,李白却兴奋地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其中居然说:“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这是把李璘比成唐太宗了。怎么能把一个臣下比喻成文皇啊?大家不肯相信李白这么糊涂。
之后李璘造反,很快兵败被杀。李白就此连带成了反贼。带兵前来打败永王的,正是老朋友高适,而李白却成了阶下囚,忍受世人的嘲笑与落井下石。好友杜甫记下了当时惊心动魄的状态:“世人皆欲杀。”那么多人,居然都想李白去死。
三
回顾李白的一生,那些他投信干谒的对象,那些他曾拼命地抬举、向之卖力自荐的人,多数都没理睬他,至少,没给他实质性的帮助。多年的奔波和拼争,却徒留一个叛逆的污点,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孤穷和困顿,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等李白再享受到毫无保留的、不再苛责的爱,都是后来的事了。
写下这些,不是為了去数李白的“黑料”,而是想说:一个伟大诗人的真实,并不只是那些整齐划一的漂亮形容词,诸如“超逸绝伦”“豪迈洒脱”……
喜欢课本上的李白,那是很容易的,因为从小老师就告诉你:李白是个天才,李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李白热爱人民,李白能铁棒磨成针……
但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假如没有上帝视角呢?假如我们和李白同时代,没人给他作正能量认证呢?假如我们遇见的是酒馆里的狂人李白,书信中的妄人李白,牢狱里的罪人李白,政治斗争里的糊涂人李白,包括偶尔还言行不一的纠结人李白呢?
那时,我们能不能超脱简单粗暴的道德眼光、能不能跨越那些非黑即白的刻板偏见、能不能克服落井下石的冲动,真正去读出一个人的实质?
他的内心,是卑贱还是高贵?他的才华,是真实还是虚名?他对世人,是良善还是暴虐?他的本质,是奸伪还是赤诚?
如果拿着标签去贴李白,我们就不会知道,这个“世人皆欲杀”的罪人李白,在六十多岁的时候、人生最后的时刻,还拖着病体毅然决然下山投军,欲追随名将李光弼,想继续杀敌建功。
一个人,要怎样的勇气和赤诚,才会无惧自己曾狠狠摔倒过一次,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求权贵、谒高门、找人请托固然是真的,但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岸不羁也是真的;他的庸俗是真的,他的仙气也是真的;他的浪荡、不靠谱是真的,但他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永远不放弃兑现自己的天赋,也是真的。
我们对李白的诠释不能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去剖析、拥抱一个更有血有肉的李白,然后才可以感染更多的年轻人,像李白一样,永远不放弃兑现自己的天赋;像李白一样,可以单纯、幼稚,但永远不邪不佞,浑金璞玉;像李白一样,虽然也曾努力学着去世故,模仿着去钻营,但骨子里的那一份自由傲岸,始终熠熠发光。
此外,还需要向杜甫、高适、贺知章、汪伦们致敬。他们都是当时李白的知音,是非凡的星探,是谪仙的守护者。
大唐之大,不是疆域,而是因为这批人的万里胸怀。致敬他们超越时代的慧眼,以及那一份伟大的包容。
(摘自“六神磊磊读金庸”微信公众号,范李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