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教高考的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

2023-11-15张慕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知识图谱

收稿日期: 2023-10-02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本科教育制度设计研究”(22YJA880097)

作者简介: 张慕文(1991—),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 职教高考是相对普通高考的一种高考形式,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对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对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重视和推进,关于职教高考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鲜有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职教高考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基于此,以CNKI数据库中417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借助CiteSpace对职教高考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梳理和探测。研究发现,职教高考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研究热度与政策密切相关。研究力量初步形成,但核心作者间、研究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既有的关于职教高考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职教高考的意义价值、招考制度、管理保障和具体实践四个方面。未来研究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着手:跳出特定政策文本中的概念框架,深化对职教高考本体的研究,强化不同学科、不同机构学者之间的合作;逐步探索建立起统一考试的模式,直面职教高考制度建立的现实困难和关键问题,助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关键词: 职教高考; 高考制度; 高职分类考试;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6-0017-10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2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招生制度。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招生考试被定义为高考改革下的“高职分类考试”,直到2019年才首次以“职教高考”的名称出现[1]。随着国家对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重视和推进,关于职教高考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鲜有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职教高考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鉴于此,本研究以CNKI数据库中417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职教高考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梳理和探测,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总库作为数据来源。由于“职教高考”于2019年才首次出现在政策文本中,直接使用该称谓的研究绝大多数在这个时间之后,时间较短且数量有限,但实际上职教高考研究并非2019年才开始,“高职招生”“高职分类考试”“技能高考”“春季高考”“对口高考”等与之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将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职教高考”或“高职招生”或“高职分类考试”或“技能高考”或“春季高考”或“对口高考”,选择期刊来源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PKU)、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共计检索期刊文献459篇,检索时间为2023年9月1日。考虑到文献研究的学术性要求,通过手动删除通知、推介、卷首语、广告等无效非学术性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417篇,选择以Refworks、NoteExpress格式进行导出作为研究样本数据。

(二)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可视化软件。该软件主要针对各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问题等进行数据挖掘与探索,能够反映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本研究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借助CiteSpace 6.2.R4软件,通过CiteSpace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时间线图谱和突发性检测图谱。CiteSpace软件依据网络结构与聚类的清晰度提供的聚类的模块值(Q值)与平均轮廓值(S值)来评判图谱绘制的效果。一般而言,Q值在区间[0,1)内,Q>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0.7时,表明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2]。本研究中,Q值为0.699 4(大于0.3),证明聚类结构是显著的,同时S值为0.919 2(大于0.7),说明效度符合要求,令人信服。

二、我国职教高考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

(一)发文量趋势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文献的发表时间和年度载文量能较为直观地反映某一主题的研究进展和热度。根据文献统计结果,绘制了我国职教高考研究的年度发文分布情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整体上我国职教高考研究年度發文量呈现波浪起伏上升趋势。从线性预测的趋势线来看,我国职教高考的研究整体处于成长期。分阶段来看,在1999年之前,每年发表的核心论文均在4篇及以下,甚至某些年度没有核心文章发表,这一阶段整体上有关职教高考的研究论文很少,国内学者对职教高考的关注有限。随着高等教育大扩招,高等职业院校招生问题开始受到学者们的积极关注,1999—2010年间发文量相对前一阶段有了提升,但整体数量依旧不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学校分类考试。这两项国家重大政策的发布使得职教高考进入学界视野,2011—2018年间发文量相比较上一阶段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设定专门条款对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因而,2019年以后职教高考研究文献数量逐年提升,并且在2022年达到了最高值。

(二)研究力量分布

在CiteSpace 6.2.R4软件中,设置相应的参数,选择时间切片为1,节点类型分别为author和institute,其余选择默认参数,绘制职教高考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和职教高考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以识别职教高考的主要研究力量。图谱中的节点和字体大小越大表示其文献产出的数量越多,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主体之间存在着合作关系。

从图2和图3来看,职教高考研究的作者间合作网络密度值和机构间合作网络密度值分别为0.002 4和0.002 0,这表明无论是作者间的合作状况还是机构间的合作状态均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特征。从职教高考的研究作者来看,姜蓓佳、朱德全、袁潇、吴根洲、戴成林、董照星、徐国庆等学者对职教高考的研究贡献比较突出。这些职教高考研究的高产作者绝大多数都曾与其他学者合作发表研究成果,但整体来说职教高考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网络聚合度较低。根据普赖斯定律对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职教高考研究领域发文量达到3篇及以上的就可以被视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经过计算,仅有20位学者满足核心作者的要求,占职教高考研究学者群规模的4.3%,说明大多数学者对职教高考关注的持续度不够。从机构间合作状况来看,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职教高考研究中优势突出,而且围绕着这些机构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但从网络整体密度来看,职教高考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建设仍需进一步强化。

(三)主要载文期刊

从文献来源期刊来看,417篇核心文献来源于79本核心期刊,其中发文量超过5篇的期刊有13种(见表1)。从表1可知,职业教育类的四大核心期刊占据了前四位,其中《教育与职业》发文83篇,占比19.90%;《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文57篇,占比13.67%;《职业技术教育》发文53篇,占比12.71%;《职教论坛》发文36篇,占比8.63%。由此可见,这四本期刊刊载职教高考研究成果数量超过50%,成为职教高考研究成果的主要刊载期刊。另外,《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载文数量均在10篇以上,说明这些CSSCI期刊对职教高考研究的关注和重视。

三、我国职教高考研究的主题透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种对研究论文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凝练的特殊词汇,通过对关键词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掌握研究论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3]。借助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功能,绘制职教高考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从图 4可知,职教高考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共有479个节点,998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87,表明关键词的关联度较强。对关键词进行整理形成我国职教高考研究领域中前20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指标(见表2)。由图 4和表2不难看出,除去“职教高考”这一关键词以外,其他诸如“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对口招生”“单独招生”“高职教育”“高考改革”等关键词呈现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属性,说明这些关键词在职教高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并且在形成职教高考研究的知识网络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成为职教高考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中枢和学者们关注职教高考研究的重要参照点。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不同于关键词共现的直观表现,它更能体现出知识生产的结构化特征,因而在揭示所在研究领域主题的结构化特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之后,进一步借助CiteSpace的聚类功能,选择LSI算法,绘制生成我国职教高考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图谱显示,研究共计得到14个聚类模块(#0~#13),依次为分类考试、高职招生、对口招生、类型教育、研究前沿、单独招生、职教高考、新高考、技能高考、困境、生产力发展水平、衔接、入学形式、必要性。在关键词聚类图谱中,聚类序号越小的聚类所包含的关键词数量越多。评判图谱绘制的效果主要是通过Q值和S值,一般认为当Q>0.3,S>0.7时,所绘制的聚类图谱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从图5可知,本研究中Q值为0.699 4,S值为0.919 2,说明生成的聚类图谱结构性显著且结构内部一致性较强。从具体的聚类模块来看,分类考试模块在职教高考研究中占据了最大规模,其次是高职招生、对口招生、类型教育、研究前沿、单独招生、职教高考、新高考、技能高考、困境、生产力发展水平、衔接、入学形式、必要性等,这些研究领域构成了职教高考研究中的重要知识基础。

(三)研究热点透析

为了更好地挖掘其中的信息,本研究将各聚类的情况数据抽取制成表格(见表3)。依据每个聚类内情况及其包含的高频关键词,再结合相关重要文献的二次阅读,综合归纳出四个热门研究主题。

1. 职教高考的意义价值研究。国家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中职生更好地升学的需要。如徐国庆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建构的目的是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和保障中职生的公平升学权利[4]。姜蓓佳等认为,构建职教高考制度旨在通过增加赛道来成就高考有边界和有选择的竞争,服务于职业教育的人才选拔和接续培养以及技能型社会的形成[5]。冯小红提出“职教高考”制度应遵循效率优先、公平公正、科学导向等基本原则,为国家建设发展选拔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技能通道[6]。此外,也有学者基于现有招考制度的缺陷的视角,认为职教高考改革在于克服现有高考制度的各种缺陷,建构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新高考制度,进而以评价促进发展,办好中国特色职业教育[7]。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职教高考的意义和价值已形成相对统一的共识,通过建立和完善职教高考制度選拔技术技能人才,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畅通学生升学通道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新时代缓解中考分流“教育焦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

2. 职教高考的招考制度研究。关于职教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研究是职教高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夯实了基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职教高考的考试制度研究。实际上,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考什么”和“怎么考”两个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职教高考的考试内容应该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评模式已成为共识,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有学者认为职教高考应围绕“考什么、怎么考”,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原则,以面向实践、强化能力为目标,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选拔考试内容和形式[8]。在职教高考实践中,如何在考试中对技能做出有效测评成为职教高考关注的重中之重。如有学者认为高质量的职业能力评价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的基础性工作,职业能力评价包括考试和能力测评,采用质性、量化和混合式方法,混合式测评是未来职业能力测评的发展方向[9]。二是关于职教高考的招生制度研究。职教高考“面向谁”是职教高考招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职教高考生源不同于普通高考生源的单一性,对生源的确定事关职教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如有学者基于对德国职教高考制度的探析,提出我国职教高考可以暂时将生源限定为中职毕业生,未来随着制度的成熟,再通过设立特殊渠道等途径逐步完善升学路径,实现普职融通[10]。三是关于职教高考录取制度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要建立多元的录取体系,打破“唯分数论”的录取标准。如有学者认为职教高考录取方式宜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委培录取、提前录取、滚动录取等多元入学方式[11]。概言之,建立职教高考招考制度的关键在于解决好“招谁”“考什么”“如何考”“如何录”等一系列问题,确保招生考试的公平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特色性的有效平衡。

3. 职教高考的管理保障研究。在职教高考制度系统中,不同主体承担着不同的使命。各参与主体应以“国家注重技能”为引擎,建立特色化“职教高考”管理制度[12]。通过诸如建立专业性的考试招生机构[13],组建统一的考(测)试平台[14],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考试招生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15]等方式,以及健全职教高考改革的财政投入和资源匹配机制[16],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由于职教高考政策制定、出台与实施并非只是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需要学校、社会、学生、家长、教师多元行动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治理[17]。实际上,职教高考技能考试的复杂性使得组织实施过程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为此,应该建立相应的保障和配套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加强职教高考技能考试的基础性建设,在人才、设备、场地等方面为职教高考制度提供资金投入和资源保障,建立标准化技能考试考场,同时加强职教高考考务制度建设[18]。另一方面,凝聚多元力量,加强协同保障,政府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明确自身职责,做好各自的工作[19]。总之,职教高考制度最终的实施和落实,需要科学有效且可持续的管理和保障机制。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多方联动的保障机制,落实人才、设备、技术、场地等多方面资源保障,才能更好地推进职教高考的改革工作。

4. 职教高考的具体实践研究。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以来,各省也陆续发布实施方案,开始探索符合本省实际的职教高考实践模式。李淑娟以江苏、山东、河南三省为例,详细分析了三省实践探索的过程,认为职教高考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策口径不一致、评判标准不明确、考试内容确定性不强等壁垒,并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完善建议[20]。杜澔、杨满福分析了华东地區七省面向职校生的升学政策,发现在考试内容、本科批次、招生对象、省级统筹等四方面存在共性特征,在制定进度、具体开展、文化素质评价、技术技能评价以及招生办法等五个方面存在差异,并提出各省市职教高考需要逐步统一、提高宣传力度以及扩大选择范围的建议[21]。姜蓓佳通过对31个省区市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和对12个省区市71位重要相关主体进行访谈,发现在执行机构、政策本身、目标群体、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提高政策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细节部署、推广先进经验,央地协同发力、优化基础生态等建议[22]。此外,有学者专门分析了单个省市的职教高考相关的话题,如分析江苏省“技能学考”[23]、天津市高职扩招[24]、湖北省技能高考政策执行力[25]、重庆市高职院校对口招生[26]等。这些研究成果多是按照“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的逻辑展开,有效地总结了职教高考的实践问题和经验成果,对逐步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职教高考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四)前沿热点分析

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突现探测功能,生成我国职教高考研究关键词突现情况(见图6)。通常来说,某个关键词突现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说明该关键词在研究领域受到的关注度越高。从图6可知,职教高考研究中突现度较大的关键词有职教高考(突现强度=20.45,2020—2023)、对口招生(突现强度=10.94,1992—2004)、高职招生(突现强度=7,1997—2002)、高职院校(突现强度=5.7,2009—2017)、高职教育(突现强度=5.36,1995—2006)、单独招生(突现强度=5.24,

2009—2014)。我国职教高考研究中的关键词突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从整体来看,除了个别关键词突现持续年份超过10年外,大部分关键词突现的持续时间都较短,像对口高考、普通高校、校企合作、自主招生、衔接、招生、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等关键词的突现强度较弱且持续时间短,表明其研究已经趋于饱和。而持续到2023年的突现关键词有职业教育、职教高考、类型教育,表明与其相关的学术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职教高考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

四、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CiteSpace 6.2.R4软件,对1992年以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我国职教高考领域的核心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挖掘职教高考研究热点信息和前沿趋势,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文献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研究热度往往与政策密切相关。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职教高考”,2022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设定专门条款对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带来了职教高考研究文献数量逐年提升,并且在2022年达到最高值。

二是研究力量初步形成,但合作关系需要进一步提升。文献分布期刊较多,超过半数研究成果刊载于《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职教论坛》四本期刊。核心作者群规模较小,作者间合作网络效应较弱,研究机构间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职教高考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为高职院校、职教高考、职业教育、对口招生、单独招生、高职教育、高考改革、高职招生等。结合关键词聚类图谱信息,归纳职教高考研究热点主要涉及职教高考的意义价值研究、职教高考的招考制度研究、职教高考的管理保障研究和职教高考的具体实践研究等主题。

四是职教高考研究中的关键词突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突现度较大的关键词有职教高考、对口招生、高职招生、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单独招生。与职业教育、职教高考、类型教育相关的学术议题在未来可能成为前沿热点。

(二)未来方向

参照本研究图谱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职教高考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如下展望。

一是理论层面。职教高考制度适应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领域重要制度,关系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然而,当前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大部分研究倾向于将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与“职教20条”中的“职教高考”制度强力捆绑在一起,大部分学者都较少将“职教高考”制度与前期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相联系[27]。未来,职教高考的发展方向首先要跳出特定政策文本中的概念框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去系统梳理职教高考的价值功能。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来看,诸多与“职教高考”相联系的关键词表明职教高考并非一个简单的考试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因而,未来需要从更为广阔的学术视角去审视,从教育内外系统和职业教育内外系统去更加全面和更多角度理解职教高考的深刻内涵和重大价值。其次,要深化对职教高考本体的研究和思考。学界对职教高考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但是目前对职教高考研究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的认识并未统一,不同学者的切入点不同导致制度选择和政策建议的不同。因而,要聚焦职教高考的核心问题,即职教高考是什么、为什么要职教高考、如何进行职教高考。最后,未来学界可以强化不同学科、不同机构、不同学者之间的合作,基于多学科、多维度的视角开展职教高考研究,丰富职教高考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是实践层面。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国家战略规划和法律文件中的要求,总结各区域职教高考试点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更好地推动职教高考落地。因此,未来的实践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首先,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和有特色的职教高考模式,并进行总结、分享和推广,逐步探索建立起统一考试的模式,实现职教高考的全国统一。其次,直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的现实困难,加大实践调研力度和深度,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逐一破解实践中阻碍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关键性难题,从而推动职教高考工作的落地。最后,未来职教高考的实践研究还可以从推进职普融通、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新高考改革等方面找寻结合点和着力点,助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懿,薛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现状、问题与展望[J]. 中国考试,2021(5):33-39,55.

[2] 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4.

[3] 林宝灯. 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现状与前沿演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5):233-240.

[4] 徐国庆. 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键制度的职业教育高考[J]. 教育研究,2020(4):95-106.

[5] 姜蓓佳,徐堅. 构建职教高考制度的动因、意义与行动[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2):54-62.

[6] 冯小红. “职教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向[J]. 中国考试,2022(4):10-16,25.

[7] 李鹏,石伟平. 职业教育高考改革的政策逻辑、深层困境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20(6):98-103.

[8] 魏荷琳,李红. 职教高考改革的现实问题、应然取向与实施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4):31-37.

[9] 赵志群,黄方慧. “职教高考”制度建设背景下职业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9(6):100-104.

[10] 鄢彩玲. 关于建设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建议与思考:德国经验借鉴[J]. 高教探索,2021(8):98-102, 116.

[11] 李木洲. 职教高考的现实基础、理论定位与体系构建[J]. 职教论坛,2021(6):44-48.

[12] 纪占武.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教高考”制度建设审思[J]. 教育与职业,2022(19):48-51.

[13] 袁潇,高松. 改革开放4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 复旦教育论坛,2019(1):76-82.

[14] 赖晓琴.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现状及改革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13(1):44-48.

[15] 李小娃.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变迁与改革趋势[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4):8-13.

[16] 张晓超,邵建东. 职教高考改革的现实困境、应然取向与优化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3(2):41-46.

[17] 凌磊. 被赋予的多样性: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中国高教研究,2022(1):63-68.

[18] 谢鸿柔,姜蓓佳. 我国职教高考技能考试的组织实施问题研究[J]. 职教论坛,2023(3):39-44.

[19] 张锋利,张立锋. 类型教育视域下职教高考制度内涵价值与实践策略[J]. 职教论坛,2022(10):15-21.

[20] 李淑娟. 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区域实践:以江苏、山东、河南三省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3(6):20-25.

[21] 杜澔,杨满福. 我国“职教高考”政策比较研究:以华东地区相关政策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9):11-15.

[22] 姜蓓佳. 省级统筹高职分类考试改革:意蕴、问题与对策[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4):176-181,200.

[23] 徐春妹. 实现中职多样化发展先要做好学业水平考试与职教高考“接轨”:对江苏省“技能学考”的调查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2(18):15-20.

[24] 秦川,付慧宇,王泽来. 高职扩招的探索与思考:以天津市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0(9):21-25.

[25] 刘欣,冯典钰. 职业教育“技能高考”政策的执行力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3):63-67.

[26] 董照星,袁潇. 高职院校对口招生改革探索:以重庆市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0):26-29.

[27] 朱德全,杨磊.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的历史逻辑与伦理向度[J]. 高等教育研究,2022(5):45-54.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Trend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by CiteSpace

ZHANG Muwen

(College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relatively ordinary 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ich adopts the “cultural quality + vocational skills” examination enrollment method. Establishing a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ccelera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and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academic attention.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 Based on this, 417 core journal papers in the CNKI database were used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CiteSpace was used to sort out and explo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literatur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ws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and research popular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cies. The research force has initially formed, but cooperation between core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hotspots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inly involve four aspect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cruitment system, management guarantee, and specific practice. Future research can start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breaking away from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pecific policy texts, deepening research on the ontolog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institutions; gradually explo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examination model, facing the practical obstacles and key issues that appeared in establishing a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ssisting i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Key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vocational classification examination; CiteSpace; knowledge graph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知识图谱
探析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考制度改革
2017高考拉开帷幕 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近十五年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对策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