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做师生关系的“融合剂”
2023-11-15常桂珍
常桂珍
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老师,或温暖心灵,或指点迷津,在成长的旅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乐于看到自己的孩子与老师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在学习与成长中“小手拉大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也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师生关系的冷漠与疏远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与班级活动的排斥,师生之间的误解更有可能滋生叛逆与抵触的情绪。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孩子不善于和老师沟通,导致老师对孩子不够了解,无法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活动。因此,家长要做师生之间的“融合剂”,鼓励孩子和老师敞开心扉,学会沟通交流,讲述心中的疑惑,寻求老师的帮助,在信任中奏响教学相长的“共鸣曲”。
孩子拒绝与老师沟通:不能还是不敢?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从教生涯中我经常听见来自家长的“求助”:“老师,您能讲慢一点吗?孩子放学回家说他跟不上您的进度,课上听不懂。”“老师,您今天误解孩子了,他的作业并不是没写而是落在了家里。”“老师,您能帮我们孩子调一下座位吗?他和同桌有矛盾。”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但都有一个共性——这些情况明明可以由孩子直接与老师沟通,但都选择让家长“代劳”。
在校园生活中,一个孩子的成长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自学习成绩、人际交往或者成长困惑等多个方面,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助十分正常,如果所有问题都让家长出面与老师沟通,那么便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家长作为转述者很有可能难以清晰阐述孩子的问题与需求,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对老师的不信任感与疏离感也会不断增强。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会更加关注那些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的学生,并主动与他们谈心。我问这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得到的回答基本是:“我害怕老师不帮我。”“我感觉老师很凶。”“我怕老师批评我所以不敢找老师问问题。”总结起来,这些学生不是不愿意与老师沟通,而是不敢和老师沟通,碍于“师道尊严”的认知不敢接近老师。
通过深入了解,我发现这些学生的经历都较为相似,除了个别学生曾经与老师发生过矛盾或冲突,绝大部分学生的恐惧感都源于成长中外界灌输的老师形象。例如,有些长辈在孩子调皮捣蛋时,会用老师威慑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跟你老师告状,让老师收拾你!”还有的家长在嘱咐孩子时会说:“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别让老师批评你。”长此以往,孩子眼中的老师不再是“引导者”与“帮助者”,而是“惩罚者”,家长看似在给老师立威,实际上却把老师与孩子放在了对立面,让孩子害怕老师甚至抵触老师。
在学校,每位老师都要负责一个班或多个班学生的学习,难免会出现对某些同学了解不深入或者存在误解的情况,这时孩子需要做的是让老师了解自己,与老师主动沟通,而不是坐等老师与自己沟通,也可以让家长成为师生之间的“传话筒”。让孩子积极与老师沟通很重要,孩子和老师“聊得好”,其效果远远大于家长与老师“说得多”。
促进师生沟通,家长需要做什么
孩子开启校园生活后,相信每一位家长都进行过这样的嘱咐:“有困难找老师。”可是却很少有家长告诉孩子该如何与老师沟通,导致孩子面对老师时欲言又止,老师既无法明白学生的困难与处境,又无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不妨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让孩子全面地看待每一位老师。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课间答疑时,有些老师的办公桌前围满了学生,有些老师的办公桌前却冷冷清清,备受“冷落”的老师往往在教学中要求严格、态度严厉,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误解越来越深,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也难以掌握。当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敢找严厉的老师答疑时,学生嗫嚅地回答:“害怕老师批评我,看不起我。”这样的回答让很多老师哭笑不得,却也道出了不少学生的心声。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需要配合班主任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首先,不少学生在学习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认为“我是在给老师学,我学不好老师就不高兴”,这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只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与辅导者。无论是严格的老师还是慈爱的老师,都愿意帮助每一个学生。看到学生勤学好问,所有老师都会发自内心地高兴。要让孩子在与老师沟通时减少心理负担,使孩子明白老师是学习上的“帮手”,从而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
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出现小差错。当此类问题发生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说明情况,而不是轻易对老师丧失信心或产生对抗情绪。只有当孩子愿意全面地看待老师,理解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信任老师时,师生之间的沟通才会畅通无阻。
避免家校沟通时的消极暗示。有些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总是说:“老师,我的孩子在学校里有没有淘气?”“他最近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他有没有违反班级纪律?”“他的学习成绩下滑了吗?”这些问话都属于消极暗示,容易让老师产生误解,认为家长格外关注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一面。而当家长将这些负面反馈传递给孩子并且进行批评后,在孩子看来,就是老师喜欢向家长告状。因此,孩子会特别抵触家长与老师的沟通,自己也会拒绝与老师进行沟通。
曾经班里有一个学生对语文老师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甚至鼓动其他学生一起讨厌那位老师。经过询问,这个学生讨厌语文老师的原因竟然是老师曾向家长反馈他的作文是薄弱项,因此家长天天逼迫孩子练作文。得知学生的想法后,语文老师非常无奈地说:“我和家长的原话是孩子语文成绩有进步,就是作文是薄弱项,跟着课堂进度好好练肯定没有问题。”
家长不应以老师的口吻给孩子施压,否则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导致沟通不畅,最终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沟通是双方的事情,老师能够耐心、细心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要给予老师足够的信任与尊重。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出现以下情况:老师正在给一些学生讲题,却有学生直接打断老师的话自顾自地进行提问;学生在和老师沟通时缺乏基本的礼貌,老师帮助学生解答了疑问,学生连一句“谢谢”也不说;当老师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时,学生会气急败坏……这样的情况都不利于师生沟通,甚至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因此,家长在鼓励孩子与老师沟通时,要让孩子具备基本的礼貌,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将师生关系拉得更近。
师生沟通是一门学问,但它没有多么深奥,师生关系是纯粹的,只有将心比心、相互信任,才能形成联结师生沟通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