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家长、学生学习共同体建构实践研究
——以语文教学为例

2023-11-15

教师博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主家校共同体

吴 旦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云飞路校区,江西南昌 330006)

“学习共同体”是随着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组织,其人员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组成,操作的基本模式是:在学习的大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家长一起配合,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对学习者实施共同教育,发现和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习者获取知识、全面成长。

以前的语文学习大多采取的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学习方式,家长的辅助学习功能明显不足,只停留于报听写、检查作业的层面;“双减”政策实行后,家长的辅助功能进一步弱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家长对学习的辅助功能,使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助下更好地学习,是教师应深思的问题。将“学习共同体”引入语文学习,构建“师—生—家长”语文学习共同体,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初步构建了语文学习中的“双主双辅”共进式学习共同体及对应的实施策略,使学生置身于语文学习的任务情境中,最大化地发挥了教师、家长的辅助功能,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共同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家校共育。

一、“双主双辅”共进式学习共同体的含义

“双主双辅”共进式语文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学生、语文学习为双主体(双中心),以教师、家长为双辅助,联通语文学习课内外的一种语文学习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语文学习为中心,形成师生携手共进、家长孩子共学共进、教师家长协商共进的合作共进学习形式,其核心是根据语文学习任务的特性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家长协商形成学习策略或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双主双辅”共进式学习共同体实施策略

(一)交流互通策略——家校共育融合,构建家校互通新模式

教师以语文学习为载体,积极主动地保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及时反馈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家长协商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合力;通过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互通互联的学习通道,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父母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其角色定位是否正确,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学生离开学校课堂之后,家庭的线下学习是校内课堂学习的关键保障,只有学校和家庭形成一个稳定有效的融合模式,才能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加强互动,邀请家长进入学习平台,通过家长会、云课堂、班级博客、班级群、家长学校、云平台等一系列手段,适当为家长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家校合作的效果,有利于家校互通和共育融合。

(二)异质互助策略——合作伙伴组建,营造共学互助新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课堂是每个人的课堂,强调的是相互倾听和有效对话的协同学习,强调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和而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学习成绩等情况,科学均衡地划分学习共同体,其实力是均衡的,这样可以促进各学习共同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态势,能更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划分学习共同体时,还要考虑共同体内每个成员的学习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例如,笔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组织形式和比赛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参赛选手、幕后老师、现场主持人、评委老师、观众都参与这个活动,掀起了一股汉字学习的热潮。于是,笔者借用这一节目形式,在所带的班级开展了每周一课时的汉字听写比赛。听写比赛按学习共同体分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的成员依次作为代表回答问题,回答错误的成员不得参加下一轮答题,但仍然可以参与小组讨论。每小组答对一题得十分,以小组最后的得分进行排名,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选派两名成员作为下一次比赛的考官,每组答错的问题都需要集体订正。第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根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原题整理选择的,后来做了调整,题目主要从语文教材中选取,比赛的主持人也由学生担任,笔者和优胜组的学生代表一起作为比赛考官。将这一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共学互助策略——学习社区搭建,丰富线上作业新形式

“双主双辅”共进式语文学习共同体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家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习共同体开展语文学习的成效。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学科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与班级学习社区有效整合,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后作业形式,如语音朗读打卡、名家名篇阅读赏析、在线好书分享、主题研学拓展等。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积极完成相应的作业,并将作业在学习社区内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和家长监管情况要及时评价。这样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家长充分参与其中,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得到家长一定程度的配合与监督,逐步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优势互补和共学互助。新形式的作业不仅成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还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助推器。

语文课改的目的正是要实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实践性和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在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利用现代化元素,逐渐改变教育的生态、学习的环境、教育的方式、师生及家长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之得到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双主家校共同体
家校距离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一种基于双主仲裁机制的安全编码采集模块
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应发挥“双主”作用
“双主”教学方法在新装备教学中的探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双主”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