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思维导图运用方法研究
2023-11-15赵婕
赵婕
在高度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将其视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应使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
一、应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只有课堂生动有趣,他们才会有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否则就会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此,教师可巧用思维导图,为课堂增添趣味性和新鲜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对课文的整体了解,绘制一幅可以体现课文整体内容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展示,并引导学生依据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发现自己对课文理解所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随着课文讲解的不断深入,学生还会产生更多疑问,教师就可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和处理,学生可大胆提出看法,分享阅读感受,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在兴趣指引下,语文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活跃。
二、结合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阅读与写作结合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比如,在教学《搭船的鸟》一文时,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讨论之后,学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和鸟儿的故事。写完,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就所说的故事发表意见,在学生的创造阶段,教师要对学习的运用进行引导,在阅读与写作方面,教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这个设计与思维导图很相似,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详尽的规划,保证阅读和写作训练的顺利开展。教师要灵活运用,并给予学生更多引导,这是最合理的方案。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阅读教学结束,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客观的认知与评价,以得到良好的教学反馈。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并将掌握的知识与真实的感想用思维导图展示出来,实现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因此,在阅读课后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本课的学习情况,在后续的学习中能以此作为改进依据,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走月亮》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喜好绘制思维导图,其中要包含本课的生字、词语,故事情节、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内涵,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将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我完善。可见,在课后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字词,提高文化素养,还能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质量,总之想学好语文必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只是让学生朗读几遍课文,梳理课文结构和层次,学习写作手法,很少锻炼学生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种情况下,学习只停留在知识表面,实际上根本没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将课文中的知识层次划分为几个板块,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逐一攻克重难点,形成知识框架,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水平。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教学《海上日出》时,可先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利用丰富的画面导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说出作者是如描写日出的,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问题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快速找出问题答案:作者是通过天空颜色变化写日出景象的。利用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内容,不同段落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能力能大大提升。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读写能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基于此,必须加大写作教学力度,教给学生写作与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學生写作时没有灵感,一方面是因为平时阅读量小,词汇量少,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不能理清写作思路,不知如何动笔。这是因为以往教师对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采取的指导方法也不科学,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题目或材料理解作文要求,到列出写作大纲,做到思路清晰。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课文时,可就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法、特点、情感表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学生结合拓展资料知道老舍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生动、形象地刻画文章主人公祥子的技巧,包括体态、装束、体型还有五官,中间段落细节还有结尾处作者对祥子人生遭遇的痛心和同情,以及对旧社会的厌恶。从多个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后,可让学生仿照课文,写身边熟悉的人物,实现对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四、借助思维导图,开展主题教学
导入新课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只有巧妙设置导入环节,才能给学生创建一个更有趣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还会使学生学习该知识的积极性变得更加强烈,为后续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时,时常会出现溜号等不良的现象。但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所以,教师应利用这一学习特征开展教学活动。借助思维导图,将语文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生自主性差,也不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习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知识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主题单元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梳理教材内容,确定课程目标,减轻工作量。为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运用思维导图开展主题单元教学,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学生印象。以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六单元中,教师事先制定教案,发现可以在《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将文体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议论文以及议论文的要素。然后在口语交际课“意见不同怎么办”这节课上,让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各自的想法,最后在写《倡议书》时,学生就可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尽情展示创意。这样,学生就能弄懂单元与单元中各篇文章之间的关系,学会总结。小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学生就能带着目的梳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方向会更加确切清晰,这样也会产生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应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绘制导图的过程,指出问题,让学生及时解决和改正,从而绘制出更加完整的思维导图,真正发挥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阅读教学活动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摒弃基础知识教学的陈旧观念,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感知并理解文本内容,和文章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打破基础知识教学的束缚,并不代表完全放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块,而是要在讲解基础知识过程中进行相应知识的拓展延伸,要以字词教学为基准,帮助学生积累大量优美词汇,提高学生语言的构建能力及理解能力,更好地发挥识字教学的作用,以课文的重点生字词为基石,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
六、绘制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借助思维导图传授学生知识,同时把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给予学生。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分析文本内容,依据教師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深度理解文本内容,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教师需要研讨的主要课题,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创新并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避免语文能力教学处于碎片化的散乱状态,掌握好教学技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名著阅读或者古诗阅读教学方案时,要侧重合作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做好课文预习,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不可强制性地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明确分析问题的思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大多是特定的,要以话题或者词组用法等方式进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对策,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并认知文学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在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还应让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其他学生互动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还有主题单元教学的效率,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利用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