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在牛养殖中的诊断和治疗解析
2023-11-15王红梅
王红梅
吉林省扶余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扶余 131200
牛寄生虫病具有地区流行的特点,由于发病速度较慢,所以单一寄生虫病的致死率并不高,这也使得部分养殖人员未能给予此病足够的重视,没有科学编制疾病防治方案,使得牛群的抵抗力不高,这也大大增加了牛群的患病概率,直接影响到牛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为了保证牛的健康生长发育,有必要对牛寄生虫病诊断与治疗展开深入研究。
1 寄生虫病在牛养殖中的诊断方法
第一,肉眼检查。在牛养殖过程中,诊断寄生虫病最为常用、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肉眼对牛的外表进行细致观察,以此来发现蜱、虱、蝇等寄生虫,同时还需要定期观察牛身体表面是否有脱毛、外表皱裂、体表出血的现象,如果出现上述现象,便可以初步断定为寄生虫病;第二,血液检查。肉眼检查仅是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相比之下,血液检查的准确性更强,可以准确地分辨出所患寄生虫病的类型,是牛养殖中最为有效的诊断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有两种,分别为鲜血压滴标本、血液涂片染色标本,可以有效检测出寄生于血液中的寄生虫;第三,粪便检查。此种检查方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吸虫、绦虫、线虫等寄生虫存在于牛的血液中,会使牛排泄物的硬度、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有时粪便中还会夹杂黏液和虫体,所以需要对牛的粪便进行科学分离,这样就能最终确诊存在于牛体内的寄生虫类型;第四,病畜剖检。这种诊断方式主要是对感染寄生虫病致死的机体进行解剖,进而根据解剖分析结果诊断具体的寄生虫病种,以此来为后续寄生虫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 牛寄生虫病的治疗策略
在牛养殖过程中,牛寄生虫病极为常见,与其他疾病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寄生虫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发育之后,会直接影响到牛的细胞组织。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一条寄生虫的产卵量高达5 000 个,这些寄生虫在生长阶段会通过汲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的生长需求,长期如此会造成饲料作用无法发挥,对牛的生理机能造成直接影响。此外,由于牛的体内有寄生虫,其粪便也会夹杂寄生虫节片,在处理粪便时难免会造成病原体扩散,使得牛群的免疫力有所降低。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养殖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2.1 牛绦虫病
牛绦虫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病原体种类繁多,严重威胁着牛群的健康,而莫尼茨牛绦虫是最严重的一种,一旦犊牛感染这种疾病,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减少、生长迟缓等问题。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加重,患病牛的粪便中会夹杂大量绦虫节片,甚至伴随贫血、回旋运动、痉挛等症状,最终诱发死亡。
牛绦虫病治疗多通过服用药物来达到其驱虫治疗的目的,通常一周至一个月便可痊愈,常用西药包括吡喹酮、氯硝柳胺等,或者将槟榔和瓜子制成中药合剂,同样疗效显著,如果患病牛出现并发症,则要及时进行手术。吡喹酮是一种广谱的驱虫药,对多种绦虫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首选。此种药物的杀虫机理集中在虫体颈部,通过对虫体皮层表面的细胞进行破坏,以此来增强体表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这样就可以让虫体出现肌肉痉挛、颈部表皮损伤,有效灭杀绦虫。患病牛服用此药物后,会产生头晕、恶心、腹痛等轻微副作用,停用药物后即有好转。氯硝柳胺也叫做灭绦灵,能够起到抑制绦虫线粒体氧化的作用,如果直接服用很难吸收,可以将其淹没成细小颗粒状混入饲料中,待患病牛服用2 h 后继续为其灌溉服硫酸镁导泻,促进绦虫节片在消化前及时排出体外,连续服用2 d 即可。
2.2 牛皮蝇病
在夏季到来之时,雌蝇会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飞到牛的身体表面产卵。当牛皮蝇幼虫钻入牛的皮肤时,会引起皮肤瘙痒症状,同时让牛变得焦躁不安,患处皮肤生出痂皮;如果幼虫在牛的背部皮下,会出现局部硬肿、皮肤穿孔,此时养殖人员必须在皮肤穿孔位置及时将幼虫挤出来,避免其长期寄生引起浆膜发炎。感染严重的情况下,患病牛体型会明显消瘦,限制其生长速度,且贫血概率增加。尽管成蝇不会直接叮咬牛,但是会令牛变得惊恐、四处奔跑,长此以往使牛逐渐消瘦。养殖户一旦发现牛群中出现此种疾病,必须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诊断,以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治疗策略。牛蝇虫病应当以预防为主,在流行地区,养殖人员需要把握住成蝇活动季节,将3%敌百虫均匀喷洒在牛身体表面,每隔10 d 喷洒一次,可以起到良好的灭杀成虫和幼虫的效果;或者按照犊牛1 mL、育成牛和成年牛1.5 mL 的剂量标准,为牛臀部肌肉注射倍硫磷,此种方法适用于11 月份,能够杀灭95%以上的幼虫。
针对牛蝇虫病的治疗,可以按照10 mg/kg 的剂量标准为患病牛肌肉注射蝇毒磷杀虫;在二月下旬和三月上旬是皮蝇虫幼虫繁衍时期,需要将50%浓度的乐果,按照犊牛2 mL、育成牛3 mL、成年牛5 mL 的计量标准进行肌肉注射,能够起到快速杀灭幼虫的效果;或者利用3%敌百虫水溶液为牛擦拭背部,每次擦拭3 min,等待24 h 后便能将寄生在牛背的皮蝇幼虫杀灭。此种方法最佳使用时间是每年三月中旬到五月末,每次擦拭要间隔一个月,擦拭2 ~3 次后就能有效治疗疾病。
2.3 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的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7 ~9 月份,以蜱虫作为传播媒介,焦虫会在蜱虫体内快速繁衍,然后蜱虫叮咬牛群感染此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焦虫多寄生于黄牛、奶牛、水牛的红细胞内,会令患病牛出现呼吸急促、高热贫血、反刍停止、食欲不振、消瘦严重等临床症状,随着症状加重最终导致患病牛死亡。一些地区患病牛的发病率相对低一些,死亡率也不高,大约是40%,发病率最高的当属由无病区运输进有病区的牛,死亡率最低也会达到60%,最高是92%。
牛焦虫病的治疗,需要前期做好诊断工作,确定发病的具体时间,根据患病牛临床症状,针对性用药。利用贝尼尔配置7%溶液,按照3.8 mg/kg的剂量标准为患病牛进行肌肉注射,症状不严重时注射一次即可,必要的情况下则要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 d。但是水牛对此种药物的敏感性较强,为了安全起见最好用药一次,防止引发患病牛的毒性反应,黄牛应用药物会短暂地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的反应,但是停药后便可快速消失。利用阿卡普林,配置5%溶液,按照1 mg/kg 的剂量标准为患病牛进行皮下注射,部分患病牛在注射药物几分钟后会出现流涎、出汗、呼吸不畅、肌肉震颤等副作用,通常3 ~4 h 便会消失,如果迟迟副作用未消失,需要继续为患病牛注射阿托品。在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牛焦虫病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症方能取得理想化效果,以维生素B12为例,用此药物治疗贫血需要将剂量控制在0.5 mg,皮下注射一次即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患病牛输血,治疗效果更佳。
2.4 牛虱病
牛虱病发病高峰期在冬春季节,幼虫和成虫会寄生在牛身体表面,因不断吸血造成患病牛贫血、营养不良、骚动不安,相比于其他寄生虫病,牛虱病虽然不会诱发死亡,但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治疗策略,会导致患病牛日渐消瘦,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是奶牛,其产奶量会明显下降。感染牛虱种类不同,牛的患病部位也会有所差异,牛虱多寄生在牛背、肩部、颈部、尾部,通过接触进行传染,如果圈舍通风不畅、卫生条件差、湿度高,极其容易加剧传染。患病牛会出现采食量减少、精神萎靡、患处瘙痒,如果寄生虫数量较大,还会使患病部位的皮肤发炎、脱毛、形成痂皮,此时便可确诊。
养殖人员日常应加强对牛虱病的预防,保持圈舍环境清洁卫生,在引进新种时必须要对其进行彻底灭虱,然后才能混群饲养。除了虱卵之外,处于其他发育阶段的虱子均会不断吸食牛的血液,而且会传播其他疾病,因此疾病治疗要从灭虱入手。养殖人员可以将敌杀死配置为0.008%的水溶液,用来为患病牛擦拭患处;取百部和烧酒各100 g,两者均匀混合,大约静置24 h 后用来为患病牛擦拭患处;在100 g 烟叶中加入1 000 g 热水,浸泡一段时间,趁着温热为患病牛擦拭患处;敌百虫和水按照1:100 的比例混合,充分溶解后均匀喷洒在牛的身体表面,每周喷洒一次,防牛虱效果极佳;利用生菜油100 g,通过棉球蘸取的方式均匀涂抹在牛的身体表面,每日涂抹一次,连续3 d 即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牛养殖业中寄生虫病常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尽管不会直接威胁到牛的生命,但是会直接影响到牛的采食量、休息,放缓其生长发育速度,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必然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养殖人员熟练掌握寄生虫病诊断的基本方法,日常密切关注牛群外部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做更加科学的诊断,确诊后根据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寄生虫种类,针对性采取治疗策略,避免寄生虫病蔓延,切实保障养殖效益,助力畜牧养殖业的稳健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