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2023-11-15叶静侠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原理美学

叶静侠

(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美学原理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我院开展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该课程内容因具有哲理性、抽象性、理论性的特点而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并形成逻辑清晰、内容全面的思政元素库,将“思政”全面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批判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从而将《美学原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进而为我国文化产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一、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院虽积极开展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但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详细分析美学原理在开展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联系不紧密

一方面,任课教师未树立跨学科意识。目前,从我院美学原理教学情况来看,任课教师缺乏跨学科意识,这主要因为任课教师的专业学科背景单一,大多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有着较强的美学学科意识,虽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美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对文艺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和艺术鉴赏等等,但也因为自身专业背景的原因,未能充分地引导学生认识文化产业中的美学现象或美学问题。

另一方面,课程内容局囿于传统教学体系,缺乏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联系。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涉及多门专业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文学等专业,这也就要求美学原理的课程目标除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美学理论知识,建立美学思维和美学意识外,更重要的是,该课程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美学问题和美学现象。因此,基于美学原理课程目标的设置,其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美学基础知识和美学理论,还要将其他相关学科的前沿内容(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文化学)囊括进来,从而引导学生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要将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进而强化美学原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联系。

总之,美学原理课程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与美学原理课程内容的组织有关,也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涉及多学科的特点有影响,更是与任课教师的专业学科背景有联系。

(二)教学方法单一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2]兼具理论性与抽象性的特点,课程内容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方式是影响美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笔者的教学实际发现,我院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传统、单一的特点,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愿,从而容易导致“学生主观上认为美学难理解、不好学”的局面,进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下文中将详细分析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是传统讲授法,即“教师‘教’、学生‘学’”[3],也就是授课教师通过运用大量典型的教学案例来解释说明某一美学知识点,从而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美学知识。同时,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讲授法在美学原理课堂中有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方面,教师通过讲授法能够系统、全面地讲解美学知识体系与内在逻辑关系,能够较好地满足部分学生学习美学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讲授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部分学生在以教师主讲的课堂里容易成为“手机党”或“睡觉党”。

二是多媒体教学法。即在美学原理课堂中,任课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讲解美学知识,尤其是对那些兼具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同时,根据笔者的教学实际来看,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和音视频等教学内容,有利于将那些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美学知识化解为具体可感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进而打破学生对美学知识“难学、难懂、难理解”的误区。同时,美学原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时仍存在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虽使用了希沃教学平台,但仅限于使用播放PPT和教学视频的功能,未能充分利用其他功能来辅助教学。

三是线上线下教学法。受疫情影响,美学原理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法,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一方面,线上线下教学法能够突破时空条件的限制,有效解决教学活动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任课教师有待提高开展线上教学的能力。

雨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在蔬菜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雨季规律,提前做好避雨管理工作,在科学灌溉的同时有效防治病虫害。遭遇强降雨天气需要及时筹备避雨工作,避免洪涝灾害的影响,保证蔬菜根基稳固,提高蔬菜抗病虫害能力。

总之,在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中,势必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不到位

美学原理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思想政治素养、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美学原理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在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得不够充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得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思政元素缺乏典型性和地域性。比如美学原理在挖掘思政元素时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新疆地域文化的关注;二是课程思政元素缺乏文化产业学科特色。比如,美学原理在挖掘思政元素时缺乏对我国文化产业,尤其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三是未形成逻辑清晰、内容全面的思政元素库,比如目前美学原理课程思政元素处于散乱,缺乏条理性、模块性和系统性的状态。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得不到位,存在生硬、不够自然的问题。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发现,目前美学原理课程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往往是教师直截了当地讲解美学知识中的育人元素,未能引导学生对课程中的思政点进行思考和讨论,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美学原理思政目标的实现。

总之,这些问题既是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大学生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亟待解决的困境,更是影响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发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加强课程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联系

一方面,授课教师需树立跨学科意识,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目前美学原理课程建设的问题之一是授课教师多为文学专业,缺乏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系统认识。因此,授课教师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要树立跨学科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思考美学问题,其课程的讨论和思考既能基于美学的人文学科性质,又能扩大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美学与现实生活、美学与设计、旅游、民俗等领域的联系。

二是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正如“教研相长”的理念,鼓励授课教师对文化产业领域内的美学问题进行研究,既能够帮助授课教师打破书斋式研究,又能促使教师掌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研究方法和专业前沿信息,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目标,从而强化美学原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间的黏合度。

另一方面,加强课程内容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联系。“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4]其研究范围涵盖社会生活、自然环境、艺术形态及审美教育等领域,并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概论》等课程构成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审美教育课程群。因此,在美学原理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不仅要选用能够反映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美学知识,还要选取具有价值批判和哲学深层思维的课程内容,从而锻炼学生运用美学知识阐释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审美现象,进而促使学生系统全面思考文化产业中的美学问题。

总之,加强美学原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联系,既是美学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我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根基。

(二)优化教学方法

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具有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5],因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已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理解、阐释美学概念和理论时容易出现“没听懂、不理解”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源于美学知识自身具有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因此,笔者通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将美学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学概念和理论知识。在进行实践探索后,笔者认为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运用案例教学法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图片、音视频资料来辅佐课堂教学;第二,要选择典型性、普遍性和时效性的案例,以此提升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共鸣感。

另一方面,采用任务驱动法,即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对某一美学知识点的讲解,并通过PPT在课堂进行成果汇报。比如,在讲解“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的特征”时,授课教师可以在班级里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某小组从接收学习任务至任务结束会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课前,小组成员在组内对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并形成PPT来展示学习成果;第二阶段是课中,也就是小组代表通过PPT详细讲解悲剧的特征;第三阶段是成果点评阶段,由授课教师和全班学生对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和打分,小组分数也将会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一部分计入平时成绩里。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此教学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对美学知识的思考力度和理解程度,从而提高美学原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美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产业中的美学问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推动美学原理课程的建设发展。

(三)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育人实效

美学原理是我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是开展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自2020年起,笔者担任美学原理的授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下文将结合课程实际,探讨美学原理在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方面的改进措施。

一方面,美学原理课程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为导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包括不限于以下三方面。其一,应择取具有典型性和地域性的思政元素。比如,在“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讲解中,可通过具有典型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案例讲解悲剧特征,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在电影、电视剧、戏曲、歌曲、音乐剧等领域的发展,从而启发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又如,在讲解“自然美比德模式”时,可通过讲解具有地域性的新疆胡杨树所象征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德模式的内涵;其二,深挖文化产业,尤其是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思政元素。基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美学原理可从新疆歌舞、旅游、广播影视、文物保护与开发等领域挖掘思政元素和典型案例,从而强化美学原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联系,进而与其他课程共同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另一方面,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提高课程思政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根据前文对美学原理课程思政融入不到位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程内容的思政价值。比如,在“人物美”知识点讲解中,引导学生观看欣赏PPT上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喜悦之情、2008年北京残奥会运动员杜剑平奋力拼搏的表现和央视主持人李思思身穿旗袍主持春晚的画面等三张图片,并让学生用三至五个关键词来形容农民伯伯、残奥会运动员杜剑平和主持人李思思身上的“美”,接着,由任课教师总结归纳出学生们回答的关键词并引出人物美的概念,同时,任课老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总之,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提升我院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我院学生的审美观念、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的课堂模式,从而提升课程思政思想育人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笔者从加强课程与专业的联系、优化教学方法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思政元素融入方式等三方面对美学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从而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原理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纯白美学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妆”饰美学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