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治理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究*

2023-11-15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一站式育人社区

张 旭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1]“一站式”学生社区不仅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场域,也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有力抓手,更是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和平台。由此可见,“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一、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释义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公共治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等领域研究、实践,推动公共治理模式变革。[2]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公共治理理论已是当前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公共治理基本理念是在传统的执政理念基础上,公共治理模式发生变化的结果。将两者进行对比,首先从运行主体看,在传统的社会治理中,政府作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具有绝对权威性;公共治理以结果为导向,政府不再是唯一主体,多元主体通过民主、协作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其次,从运行模式看,传统的公共行政是自上而下对公共事务单一方向的控制管理;而公共治理注重双向协调,更加强调管理过程中的上下互动。

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果导向,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公共治理的效能性不能简单与行政效率画等号,既要追求效率更要注重而结果。二是分权导向,公共治理的主体从一元化到多元化。政府组织不再作为唯一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民间组织、非营利行组织、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到公共事务治理中。三是社会导向,构建新型国家-社会关系。政府要放松对社会的过度管制,逐步简政放权,增强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充分释放公民组织的自我管理能量。四是服务导向,政府职能要从统治向服务转变。政府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不断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满足人民需求。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要着力推动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教育力量和服务力量向学生中间汇集,实现党建引领、科技赋能、资源集聚、保障支持的育人新格局。然而,放眼全国各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面临许多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作为育人阵地的功能理念尚未达成共识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分制改革、大类招生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措施落地,传统的班团集体概念逐渐在弱化,因此,对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继宿舍、公寓两个阶段后的育人新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新场域,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然而,“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重要育人阵地的理念尚未达成共识,各级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人员未深刻领会“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价值内涵和重要意义,在部分师生看来,学生社区仅是休息生活的场所,课堂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各育人主体对学生社区的理解还停留在重管理轻教育、服务的现状。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拔节孕穗”期,是习惯养成、价值观形塑的重要阶段,学生社区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但目前一些高校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停留在侧重于打造“盆景式”物理空间建设,还未将思政元素融入社区建设全过程、各环节。[3]目前,全国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部分高校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片面追求效率,忽视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三全育人理念未融入社区建设。

2.社区育人主体结构单一,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

受高校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影响,各部门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常受到组织架构、部门权责、规章制度等方面约束,存在育人主体治理效能低下和协同管理水平不高等难点,主要表现在主体结构和制度导向上缺少顶层设计。从主体结构来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育人资源向社区一线下沉,除原先承担社区日常管理职责的后勤保障部门外,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工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也纷纷在社区设立办公场所组织队伍进驻,然而,一般学生与辅导员交流较为紧密,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仍主要依赖于辅导员群体,教务等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互动性不强。部分专业课老师还未转变思想观念,仅把第一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忽视了以宿舍为单元的学生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理应作为社区主人的学生群体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热情不高,经常被动性地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制度导向来看,各育人主体从部门利益出发,围绕管理目标任务设计、制定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缺乏整体性考量。如学工部通常较为重视学风建设,常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而团委往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在群体中的领导力和贡献度,宿管部门常把宿舍安全、卫生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准入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实行“一票否决”。不同职能部门的制度导向可能会让想要全方面发展的学生疲于应付各类规章制度,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来,使得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3.社区服务功能存在供需矛盾,亟待优化升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变化,宿舍园区作为“第二课堂”对在校学生教育引领的补充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助推高校师生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可在宿舍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原先住宿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求融入了综合性服务功能,对社区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现有的学生社区服务功能存在供需错位的矛盾。除了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外,学生社区还作为“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空间延伸,经常在学生社区开展一些特色育人活动。然而,活动的组织策划、资源的调度配置尚未有效满足学生需求,学生社区提供服务功能与学生期待的现实需求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供需矛盾。另外,由于受社区建设资源限制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的影响,尚未充分满足学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从学生需求角度看,当前高校传统的教育服务还无法及时下沉、延伸到学生社区,服务功能优化升级面临许多困难挑战。

三、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4]学生社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承载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应牢牢把握学生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基于公共治理理论,以结果导向、分权导向、社会导向、服务导向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模式的探索、建设方向,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1.树立效能性治理理念,提升社区育人质量

一是侧重“宣传”和“引导”,以统一思想为抓手,筑牢育人阵地根基、凝聚理念共识。组织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大讨论,邀请校院领导、机关干部、专业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共同参与研讨,就学生社区建设内涵要求、价值意义、建构路径、预期成效等关键问题进行充分探讨;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交流会和前往兄弟院校实地考察,在思维碰撞中明晰学生社区正确发展方向;常态化做好学生社区育人成果总结、展示工作,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在重大场合宣传引导,提高学生社区建设成效曝光率,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二是统筹“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建设,以文化涵养为主线,打通学生社区精准思政“最后一公里”。“物理空间”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骨骼”,“社会空间”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血肉”,学生社区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空间布局,将“物理空间”建设和“社会空间”建设有机融合,在物理空间中嵌入社会属性,在社会空间中搭建物理载体,打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服务空间、文化空间和虚拟空间,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生活需求。另外,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休息的主要场所,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由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向学生宿舍延伸,举办雅室大赛、“友”趣宿舍大会等活动,在宿舍走廊上布置党史教育、校史校训、先进典型等文化标识,在宿舍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中间、走进学生心里。

三是兼顾“质量”和“效率”,以党建引领为驱动,推动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需将党的组织建设向学生社区下沉延伸,通过开辟专门的党建空间将党组织建在社区,设置功能性党支部、党员服务站、党员先锋岗,挂牌党员宿舍等方式创新组织形式,搭建社区党建平台,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络体系。定期在学生社区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社区公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打破部门职能壁垒,凝聚社区育人合力

组建多元化育人队伍。将育人力量有效下沉到学生社区,更多、更好地惠及学生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关键。高校应多措并举不断激发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学工队伍、学生群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汇聚协同育人合力,例如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条例,对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等育人力量下沉学生社区作出明确规定,定期深入学生社区一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回应学生关切;专业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重要的育人力量,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引导专业教师扭转“重科研、轻育人”的局面,通过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方面设置一定比重来激励专业教师下沉学生社区;依托学生社区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促进学生提高“主人翁”意识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形成学校主导、教师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

创新协同性治理机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发力、多个部门协同、全局资源导入,高校应打破部门间职能壁垒,构建协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厘清部门间的权利和职责,进一步激发、释放育人活力。一是要构建组织领导体系。高校应自上而下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学生社区组织领导机制,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等议事决策机构,协调各部门在学生社区有序开展育人工作。二是要构建协调管理机制。在充分保障各职能部门行政权力和合法利益的基础上,运用“责任矩阵”明确各部门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的权责归属。配套完善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依据各部门参与贡献度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实现各部门共享学生社区建设成果。加强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为各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政策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和根本遵循,汇聚各项政策文件的育人合力。三是要构建评价反馈机制。高校可以通过定期发放调查问卷、电话信息回访等方式调查研究学生社区业务办理效率、服务体验满意度,将学生诉求形成可视化数据,及时总结凝练“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阶段性成果,以便对下阶段学生社区建设、改革提供方向指引。

3.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要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思维构建集约、开放的社区平台,驱动育人资源、管理服务、实践活动供需从粗放型向精准化匹配转型,化解供需不匹配、不平衡等矛盾。一是要创新服务运行机制。以学生用户需求、喜好、反馈作为资源植入、经费投入、人员调整的主要参考依据,整合链接校内外资源,加强机制创新,推动流程再造,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优胜劣汰,倒逼服务水平提升。推行社区育人项目申报制度,鼓励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等特色品牌活动,从空间支持、配套服务、项目支持等多个维度为不同规模、主题的师生交流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后勤保障,根据学生参与率、好评率划拨活动经费,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学生社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校园生活的追求。二是要依托大数据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对互联网有着深度体验需求,高校应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在尊重学生诉求、遵循育人规律的基础上,加大学生社区“数字化”建设力度,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进学生社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依托智慧社区平台和“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汇聚学生全口径、全链条、全周期的成长信息,精准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困难资助、就业指导和异常行为预警等,提高突发情况的应急响应能力,助力平安校园建设。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高校应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始终,研究梳理学生社区各类服务岗位承载的育人功能,制定服务育人体系建设方案、完善岗位考核体系,强化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在绩效考核中的导向作用,编制学生社区工作手册,规范服务范围和岗位职责。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管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建设专题讲座培训。面向服务师生开展服务满意度调研,评比服务标兵和先锋模范岗,通过榜样示范引领,营造浓厚的服务育人氛围。

猜你喜欢

一站式育人社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珠”育人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