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视角下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翻译的汉西双语语料库构建研究*
2023-11-15樊星缨
樊星缨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十三朝古城、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独具特色的文物景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其中不少是从讲西班牙语的民族和地区慕名而来。陕西的红色旅游文化极为丰富,拥有影响大、数量多、分布广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近500个,革命旧址2000多处,省级、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0多处,在全国红色旅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的汉西双语翻译也是尤为关键的。准确、恰当的翻译,能有效地引导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更加全面地认知陕西红色旅游文化,在众多国际游客中,不乏来自以西班牙语为母语国家的游客。相反,旅游词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翻译,不但起不到文化传播的效果,反而可能对旅游者造成误导。尤其是在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这种有关红色旅游资源错误的译法,极有可能将地方形象通过各种媒介载体向国内外广大民众迅速传播,造成外界对陕西旅游文化的误解[1]。因此,西班牙语作为世界第三大语言,其使用人口遍布各大洲,为提升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力,打造汉、西两种语言,构建双语语料库显得非常重要。
红色文化是指具有中国特色、革命精神浓厚、历史文化内涵厚重的先进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因此,红色旅游资源外宣材料翻译的精确性和艺术性对其对外宣传具有广泛的国际传播力和重要的传播意义。由于红色旅游文本中涉及许多专业术语,例如,历史背景、历史语境、本土文化等,仅仅依靠译者是很难实现对其精准的翻译,那么,在翻译的同时,译者就需要借助强大的语料库和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文本术语的准确性以及文本表达的可接受性。本研究将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自然语言处理和语料库语言学为指导,按照实用性原则,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对陕西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汉西双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构建陕西红色旅游资源汉西双语语料库。采用自主研发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汉西双语并行语料对齐处理平台,将双语材料处理成语句对齐的汉西双语平行语料库,为陕西发展红色旅游提供资源保障。
一、功能主义观点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该领域的领导者是弗米尔(Fermier),他提出了“翻译目的论”这一核心理论。他所说的目的,指的是某一翻译的目的,也可能是某一翻译的行为。弗米尔认为,每一句话都产生于既成之目的,又为之效劳。译文必须由其期望的用途和目的而确定,源流不过是提供基础信息而已。根据目的论,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有意识地、一致地遵循相关的翻译原则,这可能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运用意译、直译或其他策略来进行翻译[2]。根据所服务的目的来确定翻译任务的目的和要求。也就是说需要按照翻译任务的具体情况来翻译。
莱斯在1984年出版的《普遍翻译理论架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目的论”这一概念,他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多的是把原文的指导原则和功能的对等作为对等理论所重视的内容。至此,原本在翻译界被一致认可的以原文对等为中心地位的译法被打破。“目的论”强调了翻译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如此一来,翻译的方式就更灵活了,形式也更多样了。然而,翻译也并不是可以天马行空。诺德指出了目的论的局限,推翻了以源文本为核心的传统翻译观念。译者会变通地运用创造性的翻译方法,如增译,减译,编译,缩译,合并,改写等,目的是使读者和听众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这种根据目的来决定策略的功能主义理论翻译虽然没有忠实于传统的功能平等式翻译理论,但是其灵活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形式更能符合读者和听众的阅读习惯,也可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内核和精神。
二、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翻译现状
红色旅游可以使游客在游览旅游景点时充分感受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进而开阔眼界、丰富体验,深刻领会革命精神的含义,学习宝贵的革命精神。而陕西红色旅游最大的魅力在于,在革命传统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红色人文景观与绿色自然融为一体,使旅游产业呈现出更大的亮点[3]。
陕西的红色旅游资料非常庞杂,涉及面很广,要翻译好这些资料,任务十分艰巨。目前,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外文宣传意识淡薄。红色旅游是近年来的热点,也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但是在网站宣传以及景点的宣传册、广告牌中很少能见到外译本。英译本偶尔有之,其他多语种的外译极为罕见;2.语言性翻译失误。在旅游资源外宣文本中用词欠妥,机械翻译较为严重,译文句子结构混乱等。这类型的低级错误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景区乃至城市的形象;3.专有名词及必要历史信息说明的缺失。由于文化及思维的差异,外国游客缺乏相关知识,因此,这类型的信息的直译将会很难理解,因此在翻译这类型的词句时,需要附录注释。
鉴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域文化的文字风格中,同样能体现出中文旅游文本和西语旅游文本之间的不同。这种差异在翻译时也应当有所体现。例如,中文旅游文本在称呼时不直接使用“你”“你们”“您”“您们”这类词汇,而选择“旅客们”或“游客们”这些词组,使游客更容易认同并接受阅读,而西班牙语国家则更倾向于选择前者。所以翻译时应尽可能选择“tú”“vosotros”“usted”或者“ustedes”这种友好的语气。此外,中文旅游文本介绍大多习惯于对景点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和描述,往往使用诸如“十佳旅游景点”“首批一级博物馆”之类夸张的词语,另外诸如“曾有领导莅临”“曾有名人题词”“某知名节目或电影采景地”之类的也是评价常用的手法。而在旅游资源的文本中,西班牙语的介绍则更多地偏向于简洁、直观的语言。此外,在行文中,汉、西两种语言的句式也各有特色,汉语偏重意合,所以结构比较松散,既无主句,也无简单句;而西语重形,语法结构严密,长难句居多,句子结构复杂。因此,在处理红色旅游翻译文本时,尤其是汉译西时,要根据西班牙语句式的要求,增加各类虚词,变换句式,通过从句等方式翻译源文本。但在西译汉时,翻译人员应通过分析不同语法成分和主体之间的联系,分解长难句,合理地翻译成汉语分句、短句和单句,并采用分句法和换译法,分析西语原句中动词、代词和主谓语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长难句的结构,这样才能把长难句的结构翻译好。在翻译时,为了方便和满足读者的需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三、陕西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平行语料库的构建
当下,信息技术对于数据和知识库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语料库则构成了自然语言处理方法所必需的基本支柱,作为语言基础数据库和基础知识库。语料在各个层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语种数量,可将语料库分为单语语料库、双语语料库和多语语料库。其中,双语语料库是指同样内容的双语文本同时收集在同一语料库中,以本研究为例,是指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的汉西双语语料库中既包含了汉语旅游资源的信息,同时也包含了它的西班牙语译本。那么,在构建双语语料库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以及双语语料对齐的问题,而对齐技术则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因此,在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翻译模型中,亚行语料库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双语语料库的构建、语句对齐、语块对齐的精确度对最终机器翻译质量的影响都是必不可少的[4]。训练数据离不开机器翻译系统。也就是说,翻译模型的参数估算,翻译文本的数量都会对结果产生不小的影响。数据量越大,译模与真译的距离就越近,译文的表现也就相对较高。此外,各种类型的语料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语料库随着数据的不断更新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本文通过研究语料库的设计、语料搜集选取与整理、语料的加工和语料文本纠错等多个环节构建双语语料库。
1.语料库的设计
陕西红色旅游资源汉西双语语料库是一种特殊的语料库,可以提供丰富的两种语言间的匹配信息,其中包含了两种语言的互译信息。构建平行语料库则是通过将陕西红色旅游资源的源语语料库和目的语语料库通过段落对齐、句子对齐再到语块对齐的方式,最终构建成完整的双语语料库。
2.语料搜集选取与整理
在语料库的构建过程中,这一环节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环。要搜集到全面完整且权威的双语语料,首先,需要通过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景点的源语素材进行收集。例如,走访与景点以及与景点相关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对景点现有公示语拍照留影、购买和收集景点小册子、旅游小册子、地图等刊物和印刷品等方式收集语料。其次,通过文化和旅游部、环球网、人民网西语版、陕西省旅游局、西安市旅游局官方网站及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对目的语(本文中指西班牙语)素材进行广泛的搜集和整理。不难想象,搜集到的目的语语料一定很有限,那需要做的就是将源语素材进行汉西翻译。最后,则需要初步整理原始材料。
3.语料的加工
语料的搜集工作量最大,而语料的加工则难度最大。在语料加工这一环节,语料的切分和对齐是并列语料构建的重点。只有将双语语料对齐,才能保证应用时极大的准确性。而这一过程,通常的做法则是通过采用人工切分的方法进行组合对齐。研究组以语句为单位将两种语言进行对齐处理。具体地说,即将原文按句译成句子,并加以加工,使之符合题意,并具有文化传播的意义。这样,才能保证二语的完整对应。
在语料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语料库中包含大量的语料,仅靠人工切分和对齐的方法,工作量和难度都将很大,因此自动对齐技术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对齐工作若是仅靠人工完成,那效率必然是低下的,因此利用技术手段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红色旅游资源双语语料库建设这一研究中,可将双语语料化为段与段对齐的语料,以提高双语对齐的效果。语块对齐难度较大,当下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虽然以语块为单位的翻译方法有利于解决机器翻译中产生的歧义,但是单单把所有的句子都准确拆分成不同类型的语块这一点,在现有的技术层面都很难得以实现。语句对齐,是双语语料中的关键,在段与段、句与句、块与块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着重于语句自动对齐这一部分,通过把双语预料拆分成语句,利用语句对齐平台,将其处理为中文-西班牙语语句对齐的平行语料,从而打造出具有一定规模的汉西双语旅游语料库。
4.语料文本纠错
通过上述几个步骤,经过初步整理的文字材料中仍会存在各种类型的翻译错误,还需要对所有材料进行二次筛选,那么,在筛选的过程中,就需要剔除部分翻译质量较差、不可修改的原始材料,从而保留其他一些翻译质量比较过硬、可以使用的材料。经过第二次筛选后留下的这部分材料,在仔细审阅后,也会存在部分翻译的错误。因此,接下来,将会围绕语言文字错误和文化错误两个方面,对保留的景区资料进行纠错。对于语用错别字、特殊语篇也都需要作适当的校正。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错误主要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的词汇的选取、语法结构、句子结构等方面出现的语言上的错误。而文化错误则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国内外文化认知的差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文化产物等直译或者意译时出现的失误。最终,用矫正后的语料完成双语语料库的构建。
四、构建陕西红色旅游资源汉西双语语料库的意义
通过收集、整理、纠错和修改后构建的陕西红色旅游资源汉西双语语料库将应用于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当中[5]。从这方面来讲,该语料库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和参考价值。此外,也为其他省区市提供了较高质量的公示语参考。同时,对于译者来说,该语料库可以帮助译者查询具体字词在实际使用中的翻译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准确地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有助于加快他们的翻译速度,提高他们的翻译质量。对于外语翻译教学来说,在中西双语旅游翻译的授课中,本语料库将为师生们提供地道的教学素材。里面的资料对于相关景区而言,可作为素材直接使用。打造这一语料库,将极大地助力陕西国际品牌品质的提升,助推陕西旅游市场价值的提升。广泛收集整理西语资料,翻译陕西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双语语料库,让游客对陕西特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外地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翻译服务,从而促进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进程,增强中国旅游文化的国际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