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智能机器人配置化疗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3-11-14冰,李

西北药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配药残留量调配

刘 冰,李 聃

1.淄博市第一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淄博 255200;2.齐鲁医药学院药学院实验中心,淄博 255300

目前,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多为人工配置,存在人员短缺、工作强度高、职业损伤、配药过程信息难以追溯、用药安全与精确度不足等问题[1-2]。WEINAS Onco系列智能机器人是由深圳市卫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配药机器人,包括数据库系统、调配控制系统及质量控制系统3个系统,其具有信息化高、自动化强的特点[3]。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人工与配药机器人对5种化疗药品的配置工作效率、配置质量及配置准确性评价该设备的应用效果。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医院PIVAS配置的6 323袋处方。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采用人工配置的5 468袋化疗药物设为对照组,2022年11月至2022年12月采取智能机器人配置的855袋化疗药物设为观察组。处方配置期间2组对应药学调配人员20名,其中男性2名,女性18名;年龄为22~40岁,平均(31.36±2.18) 岁;工作年限为2~11年,平均(4.61±1.05) 年。

2 方法

2.1 配置药物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贵州柏强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10 mL∶1 mg);注射用环磷酰胺(Baxter Oncology GmbH,规格为0.2 g);氟尿嘧啶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10 mL∶0.25 g);奥沙利铂注射液[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规格为10 mL∶50 mg];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10 mg)。

2.2 分组

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配药,核对药品、标签等依据常规配置流程进行药物配置。观察组用智能机器人配置(WEINAS Onco系列智能静脉用药配药机器人,深圳卫邦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流程:(1)启动:由调配人员在主机后右下角处找到电源开关并按下以启动WEINAS,随后双击桌面程序图标将控制程序启动,此时系统将自动初始化,完成后由调配人员登录进行回零操作;(2)选择调配模式:于录入处方数据前,设置药物调配模式,该智能机器人分别支持相同药品集中排药调配与单处方调配2种调配模式,该系统默认选择单处方调配模式;(3)处方录入:将该设备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软件对接与数据传输,处理处方时,由智能机器人扫描已排药处方的二维码,该设备获取处方信息后可自行辨别处方状态并选取合适的调配流程;(4)药品与溶媒装载:由护理人员根据药品转盘上标记的位置逐一放置已进行消毒处理的药品,并根据溶媒选取对应的溶媒夹具;(5)配液器安装:由调配人员根据安装原则安装配液器,在此过程中调配人员应首先理顺输液软管,以防其交叉打结;(6)药物调配:安装完成后,护理人员对药物再次审核,确认无误后开始调配,智能机器人由“等待配药”状态转变为“正在配药”状态。在此过程中,机器人若出现调配异常状况,可通过反馈提示或自动校正途径规避药物调配过程中出现的差错;(7)成品检查:当药物调配完成后智能机器人页面显示“配药完成”,同时系统可自行语音播报,调配人员取下输液袋后,检查药物是否合格,观察药物颜色是否异常,是否有漏液、浑浊等异常,若无异常则进入核对、签字、确认环节;(8)清理与维护:药物配置过程中该设备可自动丢弃医疗垃圾,药物配置完成后调配人员可打开机器人的垃圾箱门进行垃圾清理。每日配置工作完成后需对智能机器人进行清洁并定期维护。

2.3 观察指标

(1)配置效率:分别比较2组5种化疗药物1 h内配置的药物袋数。(2)配置效果:分别比较2组配置5种化疗药物的残留量。参考注射用无菌粉末残留量限度标准(药品标示装量≤50 mg,药物残留量≤15%;药品标示装量为50~150 mg,药物残留量≤10%;药品标示装量为150~500 mg,药物残留量≤7%;药品标示装量>500 mg,药物残留量≤5%,我院PIVAS以残留体积≤溶媒体积的5%为标准)。(3)配置准确性:比较2组药品处方成功配置率。(4)统计2组由输液配置导致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2组化疗药物配置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1 h内5种化疗药物的配置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化疗药物配置袋数的比较

3.2 2组化疗药物配置效果的比较

2组化疗药物残留量均合格,但观察组5种化疗药物残留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化疗药物残留量的比较

3.3 2组化疗药物配置准确性的比较

观察组5种化疗药物成功配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化疗药物配置准确性的比较

3.4 2组由输液配置导致的输液不良反应的比较

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期间,配置的5 468袋处方中共发生输液不良反应38例(0.69%);2022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配置885袋处方中共出现输液不良反应1例(0.45%)(χ2=4.228,P=0.040<0.05)。

4 讨论

配置药物是调配人员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在此项操作中调配人员常发生针刺伤等事件,威胁调配人员职业安全的同时增加了感染风险。静脉输液质量是医院控制感染率的重要环节,逐渐受到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视[4-5]。影响静脉输液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可导致患者出现过敏、静脉炎、血管栓塞等不良输液反应,也可引起寒战、头痛等,严重者甚至死亡,而其诱因包括操作因素、药物因素、注射器因素及环境因素4个方面,因此确保PIVAS输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6]。

在以往传统人工配药过程中,由于调配人员长期重复推拉针筒的操作,高强度、高频率的重复配置动作极易引起调配人员手关节变形、劳损,进而影响输液配置工作;同时调配人员在长时间配置药物后,易出现疲惫感,随着时间的延长配置效率会降低[7-8]。本研究中观察组1 h内5种化疗药物配置袋数均多于对照组,表明智能配药机器人化疗药物配置效率高于传统人工配置。本研究中观察组5种化疗药物药物残留量均少于对照组,表明智能机器人化疗药物配置效果优于对照组。传统人工配置对于药物抽吸残留量多由护理人员目视判定,无统一量化标准,而在配置高峰期,在工作量骤增的情况下,调配人员多会发生抽吸不完全、药物溶解不达标等情况,进而增加药物残留量[9-10]。WEINAS可同时配置西林瓶、安瓿瓶,同时能自动平衡西林瓶内外压,有效避免药物喷溅;WEINAS具备完整的调配剂量精准度检测系统,通过传感与软件算法、先进的视觉体积检测、质量复核方法对每一处方进行剂量检测,确保每一处方调配剂量精准度为±5%,从而保证配置效果。保证药物准确使用的重要性是有据可查的,既往许多研究指出药物错误对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的影响巨大[11-12]。本研究中,观察组5种化疗药物的配置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智能配药机器人配药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传统人工配置过程中,调配人员多因惯性思维及疲惫感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等人为因素发生处方配置错误事件。目前,配药机器人已在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有研究指出,使用配药机器人能有效提高药物配置的准确性[13-14]。WEINAS信息系统可通过系统软件对接扫描处方对处方进行复核,使用条码及视觉技术进行药品识别,调配过程中自行检查,调配全程数据、图片及视频资料能长期保存以供追溯,实现闭环反馈控制,有效保证药物配置的准确性[15-16]。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配置的化疗药物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智能配药机器人可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物质量[17]。在传统人工配置药物过程中,调配人员频繁接触化疗药物,使用注射器进行加药过程中需要反复穿刺瓶塞,装卸针头,反复抽吸,增加了注射器针头及针栓暴露风险;而使用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操作,调配人员只需放置药品、溶媒、配药器并操作设备,将调配人员与药物完全隔离,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微生物污染概率;此外,WEINAS使用的是一次性无菌药液转移器,可实现不同药液量不间断转移,无需中途手动更换,减少溶媒袋胶塞反复穿刺,降低微粒污染,避免药物污染,从而减少药物所致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18-20]。

综上所述,PIVAS应用智能配药机器人配置化疗药物可提高药物的配置效率,提升化疗药物配置效果,保证配置化疗药物的准确性,减少化疗药物输液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配药残留量调配
多功能配药器在骨科配药中的应用效果
配药机器人主要技术方案及临床使用
养猪饲料巧调配
大气调配师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戊唑醇的残留量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浙贝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