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唤醒沉睡的乡村
——日本越后妻有地区乡村振兴实践
2023-11-14文图丨李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文图丨李怡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越后妻有地区(Echigo Tsumari)是日本新潟县(Niigata)南端的一片广大的地域,地处日本中部、本州岛临近日本海的一侧,属于“里日本”范围。这里是日本主要的农耕区域,也是日本的第一大雪区,长久以来保持着夏耕冬织的生产方式。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启现代化进程。在现代产业发展和减少农耕政策的影响下,日本西部传统农耕区域的就业机会大量减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量流失。低人口密度以及老龄化下的乡村衰退,成了“里日本”农村地区最为严重的问题。
2. 越后妻有地区的雪景 图|Nakamura Osamu 摄
对此,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乡村振兴计划,包括市町村合并、里创计划等以“社区营造、社区复兴”为主题的活动,试图通过区域集中化发展实现地区振兴。越后妻有地区即是乡村振兴计划——“NEW新潟里创计划”的1号地区,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是该地区的运营委员。北川富朗的故乡也位于新潟县,在看到故乡衰败和老人艰难的生活后,他希望能“举办三年一次的庆典”“与老爷爷老奶奶们一起愉快地玩耍”,于是以“越后妻有三年艺术节”为起点的越后妻有社区发展计划开始了。
振兴开端:政府主导、专家领衔的乡村魅力发掘
越后妻有地区的乡村振兴开始于新潟县于1994年推出的“NEW新潟里创计划”。里创计划开始之初,十日町广域行政圈内的几个市町就查阅古文献将本地名为越后妻有地区,并以“越后妻有艺术链构想”为主题,制定了三大支柱计划。
第一项是“越后妻有八万人的美之发现”,以发现越后妻有地区最大的自然魅力和文化魅力为主题,举办摄影比赛和征文比赛。比赛收到三千多件作品,吸引了当地居民、摄影师和游客积极参与,挖掘出了梯田、大雪等地域特征。
第二项是“花道”,这是越后妻有地区的居民共同参与的项目。以爱好园艺的长者为中心,在社区路边和居民庭院前种花,将区域内的同好者连接起来,建立交流网络,并同时推进社区内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项是“舞台建设”,在越后妻有地区的各市町中建设不同主题展示场所,用以展现市町特色与美丽,串联成越后妻有艺术项链。最终形成了松之山町的森林学校、松代町的农耕文化中心和十日町的越后妻有交流馆等文化展示舞台。
三大支柱项目由北川富朗主导,得到地方政府的财力支持,邀请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充分挖掘了越后妻有地区的自然特色和传统文化,加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网络,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完善,还建立了展示地域特色的场所。为下一步大地艺术节构想和筹办奠定了物质基础,累积了人力资本。
深入开展:根植乡村,居民参与的振兴动力培育
3. 国安孝昌的作品“守田龙神之塔”(“The Seat of Rain Spirit”,艺术家:Kuniyasu Takamasa) 图|ANZAÏ 摄
4. 在社区内种花的居民和志愿者
5. 烹饪传统食物给游客的当地村民图|Yanagi Ayumi 摄
随着里创计划不断推进,北川富朗发现,留守老人目睹家园衰败却无能为力,更加造成乡村发展的无力和凄凉。于是,希望能办一个庆典——“让老人们重新找回微笑”,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正是由此而来:通过在户外布置与农村文化自然相关的艺术作品,举办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观并了解越后妻有地区。
用现代艺术形式展现失落的乡村文化
作为振兴地区的手段,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给现代艺术家们提供创作、展示作品的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艺术方式重现失落的乡村文化,发现地区的独特魅力并为地区发展寻根。
艺术家创作前都会认真了解越后妻有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衰败的经过,创作根植本地故事的艺术作品。俄罗斯艺术家卡巴科夫夫妇于1999年来到越后妻有地区进行考察,在了解了越后妻有地区的村民即使因为大雪气候收成不好,也会在梯田中辛勤耕作、种植水稻的精神后,设计了立体绘本“梯田”。通过在梯田上放置做农活的人的剪影雕像,配以描述农耕过程的文字,来展现农耕文明,表达对农耕后继无人、国家放弃农业的不解与惋惜。
《梯田》生动展示了越后妻有地区的传统农耕文化,而且引发了人们对农田重要性的关注,使村民重拾种田的信心。后来还推动了越后妻有梯田银行项目开展,吸引外地游客资助梯田项目继续耕种。
动员本地村民参与艺术创作与发展
北川富朗希望当地村民充分参与艺术节并从中获益。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村民浓烈的乡愁得以宣泄表达,也逐渐接纳并融入现代艺术。
《守田龙神之塔》是艺术家国安孝昌用当地木材搭建的艺术作品,最初只有一些学生帮助,工作进行非常艰难。直到一次国安孝昌邀请当地人参与搭建,发现当地人的手艺和协作性远远高于城市中的学生,作品很快就完成了。作品原定展出50天,但由于亲身参与了制作,《守田龙神之塔》已经成为了村民自己的作品,展览结束后村民并不想拆除,反而主动对其进行修缮。
除了艺术作品之外,当地村民还广泛参与大地艺术节的各种活动:制作饭团和茶水等小食,烹制传统菜肴,参与制作糖果、稻米、织布等艺术节周边产品,为越后妻有地区增收。
6.“越后妻有地区参与艺术节服务的老人 图|Yanagi Ayumi 摄
7. 越后妻有里山协作机构
8.冬季雪地烟火秀(“Gift for Frozen Village”,艺术家:Echigo-Tsumari Snow Fireworks/ Takahashi Kyota) 图|Yanagi Ayumi 摄
9. 当地人与游客一起制作传统祭祀绳索
10.艺术节周边纪念品
协作组织和自助组织的产生与壮大
在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协作组织“蛇队”和自助发展组织“越后妻有里山协作机构”应运而生。
“蛇队”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员组成的自主性志愿服务组织,为艺术节开展起着重要的协调和纽带作用。他们帮助村民和艺术家沟通交流、完成作品,参与艺术节服务提供。越后妻有里山协作机构,是由当地志愿者成立的、以挖掘地区魅力为目的的非营利机构。新潟县的财政支持到期后,该机构承担了艺术节的大量工作,同时也经营一些酒吧、餐馆,将收入用于举办和运行大地艺术节。
11.认领者参与梯田银行耕作 图|Nakamura Osamu 摄
12.可居住的空屋艺术作品“光之屋”(“House of Light”,艺术家:Jamas Turrell)图|ANZAÏ 摄
多元支撑、自助发展的“大地艺术之里”建设
成功举办多届大地艺术节后,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摸索出发展的路径和主题,将自己定位为“大地艺术之里”,在大地艺术节基础上进行拓展,开始了新的发展。
为扩大艺术节的带动能力,越后妻有地区依托支柱计划的舞台,在各处设立了里山实验室、森林学校等工作坊,吸引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来举办活动,感受自然魅力;同时还在雪季安排民俗体验活动,举办祭祀庆典,以大雪和民俗为特色吸引游客冬日观光。
此外,越后妻有地区还设计出诸多艺术周边产品,包括艺术作品纪念品,当地特产商品如清酒、越光米等,还有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产品,如由艺术家设计外形、由当地人用传统织布方式制作出的和服和雨披。
越后妻有地区还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乡村经营活动。梯田银行项目是由城市人出资认领梯田的项目,平时由运营机构雇人料理,认领人可获得产出的当地越光米;这些做法不仅延续了当地梯田和农耕文化,而且也拉动了相关的衣食住行产业。空屋计划则将乡村空置房屋作为资产开发,不仅保留了越后妻有地区的传统房屋,而且也为越后妻有地区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收入。
结语
从一个被城市化浪潮抛弃的寂静乡村到世界闻名的“大地艺术之里”,越后妻有地区用现代艺术振兴传统乡村的“越后妻有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崇。它开始于乡村本土的魅力发掘,爆发于植根乡土文化的艺术展现,并在本地村民和外来助力的不断参与互动中得以延续,并走上自助发展之路。这也给予我们借鉴:根植于地方特色乡村振兴活动,关心居民的参与并注重培育自主发展的动力,更能够使乡村获得新生并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