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育学的再生创造:儿童生活力教育

2023-11-14楼叶通常宏杭州市行知小学

教育家 2023年43期
关键词:生长儿童生活

楼叶通 常宏 | 杭州市行知小学

“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孩子也要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学”。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见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这一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是近现代中国教育界奉献给世界教育界不可多得的学术理论财富。

我校致力于在新时代对陶行知教育学遗产的再生创造,不断总结和提炼新的教育实践样本,创新提出“儿童生活力教育”理念。以儿童生活为基石,以礼仪、健康、人文、科学、艺术、实践六大生活力为课程与路径,以“教学做合一”为育人模式,努力发展“尚真笃行、健康雅趣、爱满天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且个性生长的儿童。

儿童生活力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生长的过程。这个“生长”包括生理上有生长、精神上有生长、认知上有生长、人格上有生长,而核心思想是培植儿童“向上长”的生活力,践行教育即儿童生活、道德即成长、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习、学习即评价、学校即社会的六大核心理念和主张。

教育即儿童生活

儿童生活既是儿童成长的源泉,又是儿童成长的基础,还是儿童成长的归宿。儿童生活力教育需要根据当今儿童的发展特点,不断连通核心素养和生活场景,形成儿童在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中发现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勾连,搭建能力与生活情境的连接,建构知识与生活创新的连通,让儿童回归生活本源。

儿童生活力教育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儿童生活的基础上,不可忽视儿童的原生态成长环境,不可忽视儿童的身体、认知、人格、社会性等就近发展区,不可忽视为了儿童成长所构建的学校社会环境。我校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相融,努力营造充满生活意趣的教育氛围,力求为儿童创造一个充满童趣的求学乐园,这一理念深刻融入每一面墙绘上。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可以看见丰富有趣的画面,每一幅绘画作品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多次出现的“拥抱”主题,充满着亲情与信赖的温暖,于润物无声中给予儿童懂得感恩与奉献的品质,播撒下“知行合一 爱满天下”的种子。

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就是强调儿童在学习知识学习过程中与儿童本身的生活情境相连接。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重构生活情境,不但可以站在学科的角度增长和丰富生活经验,还可以通过非正式学科生活经验的构建,丰富儿童的整体性协同发展。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确定创新项目研究主题,力求将教学研究与儿童生活力发展结合起来。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在进行“跨学科学习与生活链接”研究时,将科技时事新闻与语文口语交际相结合,同学们化身“科技新闻播报员”,在学科学习的同时了解祖国科技成就;在进行游记习作时,通过手绘游览图链接生活经验,使生活为学习服务,学习再服务生活,达到学习与生活的相融互促。

当然,随着儿童生活能力的不断提升,儿童生活力教育还需要不断连通素养和生活创新,让儿童回归能力生长的本原,让新的生活丰富儿童成长的境脉,产生创造力、想象力。

道德即成长

道德即成长是儿童生活力教育在德育领域的实践,主要表现为儿童生活德育。儿童道德发展是不断进阶和发展的过程,强调的是大德育的概念,包含道德教育、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从纵向的维度来看,德育教育需要从阶段一向阶段三发展,包含群体道德、个体品质、公民道德、惩戒教育。学校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结合新闻热点、学生表现、安全教育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标,进行主题教育;每天巡查老师会随手拍下认真负责的值日生、随手捡拾垃圾的同学等,在值日总结时进行表扬,使个人的优秀品质映射到更多人;对于需要惩戒的学生,“班级—学年组—学校”的“三级惩戒单”使德育教育更加完善与规范。

融合教育强调的是为特殊儿童建立从自然属性走向社会属性的支架,最终目标是融入班级生活。学校针对特殊儿童成立了融合教室,制定“一生一规划”“一生一课程”,配备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进行辅导,班主任教师制定“一对一帮扶方案”,和融合教师共同配合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我校一位教师与帮扶儿童建立了“我和他的手账日记”,用拍立得照片随时记录孩子的成长,这种交流方式让儿童有满足感和存在感,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助力学生的正面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的是优势性格发展和特殊心理困难的干预。为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学校每学期开学时都会进行一次心理筛查,结合数据和学生表现,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对于开学初、期末考试前等学生心理容易波动的时期,学校会组织召开心理疏导的讲座或班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明确必须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道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儿童向上生长最富有营养的土壤。

教育即生长

实践儿童生活力课程的教育,是培植儿童生活力的根本体现,强调儿童两个维度的生长,即全面生长与个性生长。

学校以课程改革为着力点,以践行儿童生活力课程为主要载体,构建基础型、实践型、拓展型和创新型四类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的生长。其中,前两类课程以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为依托,面向全体学生,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后两类课程以六大生活力为基础,聚焦人才培养与孵化,指向学生的个性成长。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学校设计了不同的课程目标。一、二年级学生的任务是根据兴趣爱好,广泛选修课程;三、四年级学生要稳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实践能力;五、六年级的学生应在拓展型和创新型课程中表现良好,具备参加区级、市级甚至省级比赛的能力。

以拓展性课程为例,我校共设置了六大生活力领域的78节拓展性课程,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主选课。每周二下午学校没有安排学科教学课程,学生可以去自己喜欢的课程教室,与具有同样爱好的伙伴一起徜徉其中。操场上,活跃着花样跳绳的学生翻飞灵动的身影;美术教室里,喜爱书法国画的学生挥毫泼墨;八角形的音乐教室里,传出学生悠扬的歌声;不同的教室里,或手工制作或益智游戏或演讲辩论……这种打破了学科界限、班级界限、课程界限的体验,丰富了儿童的生活认知与学习认知,助力儿童向上生长。

儿童全面生长强调的是群体性价值,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保障全程生长;儿童个性生长的路径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教育即生长,从操作层面来说,其实全面生长与个性生长倡导的都是全面教育,带来的都是全程生长。

教育即学习

儿童生活力教育在学习领域的实践,是践行生活力特质的儿童学习,围绕“教”“学”“做”三个学习领域的关键要素展开。“教学做合一”的实践,突出“教”的同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和“做”的价值,在突出“学”的作用时不可忽视“教”和“做”的作用,在突出“做”时让“学”和“教”成为创新生活、解决问题等实践行为的辅助,更好地促进“做”的能力发展。

学校在“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导下的项目化学习,指向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和生长,而不单单是学习结果的呈现。校园里有一个以“会飞的花朵”为名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众多的蝴蝶标本。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生活力、艺术生活力与实践生活力,学校专门以“特色走廊环境设计”为主题,指导学生们利用校内蝴蝶馆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首先通过查资料、咨询、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蝴蝶的种类、构造与生命历程;随后运用美术学科中学到的画、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与制作蝴蝶作品,用于装饰走廊环境。为了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学生们还借助透明展示架、立体灯箱等,进行了大型装置、立体装饰、半立体装饰、平面装饰等走廊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现在,学校专门在校园内建造了“蝴蝶谷”,一连串拱形的门上布满了各色鲜花,各式蝴蝶飞舞在鲜花中,孩子们每日放学从蝴蝶谷穿过,置身其中,与花为伴,与蝶共舞。力求让“真”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真正实践“教学做合一”。

学习即评价

学习即评价倡导的是儿童生活力综合评价,目标是从以知识为导向、能力为导向转向以素养为导向。

评价是导向,在儿童生活力教育的实践中起到反思和促进变革的作用。近几年,学校教育评价体系经历了数次改革。如今,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开发到3.0版本的《儿童生活力综合评价手册》,设置生活力的六大领域18个核心素养的评价指标,以能力画像的方式表现每一个领域的儿童表现,将散乱的、无序的评价显性呈现,让成长“可见”。

学校以“陶”字为评价体系,学校是“陶园”,儿童是“小陶子”,六项好习惯评比获得的是“大陶花”,奖励学生的是可以兑换礼物的“陶圆”……孩子们还可以用获得的陶圆兑换“与校长共进午餐”的邀请券,与校长在校长室共进午餐,拍照留影,获得校长赠予的图书,与校长进行亲密的交谈。二年级一位同学在和校长共进午餐时,把自己创作的一本诗集送给校长,获得校长的赞许后,更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也促使他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连年获得优秀五好学生,并成为期末免试生。这其中,时刻反映着教育关注点和落脚点的变化,校长也逐渐从一位管理者转化为儿童发展的同路人。

儿童生活力的综合评价以期从分立走向全域、从阶段走向全景、从结果指向应用,以评价导向实现学教活动的双向优化。通过这一整体性的评价模式,培养“完整的人”。

学校即社会

学校就是生活场景,在学校建设多元的学习场景,让儿童充分学习和体验“社会即学校”,践行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学校的理念。

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化学校创建是学校构建“学校即社会”的契机。在汲取陶行知“民主管理”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多项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活动。学校召开全员运动会时,积极征集和采纳学生的意见,增设了翻山越岭过火车、车轮滚滚等运动项目,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运动会上一展风采;以儿童为中心,学校设计了开放的阅读角,开展了“我和图书比身高”“经典咏流传”“森林小剧场”等活动,用书香浸润美好童年;三年级学生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制定的一周菜单,真正搬到了学校的餐桌上。

学习环境与课程环境的建设也可以体现“学校即社会”。学校通过推出无人机、机器人、电子模型摆拼、赛车、舞蹈、管乐等课程,建设学科专业教室、打造生活化的校园环境等方式,持续丰富儿童生活力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形成了矩阵型的课程。

学校努力践行“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念,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杭州市多个场馆进行探究学习,持续推进学校开放型办学,真正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育人理念。

“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陶行知的教育遗产是新中国教育学的源泉之一,突出伟大的教育品格、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中国化生活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伟大实践。对陶行知教育学遗产的再生创造,研究与发展儿童生活力教育,就是把儿童的生长作为目标,使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猜你喜欢

生长儿童生活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生活感悟
《生长在春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