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支持策略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14陈建军
陈建军
(泗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泗阳 223700)
支持策略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培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等,从而助力培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效完成学习活动,实现主体性发展的教育辅助策略。支持策略是培智生活语文课程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之一,“充分利用支持策略和辅助技术满足特殊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也是《培智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生活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基于培智学生的特质和能力,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坚持提供全程支持、全面支持和全员支持,可切实提高其学习参与度,增强学习的适应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坚持全程支持:让参与无障碍
生活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致力于学生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提高生活品质,生活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养、提高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语文完整的教学过程,大体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实践三个基本环节。因此,生活语文的教学支持策略应涵盖课前、课堂和课后这一完整的教学过程。从而让培智学生得到教学全过程支持,实现学习参与无障碍。
(一)深入研究,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生活语文教学支持的开始,重点是做好“三个”深入研究。一是深入研究班级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的障碍种类、障碍程度、行为特点、学习方式、特殊需求等,从而确定教学起点,设定个别化教学目标,选择差异性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性支持。二是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课前教师应加强对生活语文课程目标的研究,精准把握课程总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段目标。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全面掌握服务教学目的的所有的材料和信息,加强材料信息的统筹整合。三是深入研究支持策略:特别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对每个孩子的需求做出针对性分析研究。将学生学习的身体机能需求与学习内容相结合进行分析,为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提供精准支持。如,在教学培智生活语文三(下)第二单元《好朋友一起玩》一课时,课前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逐一深入分析,准确掌握本班孩子的障碍类别情况、障碍程度轻重、学习能力需求等。根据障碍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为每一名学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针对胆怯害羞、行动困难的一名肢体障碍学生,课前教师通过侧面了解该生的运动情况,借助课间和其共同活动,加强跳跃动作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动作的要领,提高其跳跃成绩。在活动中适时予以表扬鼓励,帮助该生树立信心,为其参与课堂教学建立情感支持。提供跳跃的动作支持,根据其跳跃成绩“定制”小河宽度,为其参与课堂“跳过小河”的情景表演提供精准适宜的教学支持。
(二)精心实施,强化课堂支持。课堂活动是生活语文教学支持的中心环节。生活语文的课堂支持要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按照既定的教学过程(环节)进行。特别是要根据不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提供的支持策略,体现支持的即时性。同时,同一班级学生的障碍种类不同、程度各异,导致学习支持需求不同。同一内容、同一过程,不同的孩子各有不同的支持需求。教学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体现支持的差异性。仍以《好朋友一起玩》一课为例,在教学“一条小河挡住了前面的路,小鸟飞了过去,小兔跳了过去”一段时,在为学生理解“飞过去”“跳过去”的意思提供支持时,对学习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教师只借助语言的提示帮其理解。对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则为其提供图片、视频的支持,以此来帮助其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而对极个别重度智障的孩子,教师则通过创设现场情景,通过引导他们参与演示相关动作,来体验感知“飞过去”“跳过去”表达的动作意思。
(三)延伸服务,拓展课后支持。课后实践是生活语文教学支持的延伸。始终坚持生活导向,切实强化生活(语文)实践,不断提升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是生活语文不懈的追求。课后实践既是生活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生活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智障学生生活语文的课后实践,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融合的社区环境和切合的实景支持。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提供符合需要的课后实践支持,以强化课文内容对课后生活的影响服务。如,在教学生活语文三(下)第一单元《寻找春天》一课时,在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为让学生寻找到真正的春天,真切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实地欣赏美丽的春色,教师通过组织家长参与,协调园林部门支持,精心组织安排学生去城市森林公园,现场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杨柳依依和鸟语花香的春景,体验踏青嬉戏的快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引导学生用语言、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春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正在生活中寻找春天,在实景中感受春天,在心灵中种植春天。
二、坚持全面支持:让潜能成可能
智障学生虽然认知水平低、适应行为差、接受能力弱,但仍具有发展的潜能,发展具有无限可能。但智障儿童的发展潜能不会自然发生,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刺激,特别是针对障碍需求的全面支持,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成长需求,从而使潜能得到绽放并成为发展的现实可能。
(一)丰富情感支持,让参与更舒心。任何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情感的需求,智障儿童更是如此。而在日常生活中,智障儿童很难获得正常的情感需求支持,如,尊重、参与、接纳和包容等。而这些情感需求的满足,对智障儿童参与教育训练和康复显得尤为重要。譬如,有言语障碍的儿童,在与人交往中表达困难。表现为说不清楚,说不完全,说不流利,让听者很是着急。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因教学过程、教学时间等限制,老师往往很难给予其充分表达的时间或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秉持一颗耐心,仔细倾听孩子的表达。根据其现实表达的需要,通过温馨的情感态度接纳孩子表达,借助恰当的语言引导孩子表达,运用丰富的动作辅助孩子表达,让孩子在轻松愉悦、循循善诱的情感氛围中进行自由的表达。仍以培智生活语文三(下)第一单元《寻找春天》教学为例,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寻找校园春天,播放跟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观看校园春景视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温暖的阳光、碧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嬉戏的同学”等词语卡片,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表述春天。既营造了温馨愉悦的学习氛围,又切实增加了障碍学生参与、感知和体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优化环境支持,让活动更温馨。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特需儿童对教学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支持,有利于智障儿童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动机,调动潜能开发。首先是创设安全的教学环境,这是环境支持的第一要求。目前,特校孩子障碍种类多,障碍程度重,普遍表现为安全意识弱,防范能力差。因此,安全是特需学生对教学环境的首要需求,也是教师创设教学环境的首要考虑。安全的教学环境支持要贯穿教学始终,服务于每个孩子。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要进行缜密思考安排,对每个教学场景都要进行精心选择布置,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性。如,教学用具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过程的组织等均要将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真正做到,不能确保安全的教学资源不选用,不能确保安全的教学活动不安排,不能确保安全的教学环节不组织。如,针对班级学生安全意识差、防范能力弱的实际,在教学“我会写”环节时,教师对铅笔等用具采取“用时发,用完收”“教师管,学生用”的原则,尽量避免这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物品在孩子手中长时间停留,保证安全使用。其次是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这是环境支持的核心要求。特需儿童个体差异大,教学环境需求各异。因此,教师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创设满足其个别需求的适宜的教学环境,实现对每个孩子的最大支持。如,对言语表达有障碍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创设有助于发挥其视觉功能的教学环境,通过增加画面引导,强化色彩刺激,发挥其视觉功能优势。对肢体有障碍,行动不便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孩子周围环境的简洁舒适,便于孩子参与活动,亦避免分散孩子注意力,干扰教学活动。再次是创设适时的教学环境,这是环境支持的特点要求。教学预设虽相对固定,教学过程却随时变化。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变化进展情况,对教学环境做出适时适当调整,以保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如,在教学培智生活语文三(下)第三单元《小兔子乖乖》一课时,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体验的情景表演环节。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兔子妈妈和兔子宝宝,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表演中,老师发现有两名孩子对表演较为抵触,不愿参与。经询问,原来因家庭特殊原因,他们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走在一起,对妈妈的形象较为模糊,情感体验较为淡漠,对创设的情景不够熟悉。据此,老师立即根据其实际生活改变情景角色,将兔子妈妈改为兔子奶奶,实现教学内容、情景角色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引导这两名学生参与了教学表演活动。
(三)多元材料支持,让学习更有效。多元的材料支持,是智障儿童有效参与学习的重要支撑。首先,力求提供多种支持材料:根据智障儿童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材料,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如,针对智障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直观的教学资源,为孩子的学习活动提供直观形象的支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活动情境,让孩子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内容。如,在教学《好朋友一起玩》一课时,在整体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课前精心制作精美的小兔、小鸟头饰,课堂积极创设课文情境,通过指导学生角色扮演,演绎故事内容。为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教师还为学生制作了小猪、小牛等不同动物的头饰,让学生佩戴头饰,边演边说课文内容,让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其次,积极使用强化材料:表扬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强化是有效的巩固手段。在生活语文教学中适时表扬,及时强化,可有效激发智障儿童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课前,教师应根据孩子兴趣和教学内容准备必备的积极的强化物。课堂,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使用强化物,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如,在教学《好朋友一起玩》时,在表演环节,教师准备了一些相同的小鸟、小兔头饰,并告诉学生:谁参与情景表演并演得好,老师就将这些可爱的头饰奖励给他。这一激励支持措施,极大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个个争先恐后参与表演,提高了情景表演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次,满足特需辅助材料: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教师在课前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特需的辅助材料,为其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完成相关教学活动提供特殊的材料支持。如,书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段(1—3年级)要求是“能用铅笔描写或抄写生活中常用汉字10—50 个,能按从左到右的格式书写”。智障孩子的书写能力训练难度较大,对于书写困难的孩子,则更需要为其提供特殊需要的书写材料,辅助其完成相关书写练习。如,班级一位脑瘫学生,因控制协调能力弱,正常书写的田字格对他来说,总是嫌小将字写出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为其精心准备特制的大号田字格书写纸,满足了他的书写的特殊需求,提高了他书写练习效果。随着时间推移,书写状况的改善,逐步调整书写纸,最终实现回归正常书写训练。
三、坚持全员支持:让生生有进步
坚持关注每一个,服务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变的情怀。教学中,教师应为全体学生提供特需的教育支持,让人人有效参与学习活动,让生生获得成长进步。
(一)强化协作,提供系统性支持。孩子特殊需要和学科教学特点,是教师对孩子提供支持的两个基本立足点。教师应从孩子成长需要和学科学习需要出发,为每一名特需孩子提供专业适宜的支持。同时,同一班级的科任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就班级每一名孩子教学支持展开系统研究,加强协作,实现教师之间、学科之间支持的系统性,提高专业支持的效果。如,在教学培智生活语文三(下)《语文小天地一》时,内容中包含有“踢毽子”“跑步”等表示运动的词语。为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实现学科综合训练要求,语文和体育、康复三科教师携手合作,对孩子的在言语、运动、肌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共同为教学活动拟定相关支持策略,包括言语表达支持、动作模拟支持、情景活动支持等,保证特需孩子在课堂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效完成相关词语表示的活动。
(二)面向全体,提供普遍支持。《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指出:生活语文课程应面向培智学校的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使学生都能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因此,生活语文的教育支持首先要考虑特需学生整体的障碍类别,根据学生障碍类别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满足所有特需孩子的普遍学习需求。如,在培智生活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使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为所有特需孩子的学习提供普遍需求的学习支持。在教学生活语文三(下)第三单元第七课《存钱罐》一课时,教师坚持“能实物不用视频,能视频不用图片,能图片不用语言”的原则,提供给孩子们最真实的教学用品——各类储钱罐,为孩子们学习理解提供最直观最优化的教育支持。
(三)关注个别,提供精准支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特殊儿童更是千差万别,个别化是特殊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关注每一个特需儿童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一个特殊儿童的不同需求,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支持,让支持更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让支持更精准服务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教育支持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初步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是培智生活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情景化的口语交际,则是其重要的训练形式。在组织情景口语交际《我们一起玩吧》的训练前,教师对班级每一名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包括障碍类别、障碍程度、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社会交往的情感态度等。根据每一名孩子的实际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和方法。如,对性格内向胆怯、羞于表达的孩子,坚持语言激励的支持策略,帮助其克服交往的心理障碍,引导其实际参与交流活动。对肢体障碍、行动不便的孩子,坚持为其提供辅具支持,让其能克服身体机能障碍,有效参与情景活动。对言语障碍的特需孩子,则为其提供图片、动作、表情的辅助支持,引导通过图片、动作、表情等方式开展有效表达。保证了每一名孩子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参与训练活动,实现了支持的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