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接触改善人们对残疾人态度的研究进展

2023-11-14孙莉娟李菲菲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残疾残疾人

刘 兰 孙莉娟 李菲菲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残疾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负面的社会态度是对残疾人最不利的因素之一[1]。许多国家制定了旨在保护残疾人权利的法律,但是对残疾人的偏见和负面态度仍然存在。据中国残联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残疾人总数为8500多万人[2],在生活中多数人都会对残疾人抱以同情的心理,但也有一些人对残疾人报以某种歧视的态度,这严重阻碍残疾人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中去。

关于如何改善对残疾人的态度,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可以减少偏见并改善群体之间的关系,一项对500 多项研究的元分析证明,直接接触从根本上与对肢体残疾、心理残疾和同性恋等群体的偏见显著减少有关[3]。可见,要改善对其他群体的态度,创建群体间接触的环境非常重要。然而,直接接触的机会并不是普遍存在的,考虑到直接接触的限制,近年来,研究者将重点转向群体间的间接接触,想象接触是其中特别有前景的一种方法。想象接触是指个体与外群体成员进行积极社会互动的心理模拟过程[4-6],近10年来,想象接触的相关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想象接触能够有效改善人们对不同群体(如残疾人、外种族和同性恋等)的态度[7-9]。因此,本研究对想象接触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明确想象接触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在EBSCO,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词使用以下两组关键词组合:"imagined contact" and "disabilities or disorders or physically disabled or deaf or blind or cerebral palsy or mental disorders or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or autism or ASD or language impairment or ADHD o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or depression or schizophreniaor"(“想象接触”和“残疾、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语言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育迟缓、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文献发表年份为2010—2021年,发表类型为期刊论文,文献类型为实验研究,可获取全文。检索最初产生169篇研究,首先对标题和摘要进行阅读,排除重复、综述论文,再对文献的方法部分进行阅读,确定自变量包含想象接触,筛选出19篇研究。将19篇研究的标题及引用文献在谷歌学术中一一检索,新增2篇研究,共21篇研究。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方法。

1.被试。21 项研究中,13 项研究的实验被试为成人,6项为儿童,2项为青少年。被试总共3585名,年龄在4—67岁之间,其中女性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3,远多于男性。研究中,被试均想象与同龄残疾人互动,尚未有研究考察跨年龄段(如成人对残疾儿童)的想象接触的效果。

关于目标残疾人群,一些研究从关注精神分裂症成人开始,逐渐将目标残疾人群的种类扩展到肢体残疾、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等。其中7项研究的目标为精分个体,4项为智障个体,3项为肢体残疾个体,3项为孤独症个体,2项为抑郁症个体,其余2 项包含多种残疾类型。残疾人群的年龄阶段上,精分目标均为成人,智障和孤独症中儿童和成人的研究数量差不多,肢体残疾则以儿童居多,抑郁症均为成人。

2.实验设计。21篇文献共包括27项实验,26项实验考察想象接触和对照条件下对残疾人态度的效果,1项实验比较想象接触的方式,在与精分个体进行积极的想象接触之前,先进行积极或消极的想象接触,即积极—积极和消极—积极想象接触的差异。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实验考察想象接触的效价、内容和次数等对其效果的影响。如West 等实验一和二要求被试想象与精分互动,实验三和四要求被试想象与精分积极互动,间接考察想象接触的效价,即中性想象和积极想象的效果差异[10]。Lindau 等则直接比较接受关于智障的文本和电影信息后,中性或积极想象接触的效果[11]。Lim等实验一和二进一步考察想象内容细节更多的增强版想象接触改善对精分的态度的效果[12]。艾娟和周迪考察对抑郁症个体进行单次和三次想象接触的效果[13]。

除想象接触,研究考察较多的一个自变量是残疾相关信息对残疾人态度的影响(6项实验),比如是否提供相关信息、信息的内容和形式等,其中4项与精分有关。West等实验二考察提供精分个体的积极信息(如意志坚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对态度改善的影响[10]。West 和Bruckmüller 比较提供精分个体的积极信息时,阅读容易和困难两类信息字体的差异[14]。Lim等考察提供精分的真实信息(如症状和原因等)对想象接触的效果的影响[12]。除精分外,Fleva 考察提供关于阿斯伯格的解释性信息(即阿斯伯格带来的活动限制)[15],Ginevra等考察提供关于感官和智力等残疾的真实信息对想象接触的效果的影响[6]。

3.实验内容和过程。24项实验都要求想象接触组被试进行积极想象,2项实验被试进行中性想象接触,1项实验同时设置中性和积极想象接触条件。想象的具体内容包括,想象与目标残疾人进行互动,在绝大多数的想象接触组中互动是积极的、愉悦的,并在想象后将想象的内容尽可能详细地写或画下来,或讨论想象的内容。26项实验设置对照组,该组想象的内容主要分三种,9项要求想象与普通人进行积极的互动,8项要求想象户外场景或在户外散步,7项中无任何想象活动。其余2项要求想象残疾对象,但无互动。

关于想象接触的时长,大多数(22项)实验仅要求被试想象1次,其中15项的想象时长较短,为1到5分钟,2项的想象时长较长,为15和45分钟,其余5项未提及想象时长。1项要求被试进行2次想象接触。4项则进行多次的想象接触干预,每周1次,持续3周。

(二)研究结果。

1.因变量及测量工具。因变量主要包括态度(9项)、行为意图(8项)、群间焦虑(6项)、刻板印象(3项)和感受(3项)等,除外显态度,研究还考察内隐态度(3项)。

测量态度的工具,5项研究使用语义差异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s),询问被试几个问题,如“描述你对残疾目标的感觉,如,冷漠—温暖、怀疑—信任、欣赏—厌恶”等,多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回答。其余4项研究使用多重反应种族态度测量(Multiple-Response Racial Attitude Measure)和感受温度计(feeling thermometer)等工具。测量内隐态度,2 项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等进行评估。

测量行为意图,通常要求被试回答3到5个问题,如“是否愿意见到残疾对象,和他/她一起玩,一起吃冰淇淋等”;或回答以下问题:“你是否愿意参加一个包括学生和精分个体的讨论小组,讨论英国的污名化和心理健康问题?”“想想下次在一个可以与精分个体互动的情况下,你认为你有多大的可能会和他/她交谈?”。测量群间焦虑,6项研究都使用群间焦虑量表(Intergroup Anxiety Scale),要求被试回答5到10个问题:“如果遇到残疾人,会多大程度上感到,如尴尬、高兴、不自在、舒适等”,并采用7点量表回答。

2.想象接触的效果。9项研究报告想象接触在外显态度上的效果,其中8项证明想象接触能够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但Fleva发现想象接触没有改善青少年对阿斯伯格群体的态度[15]。除外显态度,3项研究报告想象接触在改善内隐态度方面的效果,刘峰和张国礼发现想象接触改善了儿童对智障儿童的内隐态度[16];艾娟和周迪发现想象接触改善了成人对抑郁症个体的内隐态度[13]。但Bolívar等发现,儿童对智障孩子并无内隐偏见,想象接触没有改善他们的内隐态度[17]。8项研究报告并证明想象接触在改善对残疾人行为意图上的效果,但在Cameron等的研究中,想象接触只改善5—6岁组,而没有改善7—8岁组和9—10岁组儿童对肢体残疾孩子的行为意图[18]。6项研究报告想象接触在减少对残疾人焦虑方面的效果,都证明想象接触能够减少人们对残疾人的焦虑。

21 项研究中,16 项在被试完成想象后立即进行因变量的测量,考察即时效果,5项还考察想象接触的维持效果。结果发现,想象接触的效果能维持到实验结束后1 周[16,19]、2周[6],甚至1—2个月[11,20]。

3.影响想象接触效果的因素。在与想象接触相关的因素方面,研究发现只有当想象接触是积极的时候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而中性的想象接触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West等发现,积极的想象接触能够改善对精分的态度,减少群间焦虑,而即使在提供精分的积极信息条件下,中性的想象接触也会增加群间焦虑[10],Lindau 等对智障态度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11]。研究还表明,想象接触的内容很重要,想象细节更多的增强版想象接触在改善对精分的态度方面的效果比普通的想象接触更好[12]。而想象接触的次数对效果并没有影响[13]。

在与残疾信息相关的因素方面,对于精分个体,一些研究发现提供积极的信息能够促进想象接触的效果,如West及其同事发现,先向被试提供精分个体的积极信息,如意志坚强,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想象接触对态度改善的效果很好[10][14]。但关于精分个体的信息并不总是积极的,Lim等向被试提供有关精分这种疾病的真实信息,如症状和原因,再让被试进行增强版想象接触,结果发现,真实信息否定了增强版想象接触的效果[12]。可见对于精分个体,信息的内容可能是影响想象接触的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于智障等其它残疾个体,提供残疾相关信息能否促进想象接触的效果,目前尚存争议。Lindau等发现,通过文本和电影提供智障相关信息,也能改善被试对智障个体的态度,且文本、电影和积极想象接触三者组合的效果最好[11]。Ginevra 等发现,提供真实信息和想象接触都能改善儿童对感官和智力等残疾人的态度和接触意愿,两者效果相同,且两种干预组合的效果最好[6]。但是,另一些研究发现,提供残疾相关信息无法促进想象接触的效果,如Fleva发现,积极的想象接触能改善对阿斯伯格个体的行为意图,但解释性信息对促进想象接触的效果并无帮助[15]。

三、研究结论

通过梳理2010年以来有关想象接触改善人们对残疾人态度的21篇实验研究,发现: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成人被试,对儿童和青少年被试关注较少;要求被试想象与同龄残疾人进行积极互动,尚未有研究考察跨年龄段如成人对残疾儿童的想象接触的效果;主要考察想象接触对外显态度的效果,少有研究考察对内隐态度的效果。在研究结果上,研究发现积极的想象接触对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行为意图,缓解群间焦虑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效果能够维持1周到2个月之久。但想象接触能否改善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是否受残疾相关信息等的影响,还存在争议。

四、研究展望和实践启示

(一)研究展望。

1.加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被试对残疾学生态度的研究。首先,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对残疾儿童想象接触的效果。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从小就表现出对外群体的偏见。并且,儿童早期的负面态度还处于萌芽阶段并没有根深蒂固,与成人相比,更具有可塑性[18],减少偏见的措施对于儿童可能更有效。在学校环境中,残疾儿童通常难以被普通儿童所接纳,难以与同龄人建立友谊,感到孤独,甚至遭到霸凌,可见改善普通学生对残疾学生的态度刻不容缓。目前研究对儿童和青少年被试关注较少,未来需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被试的想象接触效果的研究。其次,目前想象接触相关研究尚未关注跨年龄段,特别是成人对残疾儿童想象接触的效果。教师群体对残疾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有关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的研究证明,对残疾学生的积极态度,有助于为有残疾的儿童营造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帮助他们融入课堂中[21]。想象接触相关研究在未来可以关注成人对残疾儿童的态度,如想象接触在改善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师范生等群体对残疾儿童态度方面的效果。

2.加强想象接触改善对残疾人内隐态度的效果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人们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行为意图,多数采用自陈式量表进行测量,然而,外显的态度和行为更多是人为可控的,由于社会赞许性效应,自陈式量表可能无法反映出被试对残疾群体真正的态度,并且内隐态度能够广泛地预测微妙的非语言行为[22]。目前仅3项研究考察想象接触在改善对残疾人内隐态度方面的效果,且所得的结果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这些研究选择的被试、目标残疾群体和内隐态度的测量工具都各不相同,将来需要进一步研究想象接触改善内隐态度的效果。

3.加强残疾相关信息等对想象接触效果的影响的研究。对于精分个体,研究发现,提供积极的信息能够促进想象接触的效果[10][14],但真实信息却能抵消想象接触的效果[12]。这可能是因为精分遭受着社会公认的严重的污名化,人们对精分的偏见更深,持有消极的刻板印象,这与精分的真实信息可能一致,从而抵消想象接触的积极影响。对于智障等其他残疾个体,提供真实信息能改善对智障个体的态度[6][11];但也有研究发现,提供真实信息并没有促进作用[15],研究者认为简短的信息可能难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信念,但该解释还需进一步验证。综上可见,关于想象接触时是否应该提供关于残疾的真实信息,目前研究尚未得到结论。将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残疾目标的类型及刻板印象、信息提供的方式等在其中的影响,比如,在提供真实信息之前,先考察人们对残疾目标的刻板印象。

(二)实践启示。

1.将想象接触运用到融合教育中。想象接触已被证明能够在学校环境中运用,如Vezzali等要求普通儿童想象与同龄的残疾儿童做朋友,在课堂、社区和公园等场景中进行三次积极的想象接触干预,结果发现想象接触使普通儿童对残疾儿童的态度改善,接触和帮助意愿增加[19]。因此想象接触可以用于改善普通儿童对残疾儿童的态度,促使普通儿童接纳残疾儿童融入到班级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想象的游戏活动,具体来说,可以组织普通儿童想象在课堂中与残疾儿童一起讨论学习问题,在课外活动中一起愉快玩耍等,在想象结束后,教师和普通儿童一起讨论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接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育中,向普通儿童提供有关残疾儿童的信息,比如组织普通儿童阅读有关残疾儿童的故事或视频等来改善对残疾儿童的态度。

2.将想象接触运用到社会中。已有研究发现想象接触改善成人被试对残疾人的态度,如Na和Chasteen发现在社区环境中想象接触减少人们对抑郁症个体的刻板印象,改善对抑郁症个体的态度和感受[23];de Carvalho-Freitas和Stathi发现在工作环境中想象接触增加人们对残疾人工作权利的支持,改善对残疾人的态度[7]。可见想象接触也能够在社区和工作环境中发挥作用,帮助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包容度,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区居委会、公司经理等可以根据条件,组织社区人员或公司职员开展想象接触活动,社区人员想象与残疾人进行积极的交流,如他们拥有共同的兴趣,喜欢读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电影等;公司职员可以想象与残疾人进行积极地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工作项目等,并在想象结束后,组织想象内容的讨论和交流,促进想象接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残疾残疾人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骄傲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西部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基础教育研究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