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3-11-13施露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纪昌要素课文

文|施露露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编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一般都设置了“学习提示”,课后没有练习思考题。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既相似又有区别,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去学习略读课文,将在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行实践性操练,让学生巩固学习方法,深化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与理解。依体而教,提纲挈领;整体视角,形成合力;多重联结,提升能力。这些是教学略读课文的有效策略。

一、依体而教,提纲挈领

“略读”的“略”字,对教师而言需要适度指导,不能像精读课文一样详细分析;对学生来说,因为方法在精读课中已经学过,阅读略读课文时应能够熟练运用阅读方法,不需要再学习便能运用,所以叫“略”。教学略读课文时应利用一课时时间,深入夯实单元语文要素。

纵观略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就会发现,“学习提示”都指向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就是说,“学习提示”是给予学生展开学习的支架,略读课文的学习要聚焦“学习提示”展开。“学习提示”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对略读课文的主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难点发挥了简明扼要的导向作用。

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主题为“历史传说故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故事二则》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学习提示”中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并能简要复述两个故事,再和同学交流从中明白的道理。这个要求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根据“学习提示”,可呈现出这样的学习步骤:

1.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内容。默读课文,圈画表示先后顺序的时间词,理清故事的发展顺序。

2.填写“蔡桓侯病历表”(见表1)、“纪昌学习记录表”(见表2),提取主要信息,梳理《扁鹊治病》中“病至何处”“治疗方法”“诊断结果”“蔡桓侯的态度或者结果”以及《纪昌学射》中“拜见次数”“飞卫要求”“怎样练习”“取得成绩”等重要内容。

表2 纪昌学习记录表

3.在交流、完成表格之后,小结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按先后顺序,抓主要信息。学生即可利用“蔡桓侯病历表”“纪昌学习记录表”上的信息,练习简要复述故事,初步掌握复述的方式。

4.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哪些信息不能缺少,哪些信息可以适当省略。如,复述纪昌第一次练习眼力时,练习的时间、结果要说清楚,对纪昌练眼力的细致描写可适当省略,简要说明练眼力的方式即可。让学生了解到在复述时,推动故事发展的因素应该适当详细,其他信息可以一带而过。

5.师生共同制订简要复述的评价标准:复述要按故事先后发展顺序;核心要素不遗漏;人物的对话要转述。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对话要转述”这一复述要求在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已经涉及,因此不必花过多的时间进行教学。

6.根据评价标准,小组成员继续在小组内练习复述,促进学生简要复述能力的提升。小组成员在评价时,要说清理由,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二次评价,以评促学,切实提升复述者的复述能力。

7.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蔡桓侯临终遗言”“话说纪昌”等情境,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是蔡桓侯,在临终前,会对后人说些什么,从纪昌身上,发现了他的什么闪光点。学生在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质疑:为何将《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故事放在一起学习?让学生懂得“对于他人提出的正确意见,应该认真听取”这一道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整体视角,形成合力

统编本教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有连贯性和延伸性,设置同一单元的课文,符合语文要素的整体提升和螺旋式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师在着手设计略读课文教学方案前,必须强化整体意识,领会编排意图,根据单元导语来定位整体单元目标,明晰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在教学略读课文时目标明确。

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对前一阶段“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安排了多篇多事件课文。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把握多事件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作了归纳和小结,为学生把握多事件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在备课时应根据单元导语、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等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爱国情怀,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课堂中学生要掌握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这一方法,来把握、领会课文的核心内容。

因此,在教学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时,要紧扣单元核心目标,聚焦把握多事件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和方法。还要鼓励学生练习用关注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提取出关键信息的方法整理成表格,将之有序串联,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从而收获新的学习经验,体现由扶到放的梯度,帮助学生有意识且有效地练习、运用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多重联结,提升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采用简洁的教学方法,夯实语文要素,有效促进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联结精读课文,锤炼能力

同一单元精读课文在前,略读课文在后。显而易见,精读课文学习时,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这些方法可以加以迁移,这些能力可以加以锤炼。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不断学习,实现精读和略读之间的有效对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如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女娲补天》要求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说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并发挥想象,将拣石的过程说清楚。这些学习要求从何而来?从三篇精读课文而来。仔细研读这个单元的前三篇精读课文,就能发现,精读课文中都涉及说清故事、感受神奇和人物形象等语文要素的训练和掌握,但它们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盘古开天地》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时间,结合课文插图,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神奇之处,感受人物的伟大;《精卫填海》作为一篇小古文,言简意赅,更侧重于结合注释,展开想象,讲述完整的故事,同时也要求讲出神奇之处,感受人物的坚韧不拔;《普罗米修斯》则要求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盗”火的故事,还要交流打动自己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美好品质。两个语文要素在三篇精读课文中穿插而行,训练点交叉又有细微的不同,且层层提升。在教学略读课文《女娲补天》时,教师应让学生尽情展示在精读课文中的所学,相互展示,相互补充。

2.联结“阅读链接”,运用能力

许多略读课文后都会安排“阅读链接”。“阅读链接”的出现一方面是对阅读知识的一种补充、积累,另一方面具有迁移方法、升华主题的作用。

如《梅兰芳蓄须》后就安排了《难忘的一课》这一“阅读链接”内容。这一链接内容引导学生继续练习多事件课文的概括方法的运用,巩固、深化、迁移、运用的价值显而易见。这一链接和这一单元的其他课文主题相同,都为爱国情怀。

对于“阅读链接”的使用,要建立在语文要素上,将之前所学的方法进一步迁移。具体过程如下:读读《难忘的一课》,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围绕主要人物和时间简要复述;谈谈《难忘的一课》表达的情感和《梅兰芳蓄须》的相似之处;再读《梅兰芳蓄须》,你又想说什么?

总之,略读课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课堂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略读课文的日常教学中,及时更新理念,依据课标,把握主题,充分挖掘和发挥略读课文的应有价值。

猜你喜欢

纪昌要素课文
纪昌学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纪昌学射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纪昌学射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