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有效作业设计的探究

2023-11-13文|张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标传统节日习俗

文|张 蓉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一个求精、求质、求效的过程,考量着教师在教材研读、文本解析、设计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正所谓“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高效教学可以促进有效作业的生成,有效作业可以帮助教学质量的提升。要让“双减”政策落地,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教师就得在作业设计上下足功夫。

一、研读课标,精准把握设计方向

2022 年版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中关于作业设计及评价的相关要求,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

二、作业设计,渗透核心素养整体观

2022 年版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教师要充分考量,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整体性,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遵循分层作业设计理念,将选择权还给学生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时,教师设定教学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向长辈请教等方式,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习俗的认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来历、诗句、谚语等资料,让学生内化于心,熟练运用,也可以以绘画的形式将看到的节日热闹场面表现出来。

课前作业可以这样设计: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你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有哪些了解?请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向长辈请教等方式,完成下列表格(见表1)。

表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以及对应的时间和习俗,便于深入理解古诗中所描述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相关内容,并通过对比进一步发现传统节日习俗古今的异同。

课中作业可以设计基础作业,难易程度中等,适合多数学生来完成。如字词句的练习,将生字的正确读音连起来;结合诗句,理解字词的意思。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后,教师再让学生去读古诗,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读悟相结合,在掌握生字读音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更容易了,从而为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及感悟诗情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提升作业。如填空题:《元日》写的传统节日是( ),这个节日中的习俗有(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传统节日是( ),这个节日中的习俗有( )( )。该题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及习俗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教师还可以设计练习:配乐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道题通过划分节奏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韵律美的同时,通过适宜的配乐为学生的古诗朗读营造了意境,并为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及表达的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

课后同样分层设计基础作业:看拼音、写词语,通过写词语,让学生打好字词基础。如按要求完成下列内容:(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诗意)(2)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写诗句)这项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深刻理解与记忆,同时能够让学生灵活变通,活学活用。综合作业可以设计选做题目。例如:(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传统节日只是其中一部分,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搜集相关的知识(诗句、谚语、来历、传说等),说一说,写一写。(2)每到节日时亲人总会团聚,到处洋溢着幸福和热闹的氛围,请将看到的节日热闹场面以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选做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学习,既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又可以有效训练学生读写画的能力,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能力及水平,快乐学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2.围绕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拓展实践活动作业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处处留心皆学问”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是单元语文要素。在三年级“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的训练基础上,这一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观察并准确表达的方法,学会运用。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介绍自己观察的事物,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观察记录,学写观察日记,积累习作素材。如作业内容可分阶段设计:第一阶段是结合单元导读内容,设计观察导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第二阶段是设计观察方法,让学生结合《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及课后资料袋选择要观察的对象,学习如何进行观察及学做观察记录;第三阶段是拓展实践活动。如可以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树叶在秋天颜色的变化、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做具体记录;第四阶段是成果展示,以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所得,筛选观察记录资料,指导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形成观察日记,分享观察乐趣。

在这个观察、记录、筛选、交流、积累的过程中,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总结观察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且在学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中,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落到了实处。

3.发挥巩固、发展、培养等功能,落实“减负增效”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重点是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难点在于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课前教师布置预习,让学生结合学习单预习课文,可设计以下题目:(1)关于梁晓声我知道__________。(2)多音字组词:给“塞、曲、龟”注音,并组词。(3)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什么事?预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及重点难点有了初步的认知。课中继续结合学练单,紧扣课题质疑:“慈母情深”,“深”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课后升华情感可设计练习: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想对她说的吗,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搜集赞美妈妈的诗或歌曲,读或唱给妈妈听;推荐阅读《慈母情深》整本书;抓住文本重点难点,紧扣文本内容,设计学练单。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攻难点,逐步掌握学文方法,学习写作手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且从学习中受到思想与情感的熏陶,让作业设计凸显育人功能。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潜心研读2022 年版课标及文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学情,通过深入探究,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前、课中、课后作业,且注重作业的层次性、整体性及育人功能,有效培养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稳步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课标传统节日习俗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