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视角的版权保护研究*

2023-11-13王北一黄乐欢颜钰婷梁俊铭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9期
关键词:版权保护高校学生创作

王北一,黄乐欢,颜钰婷,梁俊铭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500)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人们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积极性有了较大提升,高校学生不仅创作欲蓬勃,创作能力也很突出。在此背景下,高校中的版权所有者创造了大量高质量作品,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知识性与科学性、实用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1 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的版权保护情况

本文从教育环境、市场环境、互联网环境3 个角度来逐点分析高校学生面临的版权保护情况。

1)从教育环境上看,在目前高校学生的教育中,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存在“理论-实践”脱节严重的情况,例如在就业课程或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上,许多老师侧重于强调理论及心态的重要作用,不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从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二是“专学科专授”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除了本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外,较少学习到其他课程,并且在本专业课程学习中的授课内容也偏向理论授学,而非实践实操。版权保护属于法学类内容,一般来说在普通高校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难以接触到版权保护这一类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课程。然而目前高校学生毕业后无论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可能面临“跨学科复合创新”的难题,这也意味着高校学生需要产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智力成果需要版权制度的保护,同时也对高校学生提出了要了解版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如何有效维护自身版权权益的要求。

2)从市场环境上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版权侵权的行为多以商标权、外观设计、著作权等侵权行为为主。这些侵权行为所涵盖的包括茶饮、游戏、外卖、餐饮、零售、影视、电商、音乐、阅读等商业领域。这些侵权现象主要以内容侵权、包装侵权、商标侵权等为主。伴随着网络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些侵权行为更易发生、侵权源头更难追究、侵权现象更加泛滥。

3)从互联网环境上看,随着人们对知识型内容的要求逐步提高,增强了优质创作者的创作动力。但是,也有一部分违规的“营销号”充斥于网络,譬如未经授权的电影解说、科普知识搬运等商业运作行为,也存在一定的侵权现象。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学生在教育中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版权知识,以期在未来的就业或者是学术研究上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同时在市场环境以及互联网环境中,高校学生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检举其他版权侵权行为。

2 互联网环境下推进高校学生版权保护的意义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源泉,保护创新就是保护科技发展的动力。但互联网环境下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传播平台跨度大、隐蔽性强等特征。相较于传统版权保护,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保护便伴有追源难、问责难、判断版权所有主体难等悬而未决的问题[1]。同时,高校学生思想先进且具备创新能力,多数高校学生并不仅有“学生”这一身份,可能还有着自媒体人、创业者、文学艺术作品创作者、技术科研者等多重身份,该群体的创作能力以及创作价值不可估量。

1)保护高校学生自主创新热情。版权保护有助于维持版权所有者创作热情,提升版权所有者创新积极性。版权保护在本质上并不能直接激发版权所有者创新热情,版权所有者不可能单纯因为制度的完善而去创新,但制度的完善能增强创作信心,这才是完善版权保护对版权所有者的意义所在。

2)利于高校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版权制度的存在也有助于高校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理工类高校学生而言,在高校学习及高校科研平台师资支持下,学生的科研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研发成果可以得到版权保护。但如果学生的研发成果在未申请产权保护的情况下进行投产使用,就易被更具有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分销能力的企业所仿造甚至剽窃抄袭,这将高度打击理工类高校学生的创新研发动力。而如果在理工类高校学生将其科研成果申请版权保护的前提下,不仅在法律层面得到保护,更能选择如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价值最大化,比如投入市场或者转让给企业,达成合作。不论什么方式实现该科研成果的价值,都有效的保护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3)维护高校学生创作环境。根据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 年6月,20~29 岁、30~39 岁、40~49 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7.2%、20.3%和19.1%,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而目前互联网环境的主要使用及发声群体主要集中在16~30 岁[2]。在互联网环境中,随着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生存需求后已逐步转向追求满足精神需求,这也是互联网信息内容主要体现在“价值共创”“社会认同”的重要原因。高校学生这一群体其特殊性在于其处于“学生-社会人士”的转折点,换言之也就是说,该群体可以和普遍学生及普遍社会人士相对较高程度的社会认同。这种认同主要体现在该群体所创作的内容,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多数的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来自各种环境的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并不是通过现实环境的反馈便得以疏解的,所以高校学生群体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具有原创性的内容就更易取得以上两个群体及本群体的社会认同。同时,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制度较难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版权所有者的创作热情。精神压力需要通过思想文化作品得以缓解,然而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在目前暂时不能给版权所有者一个相对积极的创作环境[3]。

随着互联网环境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与便捷化以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也就意味着版权保护难度的增加。同时各种网络盗版行为也使很多人面临着侵权的风险和威胁。从长远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中小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高校学生逐渐成为就业者、创业者、学者,智力劳动的占比将逐渐提高,新生代未来的劳动趋势也将逐渐转向智力劳动,在此进程中所伴有的智力劳动成果产出也将更迫切需要版权的保护,有效的版权保护才能与社会经济相协调,与个人智力劳动成果相匹配。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层面版权保护的对策

1)树立正确法律观,促进版权意识提升。一方面,在互联网环境下所创作的内容由于其参与主体广泛、传播链过长,加上著作权法在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更难以界定侵权行为、侵权取证困难,又由于目前版权法所制定的侵权标准还暂未在民众层面进行广泛且明确的传播。使民众在面对真正的侵权行为时难以判断该行为是否属于侵权、侵犯了哪一项版权、是部分侵权还是全部侵权、这种侵权行为是否严重、侵权者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等等此类问题。而作为高校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这方面的困惑也应该只多不少;另一方面,在人们潜意识观念中,对诉讼的刻板印象通常是“诉讼时间长、金钱成本高、不一定胜诉”等,这种观念也体现在版权侵权中。以上因素都是高校学生在面对侵权行为时会产生的困惑及考量。当前大部分版权法律制度未被大众熟知,这也导致了其实施力度和实现效果不尽如人意。从高校学生层面上来看,在互联网环境中,不管是作为版权所有者还是消费者,都应对版权成果及其所有者抱有尊重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版权制度的认知,也要尽可能地对生活中所见的版权侵权事件进行力所能及的制止。在此过程中或许会出现滥诉案件上升的情况,但也从另一角度推进版权制度的意识普及及应用。高校学生应该加强对法律的信任,积极学习版权制度相关,深入了解申请版权的相关流程,以认识引领实践,使版权保护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一点。积极普及、宣传版权保护的内容,强调其重要性[4]。

2)实践促进认知,深化版权意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统计,我国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正在迅速攀升。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从2013年的10.1 万件增长到2020 年的46.7 万件,年均增长24.5%,比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总量年均增幅高出12.8 个百分点,而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网络已经成为侵权违法行为的最主要发生地之一[5]。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产生了著作权侵权行为数量最多、涉及面较广,且侵权行为易实现、侵权标准难界定、侵权责任难追究、维权成本高及维权时间长等问题[6]。高校学生目前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创作能力,但其对于著作权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譬如在高校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等作业时会经常性地对互联网原创内容进行复制、洗稿、攀仿、剽窃他人作品、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等。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还缺乏明确的版权意识,才至出现“学术裁缝”这种泛滥的现象级问题;二是目前信息传播迅速给使用群体带来了“易获得感”,没有为创作付费也就下意识地认为获取原创内容是免费的;三是有明知故犯之嫌。

综上所述,归根结底是广泛群体版权意识与创作能力不相匹配,并且在此认知失衡的指导下又进行更多了错误的行为,而互联网环境使错误的行为被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尚未树立版权意识的众多个体,也就形成了“以误传误”的现状。

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版权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对于这种现状,一方面,高校学生在创作作品时要有独立撰写的意识,在作品完成时即做好著作权登记,或在作品中打上自我标识的水印,并且作品在互联网传播时声明著作权归属,在著作权权益被侵犯时要坚决捍卫自己的著作权权益,也就是“坚持原创、坚守权益、坚定立场”;另一方面,在使用他人作品时要向原作者取得作品授权且思考二创作品是否用于商业化,是否侵犯原作者权益。以上措施的出发点重在“以理论课程指导生活实践,以生活实践促进版权认知”。

3)统一版权平台标准,建立著作权授权联盟。高校学生在生活中多常见的关于版权的纠纷主要集中在著作权侵权上,而里面涉及的领域包括盗版音乐、盗版图书、盗版资源、图片模仿、文字抄袭等,其原因不仅仅是高校学生版权意识不足,从社会层面来说,一是目前各区域版权平台分散化、标准不一,所以在跨区域的侵权案件执法中难以达成统一;二是高校学生目前还暂时未达到经济独立,面对需付费的资源等等自然会退而求“盗版”[7]。本文建议可以由各高校建立或者加入统一的著作权授权联盟,建立联盟即是协同建立统一的平台,也有助于建立统一的侵权标准;而加入统一的著作权授权联盟类同于高校绑定校内知网可免费使用,只是也依然要对原创作品付费,但是可以凭借学生身份相对优惠。采用这种措施一方面有助于建立易识别的版权标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学生为求低价购买盗版的现象[8]。

4 结束语

版权保护制度对于版权所有者而言,是使版权所有者的创作减少后顾之忧的一种重要手段。要尊重别人创造、利用和保护自己创新成果的权利,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环境,就要有着加强版权保护意识的责任感,更需要尊重他人的版权。只有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才能够让我们有足够的知识武器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8]。

从个人层面讲,也对版权所有者和使用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程度的要求。一是要求版权所有者和使用者拥有一定程度的法律意识以及版权意识,并且要对版权本身概念以及延伸概念、版权申请流程等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二是道德层面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知法所以犯法的人占大多数,这是其法律意识淡薄造成的,但知法犯法的人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促进版权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公民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法律意识及个人素质加以提升。版权产业其实质是保护创新保护创作,需要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共赢,促进科技进步,助力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版权保护高校学生创作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图书出版版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墙之隔》创作谈
当前传统媒体版权保护的难点及对策
互联网环境下的音乐版权保护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创作随笔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