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援引《世说新语》典故的形式与意图
2023-11-13高子然
高子然
《文心雕龙·事类》篇曰:“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①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第614 页。此处的“事类”即典故,指用之前的事情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用前人之事来证明今事。黄庭坚曾评价杜甫作诗:“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②黄庭坚:《黄庭坚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第475 页。一方面表明杜甫用典之多,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杜甫用典之精妙。根据叶渠梁对杜甫诗集中典故的研究,“在杜甫诗集的1400 余首诗章中,含有典故的诗多达775 首,凡用典2312 条次”③叶渠梁选编:《杜甫诗集典故探义:全2 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第1-2 页。。而杜甫诗歌中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共计186 次,包含91 个典故,存于160 首诗中。这些作品虽取材于《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却浑然一体,无刻意雕琢之迹象,以多样化的用典方式,表达了作者博大深厚的思想感情,分别从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上树立了一个优越的文本典范。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略作浅论并就教于方家。
一、用典形式
杜甫被称为诗歌创作“集大成”者,一方面与杜甫的诗格有关,杜甫之诗,真情至性,始终怀抱国家和人民,饱含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另一方面与其对各种创作手法的把握有关,能旁征博引,转益多师是汝师,最后融会贯通、自出机杼。杜甫常援引《世说新语》典故作诗,从中可见其兼采众长、出神入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用典形式的多样化:按用典的显隐程度可分为语意并取、略取语意;按用典的语义关照可分为同义式、反义式和转义式。
(一)用典的显隐程度:略取语意和语意并取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写道:“引用故事成语,约有两个方式:第一,说出它是何处成语故事的,是明引法;第二,并不说明,单将成语故事编入自己文中的,是暗用法。”④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第115 页。由此可知,明引当明确表示原典语出何文何人何言,杜甫诗歌中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皆未标明其出处,故均为暗用。
根据用典的显隐程度,陈望道又进一步将暗用分类为“语意并取”和“略取语意”。“所谓‘语意并取’,是指原文照录;而所谓‘略取语意’,则是指引其意而改其文,即用自己的话概括引文的意思。”⑤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35 页。杜甫诗歌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便可分为暗用中的“语意并取”和“略取语意”。
1.暗用之“语意并取”
杜甫在《壮游》一诗中叙说“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直言不要在乎其他的,只需畅快饮酒就行了。此典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第53 则,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⑥朱碧莲、沈海波译注:《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第755 页。诗中使用“痛饮”一典,即是对原文“痛饮”的摘录,并且完全取其痛快喝酒的原意,表现了杜甫此时的豪情。
杜甫在《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一诗中写道“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与《世说新语·简傲》第13则中王子猷言“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中的“爽气”一典的语词、语意皆同,烘托了杜甫与汝阳王在见面时秋高气爽的氛围。
此外,《重过何氏五首》(其五)一诗中的“蹉跎暮容色”,此处的“蹉跎”出自《世说新语·自新》第1则中的“而年已蹉跎” 一典,语意皆同。《赠司空王公思礼》中的“爽气春淅沥”是对《世说新语·豪爽》第8 则中“雄情爽气”一典的原文照录。
像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赘述。这些作品直接引用原典中的词句入诗,在用语上保持一致,读来亲切自然、明白晓畅,并不给人以堆砌晦涩的感觉,反而可以帮助读者更明确地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2.暗用之“略取语意”
杜甫诗歌中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还有暗用之“略取语意”的形式,即指用自己的话概括典故的意思,将典故暗含于诗句之中,乍读不觉。
《世说新语·简傲》第3 则中描写了嵇康对钟会的到来无动于衷,专心致志打铁之事,表现了嵇康不慕名利和权贵的高洁品质。对此杜甫感慨万千,因为李林甫编造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蒙骗玄宗说无一人及第。杜甫在考试中意外落榜,之后写下《赠比部萧郎中十兄》,直言“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引用这段“嵇康锻铁”的故事,所取之意与原典相同,却巧妙地将此事概括为“中散山阳锻”,略取语意,以此表明自己同嵇康一样不愿意屈服于险恶权贵的决心。
在《醉时歌》中写道“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杜甫在不得意之时报国无门,喊出那就干脆喝个痛快,正是取自《世说新语·任诞》第20 则张翰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中不为生前的名利所羁绊、只求饮一杯好酒之心境,取其意,而改其文。
另外如《宴忠州使君侄宅》中的“自须游阮巷,不是怕湖滩”与《世说新语·任诞》第10 则中的“南阮北阮”;《得舍弟消息》中的“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与《世说新语·言语》第95 则中的“倾河注海”;《示侄佐》中的“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与《世说新语·赏誉》第12 则中的“阮咸清真”,等等,皆是暗用之“略取语意”的援引方法,将历史故事或前人语句暗含于自己的诗句中,一如己出而不露斧凿之痕迹,使诗意更加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二)用典的语义关照:同义式、反义式和转义式
从内容意思上,按照原典之义和用典之义的关系,又可将杜甫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分为同义式、反义式和转义式。
同义式即“文中阐述典故的部分所展现的意义与典故原义相同”①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79 页。,反义式即“反其意而用之的用典方式”②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99 页。,转义式即“对典故本来所表示的意义加以引申”③罗积勇:《用典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第84 页。。现结合例子进行具体剖析。
1.同义式
同义式引用主要表现为诗歌和典故旨归的一致,在作品中保持了典故本来的内容含义和感情色彩。
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杜甫游齐、赵,受到刘九法曹、郑瑕丘两位友人的盛情邀请,故作《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赞美二人,引用《世说新语·容止》第9 则中对潘岳和夏侯湛“潘夏连璧”的赞誉,沿用原典之语义,称赞两位友人“能吏逢联璧”,是一对才堪媲美的朋友。
在《巳上人茅斋》一诗中,“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杜甫以许询自比,而以支遁喻巳上人,赞美巳上人所作新诗之绝妙,自己却难以酬对,其中引用“许询与支遁”的典故,借《世说新语·文学》第40 则中对许询与支遁才华横溢的描述,与原典语义保持一致,表达自己在才情上不如巳上人的自谦。
还有如《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中赞美贾至的文章继承了其父亲的风采,“池上于今有凤毛”正是同义引用《世说新语·容止》第28 则中的“王邵凤毛”一典。《饮中八仙歌》中的“皎如玉树临风前”也是对《世说新语·容止》第3 中“玉树”一典的同义引用,比喻崔宗之喝醉以后潇洒自如的神态。
杜甫诗歌中还有诸多例子都是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同义式引用,在增强作品感情的同时,也更鲜明地表现了诗意,读者可以通过典故了解诗意,也可以通过诗意深化对典故的理解,相互阐发,实现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
2.反义式
同样是为了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杜甫诗歌中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还有反义式的例子。
《释闷》中的“失道非关出襄野,扬鞭忽是过胡城”一句,杜甫描写代宗出巡之仓促,是对《世说新语·假谲》第6 则中晋明帝司马昭微服出行,侦察敌情一事的反用,典故“遗鞭脱身”意指晋明帝之行准备充足,但杜诗却反其意而用之,描述代宗完全是迫于吐蕃进犯而仓皇奔逃。
杜甫在《洗兵马》中写“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亦是反用《世说新语·识鉴》第10 则张翰的典故。张翰因时局动乱,托词想念家乡的鲈鱼,而意图归乡,杜甫的《洗兵马》则反用“莼羹鲈鲙”一典,意在表明时局已经日趋安定,不必再思乡归隐,可以安心在当朝做官。
此外,如《宴王使君宅题二首》(其一)中的“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反用《世说新语·排调》第26则中“高卧东山”之典;《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觐省》中的“甘从投辖饮,肯作致书邮”反用《世说新语·任诞》第31 则中的“不致书邮”之典,等等,均是反义式引用之例。这些作品通过反其意而用之的用典方式,达到对比和衬托的表达效果,更显示出其含义的深刻,既不落俗套又匠心独运。
3.转义式
杜甫诗歌在援引《世说新语》典故的形式上,还有不拘泥于古典而根据诗意进行引申和再造,赋予其新的含义的转义式引用。
《世说新语·言语》第61 则中“会心不远”本指对于大自然的美景不必跑到远处去追寻,就近也能得到领悟。杜甫却在《晦日寻崔戢、李封》中用来描述崔、李二人彼此的心意相通:“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
《世说新语·容止》第26 则中的“凝脂点漆”,本意形容人的皮肤白皙、眼睛明亮,杜甫却在《北征》中借“点漆”来形容山果:“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世说新语·言语》第20 则中的“吴牛喘月”常用来比喻因为见到了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感到过分畏惧。杜甫在《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中言“吴牛力容易,并驱动莫当”,却借典来描述田园农家生活,以吴牛代表一般犁田的牛,意在说明其牛耕地毫不费力。
杜甫借典故本意引申更多含义,用作他解,在司空见惯的故事中,以其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认识和见解,推陈出新,却并未有刻意造作之感,让人读来既耳目一新又自然贴切,可见杜甫用典技能之成熟精湛。
二、用典意图
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写道:“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而极于杜子美。”①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第452 页。说的正是杜甫诗歌用事之极致。在援引《世说新语》典故时,杜甫一扫过去形式单一的用典格局,大笔如椽地创造了诗歌用典的多种形式,成为后世学习之典范。但其用典形式的多样化,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或“掉书袋”,而是将用典作为扩充作品内容和增强作品寓意的一大法门,在贴合文义语境的基础上传情达意,帮助其更有力地抒发思想感情。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魏晋士人的言行轶事,向来与出世无为的风度、潇洒旷达的精神相联系。但是隐藏在其后的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会受时局的影响,在统治阶级黑暗和腐朽的风气之下,放浪形骸是因为想要坚持这份豁达澄净,只能舍弃仕途。
杜甫诗歌中多次引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与其中所反映的人文风貌和时事政局不无关系,大量的引用意在借其中的典故表达自己对魏晋风度的向往、对深厚情谊的感叹、对自我的理性反思以及对家国社会的人文关怀。
(一)名士风范的推崇向往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②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356 页。《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士人的言行轶事,在那个混乱又苦痛的社会背景下,愈发衬托出魏晋人物高蹈独立的名士风范。他们有才有学、有志有品,但若是为权贵、为黑暗腐朽的统治所服务,则宁愿放浪形骸、纵情山间。如此就造就了一批在乱世中如一股清流般遗世独立的魏晋名士。杜甫诗歌中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有多处都是有关人物品评的典故,其意图正是表达对魏晋时人风流气度的推崇。
《世说新语·赏誉》第23 则中“乐广披雾”一典被杜甫分别用在《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赠崔十三评事公辅》三首诗中,借用原文里赞美乐广“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之意,来赞誉李琎、杨奉先、崔明府、崔公辅的风神朗澈。李琎,作为汝阳王有才有德,对杜甫极尽款待之热情,并对杜甫多有赏识和知遇之恩;杨奉先和崔明府都是杜甫所称颂的官员;而崔公辅不仅有才华,且在朝当政功业显赫,杜甫推崇他们的为人品德,在杜甫心中他们就如乐广一样光彩照人。
还有《世说新语·言语》第92 则中用来形容谢安子侄们才质优秀的“芝兰玉树”一典,被杜甫引用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同豆卢峰贻主客李员外贤子棐知字韵》四诗中,分别用来感叹何将军子孙、柏中丞子侄、柏大兄弟、李家父子的才德兼备,也表现了杜甫自身欣赏以及追求高尚品质的心境。
此外如“公才公望”“王劭凤毛”“瑶林琼树”“风领毛骨”“西山爽气”等《世说新语》中众多描写魏晋人物优秀品质的典故,都被杜甫引用在自己的诗中。一方面,杜甫在生活中所推崇之品行与《世说新语》典故涉及的人物特征一样,即高洁独立;另一方面,无论是杜甫还是杜甫心中赞誉之人,大多怀有赤子之心,却空有一身才干而得不到重用,这点与《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人物亦有相似之处。杜甫无法尽其心力,心生感叹,对魏晋名士身陷乱世依然高洁出尘、风雅逸致的精神风范由衷赞叹,因此常常借此类典故表达向往和溢美之意。
(二)深厚情谊的纪念感怀
杜甫诗歌中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还有一部分是借典故描写杜甫与友人或亲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歌颂亲情和友情。
《世说新语·任诞》第47 则中“雪夜访戴”一典,记录了王子猷在大雪之夜兴起,欲连夜乘船拜访好友戴逵,却在到达戴逵家门前又转身折返的故事,言“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对于杜甫而言,他与李白,一沉郁一豪放,看似性格迥异,却都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志同道合,互为好友。杜甫曾多次写诗怀念李白、赞颂李白,在《冬日有怀李白》一诗中,则是引用这则“雪夜访戴”的典故,写下“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一句,抒发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谊。而在《哭李尚书》中,杜甫则反用“雪夜访戴”一典,“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表达了自己因无法亲自前往江陵悼唁友人的心痛和遗憾,透露出二人情谊之厚重。
《得舍弟消息》一诗,引用《世说新语·言语》第95 则中的“倾河注海”一典,比喻自己在收到弟弟家书以后泪流成河的样子,表现了杜甫与兄弟之间的骨肉情深。
《世说新语·伤逝》第2 则记录了王戎在路过黄公酒垆时,回忆起曾在此处与嵇康、阮籍饮酒之事。杜甫在《赠高式颜》一诗中言“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借此典追忆自己曾与高式颜一起谈诗论文之兴。又在《遣怀》中写下“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借此典感怀与高适、李白在酒垆论交之情,抒发友谊之真。
《哭韦大夫之晋》引用《世说新语·文学》第53 则中的“孝廉船”一典说“兴残虚白室,迹断孝廉船”,悼韦之晋的负才长逝,记叙了二人之友谊。《别房太尉墓》悼念亡友房琯,引用《世说新语·雅量》第35 则中的“谢公围棋”的典故,回忆和赞叹友人乃文武兼备的将相人才,进而抒发自己与友人深厚真挚、生死不渝的心契之谊。还有如《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宴王使君宅题二首》(其一)、《梦李白二首》(其二)等诗歌也都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表达了杜甫对亲友情谊的珍视。
君子之交淡如水,杜甫所赞颂的亲友往往都与其有相同的志向,情谊深厚背后所反映的,一是其亲朋的高尚节操与杜甫心意相通,二是杜甫对其亲朋所遭遇的诸多不公与艰难感同身受。这与魏晋士人的风貌有相似之处,也与魏晋的时代环境有共同点,因而杜甫在厚赞情谊的诗歌中也频频引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以增强其情感的表达效果。
(三)沉郁苦闷的自我反思
杜甫生于唐朝最繁荣的开元盛世时期,早年的杜甫的确胸怀理想抱负,对人生道路和仕途都充满期待,但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的进一步腐败,社会矛盾日益突显,中年杜甫的生活逐渐转入窘迫消沉的境地,科举受阻,连遭贬谪,流离转徙。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更是开始了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漂泊人生,其心中之痛,如鲠在喉。
因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以及人情淡薄的悲哀,杜甫创作了大量感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痛心愁闷之作。而在魏晋时期,亦有诸多有志之士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杜甫在这类诗歌作品的创作中同样借助《世说新语》中的诸多典故,在哀魏晋人物之无奈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现实生活的思考与审视。
《世说新语·黜免》第3 则记录了东晋殷浩因北伐兵败被免官以后,终日用手指在空中比画,写“咄咄怪事”四字之事。杜甫则引用此典“咄咄书空”,分别在《对雪》、《喜晴》、《清明二首》(其二)三首诗中,写下“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寂寂系舟双泪下,悠悠伏枕左书空”三句,借殷浩之事表达自己漂泊江湖之间,无所适从又苦闷落魄的心情。
杜甫在《醉时歌》中引用《世说新语·任诞》第53则中“名士痛饮”的典故,“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似是自嘲,似是无可奈何,将自己坎坷、动荡的一生融入“痛饮”的几杯酒中,饱含了无处施展抱负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郁结。
杜甫在《春日江村五首》(其二)中直言“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引用《世说新语·自新》第1 则“欲相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中的“年已蹉跎”一典,感叹自己来到四川以后碌碌无为、无所建树的愁闷抑塞。
杜甫在借魏晋士人的遭遇和言辞表达自身相似的经历和无奈郁结之时,往往又加入自己更多的理性思考。《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与《梦李白二首》(其二)中,杜甫写下“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和“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两句俱是引用《世说新语·任诞》第20 则典故“身名时酒”,直言不要再管那些身外的无穷事,只管喝尽当下的这杯酒就是了,借张翰放荡不羁之言,表达了自己不愿为身名世俗所累的一种自我勉励。
此外,杜甫对《世说新语》中“子猷看竹”“嵇康锻铁”“莼羹鲈鲙”等典故的引用,也都包含着对现实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深沉的感慨之意。
(四)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
叶嘉莹在论述杜甫生平时提道:“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急剧转变的时代,他所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都是战乱流离和忧伤困苦。”①叶嘉莹:《古诗词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第175 页。当成年后的杜甫开始致力于求仕之途时,等待他的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混乱局面,一时间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当朝统治者好大喜功,耽溺享乐;奸臣当道,迫害贤良之士;百姓赋税沉重,饱尝战争与流离之苦。历历在目的荒唐现实,让杜甫禁不住对家国之命运忧心忡忡。
此时唐朝的社会政治环境与魏晋时期黑暗混乱的政治时局不无相似之处,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所说:“东汉末年乃至曹魏、司马晋的政权,全是腐化黑暗,不正义、不光明、不稳定。”②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17,第224 页。相似的政治环境造就了文人相似的心境,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西南漂泊,杜甫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入世热忱,以深广的忧患意识关怀着现实时局,担荷着天下众生的苦难。因而杜甫诗歌中多次引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亦是借其中的人事境况,表达自己对当下家国忧心忡忡的博大情怀。
《世说新语·言语》第57 则中顾悦以“蒲柳之姿,望秋而落”自称自己未老先衰,杜甫则在为民请命的《枯棕》一诗中借“蒲柳之姿”的典故,作“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写棕榈的凋零竟在蒲柳之前,以此比喻官府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苦楚,揭露了统治者“一物官尽取”的残酷恶劣行径。
《世说新语·夙惠》第3 则中记录了晋明帝与元帝对谈长安和太阳哪个更近、哪个更远的故事。在《建都十二韵》中,杜甫言“原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引用“日近长安远”一典,以“长安日”喻指肃宗皇帝,希望天子的光辉能够照耀沦陷已久的失地。另外在《览镜呈柏中丞》一诗中,杜甫同样借此典写下“渭水流关内,终南在日边”,以“日边”喻指京师长安,表达其虽然身居夔府,依然心系长安的忧思。
还有《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中“新亭举目风景切”一句,引用《世说新语·言语》第31 则典故“新亭对泣”,借晋永嘉末官员避乱逃至江南新亭相对痛哭一事,感慨中原丧乱未平、国土沦丧的哀痛。
除此之外,《过南岳入洞庭湖》《对雪》《晦日寻崔戢、李封》《北征》《潼关吏》等多首古诗中都有杜甫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包含着借用《世说新语》中人事所反映的时局状态,而抒发自己对家国天下之人文关怀的意图。
三、结语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用典颇多,其中对于《世说新语》典故的引用不在少数,以其高超的应用技巧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巧妙地熔铸于诗歌创作中,既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也促进了《世说新语》的流传。杜甫对此的贡献,一方面在于灵活多变的用典形式上,或语意并取,或略取语意,或同义式,或反义式,或转义式,一扫过去形式单一的用典格局,为后人学习典故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范式;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对《世说新语》典故的应用,深化了典故的本义,将其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使其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无论是对名士风范的推崇、深厚情谊的感怀,还是其沉郁苦闷的自我反思、推己及人的人文关怀,杜甫借典故直抒胸臆,是将真正的魏晋风度与家国情怀向世人进行了言说,其控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怀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希望达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般社会环境的人生理想,此后更是成为千万文人士子为之往来之模范。